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請用真理談教育

(相片提供/Pixabay)

 張睿銓(實驗學校校長)

坊間有好多與教育或教養有關的書,或是網路上的文章,常喜歡說看到別國的教育「都」如何如何,台灣的教育制度和觀念令人失望。

台灣的教育曾讓我十分困惑和痛苦,但我也清楚認知到,我有一些基本能力是在中小學階段打下好基礎的,也不覺得別國的教育「都」有多好。令我更無法苟同的是,許多作者會挑選(甚至扭曲)資訊來支持自己的信念,形塑出一個假論述;讀者若沒有追根究底的習慣,或者沒有相關涉獵,常常就相信了,甚至奉為圭臬,並進一步再傳播。

身處「快樂學習」說法氾濫(成災)的另類教育現場,我就常聽見哪國教育法律規定幾歲前不能教算術、閱讀或寫字,還有不出作業或測驗的說法。而他們通常喜歡說德國或芬蘭之類的國家,也通常談的是幼兒園和國小階段的學習。

我很想相信這樣的論述,但遲疑隨之而來。因為要評論他國教育制度,特別是歐美國家,通常需要先有一些前提。首先,一國教育制度和觀念,會因時代和執政團隊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再者,一國之內的教育政策會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實施方式和程度。例如,美國各州和德國各邦的教育政策都各有差異,這是他們國家所允許且尊重的。這點跟東方社會很不一樣。

我看過一篇2005年新聞〈德國學前教育改革〉(Germany to Reform Pre-School Education),報導內提及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教改提案,要加強幼兒園師資的訓練,改變「幼兒園老師只是保母」的傳統觀念,提升他們透過「刺激智力發展」(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的遊戲教導孩子自然科學、數學和閱讀的能力。文中也提及其他歐洲當前對幼兒教育的期待,例如英法幼兒園會「玩」數字和字母;比利時、義大利和荷蘭的課綱明訂孩童上小學前,必須要能計數和閱讀;匈牙利和挪威則希望幼兒園學童要學習特定專長,特別是音樂相關的能力,如彈奏樂器和視譜。

我們很清楚可以看到,德國這個教改提案是希望要教幼兒自然科學、數學和閱讀的。但另一個重點是,關鍵不在於「教什麼」,而是「怎麼教」。這點和很多在台灣支持所謂「快樂學習」的人的想法(不可以教什麼,教了孩子就不快樂了)已經有出入了。

但總之,我同感於很多人「痛苦學習」的經驗,但用不完整的資訊來支持「快樂學習」,特別是談教育,並不道德。如果我們真的關心台灣的教育,請學習用真實、完整、有脈絡的論述來讓它更好。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