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

基督徒靈修:歸心祈禱

&nbsp◎編撰李冠呈(壽山中會重生教會牧師) 禱告 是屬靈的呼吸,亦是除了讀經外的靈命雙翼之一,重要性實不用多做言述。將近2000年的教會歷史,在信仰的長河發展出各種禱告的方式,其中一種基督教靈修方式稱為「歸心祈禱」。天主教熙篤會湯瑪斯˙古丁神父(Thomas Keating)在《歸心祈禱的方法》一書中提到了幾種與基督合一的方式,如最傳統的以讀經與基督合一,或是進一步在受洗、常讀聖經後會開始的默禱,特別是歸心祈禱,可以幫助默禱更快收斂心神、進入內觀。 歸心祈禱的背景 歸心祈禱的靈修乃根源自主耶穌的禱告實踐: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馬可福音1章35節)這事以後,耶穌立刻催祂的門徒上船,先到對岸的伯賽大去,等祂遣散群眾。祂既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馬可福音6章45~46節)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禱告。」(馬可福音14章32節)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路加福音5章15~16節)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祂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12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加福音6章12~13節)說了這話以後約有8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路加福音9章28節) 自初代教會流傳至今的靜默祈禱操練,係屬於對主的渴求而進入祂臨在的祈禱,操練此禱告,可以學習回歸到自己的真我,安靜、等候上主,而將生命根植、連結於真理與主的愛及恩典中,得著豐盛而整全的生命。 已故靈修大師多瑪斯‧牟頓(Thomas Merton)將這種祈禱的方式命名為「Centering Prayer」(譯作「歸心祈禱」或「返回內心的祈禱」),任何人渴想與主聯合、同心合意,體驗祂的愛和臨在都可採用,所以歸心祈禱是以主耶穌為中心的禱告。 今天,我們大多數人被忙碌的生活巨浪吞沒,消逝在茫茫人海之間,久而久之,漸漸與主耶穌失去「交通」,以致於我們害怕「空閒、獨處、沒事做、無存在感、面對深處的自我」。但是屬神的兒女必須要有認知:越忙碌的生活越必須把耶穌擺在第一位、擺在中心。操練「歸心祈禱」對主耶穌敞開心扉,是尋覓祂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方法之一。祂已應許聖靈會與我們同在並臨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行往信仰的核心,只為了尋見唯一的祂,並不是要得著祂的獎賞如:平安、喜樂、醫治、寬恕或智慧等,只要祂充滿愛心的臨在(又稱上帝充滿、愛心充滿、耶穌充滿、聖靈充滿)。在這種過程中,我們放棄一切思慮、雜念、情感、幻想、慾望等與耶穌合而為一的絆腳石,唯一的渴慕就是等待上主,順服耶穌的誡命:應當全心、全性(靈)、全意、全力愛你的上主。 如何操練歸心祈禱 1.在開始時可(反覆)唱一首短詩歌、讀一段聖經,做幾次深呼吸,慢慢閉上眼,先用幾分鐘來放鬆整個身體,然後將感官由外而內收斂走向臨在我內心的上主,告訴天父:「我全然屬?,願?的旨意行在我身上。」 2.挑選一個對你來講是表達對上主完滿之愛的字句,如主、耶穌、阿爸、父、信、望、愛、憐憫、聖潔、和平、平安、溫柔&hellip&hellip,開始反覆默誦這個聖字,進入真我,會晤上主。 3.當你受到各式各樣的思慮(好的、壞的如:罪惡、恐懼、慾望、憤怒)、奇妙的啟示(靈感、突然想起某事)、末了之事(待會的晚餐、與朋友之約)甚至隔壁的雜音、鋼琴聲、外面呼嘯而過的車聲干擾,不能全神貫注時,就輕輕地回到你的聖字,再次呼求主幫助。 4.大約20分鐘之後,默誦主禱文,結束祈禱,閉眼靜養2、3分鐘,同時祈求上主與你同在,將感官由內而外恢復回來,「歸心祈禱」操練完成! 「歸心祈禱」回應了耶穌的另一項邀請:「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29節)正如以賽亞書30章15節提到:「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歸心祈禱是一種用生命操練、將自己交託仰望主的禱告方式。 小心異端的偏差 歸心祈禱與佛教靜坐或禪修看似雷同,實則大不相同;歸心祈禱是以渴慕尋求上主為中心,而靜坐為求明心見性以達頓悟、涅盤境界,因此不用擔心歸心祈禱落入異端或走向偏差之列。剛開始操練歸心祈禱時,有時不受約束的思想,總是「心神不寧」、「胡思亂想」、「有雜音」,有時會因為過度疲勞而昏昏欲睡,使你認為歸心禱告無效、不實際不如放棄,這些乃正常現象,只要慢慢的再默想主的榮美,重新回到主面前即可,不用質疑禱告無效,只要記得羅馬書8章26~27節所說:「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 歸心祈禱不是一種技術;它不是一種鬆弛心靈和肌肉的運動練習;它不是自我催眠;它不是激勵熱情的才能;它不是科學化的心理現象;它並不限於對主臨在的感覺;它也不是推理默想或有感性的祈禱。歸心祈禱是透過中保耶穌基督,讓保惠師聖靈帶我們來到天父上帝面前的禱告。 持續操練與主親近 每天撥出2次(初起床與就寢前)的20分鐘做「歸心祈禱」,讓上主恆久地居住在你生命的核心,如同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後在曠野,「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間雲柱,夜間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出埃及記13章21~22節)此外,生活中亟需上主的恩典或是在禮拜之前的靜默安靜,如能夠操練歸心祈禱,能夠幫助我們專心一致,以虔誠、敬畏的生命態度來到上主的面前,這是一種與主生命的結連,使我們對上主的認識不再單單停留在「認識」,而是真實的與至聖者相遇,是從是把主耶穌當成救命恩主再進一步達到生命主宰,以致於完全的順服於主,如同約伯對上主說:「我從前風聞有?,現在親眼看見?。」(約伯記42章5節)它使聖靈果子特質顯現在你的生命,也讓整個生命將逐漸成為一種祈禱(禱告生活化、生活禱告化)。最後,歸心祈禱不是吃了馬上見效、藥到病除的特效藥或功力增強百倍,還會飛天盾地的大力金剛丸,而是在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以最單純的真我去經歷上主同在的操練。因此,請記得不斷的操練,「持之以恆」,願上主日日更新我們,使我們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以弗所書4章22~24節),時刻與我們同在! &nbsp

愛裡沒有懼怕

約翰壹書4章12~18節 ◎李冠呈(壽山中會重生教會牧師) 你有平安嗎?今天很多人在求平安,回想咱人的一生從小到大,彷彿真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小時候擔心生病長不大,大一點擔心功課不好、考不上好學校,出社會後擔心工作與經濟;再則「男怕娶錯娘,女怕嫁錯郎」,成家立業不知道自己的葡萄園何時會出現「小狐狸」(俗稱小三);有了孩子後,也要擔心能不能提供適合孩子的環境與生活,甚至當孩子長大,也要擔心其婚姻、家庭;有了孫子,也煩腦能否適應現在的環境、會不會被欺負;甚至走在街上也怕被搶、被綁票、被酒駕撞&amphellip&amphellip。 只要是人,就會遇到生離死別、悲歡離合,有好多令人擔憂的事,真的愁煩不完,活越久恐懼越多,因此民間信仰常常到廟裡求平安符保平安、過年要安光明燈或平安燈跟神明求平安,更積極一點還要看風水改運、算命消災解厄。就算不透過宗教,平日也要買保險求心安,出門旅遊要買平安險、特別現在流行的癌症險,到底平安在哪裡?生命有沒有真正的平安? 平安在耶穌裡 其實答案就在上帝愛的禮物「聖經」中,上帝透過聖經告訴我們:「有真正的平安」。有一首主日學詩歌〈有主在我船上〉,歌詞指出:「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直到安抵天家。」這首詩歌教導兒童對上帝要有完全的信心,不用害怕,因為主耶穌賜平安。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約翰福音14章27節中,耶穌說:「我用平安留teh互恁;我將我的平安賞賜恁。我teh互恁,呣是親像世間teh互人的款。恁的心莫得迫腹,亦莫得驚惶。」也就是說,平安是從神而來,是心靈穩定安靜的力量,即使遭遇危險也不懼怕,遇到困難也不憂愁煩惱。 耶穌又說:「我已經將諸個給恁講,互恁店佇我有平安。佇世間,恁有苦難;獨獨恁通放心,我已經卡贏世間。」(約翰福音16章33節)因此,基督教的平安是讓人在面對每個問題時,不慌不亂不懼怕,好像嬰孩在母親的懷抱中酣睡,並非消極逃避,而是積極面對。 這樣的平安是神白白賜給人的,不是靠金錢、功德換取,只要單純相信接受上帝成為我們的救贖主,藉著祂的能力就會得著平安,這個平安,是藉著主耶穌的愛所給予的完全的愛,罪得到赦免,與上帝恢復和好的關係,如同今天讀到的經文:「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翰壹書4章12~18節告訴我們如何過愛的生活,只要「彼此相愛」「聖靈內住」「認耶穌為神子」「住在上帝的愛中」,在完全的愛裡就不再懼怕(有審判之意),因為懼怕帶來刑罰(新約只出現2次,馬太福音25章46節指地獄),若生活在上帝的愛中,就不用活在害怕擔憂裡,好像處在水深火熱的地獄,承受極大的折磨,甚至排除了對最後審判的恐懼。 台中曾有一名婦人出身算命世家,從小她的爺爺、叔公、伯公都說她這輩子會窮困潦倒,為了改變自我命運,她嘗試各種民間信仰偏方,自己也很迷算命,她認為命中注定有3任丈夫,兩段婚姻都不到1年半就結束,小孩整整18年也未曾見過親生父親。婦人的人生過得很徬徨,直到信主的小孩帶她禱告,帶她上教堂,洗禮後不再深信算命,向過去的自我告別,重新找回對小孩的愛,對人們的關心。在主裡找到真平安,成為她一生最大的幸福。 沒有懼怕的平安 一位教授級的女尼師,在佛教界有23年資歷,23年間一直做善事。她曾當到佛學院教務長,卻覺得越修越沒有平安,越沒有盼望,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夠成佛往西方極樂世界,但是當她信主之後,得到了真正的平安。她信主之後,去向現在的現代禪宗師傳福音,宗師告訴她:「我很羨慕現在的妳,因為妳不用修就已經60分(保證上天堂),我修得再辛苦也到不了60分。」 民間習俗「鬼月」即將來臨,8月17日鬼門關又要大開,許多民間獻祭習俗又要年復一年的展開。出埃及記18章12節記錄了舊約時代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把燔祭和平安祭獻給神,利未記第3章詳細記載平安祭的條例,利未記第7章也清楚記載祭司獻平安祭的責任。但是感謝主耶穌的救贖,祂的一次捨命獻祭就永遠有效,祂的愛大過一切審判刑罰災難,只要單單信靠祂。以賽亞書46章3b~4節說:「恁對出世就互我揹恁,對出胎就互我懷抱。到恁年老,我猶原是按呢;到恁頭毛白,我猶原懷抱恁。我已經造恁,亦欲揹恁;我欲懷抱恁,亦欲救恁。」原來,平安是活在上帝的懷抱裡。 有一個禱告這麼說:「主啊,謝謝?,?讓我知道,我一生都在?的看顧之中,即使髮蒼蒼、視茫茫、齒牙搖動,但我相信,我活著的一天,都有?的恩惠與慈愛看顧著我。?使我的生命豐盛,使我感覺滿意和成就、愛與被愛,並對未來有盼望。因此,我為了豐盛的生命謝謝?。奉主耶穌之名祈禱,阿們!」這就是耶穌的平安,奉主的名祝福每一位信靠上主、屬主的兒女都得著真實的平安,在「鬼月」來臨之際,也能為主見證,傳揚真實的平安不在避邪驅煞,而在於在耶穌裡得著不再懼怕的愛與平安,阿們! &nbsp

神隱藏了嗎?

神隱藏了嗎? 當以色列人在埃及生養眾多、並且繁盛極其強盛、滿了那地時,使得埃及人因為以色列人愁煩。 於是,在法老有計畫地對以色列施行滅種計畫,要收生婆將出生的男嬰殺死,摩西是在這樣高度險峻的環境下出生的。然而,透過母親將他小心地隱藏、姐姐米利暗勇敢又機智地在埃及公主面前,推薦自己的母親來為公主乳養摩西,使得摩西可以在幼年時期留在母親身邊。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中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族人的苦難,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族人,在困苦中殷切期待一位神,來救拔他們脫離那為奴的悲慘生活。 然而,等到摩西被接回埃及王宮,以色列人的神還是沒有出現, 沒有伸手搭救他們。摩西雖然在王宮內接受埃及一切最好的教育和訓練,但是,當他站在宏偉的埃及皇宮往外眺望時,他的視野內總有一群被重擔壓得快無法喘息的奴隸,在深深哀嚎、 在長長的鞭子下哭喊。 他知道那是他血濃於水的族人、是他的家人。 他無法獨自一人在這深宮中繼續享受榮華,他內心有一股很大的力量,要他挺身而出。於是,他告別尊貴的埃及王子身分,勇往直前來到他的弟兄那裡,看他們所背負的重擔、 要傾聽祂們的苦楚、 想與他們一起承擔、甚至想為他們減輕負擔。他甘心冒生命的危險,殺了欺侮他們的埃及人,他以為他的族人會認同他的英勇、他的見義勇為。他以為他的出現可以帶給那苦苦等候一位神救他們的族人 在苦難中帶來一絲希望。沒想到他們一點都不領情,甚至很可能出賣摩西,使得埃及法老王想追殺他,摩西是在這樣倉皇失措中逃離埃及,逃離他一心想為他們效力的以色列族人。 神,好像隱藏了,祂好像沒有看到以色列人在受苦、沒有聽到她們的哀求聲, 神好像也沒看到摩西這樣為以色列族人捨棄尊貴、挺身殺敵卻被自己的弟兄排斥, 神真的隱藏了! 原本以為可以為自己的族人,有一番作為、可以憑靠自己一身的好學養及能力, 幫助以色列族人脫離困境,沒想到卻一點都無法施展,最後卻只落得流亡別處, 來到米甸這個乾燥荒涼的山地為人放羊。埃及的笙歌樂舞恐怕也只能在往後的歲月暗自留念了。然而,他的家人阿,恐怕今生再也無法相見了。面對一望無際的沙漠, 日子能有甚麼驚喜呢? 對於一個四處流浪放牧的牧人來說生活實在談不上有什麼驚喜! 摩西在米甸的牧羊生活, 轉眼間已經由一個意氣風發的壯年人, 如今已經白髮蒼蒼。...

神隱藏了嗎?

&nbsp◎賴美伶(新竹中會公園教會主日學校長) &nbsp 苦苦等候主的拯救 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在埃及生養眾多並繁盛,使得埃及人愁煩。於是法老有計畫地對以色列施行滅種計畫,要收生婆將出生的男嬰殺死,摩西就是在這樣高度險峻的環境下出生的。然而,透過母親將他小心地隱藏、姊姊米利暗勇敢又機智地在埃及公主面前,推薦自己的母親來為公主乳養摩西,使得摩西可以在幼年時期留在母親身邊。摩西在母親的諄諄教誨中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族人的苦難,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族人,在困苦中殷切期待一位神,來救拔他們脫離那為奴的悲慘生活。 然而,等到摩西被接回埃及王宮,以色列人的神還是沒有出現,沒有伸手搭救他們。摩西雖然在王宮內接受埃及一切最好的教育和訓練,但是當他站在宏偉的埃及皇宮往外眺望時,他的視野內總有一群被重擔壓得快無法喘息的奴隸,在長長的鞭子下哀嚎、哭喊。他知道那是他血濃於水的族人、是他的家人。他無法獨自一人在這深宮中繼續享受榮華,他內心有一股很大的力量,要他挺身而出。於是他告別尊貴的埃及王子身分,勇敢來到他的弟兄那裡,看他們所背負的重擔、傾聽他們的苦楚,與他們一起承擔,甚至想為他們減輕負擔。他涉險殺了欺侮他們的埃及人,他以為他的族人會認同他的英勇、他的見義勇為。他以為他的出現可以帶給那苦苦等候一位神救他們的族人,在苦難中帶來一絲希望。沒想到他們一點都不領情,甚至很可能出賣摩西,使得埃及法老王想追殺他,摩西是在這樣倉皇失措中逃離埃及,逃離他一心想為他們效力的以色列族人。神,好像隱藏了,祂好像沒有看到以色列人受苦、沒有聽到他們的哀求聲,神好像也沒看到摩西這樣為以色列族人捨棄尊貴、挺身殺敵卻被自己的弟兄排斥,神真的隱藏了! 原以為可為自己的族人有一番作為,可憑自己的好學養及能力,幫助以色列人脫離困境,沒想到最後卻只落得流亡別處,來到乾燥荒涼的米甸山地為人放羊。埃及的笙歌樂舞恐怕也只能在往後的歲月暗自留念了,他的家人今生恐怕再也無法相見了。面對一望無際的沙漠,日子能有什麼驚喜呢?對一個四處流浪放牧的牧人來說,生活實在談不上有什麼驚喜!摩西在米甸的牧羊生活,由一個意氣風發的壯年人轉而白髮蒼蒼。摩西的一生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會這樣慢慢劃上休止符了吧。然而,那位好像已消失了的神偏偏出現了,好像突然睡醒了。 烈火荊棘中的上帝 那天,摩西照樣來到他熟悉的西奈半島放羊,整座山和往常沒什麼不同,一樣的安靜、一樣的乾燥乏味。突然在那乾燥的荊棘叢裡冒出了火焰,摩西仔細觀看,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一團艷紅如火的花開著嗎?還是太陽光太強,照著樹叢像是火燒一般?摩西沒想到,竟然真的是火焰燒了荊棘了,再定睛一看,那荊棘雖是燒著了卻是沒有燒毀,這真是奇特的景象。在這西奈半島放牧這麼多年,摩西怎麼從來沒發現這樣的奇妙現象?他想要過去仔細看看這大異象,忽然有聲音從那荊棘的火焰中呼喊摩西的名字:摩西,摩西。那聲音不是一般的聲音,那聲音帶著無法不敬畏的威嚴,那聲音在空谷中迴盪著:摩西!摩西!彷彿早已經認識摩西一樣,有一種很深的熟識感,摩西心裡知道:是那位早已經忘記他和他的族人的神。摩西忍不住內心的百感交集、澎湃、顫抖地回答:我在這裡。 摩西老淚縱橫,想靠近這位幾乎快被他自己遺忘的神。然而神卻出聲阻止摩西說:「不要近前來,要把你腳上沾滿污泥的鞋脫下來,當存敬畏的心,因為此時此刻,神真實臨在這裡,與你面對面說話,你此時此刻所站的地方乃是聖地 。」 神又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告訴摩西,祂確實是那位多年以前,他和他的以色列族人所引頸企盼的神、是他們列祖所相信的神。摩西突然意識這位神的信實、偉大。他覺得自己在大而可畏的神面前好渺小、卑微、無知。摩西羞愧地蒙上臉,深深覺得自己不配站在這裡、不配在此時此刻,自己竟然在最卑微的歲月與這位充滿榮耀的神面對面。 神怎會不知道摩西自慚形穢呢?神怎會不知道摩西對神如此任由以色列人受苦哀嚎感到疑惑?沒想到,神卻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而且,當神稱呼摩西和他的族人為「我的百姓」時,摩西內心的苦情好像要一洩而出。那一刻,他好像又回復王子的身分一般,他知道他有著特殊的身分,那身分不再是寄養的王子;而是屬於永生神百姓尊貴的身分。原來,神都知道他們的困苦、原來祂都知道;祂聽見了、也看見了所有他們困苦艱難,祂並不是隱藏自己,祂一直都在;在母親隱藏他的暗夜中、在姊姊推著蒲草箱的深水中、在愛他的養母的懷抱中、在岳父接納他的仁慈中;神也在那一片荒涼乾燥的沙漠中;神從未隱藏。因為祂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神、祂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神說:「現在我親自下來是要救我的百姓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為奴之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神要親自下來,不是派天軍天使、不是託付強權君王,而是祂要親自下來救拔祂的百姓,領他們到美好寬闊之地。 神向尋找祂的人顯現 對於摩西和以色列人,神從未隱藏自己而不顧念他們的愁苦,這位親自與人溝通的神,總是主動地在我們的困境中,呼喚著我們的名,你可曾聽見?很多時候我們四處尋找上帝,彷彿祂向我們隱藏了一般;彷彿祂不知道、看不見也聽不到我們悲苦的哀嚎一般。我們總是想在奇妙的神蹟奇事中找到上帝、在不平凡的事物中遇見上帝。我們以為神會在狂風巨浪、天崩地裂中顯現。我們在人聲鼎沸、掌聲如雷的舞台上找上帝,在我們想要上帝為我們出現的地方,苦苦等候。但是,神往往不在我們想像的地方! 過去,以利亞先知在烈風中、在山崩地震中、在熊熊烈火中尋找上帝,上帝也不在那裡;如今,上帝不在無遠弗屆的Facebook或遼闊無邊的雲端上,祂也不在叫人無法隱藏的衛星導航中。上帝對尋找祂的人隱藏了嗎?不!不是!神從來不對尋找祂的人隱藏。相反的,神總是主動地吸引我們,主動呼喊我們的名字。透過各樣的微不足道的事、渺小不起眼的人物,可能是需要一餐飯的飢餓的人、可能是惡待我們的人,更多時候是我們最不想面對、最不願意饒恕的人。 神透過這些人、事、物,向我們顯明祂自己,只是往往我們不知道神早已經臨在,是我們聽不見祂在微風中用細小的聲音呼喚著我們的名字,是我們看不見,神的手早已經托住我們,是祂的手承載著我們的苦、承接著我們的淚水。一直都是神的陪伴,而不是我們自己,只是,我們從來都不容易知道。神主動在焚而不燬的荊棘中向摩西顯現,呼叫他並告訴他:神要親自下來與他和他的族人同在、要使他們的生命脫離捆鎖壓制,要領他們到美好、寬闊之地。 今日,神依然向尋找祂的人顯現。我們無需也無法向神隱藏自己,如同詩人所說的:「我往哪裡去躲避?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的面?我若升到天上,?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也在那裡。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的手必引導我;?的右手也必扶持我。」當神主動向我們顯現時,我們是無法躲藏的。 弟兄姊妹,當神向你顯現並輕聲呼喚著你的名時,請不要害怕、不要猶豫、也不要再躲藏。你可以堅定、清楚地回應神:「我在這裡。」那亙古以前就定意要愛你、要與你同在、要在生命的困境中呼喊你的名、並拯救你的神必要在祂的同在中,與你面對面、心對心、並拯救你脫離那如同烈火燃燒般的困境,進入流奶與蜜的美好、寬闊之地。

【舉目向山】起來,往尼尼微去

約拿書1章1~17節 ◎陳信忠(彰化中會原斗教會牧師) 在聖經記載的歷史背景中,亞述與以色列是敵國,亞述常侵略以色列。亞米太的兒子約拿受到耶和華的差派去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城傳講上帝的旨意:「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 面對這樣的呼召,為什麼約拿不願意?反倒要搭船往他施去躲避上主,這不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嗎?上帝不是公義的上帝嗎,如今公義的上帝派約拿進入尼尼微城去傳講、宣告他們的惡,那不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嗎,為什麼約拿不願意? 問題可能是出在約拿是上帝的先知,先知明白上帝的旨意,去宣告不在於「審判」,而在於「拯救」。而這對侵略以色列的亞述懷恨在心的約拿來說,是他不願意看見、聽見的事。 認真面對內心自我 這種不在計畫之中的計畫,是個不容易學習的功課,特別又是關於拯救「死對頭」的亞述,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當與上帝要約拿往東邊尼尼微的相反方向,他卻選擇往西前往他施。約拿所面對的問題,也提醒我們,在我們人生當中,上帝的計畫不在我們的計畫之中,甚至是與我們的計畫相反時,我們是否也會如約拿先知一樣,選擇逃避? 面對執意前往他施也不去尼尼微的約拿,上主以戲劇性的方式來幫助約拿面對自己內心的問題。約拿書中寫到:「上主使海上颳起大風,狂風巨浪襲擊那條船,船幾乎被擊破。船員都非常驚慌,個個向自己的神明哀呼求助。為要減輕船的載重,他們就把船上的貨物拋進海裡。」(1章4~5節)大家為了生存而努力著,但接下來卻記載著非常奇怪的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約拿已下到底艙,躺臥沉睡,以致於船主到他那裡對他說:「你怎麼還在這裡沉睡呢?起來,向你的神明求救吧!說不定他會可憐我們,救我們的命。」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事,在面對生死的問題上,竟然這些所謂不認識耶和華的外邦人在為「自己的生命與別人的生命是否可以因為做某些的努力,而得以存活」來努力著,但相較於上帝的百姓,而且是被揀選成為先知的約拿,面對生命的事,卻是「躺臥沉睡」。 當上帝呼喚著我們,應該認真的面對內心的自我。在信仰中反覆的省思,有沒有什麼思想限制我們無法體會上帝的公義與慈愛?有沒有什麼思想限制我們,使得我們的生命變得「沉睡」? 有很多人買衣服,怕和人家穿一樣,我不太懂如果遇到穿一樣的人有什麼不好,但也不是說大家都要穿一樣才是好,而是我們是否認真的思考「為什麼怕一樣」的背後,是不是害怕自己失去「獨特性」,在失去獨特性的同時,也失去了自我的價值? 倚靠上帝得到釋放 這一年,有許多人因著在美國長大的亞裔NBA球員林書豪而感到瘋狂、受到激勵、或發了一筆小財。但隨著林書豪的受傷,這股「林書豪瘋」似乎暫時休息。不過,在林書豪休息的期間卻挑戰著基督徒更大的信仰價值觀,在贏球的時候,因為林書豪對上帝的信靠,開始讓人重新思考信仰對一個人的改變與祝福,但林書豪不可能永遠都贏,而「輸」亦挑戰林書豪及期待他靠著信仰一直都贏的信念,這樣的信念,同樣挑戰著我們「對上帝的概念」。 我想,上帝也透過林書豪提醒我們學習面對自己內心的限制,提醒我們重新認識上帝。在信仰的反思中,我們的信仰不應該只關心林書豪有沒有贏球,我們應該透過林書豪在美國NBA打球那辛苦的過程中,他如何藉著依靠信仰,在美國對種族的偏見中仍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後上帝藉著幾次的比賽,讓他被發覺的過程中體會到種族主義在我們生活中的不平等與限制,也間接的幫助我們認真面對周遭或是內心是否還有一些不平等的價值正在影響著我們,如男女平等的問題如何在我們生活周圍被實踐、外國的勞工朋友於台灣工作時,我們對他們基本人權的尊重,這都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 當我們認真的用上帝的愛、公義、憐憫去面對這些問題時,你會聽到上帝對你說:「起來,往尼尼微去。」這不只是去告訴他們要悔改、離開惡,回到上帝的面前,也在對自己說,應當認真面對內心的軟弱,信靠上帝而使得自己在軟弱中得到釋放。 舉目向山祈禱會 序樂:(靜默) 聖詩:《聖詩》245首〈我前如羊失迷〉 祈禱:主啊,赦免我們,常常用內心的想像,來面對?的話,以致於真的在聖經中與?的話相遇時,常常選擇「自己的方式」,選擇我們想要看的經文,或者當經文的話與我們的想法衝突時,我們就自動的將這經文「視而不見」。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明白?的話,也真的順服在?的話中,即使這可能衝擊著我們原本對?的認知,或是我們心中早已有的答案,求主?幫助我們,重新在?的話裡與?對話,領受、跟隨?。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聖經:約拿書1章1~17節 信息:起來,往尼尼微去 聖詩:《聖詩》331首〈我做基督兵丁〉 代禱: 1.為自己順服主的旨意禱告 主啊,幫助我,明白?的旨意,讓?的話帶領我前面的道路,讓我的心與?的話相遇時,真的能安靜在?的面前,即使這樣的安靜,對我內心的渴望是一種衝突,然而幫助我,勇敢的面對內心的衝突,明白我的心受什麼樣思想的狹制,以致於不能跟隨?甚至遠離?。讓我的心明白,順服?,是因為?的愛,而非因為我曾經對?承諾,?成為我的主,我成為?的百姓,完全是因為?愛我,在我無能為力回報這樣的愛的情況下,只能用「順服」、「跟隨」來回應?的愛與拯救。 2.為台灣的國際勞工與台灣的勞工朋友們禱告 主啊,謝謝?讓不同的人,帶著?所賜予的不同恩賜,彼此服事,彼此得到補足。但常常因為人的有限,使用著?所賜予我們的恩賜,卻使用這樣的恩賜來彼此傷害,我們常常因經濟體系的劃分,將人在不同的職位上區分,但也在這區分中加上不應該的「錯誤的價值觀」。我們常常看不起勞工朋友、農夫、清潔工等,甚至又在台灣的勞工與國際的勞工中分優劣,以致於在人的本質上,彼此不能互相的欣賞、肯定與扶持,反倒常常使用傷害性的語言,對待台灣底層的勞工朋友及國外移住到台灣的勞工。有時候我們甚至看不起在農田中工作的人們,主啊,赦免我們,我們的社會因這群勞工朋友的努力而變得更好,因為農夫的努力,使我們有飯吃,但我們對這群勞工朋友常常是「鄙視的」、「視而不見的」,幫助我們,重新在?的話中重建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學習看見每一個人的身上有著?的靈的同在。讓我們看見這群人是?所要拯救的孩子,而這其中也包含我這個罪人。 3.為男女的平等而禱告 主啊,在各種節日到來的時候,人們常常花心思思考如何送禮給對方。尤其是母親節,孩子用心挑選禮物給母親、丈夫苦思如何在精神上、金錢上讓妻子滿意;在這些送禮的行為中,我們總是將焦點放在「禮物」,卻往往忽略了「本質上的禮物」,就是真的認清女人是上帝的賜福,與和男人一樣,在上帝的面前都被看為尊貴。主啊,赦免我們,這個社會有時仍然女人視為「生產的工具」或「家庭的廉價女傭」,甚至有人把女性物化成「性的商品」,來滿足男性的慾望。主啊,幫助我們,明白女人、男人都是上帝?充滿賜福的受造,讓我們在面對男、女的議題上,討論的不只是「平等的權利」,更進一步理解兩性在「本質上的平等」。 4.為教會的合一禱告 主啊,幫助我們不被宗派、教會的名稱所限制,而忘記了各個教會都是以?的名建立的,當我們習慣稱呼自己是哪一間教會,帶有優越感的同時,卻撕裂了?的身體。常常用「教會與教會之間的比較,來滿足、肯定自己的存在的價值或炫耀」,讓這不成熟的思想化成一根根又長又利的釘子,釘在耶穌的身上,釘在每一個跟隨耶穌的門徒的身上。主啊,幫助我們在基督裡合一,在基督裡會友與會友充滿著欣賞、肯定,因為上帝的愛而合一,藉著基督而肢體與肢體在耶穌的愛中被建立。 共同祈禱:主禱文

同志基督徒的讀經心得報告

(文章太長, 我貼上網址,請連結過來就能看到) http://bolehi.blogspot.tw/2012/07/2.html

【舉目向山】盡力參與 而非求勝

腓立比書3章13~14節 ◎吳富仁(台南中會仁德教會牧師) 2012年倫敦奧運登場,受到全球矚目。回顧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主前9世紀Elidos國爆發內戰,Elidos國王詢問女祭司,有何方法可避免內戰,得到要為眾神舉辦運動會的答案,因此國王在希臘諸神所在的奧林匹克山舉行運動會,運動會期間停止戰爭。早期奧林匹克勝者賦予橄欖枝編成的桂冠,奧運與橄欖枝,從此被賦予和平的象徵。對基督徒而言,奧運精神離我們不遠。保羅說:「弟兄姊妹們,我並不認為我已經贏得了這獎賞;我只專心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全力追求前面的事。」(腓立比書3章13節)一般認為,使徒保羅就是引用當時著名的運動會精神在論述。 保羅告訴我們,基督徒奔走天路,就跟運動員在場上的精神是一樣。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在1892年主張恢復舉辦奧運,於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首屆於原舉行地希臘雅典開始舉辦。1900年首次有女子運動員參與。1920年為記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喪生的人,便開始在開幕式點燃火炬,同年奧運會的五環標誌(意謂五大洲)也出爐。1908年,顧拜旦任奧運秘書長,感於聖保羅大教堂美國賓州大主教傳講:「重要是參與,而非勝利。」這句話便成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精神。為宣傳奧運精神,1913年顧拜旦提議,經國際奧委會通過,以「更快、更高、更強」(拉丁語:citius、altius、fortius)作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格言。 豈只參與和盡力?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核心的價值,是積極參與,在場上拚盡全力,更重要的是,奧運更被賦予帶來和平、沒有國界的象徵。然而,實際上真能如此嗎?雖然奧運僅提供精神與名譽獎勵,也只製作運動員與隊伍間的競爭差距,並不以此做為國與國體育實際衡量標準,然而因奧運獎牌得之不易,各國莫不爭相提供高額獎金贊助,媒體自行製作獎牌排行榜,作為國與國之間的角力。為求一勝,幾乎傾國之力,這時豈僅止於參與及盡力呢?當運動桂冠環繞利益,橄欖枝不再是和平的象徵,而是金錢與勝利的拳頭,運動成了勝者全拿的遊戲,單純的榮譽早已變調,難怪禁藥成了運動員想出頭天,不堪的捷徑,而賭盤與人為操縱則成了抬面下的黑暗交易。 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如一場大型演唱會般華麗,以大量人力堆砌亮麗色彩,果真展現中國文化特色,向世人宣告21世紀中國再起的決心。在北京鳥巢運動場館,李寧凌空舞動絕技般點燃聖火,然而這為記念戰爭死去之人燃起的火焰,反諷似燃燒在北京上空,因開閉幕式充滿國粹主義內容,實際上卻窮兵黷武,對於中國境內或對外,不論是政治或經濟都強力制壓,只准一個聲音,同一步調,這真展現出和平嗎?而僅止於參與嗎? 真正奧運精神 來自不放棄的心 真實的和平啟動於人心之改變,耶穌說:「你們很會觀察天色,卻不會洞察這個時代的徵兆!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淫亂!你們要求神蹟嗎?除了約拿的神蹟,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馬太福音19章3~4節)會讓人動容的,是聽見上帝話語的耳朵,誠正悔悟的心,並努力尋求在世上身體經歷真正平安的可能;對於奧運,我們無法見證不再有戰爭與競爭,而或許在電視中,我們只見證領先通過終點者光榮的神采,因此,想請大家觀察那些動人時刻。 真正的奧運精神,其實來自在場上始終不放棄的人。他們參與及盡力,到分勝負,那淚水與汗水交融分不清的時刻,我認為那才是奧運最好看之處。4年前中華電信廣告說得好:「沒有資源,孤軍奮戰,京奧賽中,他打敗世界排名第6的選手。」指台灣目前最好的網球選手;「最後一舉,她告訴自己:死都不要放!」指當時舉重國手;「對韓國一役,在大量失分士氣低迷的狀況下,她,頭部撲壘的拚勁,燃起全隊的鬥志。」這指台灣女壘隊。經上說,上帝讓我們同站世界一角,「在天地間成了一齣戲,讓天使和世人觀看。」(哥林多前書4章9節)廣告中雖沒有提到人名,但在奮戰當下時刻,世人都看見了。 我深信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舞台上參與並盡力,親愛的朋友,請問你的舞台與賽場在哪裡呢?毋需獎章,深信在你盡全力的當下,上帝會以祂的微笑為你頒獎呢! 舉目向山祈禱會 聖詩:新《聖詩》25首〈奇妙聖名,至善閣美麗〉 認罪祈禱: 祈禱:至大至聖的上帝啊!阮向?獻上祈禱,阮知影,阮人性的軟弱,所以阮會用驕傲提高家己,來掩蓋阮的無自信及驚惶,阮會用衣裳及權位裝飾,假作阮是富足,高人一等。主啊,赦免阮的無知及驕傲,憐憫阮的裝飾及假仙,阮知,只有?的名是阮通謳咾及敬拜,也只有?是阮通?高及逃閃的所在,所以阮欲求?應允。主啊,赦免阮的驕傲,除去阮的愚憨,幫助阮知影,只有?的手願意成就,阮才通得著在手中所有的產業,只要?容允,阮才有法度得著完全的富足;求?憐憫阮,導阮行?永活的路,幫助阮更加知影,日日跑走?應允的路,盡力在?愛阮成就的代誌頂頭,若按呢,阮知,阮欲得著?的應允及教示。祈禱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來求,阿們。 經文:腓立比書3章13~14節 信息:盡力參與,而非求勝 祈禱:親愛的主,阮知?是疼阮的主,?知阮確實有限,總是阮也在?的手安排下面,阮通在?容允的草場及舞台頂頭來發揮,榮光?名在阮身上的氣力。主啊,求?幫助阮,互阮在?為阮安排的每一個所在,不管是在阮工作的所在,或是阮的家庭,抑是屬?的教會或是小組內。主啊,求?及阮佇teh,互阮盡力準備,全力跑走,因為阮知影,按呢作,會得著?對阮的賞賜。主啊,憐憫阮的不足,為阮備辦頭前道路,在阮腳掌所踏每一步中,攏留落?恩典滿滿的痕跡。阮按呢祈禱,靠主耶穌基督的名來求,阿們。 聖詩:新《聖詩》622首〈至大上帝,願?導我〉 代禱: 一、為你的舞台(工作場所、家庭及教會)祈禱: 1.求主賞賜祝福,在咱工作的時,互祝福隨咱腳步去到咱所在之地。 2.求主引導保護,在咱生活居家的所在,人及所在攏通得著真正的平安。 3.求主完全憐憫,在咱的教會中,幫助咱互咱真正見證祂的光及祂的疼。 二、為你所知軟弱欠缺者祈禱: 1.求主賞賜,互in在心神軟弱、真正欠缺的時,主的靈保護扶助。 2.求主施恩,互in在病痛纏身、欲望未消的時,主的天使會引導in知上帝猶顧守。 3.求主引導,互咱有柔軟的心,看見咱身旁需要者,在in身上行出上帝疼的憐憫及旨意。 結束共同的祈禱:主禱文

教會的使命

&nbsp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陳清芳(美國北維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聖經記載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在地上停留了40天之久,10次向門徒顯現,這次是第8次的顯現,學者認為就是哥林多前書15章6節所記載向500人的顯現,這是顯現的最高潮。耶穌將傳福音的大使命託付給這些男女門徒,這段經文被稱為「大使命」。這個使命今日也向教會及每一位信徒發出,將這使命託付給我們的教會及我們每一位。這段經文也被認為是耶穌登基為王的典禮,祂擁有權柄、王權(authority and lordship)、被敬拜和頒布使命。  教會使命的 預備與宣告 (16~17節) 第17節開始有「但」字,表示仍然有人懷疑耶穌復活的真實性,但他們仍遵照祂的吩咐來到約定的山上,與祂相會,見到祂,就拜祂。「禮拜,敬拜」是教會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為其他使命的預備。耶穌宣告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耶穌的權柄裝備我們,我們奉祂的權柄去事奉。所以說,我們基督徒主日來禮拜:1.是慶祝主耶穌已勝過死亡和復活,我們也得著復活的生命。2.是與祂相會,與祂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更認識祂和祂的權柄。3.是裝備我們出去事奉。領受祂的教訓、使命與祂所賜的能力。我們要看重每主日的敬拜,敬拜是對上帝命令的順服,是享受祂全然的恩典,是振奮人心與上帝相會的神聖時刻。 「敬拜」英語可以用「service」,提醒我們除了獻上最高的讚美給上帝之外,若沒有奉獻與服事,就失去敬拜的意義。敬拜祂,就要服事祂,樂意遵行祂吩咐的命令。19世紀一位偉大的神學家士萊馬赫的一本小書《聖誕節座談》描述一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一起歡度聖誕節晚會。男士們熱烈地爭辯有關基督身分的神學問題,對於聖誕節的氣氛完全無動於衷,女士及兒童們卻盡情地享受聖誕禮物、音樂與閒談。書中的女人說:「你們男人爭辯關於祂的事,我們卻愛祂、崇敬祂。」士萊馬赫說到,「那些用心來領受的是最大的祝福。」今日教會內有些現象宛如這些男士,來禮拜卻為著禮拜的音樂、儀式、佈置等等大大地爭辯,來到教會對於所要敬拜的三位一體的神卻無動於衷。那些帶著心靈和誠實,用心來禮拜的,才會領受上帝最大的賜福。我們要更新禮拜的,是我們內心的態度,要參與敬拜,而不是外表的形式,不要存觀賞的態度。 位於美國加州,全球知名的水晶大教堂因財務狀況而於2010年10月宣告破產。2011年11月17日獲得聯邦破產法庭的法官同意以5750萬元出售給柑縣天主教區。水晶大教堂禮拜各項禮拜節目的完美,無話可說,似乎非專業無法參與事奉,參加禮拜的人可能不少是存觀賞的心態來赴會。今日不少教會舉辦各式各樣的大型活動,也投資在美化建築物,無非要吸引更多人來教會,享受教會所給的好處。這真是上帝的心意嗎?我們應該衡量這些活動和美化建築物是否瓜分和減弱了教會花在傳福音的時間和資源?耶穌沒有金錢,沒有軍隊,沒有國家,卻擁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和少數相信祂的男女門徒,這些門徒也沒有金錢,沒有軍隊,他們卻擁有無比的熱情、愛心、信心、盼望和主的應許與能力來承擔這項大使命,他們勝過了世界,帶領成千上萬的世人成為主耶穌的門徒。這少數人扭轉了乾坤,不負使命,將福音傳遍了天下。今天我們的主也召我們來承繼這項使命,要我們繼續為祂贏得全人類。  教會使命的 內涵與教導 (18~20節) 教會使命的內涵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使命只有一個命令動詞「使作門徒」,這是教會使命的目的。有3個分詞來作補充,教導之用:「去」、「施洗」、「教訓」: 1.「你們要去」,是完成使命的第一步行動。今日教會的做法,是請人「來」,以致教會的活動越來越多,建築物越建越大。耶穌以身示範去傳福音,「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馬太福音9章35節)保羅也作了典範,多次到亞洲和歐洲傳福音、建立教會。初代的使徒和門徒也四散到各地傳福音,不少人更為福音殉道。可能從基督教成為國教,人們來到修道院、來到教會,出去傳福音的呼聲越來越弱。直到19世紀,對大使命的經文有新的詮釋與了解,掀起了宣教的大復興,許多宣教師被興起,差派到世界各地傳福音。當時著名的口號:「人人前往,前往普世」(All should go, go to all);「從西方世界到全世界」(From the west to the rest);也宣告:「在我們世代把福音帶給全世界」(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in our generation)。福音也在那時傳到台灣,1865年馬雅各醫生是第一位來到南台灣的宣教師,1872年馬偕博士也把福音帶到台灣北部。 今日我們身為基督徒有責任,至少在居住的社區和工作的職場,以身教與言教傳福音,帶領他人信主,這是「去的行動」。然而教會傳統的作法,是把同事、朋友、鄰居,甚至陌生人帶進教會,「請他們來」參加教會的聚會。希臘文「傳」(euangelizo, proclaim)和「福音」(euangelio,...

【舉目向山】聖潔的傳話人

以賽亞書6章1~8節 ◎鄭浚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師) 上主呼召以賽亞 謙卑聖潔傳話人 台灣目前的實況與以賽亞被呼召的時代一樣,都是面臨著執政者的驕傲。當時猶大王烏西亞因為軍事的優勢讓國家強盛,但也如此傲慢不已,甚至逾越制度的自行上祭壇燒香,最終被上主處罰患得痲瘋病。同時,社會的氛圍是對神不忠貞,而且做出許多不合宜的事情。這樣的情況出自於人民看不見、聽不懂、想不通,所以需要有一個人接受差遣去到國家社會中傳話,其目的就是人民可以回心轉意。 在整個呼召以賽亞的過程中,上主的出現充滿著聖潔的景象,這也意謂著社會需要有淨化的力量存在,藉此可以讓救恩臨到世上。上主的榮耀充滿全地,以賽亞看見這樣的情況高喊著完了、慘了,因為不潔的他卻看見上主。但是因著上主的憐憫使他得到赦免與潔淨。在此,天使撒拉弗彼此呼應三聲「聖哉」,而且還用翅膀遮臉蔽體,這樣的形象猶如是讓以賽亞明白「任何一句話都必須聖潔」。所以,天使以祭壇上的紅炭碰以賽亞的嘴唇,象徵他即將蒙召替上主傳話應有的特質。 神人相遇得主愛 信仰勇氣信靠神 整個經文的記載中,祭壇是人與神的相遇之處,這個地點意謂著人經歷到上主的無限與奧秘,其中心意義在於上主的愛,使得人可以與祂和好,進一步盡心、盡力與盡性的愛上主。此時此刻的以賽亞已經被上主抓住,生命進入上主的裡面與祂連結。在此形塑出信仰的勇氣,這是有關信仰對象是誰所產生的勇氣。烏西亞王與以賽亞之間的對比非常強烈,前者是倚靠自己,後者是信靠上主而勇於承擔使命,換句話說就是「驕傲」與「謙卑」。因為如此,先知被差遣去傳講上主的話語,乃是在不顧一切中表現出對上主堅信,而不看上主以外的人事物。 謙卑是活在聖潔的表現,因為有上主的愛彰顯在其中,使信仰可以忠貞於上主。然而,謙卑應有的行為又是如何呢?詩篇15篇2~5節使我們了解,即是順服、正義、敬畏與愛心。傳講上主話語的人就是要聖潔而有效果,讓社會都能在聖潔中謙卑經歷救恩。 這樣的信息對於在台灣的基督徒而言是重要的,在驕傲的實況中,我們需要有上主的話破除罪惡,即不信、私慾和自負。如此罪的形式是人企圖把自己當成真實的中心且跨越有限性的限制,導致自己絕對化。目前台灣的執政者不就是如此嗎?沒有謙卑的行為,迫使人民上街頭表達心聲,讓整個社會出現對立與撕裂;執政者沒有順應民主,反倒用公權力壓制人民的不滿。執政者沒有正義,霸權獨裁強收人民的財產。執政者沒有敬畏,渾然不知上主存在而沒有信仰。執政者沒有愛心,既枉顧人道關懷且油電雙漲、開放瘦肉精。 誠如上述的內容,有誰會否定國家台灣不需有上主的話帶來聖潔,使每個人民都能有謙卑的表現,特別是執政者的施政呢?相對的,我們期待國家台灣可以有與上主相遇的時刻,這是社會翻轉、城市鄉鎮復興的開始,從其中謙卑的倚靠上主,在人生中有信仰勇氣的態度。 上主的話激勵人 信望愛中有恩典 以賽亞去傳講上主的話使社會與人民認罪悔改,能夠聖潔且謙卑成為新造的人。而這是目前台灣的需要,完全地倚靠上主而有信仰勇氣。因此,台灣需要有人在這世代傳講上主的話,使我們活在上主的聖潔,進而影響國家遵守上主的命令。所以,我們要一起省思上主的話可以為台灣帶來如何的轉變呢? 1.上主的話使我們有信心 信心的重點不在大,而在於真。當人的信心真實,就會明白不用偽裝自己來得到別人的稱讚。台灣要連結上主的話讓社會有信心,不是因著外在因素而有勇氣;台灣內部需要有更多的真實填滿現在的虛空。這是從信仰而來的勇氣,可以順服且倚靠上主的旨意,活出聖潔的人生。 2.上主的話使我們有盼望 上主的話能導引我們在盼望的應許之路不斷向前進。上主的話帶給人盼望,從失望與絕望的束縛解脫,不再因為未來焦慮、不再因為失去而意志消沉。台灣此時此刻需要讓上主的話激勵,並且領受應許的盼望與上主緊密連結,進而朝著真理來前進。 3.上主的話使我們有愛心 上主原本就是愛,祂的話所帶來的是愛的信息。現在台灣因著冷漠導致關係破壞,傷害人與人的關係及人與神的關係,使得罪有機可趁的從生命破口而入。然而上主的話使我們有愛心,不只恢復與人之間的關懷,也重建與上主之間的熱心。當人有愛的時候,就會有認同與委身,進一步經歷到成長的喜樂。 X  X  X 願上主的聖靈親自幫助我們,可以從謙卑中經歷從上主話語而來的信望愛。更重要的是要從上主的話裡得到生命的意義,即是真善美,透過真善美活出聖潔的生活,因為這是神人相遇中所得到的信仰勇氣。 舉目向山祈禱會 序樂 宣召:神的眾子啊,你們要歌頌上主;你們要頌讚祂的榮耀和大能。你們要歌頌上主榮耀的尊名;你們要敬拜神聖威嚴的上主。上主賜力量給祂的子民;上主賜平安給祂的子民。(詩篇29篇1~2、9節) 唱詩:新《聖詩》2首〈聖哉,聖哉,聖哉〉 祈禱:慈悲憐憫的上主,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不斷努力往聖潔邁進,因為上主要我們聖潔。特別當我們是上主器皿的時候,言行舉止和心思意念都要作為榮耀的記號。求?親自幫助我們在未來有真實的信仰、善良的行為、美好的生命。當我們有分於聖工的時候,更要活像上主來回應呼召的差遣。阿們。 聖經:以賽亞書6章1~8節 信息:聖潔的傳話人 祈禱: 1.為自己祈禱 天父上帝,感謝?愛我,因著?的愛,使我得以剛強壯膽。我知道,生命中雖然有諸多的焦慮不安,但是我必因?親自應許而有盼望;我明白,生活中雖然有許多的軟弱氣餒,但是我必因?親自加添而有力量。求?看顧我的軟弱,使我可以成為主?所喜悅的兒女。阿們。 2.為家人朋友祈禱 恩典的救主,透過?親自的引導,讓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們都能蒙主的賜福。特別現在是暑假期間,家人們外出旅行,願主保守保護他們;朋友們正面臨升學、工作的壓力,願主賜福安康。懇求上主讓所有的家人朋友都在恩典當中,充滿喜樂、平安、健康。阿們。 3.為教會牧者祈禱 差遣的主,揀選的主,教會是?在世上與我們同在的記號,許多人因教會得到生命翻轉擁有人生的盼望。求主讓教會可以在時代中藉由?的大能作光作鹽,使社會有屬靈、正面的氛圍。同時,我們為牧者祈禱,願上主賞賜健康的身體讓僕人女婢能夠有充足體力繼續服事、有智慧面對世俗的爭戰與挑戰,不陷入試探、誘惑的陷阱。讓教會牧者在實況中皆能凡事榮耀神、四處造就人。阿們。 4.為國家社會祈禱 聖潔公義的主,願?的旨意臨到台灣的實況,讓罪惡遠離我們,使國家有聖潔公義的見證。特別現在台灣的社會,政治朝野的對立、經濟成長的疲軟、族群文化的失和,都讓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受到阻礙。求上主的公義憐憫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讓上帝國的福音遍傳台灣社會,而充滿喜樂、和平和自由。阿們。 5.為新倍加運動祈禱 掌權的上主,最近又有一批新的傳道師即將加入宣教的行列,讓事奉的禾場有更多的工人可以來收割成熟的莊稼。當總會正積極推動「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的時候,有新同工的加入讓教會更有目標前進、有異象完成。如今,新倍加中心有門徒培育教材的出版和訓練、還有施密特牧師生命分享會的舉辦,願上主親自讓被認領的人經歷到感動,在未來信仰告白「我信」加入教會且成為基督徒。阿們。 唱詩:新《聖詩》395首〈至聖天父,阮感謝?〉 殿樂

愛與麵包

◎王菀姿(雲嘉地區學生福音事工工作者) ◎莊郁馨(壽山中會新興教會會友) &nbsp 從2009年夏天起,我們兩人開始一起閱讀「好消息」版本的德文《聖經》,換個語言重新閱讀熟悉的經文,讓我們有新的體會,也讓我們兩人都獲得了生命的改變,因此萌生野人獻曝的念頭,想將一點點心得整理成文字,與眾弟兄姊妹分享。以下按「好消息」版本的德文聖經約翰福音5章41節~6章13節,簡單翻譯如下: 我知道,在你們的心裡,沒有對上帝的愛。 (Ich weiss, dass in euren Herzen keine Liebe zu Gott ist.) 耶穌對聖殿的宗教領袖說:「我不是要從人那裡得到尊崇,我認識你們,我知道,在你們的心裡,對上帝沒有愛。我來是因我父的託付,但是你們拒絕我,你們反倒接受那些按著自己心意來的人。你們看為有價值的事,是在其他人面前做出些什麼,但是你們不努力從上帝那裡得到肯定。因此,你們也沒有能力相信我。你們不需要臆想我會在父那裡控告你們,你們所信任的那位摩西,反倒正在控告你們。如果你們真的相信摩西,那你們也會相信我,因為他已經寫了關於我的事。但現在的情況是,你們連摩西寫的都不相信了,你們怎麼會相信我的話呢?」 在那之後,耶穌橫渡加利利湖,這個湖也叫提比哩亞海。有一大群人跟隨耶穌,因為他們風聞祂會醫好病人。然後耶穌上了一座山,祂和祂的眾門徒一起坐下。那時正是逾越節前不久。 耶穌瞥見這一大群人往祂那裡靠近,祂轉頭問腓力:「我們上哪裡去『買』足夠讓這些人吃飽的食物呢?」耶穌這麼說是為了要試驗腓力,事實上,耶穌已經知道祂將要做什麼事情。腓力回答說:「如果要每個人至少得到一點點東西的話,我們恐怕要花200多個銀子來買麵包。」另一個門徒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德烈說:「這裡有一個男孩,他有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但是,這樣對這麼多人有什麼幫助嗎?」耶穌說:「你們只需費心讓這些人都坐好。」他們就都坐在一片濃密的草地上,大約有5000個男人。耶穌拿起這些麵包感謝上帝,並且將麵包分給眾人,祂也用同樣的方式分魚。所有人都有充足的食物可吃。當他們都吃飽的時候,耶穌跟祂的眾門徒說:「把剩餘的收集起來,不要浪費。」他們照做,用12個籃子裝滿了剩餘的東西,從這5個大麥麵包裡面所剩餘的,是這麼地多。 在這段經文裡,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自稱認識上帝的人其實不愛上帝」之後,有一大群人跟著耶穌,因為他們要耶穌來滿足他們的渴望,滿足他們對健康的渴望。約翰福音的作者指出,耶穌考驗腓力時,祂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段經文沒有明說,小男孩把他身上的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拿出來,說不定是半強迫的。但我們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到一個清楚的對比:那名獻出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的小男孩,與耶穌的門徒恰成對照。從腓力的回答看得出,他估算能力很強,並且很實際,但也很懶,懶得解決給那麼多人吃飽的問題,他不像安德烈那樣務實、積極,找得到帶了便當的小孩;不過安德烈和腓力一樣估算能力強,他也將小男孩的「給予」評價為杯水車薪,他或許覺得:「要給的必須這麼多,那我給不起。」從下文得知,在場的大人小孩總數可能上萬,而安德烈只找到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人數和手中食物數量的強烈對比,成了安德烈和腓力縮手的藉口。反觀小男孩,他可能明白,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不一定能餵飽大家,也或許,小男孩甚至還不一定具備估算的能力;但是,連還不會走路、講話的孩子都能理解,原本我可以吃的東西,給出去之後,自己就吃不到了。無法確知小男孩是否「心甘情願」把僅有的這些不知道是算多、還是算少的給出去,但就算小男孩是半強迫地給出去,這「給出去」的行動對他來說,也具有教育意義。 ●獻上最有價值的東西 雖然是看起來並不多的5餅2魚,但在這男孩心中是他的全部,他也願意把他所有的獻上。我們這些成年人,過了2000年仍然學不會,總是算計得太多,奉獻得太廉價。看著這小男孩,我們反問自己,究竟奉獻有價值的、還是沒價值的東西給主?又,根據哪種價值來算?5餅2魚也許是這個男孩的全部,並且,從小孩子的價值觀來看,食物是最重要的東西,遠比金錢來得有價值;但是,在大人看來,任何東西都會輕易地被換算成金錢,從金錢來衡量,5個大麥麵包加2條魚,也許是小東西,大麥做的麵包,不是細麵,並不精緻,成年人有足夠的理由看不上眼、瞧不起,或者自慚形穢。但是,這個男孩獻上了這些門徒或一般人瞧不起的小東西,耶穌卻是看重:這個男孩知道自己「有」,並且和其他門徒形成對比。 在人看起來似乎沒價值的小東西,並不是不能獻給神;相對的,在我看來昂貴、讓我捨不得的大東西,也不是不能獻給神。值得省思的是:我是否非得要存到一筆夠看的金額、認獻的額度,我才認為「我有」、才要奉獻?反過來也同樣值得思考:有些教會推行「定額認獻」的活動,如果是要弟兄姊妹在教會中練習給自己的「有」計算比例、計算價值,甚至是計算「安全感」,那就會像腓力和安德烈那樣,為麵包換算價值。但是,請看這段經文裡的小男孩,他沒有計算自己給出去的價值,耶穌也沒有替他計算,他只看自己「有」,耶穌只是拿起他「有的」,為著他「有的」來感謝。我們或許可以更鼓勵,「不論我們手中有多有少,只要是甘心的獻上,上帝都樂意使用」的想法。 此外,耶穌悅納的奉獻,是「我」獻上「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其他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若是這樣,我們在兒童主日學教導學生要奉獻金錢,是否其實是按照大人認為有價值的,而非孩子認為有價值的?我們是否教育孩子,把他們最不看重的東西獻給主?因為除了有經濟壓力的孩子之外,金錢對孩子來說本是無物,沒有一塊錢跟他們有關係,跟孩子有關係的多半是食物和睡眠,如果繼續奉獻金錢,我們的主日學學生怎麼學得到這個男孩「捨得」、甚至「捨己」呢?讓孩子們在還小的時候,學習一件重要的事: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上帝來的,他是不是應該要學習將自己所有的「給」出去?藉著奉獻他所在乎、看重的給上帝,來操練捨得和捨己?例如:糖果、玩具,當然也還是有可能是零用錢。也許我們可以變換主日學的奉獻項目,每個月有一週可以奉獻玩具,一週奉獻文具,一週奉獻糖果,最後一週是奉獻金錢。其實,方法都是彈性的,或許可以稍作變化。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教導孩子何為奉獻。 ●愛祂,要聽祂的話 回過頭看耶穌被這一大群渴望被醫治的人遇見之前,也就是5章4~42節,耶穌曾對聖殿裡那些領袖說過:「我知道,在你們的心裡,沒有對上帝的愛。」因為耶穌指出,他們看重的價值,在於彼此之間的肯定,卻不是被上帝認可,相形之下,上帝在他們心中沒有那麼重要。所以,他們也沒有能力愛上帝。於是,能不能或願不願意獻上「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在意的東西」,會顯示出「我的心裡對神有沒有愛」,追根究柢,原因就在於我心中的價值觀,是否將其他東西看得比上帝重要。 申命記6章4~9節記載:「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許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將「愛上帝」當成純粹感性的事情,以致於「愛不愛上帝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忽略了「愛」包含了情感、意志和行動的力量,是在生活中來回應上帝。上帝要我們愛祂,不是只有在嘴巴上說說,不是非得等到生活無虞的時候才愛祂,也不是只有在「禱告蒙應允」的時候才愛祂。對上帝來說,祂希望我們這群口裡說愛祂的孩子,可以「聽」祂的話。在真實的生命、生活中「聽」上帝的話,而不是只有在禱告時、聚會時才聽。畢竟,只要我愛上帝,就會聽祂的話,並學習超越其他的價值。願我們能成為像那小男孩一樣的門徒,因為愛耶穌、愛那位上帝差來的,於是獻上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在意的。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五餅二魚的神蹟》,義大利畫家弗朗切斯科‧巴薩諾繪於1580年左右,俄羅斯冬宮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