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裸體雕像 從甘露水出土談如何欣賞雕塑

(相片提供/文化部典藏©黃邦銓、林君昵|北師美術館)

【邱國榮採訪報導】台灣首座裸體雕像,在林曼麗教授率領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團隊鍥而不捨地追索下,塵封近半世紀的《甘露水》終於重見天日,於9月6日在蔡英文總統見證下,正式交付文化部永久典藏。文化部表示,《甘露水》對於台灣美術史的重要性,不只在於作品本身,更在於她的身世與經歷,承載了台灣100年的命運與歷史。文化部預訂於12月中旬展出,呈現在民眾面前。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特約藝術評論人陳韋鑑受訪,告訴民眾如何欣賞雕塑《甘露水》。陳韋鑑表示,欣賞雕塑並沒有比欣賞平面藝術困難,只要直觀即可,然後回應自己直觀的感受,這就是對雕塑的欣賞,但不可或缺的是,要站在文化的層次上去回應社會化的價值觀,包括當代社會價值觀的感受。

「點、線、面、造型、顏色、材質,這是視覺藝術的基本元素,可以依此去分析觀看雕塑,而在分析這些元素之後的,當然有文化背景,以《甘露水》來說,這是台灣人的身材,不是漢人的身材。」陳韋鑑說,欣賞雕塑進入到了文化層面,此時的審美標準,並沒有標準答案,反而重點是在於直觀雕塑後的自我內心感受,然後去回應自己的感受。

《甘露水》的身材比例是1:1,他說,這是多數台灣女性的身材,所以這件作品勢必有台灣文化的養分,因此有人從佛經去解釋她,也有人從民間對蛤蠣重視的習俗、且蛤蠣會吐水的生物表現去做詮釋,也因此,強調釘根本土,像是台灣超過百年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會友直觀甘露水後,會從PCT身分怎麼去回應自身感受,這是以不同的文化層次去欣賞她;不過也要問,「PCT在台灣藝術的路上留下了甚麼?」如果沒有,現在還來得及。

「想像一下,長老教會也是有雕塑在講聖經故事,是本色化的,雕塑出的作品都長得像黃土水創作的《甘露水》那樣的台灣人,會是令人很有感覺的。」他說,藝術是宣揚福音的方式之一,雕塑是超過百年的藝術品,把聖經人物雕塑具有本色化,會比在教會裡講述更快說服一般大眾。他說耶穌雕像的身材與樣貌,當然可以是台灣人,因祂的救恩實踐在本地,教會告訴台灣人,「我們不是外來的」。

廣告

為什麼要告訴民眾如何欣賞雕塑?「因為台灣人被到處林立的蔣介石雕像打壞了胃口。」陳韋鑑說,這是台灣大多數人對雕塑的欣賞與審美的藝術常識極為欠缺的主要原因,而且,蔣介石雕像的位置,都是民眾必須抬頭仰望的高處,可是藝術的雕塑,則是民眾平視觀賞且可親近性,所以蔣介石雕像不屬於藝術品,而是威權象徵。

談論到台灣的藝術史,陳韋鑑受訪時表露出其個人的擔憂。「在談什麼是台灣藝術時候,不能只停留在老藝術家的作品,因為那會變成超級保守。」他說,近年台灣從北到南有非常多檔日治時代的藝術展,彷彿只有日本時代的藝術風貌才是台灣藝術,忽視「當代藝術」。

拉到近代的「當代藝術」,他表示,呈現出台灣獨立的意象,難道不是台灣藝術?多數地方政府的藝術展館容不下「當代藝術」,但台灣正在有不少對藝術創作熱情的年輕人,走在「當代藝術」這條路上。他說:「今天我們在看黃土水作品《甘露水》時候,也要一併思考這個問題。」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