【耶穌在哪裡】被厭棄的王

任務no.29

地點:撒母耳記上8~12章

夥伴:聖父、撒母耳


小佑哥哥

在那個以色列沒有王的時代,以色列人都照自己的意思過日子,如同一盤散沙,常常被鄰國欺凌。一些有國際觀的人痛定思痛,思考為什麼以色列如此積弱不振,他們的結論是國家組織鬆散、人民各行其是,以至力量沒有集中、資源沒有統合。

士師偏差

當時,上帝經常興起許多士師肩負審判、仲裁任務,然而,不是每個士師都品行端正,約珥、亞比亞兩兄弟就很不像話,常收取賄賂,做出扭曲是非的判斷。

撒母耳身為上一代士師,後繼者不法,大家認為他也有責任。「我們要改革!」有志之士聚集到撒母耳面前,提出他們的要求說:「我們需要一位君王治理我們,像鄰近的國家一樣。」撒母耳處事判斷公正,是沒話說的,但他立為士師的兩個兒子實在不爭氣,沒有半點父親的風骨。已是遲暮之年的撒母耳,看著來勢洶洶的眾人,一時百感交集。

撒母耳感嘆,是因為他年幼時也見過類似的場景。那時候是祭司以利和他的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雖然是祭司,卻做了很多得罪上帝的事,以至上帝讓他們父子三人死在同一天。甚至,上帝容許敵人奪取象徵上帝同在的約櫃,讓人感到榮耀離開了以色列。接著撒母耳被上帝選召,在那個上帝很少對子民說話的年代,傳講上帝的話語。

言者諄諄

眼下的狀況,雖然和以利父子不盡相同,撒母耳還是感到難過。但比起兩個兒子不肖,更讓他難受的是以色列人想要擁立君王。老人苦口婆心的剖析立王之後要承擔的重軛,比如說被君王管轄、要服事他、為他作戰、替他耕種,還要給他糧食、土地、稅金……等,希望打消以色列人的念頭。

更重要的是,撒母耳認為以色列不是沒有君王,只是這位君王和其他國家的君王不同,是人看不見而支搭帳幕住在他們中間的上帝。祂沒有率領祂的子民衝鋒陷陣,卻興起拯救者帶他們離開埃及,潰敗埃及軍兵,領他們到應許的土地。祂沒有向以色列人索要稅金,卻賜下豐厚恩典給祂的百姓,讓他們得以衣食無缺。

但以色列人不要這位君王,他們希望和其他國家一樣,有一位看得見、可以同進同出的君王。所以上帝對撒母耳說:「他們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母耳聽了更傷心,上帝長久以來保守、拯救祂的子民,他們竟如此回報!上帝又說:「自從出埃及至今,他們總是如此,常常離棄我,這不是新鮮事了,只是故態復萌而已。」


結案報告

立王是以色列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從他們走出埃及到這時,上帝一直選召僕人,除了亞比米勒自立為王(參考任務no.26),沒有一個人當王,因為真正的君王是上帝。但現在以色列人不這麼認為了,他們希望立一個人為王。

原初按著上帝的律法,並不需要設立君王這個職分,因為上帝就是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記上12章12節)。以色列人立王,其實就是不想讓上帝作他們的王。

到了耶穌的時候,祂也被當時的人們視為君王。跟隨耶穌的門徒,摩拳擦掌等著卡位,好在祂建國時謀得一官半職。耶穌的確是君王,然而,這位君王不像門徒預期,因為祂來不是要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君王。奇妙的是,當時的羅馬兵丁在祂的十字架上掛牌,竟寫著「猶太人的王」(約翰福音19章19節)。

耶穌這位君王第一次來時,被厭棄、被羞辱、被鞭打、被刑罰,祂戴著荊棘冠冕,被高舉在世人面前。當時人們不知道祂是這世界真正的君王,也不知道這看似失敗、羞辱、難堪的結局,三日後竟得到翻轉──耶穌從死裡復活,打敗死亡權勢,天上地下掌權,直到永永遠遠。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