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

【舉目向山】上帝的傑作

哥林多前書12章14~27節;以弗所書2章10節 ◎王子豪(高雄中會三一教會牧師) 今年倫敦奧運,一位過去眾人都不熟的名字,如今卻成為眾人口中的台灣英雄,這個名字是舉重選手許淑淨。她為台灣奪得一面奧運舉重銀牌,以台灣的人口和體力實力,要得牌真的是不容易,當大家都為她慶賀的同時,我們卻進一步得知,許淑淨是在讀崙背國中的時候被體育老師所發掘,原本家裡也不是很贊成她走這條路,但因她的堅持,一路不變,終於在今年以大學三年級的年紀為台灣爭光。 或許很多人沒聽過崙背,更不知道崙背國中在哪個縣市,但卻藉由許淑淨,使全台都知道這裡出了一個奧運銀牌選手。如果當時沒有她的體育老師,這塊未經雕琢的瑰寶是否就此被埋沒呢?如果當時她被大家壓著去補數學、英文,今日的她還是個體育選手嗎? 教育殺手 體育是大家都不陌生的課程,進入小學之後,我們都上過體育課,一直到大學三年級,我們至少接觸了15年的體育課。但似乎多數的人都只認為體育就是練練身體,有誰會特別把體育當作「專業」呢?不只是體育,包括美術、音樂等術科也都一樣。但對於數學和英文,家長的態度就不一樣了,特別到了國中,還沒開學就有許多家長要孩子去補英文和數學先修班。 很奇怪,為什麼沒有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體育不好去補體育,音樂不好補音樂,美術不好補美術呢?在台灣會有重視音樂的家長,提早就讓孩子學音樂,有想學畫畫的孩子去學美術,想游泳的孩子去學游泳,但是沒有家長是因為孩子到了國中,發現孩子的體育、音樂、美術成績不理想而去補這些科目的。 補英文、數學、理化的學生佔了補習的大宗,難道這些學生是因為英文、數學、理化方面很有潛力才去補習的嗎?我想大部分都不是。那為什麼要去補這些科目?答案很清楚,因為未來考大學只考數學、英文、理化這些學科,至於體育、音樂、美術,這留給體育班、音樂班、美術班的學生就夠了。 都是因為升學主義,分數至上的關係,所以才讓台灣的教育變了調,讓台灣的教育只想把孩子教育成很會讀書的樣子,而這個所謂的會讀書的樣子還可能只是個書呆子。誰是教育的殺手,其實就是這些被高舉的學科,就是所謂的「主要學科」。台灣教育的重心反而成為教育的殺手,而不是教育的溫床。 上帝傑作 綜觀台灣的教育,就是過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害了大家。其實在上帝眼中,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傑作,在以弗所書2章10節這樣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另外一個譯本翻譯為:「我們是上帝藉基督耶穌重新造成的『傑作』。」我們都是上帝的作品,但是不只是作品,更是傑作。重點是,上帝會把我們做成一模一樣嗎?全世界那麼多人,每一個人瞳孔和指紋都不一樣,所以可以用瞳孔或指紋做辨識器。 既然上帝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又為何我們要把孩子都教成數學、英文或是學科很強呢?上帝不就在每一個人身上有了不同的恩賜嗎?但人卻反其道而行,要把大家都教成智育100分,但原本的恩賜就被埋沒了。 今天,不只是台灣教育環境如此,很多基督徒的父母親也是這樣,沒有從孩子身上看見上帝美好的創造,而是仍舊一窩蜂的追隨升學主義,看重學科成績,把孩子往分數裡推,甚至為了分數最後也將信仰給犧牲了。 上帝創造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也應以不同的眼光欣賞每個人,不要像過去一樣,不會讀書的孩子就是笨,不會讀書的孩子就是不乖,那是我們大人現實社會將他們標籤化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也教導我們,每個人都像身體的各個肢體或器官一樣,每一個都不同,但每一個都有他的功能,缺一不可。 我們每一個人也是如此,當我們用上帝的眼光來欣賞每一個孩子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上帝在他身上的奇妙作為,當你欣賞他、尊重他的時候,我相信上帝在他身上的恩賜也會越發掘出來,成為榮耀的見證。 舉目向山祈禱會 序樂:默禱預備心 詩歌敬拜: 1.新《聖詩》527首〈咱攏成做一家人〉 禱告:感謝上帝讓我們成為一家人,因著耶穌的救贖成為兄弟姊妹。讓我們重新用上帝的創造和上帝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看見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美好的創造。 2. 新《聖詩》502首〈主將細子交代咱〉 禱告:為著孩子禱告,感謝主將孩子賞賜給我們,也求主讓我們用祂的話語來教導孩子,而不是用世上的學問來教導,甚至用世上的期待來看待孩子,讓我們重新看見上帝在我們孩子一生的計畫。 3.新《聖詩》173首〈懇求永活主聖神〉 禱告:求聖靈充滿我們,破碎我們,重造我們。讓我們在生活中、在家庭裡、在教會、在社會都能靠著聖靈行事,活出主的樣式,謙卑和犧牲。讓我們的禱告帶著力量,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希望。 聖經:哥林多前書12章14~27節;以弗所書2章10節 信息:上帝的傑作 回應詩歌:〈你是唯一〉(作詞╱曲:簡英慧) 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寶貝,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會都是「第一」,但是我們在上帝眼中的確是「唯一」,沒有誰可以取代誰。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把上帝所創造的美好展現出來。 回應禱告: 1.為自己禱告:求主讓我們看見原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美好的作品,是有上帝形像的,我們單單為主而活,也活出上帝在我們身上特別賞賜的才能和恩賜。 2.為教會禱告:求主讓台灣教會,特別我們自己的教會真能進入學校,影響新一代的年輕學子,讓他們重新找著他們生命的重心和目標,不被填鴨式的教學給打垮,也把他們帶到上帝的面前,知道自己是上帝美好的作品。 3.為台灣禱告:為台灣的教育禱告,求主讓我們台灣的教育真能擺脫過去只求「智育」的錯誤觀念,讓台灣開始重視每一個人不同的才能和優點,也求主憐憫讓台灣的教育真能達到教育的功能,而不是把學生教成只會死讀書,讓台灣的教育有未來。 代禱: 1.總會 為總會推動的「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禱告,到2015年每一間教會都能達到倍加的目標。讓每一間教會都能進入社區和學校服事廣大的年輕學子,給予他們上帝的話語,讓他們重新活出生命的價值。也求主讓總會的「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不只在教會,也進入學校。 2.教會 為著教會的異象和事工禱告,以及配合總會推動「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的相關活動禱告,並為著教會宣教和社區事工,以及會友的靈命禱告。也讓教會眾會友看重上帝對每一個孩子的創造,擺脫台灣社會重學歷和考試的錯誤看法,用上帝給每一個的人不同的恩賜才能來教導他們,讓他們找著自己生命的特點。 3.五指禱告法 (1)為親人(大拇指最靠近自己,代表親人) (2)為牧師、長執、同工等教導者(食指常指著別人,代表教導者) (3)為在上位者,為國家、政府、所在地縣市長(中指是最長的,代表領導者) (4)為軟弱者,為教會軟弱的會友,不論是身體、經濟、家庭等(無名指是無力的,代表軟弱者) (5)為自己(小指是最小的,謙虛的意思,代表自己) 4.為教會會友的家庭(可每個禮拜選擇一戶會友的家庭禱告) 聖詩:《聖詩》267首〈祈禱的時此時極好〉 祝禱: 彼此祝福:握手請安,彼此問候說:你我攏是上帝 的創造,咱都是上帝美好的作品。

由新約聖經看「說方言」

&nbsp◎陳明文(台中中會豐原教會牧師) 《The HarperCollins Bible Dictionary》認為:「&hellip&hellip在舊約和新約,方言是有時是指一種語言,通常是一種外語或聽不懂的語言。明顯地,方言的現象至少在早期教會某些團體的生活中扮演主要角色&hellip&hellip。」 另外,根據《牛津教會歷史字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Church History)記載:「說方言(glossolalia),用舌頭講話&hellip&hellip在19世紀,將希臘文的『舌頭』和『說話』兩個字根合併為glossolalia,來描述哥林多前書14章6、23節記載的現象。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視為放棄用意識,而用下意識控制說話器官。長期以來,有些人們相信這是超自然力觸發而說話的結果。」 而校園出版社的《21世紀保羅書信辭典》則說:「五旬節運動和靈恩派人士都說方言(舌音)&hellip&hellip社會科學研究並沒有否定方言是某種現代的可能性,但通常認為這是受到心理或社會學的影響&hellip&hellip。」 對於方言,不論是神學界或學術界,充斥各種不同的說法,也產生各自支持或反對的立場。我認為,以耶穌基督所立的新約為根基而建立的教會,既然以聖經為最高指導原則,應當單純回到新約聖經的記載,充分加以分析探討「說方言」存在的合法性,以及使用之規範。 新約關於「說方言」的記載 在使徒行傳一開始,使徒在五旬節被聖靈充滿,使用「方言」向從各地回到耶路撒冷朝聖的人傳福音。和合本聖經將「方言」譯為「鄉談」,指各國的語言(使徒行傳2章6~11節)。上帝透過使徒使用各國語言向世人說話,為了使人能聽懂。 然而,在馬可福音以及使徒行傳彼得為哥尼流施洗起,和保羅在哥林多書提到的「方言」則是指「舌頭捲起來說」的靈語,人無法聽懂之天國溝通的語言(哥林多前書14章24節;哥林多後書12章2~4節),在聖靈充滿人時帶領人說的,也被視為是一種恩賜(馬可福音16章16~17節;哥林多後書14章18節)。 後來,為區分方言以上兩種不同字義,從19世紀開始,聖經學者將之區分為兩個字:1.Tongues,「方言」,就是指各國和各族的人類語言;2.Speaking in tongues 或Glossolalia,「說方言」,也就是靈語或舌語。 馬可福音和使徒行傳與「說方言」 新約第一次出現「說方言」是在馬可福音16章6~17節:「信而受洗的&hellip&hellip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將「說方言」定義為「信而受洗之人的賞賜」。使徒行傳有兩段插曲回應馬可福音此一定義:1.當彼得傳福音給渴慕信主的哥尼流和他的親屬密友,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hellip&hellip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10章46節)2.當保羅在以弗所遇到12個約翰的門徒,他們歸信耶穌,接受洗禮。當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就降臨在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19章6節)可見,說方言有2個前提:1.必須是真心悔改歸信、接受洗禮的人;2.必須有聖靈降臨和充滿在這些人身上。 根據新約聖經,教會或神學實在沒有禁止在教會中聖靈充滿和說方言、與否定其存在價值的立場。單單從馬可福音和使徒行傳來看,被聖靈充滿和說方言是為真心悔改信主的人施洗和接受禱告時,會發生之最自然不過的現象。 保羅與「說方言」 新約書信中唯一出現「說方言」的書卷是哥林多前書,而且共達20次之多。保羅提到他是說方言的專家(哥林多前書14章18節):「我感謝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那麼保羅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接觸和說方言的呢?聖經中唯一可以追溯的答案在哥林多後書12章記載的保羅之天堂遊記。他以旁觀者立場陳述自己被帶入天堂,接觸學習方言的經歷:「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14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根據猶太人的觀念,第三層天是天堂)&hellip&hellip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哥林多後書12章2~4節)他聲明,這是主的啟示和顯現(哥林多後書12章1節)。 保羅的「說方言」,不是人隨便說的,而是在天堂中溝通的語言。聖靈降臨在人身上時,藉由人口說天堂溝通的語言。如此說法,應算是相當合理,也合宜呼應使徒行傳關於方言的兩段插曲(使徒行傳10章46節;19章6節)。保羅擅長說方言,在個人禱告中經常說方言(哥林多前書14章8節)。 禁止或規範 維基百科對於方言的解釋中,特別標記一位聖經學者羅伯茲的觀點:「&hellip&hellip『說方言』分成兩種,一種是『方言的恩賜』(The Gift of Tongues),另一種則是『聖靈的禱告語言』(The Prayer Language of the Spirit)。兩者對於說方言的原則有其雷同之處,也就是聖靈透過禱告者意願上想對神說話但心智上卻不能夠時,加以代求。」從這個觀點來看,「聖靈的禱告語言」為私人目的而給予每一位信徒,而「方言的恩賜」則是給某些基督徒做為公開使用的目的,羅伯茲也強調說方言能夠為基督徒帶來深入的屬靈生活,因為說方言可以強化信徒的靈命,也可使基督徒得以更深入了解如何服事他們的神&hellip&hellip。 根據哥林多前書,說方言不具爭議性,有爭議的是教會和信徒對於說方言的態度和使用方式。保羅聲明,教會沒有禁止說方言的立場:「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也不要禁止說方言。」(哥林多前書14章40節)但是,他也深知說方言確實帶給教會困擾,並給予柔婉的道德勸說。 1.說方言是恩賜 a.並非每個人都具有:恩賜,意思只有部分人具有。聖靈藉由自己的意思分配給那些要藉由說方言服事的人,並非每一個人都必定具有(哥林多前書12章11節)。 b.說方言不是屬靈地位的象徵:許多哥林多人心目中所認為說方言是最大的恩賜,以說方言來定位靈性的高低和信仰的深度。保羅特別列出恩賜表,把說方言列為最小的恩賜:「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哥林多前書12章28節) 2.說方言不是公開服事的恩賜 公開服事的工具是必須使用人聽得懂的語言;若要使用人聽不懂的方言,必須有人能夠翻譯出來才可使用(哥林多前書12章10節;14章6、13節)。哥林多人把說方言的人視為先知,將方言講道當做是先知講道。保羅認為,這不是正確的觀念,而且帶來教會的混亂和困擾。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4章詳細說明誤用方言帶給教會和信徒的困擾: a.使人受到驚嚇:「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若都說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進來,豈不說你們癲狂了麼。」(哥林多前書14章23節) b.公開聚會時要考慮不懂方言的人之需要和感受:若人聽不懂,就沒有幫助。「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哥林多前書14章16節)保羅並不禁止信徒在公開聚會中說方言或用方言禱告;但要公開講道或帶領眾人禱告,最好是使用一般人的語言;若非得用方言,也必須有人能翻譯。保羅的原則是:「使用人聽得懂的語言」。 &nbsp

領洗e路行?五十年

領洗e路行?五十年 (邱淑華) Ng?i出世th?拜-y? e家庭,知人事後,th?n-n?n大人-s?燒金拜-y?,一直到小學三年生ne時節,基督教醫院th? ng?i-n?n屋-kh?隔壁動工?,經過兩年ne建設醫院n? lu開始營業?。醫院n?籌備期間,ng?- m? lu同ng?-爸參詳講:『耕田耕m?-t?食,一息本錢p?n-ng?i做生-l?,好m??』 ng?-爸同意?,ng?-m? lu khiong-快請師傅來搭一間寮-?開雜貨店。 基督教醫院係美國、挪威、芬蘭三國le醫護宣教士共下設立做醫療e傳道。第一任e代理院長姓「阿」,來店-hong同ng?i-n?n交官一段時間以後,lu開始載ng?i同老弟、老妹共下去「國語禮拜堂」上主日學。第一擺去到教堂,心情盡緊張,好在先生蓋親切,講盡好聽e聖經故事p?n ng?i-n?n聽,教ng?i-n?n唱聖歌;ng?i還記得唱e第一首聖歌係:『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上het主日學,拿-n?n先生p?n-e金句卡歡歡喜喜歸到屋-kh?,阿-m?譴到拿khia-把絲si? ng?i-e腳-p? ,講:『去做mak-ke禮拜??愛反教?,he-m??再過去lu打p?n ?g死…』。院長來買東西,看到ng?i-e腳-p?一-long一-long,k?知得原因以後lu同ng?-m?講:『去做禮拜m?-he做壞事,m?-好ko打細人n? ?,好m??』Ng?-m?...

【舉目向山】尊重兩性的價值

創世記1章26~28節 ◎吳義德﹙長老教會牧師﹚ 基督教的婚姻觀是以夫妻二人為主,而非以父母或家族為單位,故聖經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章24節)但是,「離開父母」,並不是指離棄父母,放棄奉養、行孝,報答親恩之責任,而是要作父母者學習「放手」,容許年輕的新人去過他們的小家庭生活,而年輕夫妻應當學習「剪斷臍帶」,學習作大人。至於行孝,奉養父母的方式,必須由兩人共同商量、同意,以最合理的方式安排生活。 上帝造兩性互補平等 上帝創造男女,是要彼此互補的。男的強處補女的弱處,女的強處補男的弱處。夫妻兩人,有恩賜才幹上的差異,有性別上的不同,兩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並非兩人完全一樣,而「一半一半理論」看起來很像聖經的教導又合乎兩性平權理論,但是不幸的,它並沒有使得婚姻幸福美滿,反倒成了人們只採取利己部分的藉口,而讓婚姻走向嚴重不平衡、彼此傷害的地步。婚姻之禮儀制度是上帝在人尚未犯罪前就已設立的,故此是神聖的、崇高的、尊貴的,也是聖潔的。 「二人成為一體」說明,男女功用與性質雖有不同,地位卻是平等的,雖然上帝命男人為女人的頭,並不指男人比女人地位高,正如聖父,聖子地位是平等(腓立比書2章6節)。「頭」只是領導的意思,頭有負責和擔當、策劃、及作模範的意思。因此,作丈夫的,凡事當為妻子的榜樣,這是上帝在聖經中所訂的一種倫理原則(哥林多前書11章3節;以弗所書5章22~23節)。 家庭婚姻需回到聖經 當我們打開報章雜誌,常常會閱讀到有關婚姻失和、家庭破碎的報導,不只是今日的台灣,乃至於全球各地都是如此。由於社會負面的風氣及人的道德良知漸趨詭詐、暴力、不誠實,而對婚姻生活放縱、產生不信賴,影響家庭以及婚姻生活。面對這些苦痛,我們可以回到創世記來看,「於是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他造了他們,有男,有女。」(創世記1章27節)意為二者互補,並預示了新約兩性在靈性上的平等。 在新約中,主耶穌也同樣尊重婚姻的關係,馬可福音10章6~12節提到:「可是太初,在創世的時候,上帝造人,有男的有女的;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兩個人成為一體。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他們回到屋子裡的時候,門徒又問起這件事。耶穌告訴他們:「任何男人休棄妻子,再去跟別的女人結婚,就是犯姦淫,辜負了妻子;妻子若離棄丈夫,再去跟別人結婚,也是犯姦淫。」 兩性應同心管理萬物 上帝賜福給他們,說:「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控制大地。我要你們管理魚類、鳥類,和所有的動物。」(創世記1章28節)接著,上帝說:「我們要照著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造人,讓他們管理魚類、鳥類,和一切牲畜、野獸、爬蟲等各種動物。」(創世記1章26節)這也是上帝賜福的一種,這種賜福也與人受造有上帝的形像相關聯。人受造乃具有上帝的形像,也就是說,人類乃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並受託管理地上萬物。挪威舊約學者托利弗‧伯曼(Thorlief Boman)更主張,關於上帝形像的問題不是研經中次要的,邊緣化的細節,反而是舊約神學和人類學的一個巔峰,值得我們申訴思考。 人受命要替上帝管理這自然界的一切──不但是要使之適合人居,也要為水中有生命之物、空中的雀鳥和地上的一切生物設想。為這原因,生態學的重視,是人的賜福,也是人的責任。學者法蘭士(Duck France)認為,馬太福音1章3~6節記載有父親的名字同時也提到母親名字,這種寫法在舊約的家譜中也有,如歷代志上1章1~32節,歷代志上2章17~21節等等。在女權未受重視,為兩性合作同心管理的象徵。 建立不歧視的性別觀 台灣的教育部於1997年成立「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從事各項與兩性平等議題相關工作之策訂、推動、督導及處理,以建立不具性別歧視之學校教育及社會文化環境,達成兩性平等的最終目標,身為基督徒也有責任關心兩性教育的發展,以信仰精神建立一個平等、互補的兩性觀。 我們需尊重上帝造兩性的價值,更看重主耶穌的婚姻觀︰「可是太初,在創世的時候,上帝造人,有男的有女的;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 兩個人成為一體。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 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 舉目向山祈禱會 宣召…彼得前書3章1~7節…………………會眾 詩歌…新《聖詩》19首〈為著美麗的地面 〉……會眾 祈禱……………………………………………………………司會 聖經………………創世記1章26~28節………………司會 &nbsp&nbsp 信息……………………尊重兩性的價值……………………主理 信仰的反省……………………………………………………會眾 1.我們在家庭或教會有尊重兩性的地位及價值嗎﹖ 2.教會有對性及性別的混亂及迷失提出該有的立場及正確的教導嗎﹖ 公禱 1. 求上帝幫助每一個人尊重兩性的地位及價值。 上帝我們感謝?,照著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造人,讓人類管理魚類、鳥類,和一切牲畜、野獸、爬蟲等各種動物。並賦予人類多元不同的文化,使人都有同等價值,賞識每一個人有各樣各式的恩賜。我們都是由上帝所造的,是獨一無二的。膚色、體質、職業、宗教信仰、國籍,或者家庭背景,這些因素使我們彼此認同,但是最重要的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 2. 求上帝幫助教會看重兩性價值 上帝我們感謝?,讓教會、中會、總會看重兩性的地位及價值。因為上帝創造男女,是要彼此互補的;男的強處補女的弱處,女的強處補男的弱處。夫妻兩人,有恩賜才幹上的差異,有性別上的不同。重要的是:在主裡,男女互相倚賴,彼此需要。 3. 求上帝幫助每個人勝過情慾誘惑 近年色情文化在台灣十分氾濫,原本作為娛樂的雜誌流為八卦,很多時候更以女星的半裸、全裸照片作封面,妖冶迷人,極盡挑逗誘惑之能事。求上帝幫助我們有力量、勇氣勝過色情氾濫的迷惑。 4. 求上帝幫助教會能尊重不同性別 求上帝幫助教會,有遠見追求性別平等,明白這是重要的議題。各國政府透過相關政策之擬定與制度的建立,期望使不同性別的人、不同性傾向的人都能活得更平等、更有人性、更有尊嚴;這不僅是被視為普世人權的基本保障,也被定位為應積極追求之理想價值及目的。 回應詩&amphellip新《聖詩》485首〈主,助阮互相接納〉&amphellip會眾 祝禱………………………………………………………………………主理  

擁抱與實踐上帝的愛

&nbsp亞洲基督教協會第7屆神學人議會呼籲文 &nbsp ◎翻譯林明珠 (亞洲基督教協會總委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代表) &nbsp 亞洲基督教協會(CCA)推動普世事工重點方向之一,在於促進亞洲地區的神學教育發展和教會領袖的培育。過去半世紀以來,亞洲各國的神學教育資源有多方面不足的情況。譬如在師資和課程大多倚賴與參考西方神學教育機構。不少亞洲地區教會沒有本土的神學高等教育或研究機構。因此,CCA設有一個信仰合一、宣教與培育的事工部門,由其規劃長期的神學教育培訓的課程計畫。2012年7月1~5日於南韓首爾市的衛理公會神學大學舉辦的「亞洲神學人議會」(The Congress of Asian Theologians),就是依此計畫於10多年前開始推動的神學促進事工,今年已經是第7屆。 從CCA成立以來,曾參與該機構的各種神學培育活動者已經超過上千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著積極參與CCA的事工,而關注各種神學議題、研究發展動向,並針對各時代中的宣教處境,分享台灣教會的觀察和見證。這樣的普世運動參與,不但使神學見解有新的國際觀,更讓年輕的神學人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宣教經驗的分享。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黃伯和牧師,是普世教會著名的資深神學家,他多年來持續參與亞洲神學教育發展的工作,今年被推選為「亞洲神學人議會」的主席,將主持未來的發展活動。 我們參與亞洲基督教協會舉行第7屆亞洲神學人議會(The Congress of Asian &nbspTheologians),包括24位女士和46位男士,於2012年7月1~5日在韓國首爾召開會議,研討如何在今日世界擁抱和實踐上帝的愛。研議的結果,我們想要與亞洲眾兄姊分享如下的信仰省思,期盼與全球教會共勉。在普世教協(WCC)2013年於韓國釜山召開大會前,請各教會共同思考該會呼籲主題:「生命的主上帝,請引領我們邁向公義與和平」。 &nbsp 我們確信我們相信上帝是整個世界的終極主人,透過耶穌基督、教會、宗教和上帝創造的世界,我們是上帝恩典的領受者和仲介。&nbsp &nbsp 我們確認我們之所以能與他人分享,是因著上帝豐盛恩典流露在我們的身上,使我們能對這恩典發出喜樂和感恩的回應行動。我們從神學和倫理意識講論上帝對人類的愛;如此的愛不求任何回報,也不是任何商業或物質層面的事。 &nbsp 我們懺悔因為我們基督徒在過去,甚至是如今,曾經存在著對待他人有優越感的態度;也因而對於該付出的卻沒有給予;在應該付出的事上我們並不慷慨,只是單方面自己扮演著與分享上帝國愛宴的主人之角色。對於亞洲而言,這是個痛苦的記憶;因為亞洲地區多數教會大多由西方宣教師帶來福音,其中伴隨著殖民的意圖。 &nbsp 我們盼望首先我們體認,透過耶穌基督、教會、宗教和上帝創造的世界,我們認知並擁抱上帝的愛與恩典。再者,我們要在各自的教會和各個教會之間,以及所有的宗教和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之中,獻身致力於實踐上帝對人慷慨的愛。我們覺知,如此的信仰可能要付出作先知的代價,去挑戰一種不公義的情況,特別是對於受壓迫者,尋求一個能提供真實和公正的上帝的愛的款待之實現。 &nbsp 經亞洲神學人議會的討論,我們就移民和多元文化社會、基督徒合一、跨宗教關係、和平與衝突解決、生態公義、性別、跨宗教關係等主要議題,提出下列建言: 移民和多元文化社會 * 在亞洲國家之中發生的移民處境,和因移民狀況而產生的剝削和暴力之難民,亞洲的基督徒應刻不容緩地善盡先知的角色,以提升這些處境中的公義和人性的尊嚴。 * 亞洲的基督徒社群需要體認,在自己土地上的原住民和少數民族所遭受的不公義,並且向這些社群學習和接納他們在傳統的智慧中尋求社群生活福祉的經驗和方法。 * 亞洲社會和教會應當包容其文化多元的實況,因為這是上帝對於他們的土地和人民的愛的恩典;人們需要共同尋求彼此相愛的社會文化,以及在宗教社群和職場中愛的分享生活。社群之間的寬容和慷慨產生自多元文化精神,但重要的不只是關乎文化;這其實是產生人性生活的意義與形式的根本。 基督徒合一 * 我們呼籲亞洲眾教會,共同來彰顯如何以上帝的愛互相款待。為了在現今不和諧的世界能有更美好的交融和有果效的見證,讓我們超越彼此之間在教義上的差異,和傳教上的競爭。 * 我們期望教會界在教育事工的實施中,在各層次的教會生活中包含基督徒合一的教導。 跨宗教關係 * 彩虹並非只由一個顏色形成,上帝創造的整個自然界,無法只由一個宗教來彰顯。我們呼籲亞洲各教會展現我們獨特的基督徒身分;然而,我們不能重蹈過去的宣教和傳道的錯誤行動。 * 我們要留意如何與鄰舍分享上帝恩典的態度與方式;基督徒社群應當謙卑學習善用屬靈恩賜,避免自以為手中握有邀請他人參與上帝國福音宴席的權利或恩賜之優越感。 和平與衝突解決 * 在今日世界中,建立和平與衝突解決的技巧,實為必要之事,亞洲教會應為此而盡力。教會要承擔先知性的信息宣揚,就必須有勇氣在亞洲諸多衝突地區中扮演促進和平的角色;譬如面對南北韓之間和巴基斯坦與印度之間的衝突。 * 教會應當以彼此尊敬和重視他者的態度(包括不同的種族、階級、性別或宗教社群),相互鼓舞和進行持續的對話;也需要為這樣的事工給予必要經費的支援和過程的協助。 * 亞洲基督徒也要以新眼光來閱讀聖經,確認如何分享和形塑一個有上帝的愛與恩典的整全社會之實現。 生態正義 * 對於日益擴增的核武和核能之擴展,亞洲教會應當公開反對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在經歷日本福島核能電廠反應爐核心熔毀,對人們的生活和自然界造成災難與傷害爆發之後。 * 亞洲基督徒必須覺知政府、企業或核子工業的互相共謀或勾結,了解其中真正的危機和發展核能電力所可能付出的代價。 * 亞洲教會應當參與人民運動(譬如漁民或農人),為生態公義盡責任。也要關注大洋區的子民,由於溫室效應所帶來的衝擊而即將成為氣候難民之情況。 * 亞洲地區的神學機構應該將環境神學和生態公義納入課程研習中;特別是使教會未來的領袖和服事者能參與關注生態的相關裝備,因而能了解自己在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網絡中善盡公民的責任。 性別公義 * 亞洲教會需要體認在各種生活處境中,人們的生活差異情形;包括關懷社會中不同性傾向的人們之生活情況,並開放地包容他們於信仰團契中。 *...

投稿 逃避試探

逃避試探帶出黑暗中的曙光 多年前在上英國愛流事工(Ellel Ministries)《致命「性」吸引力》的課程裡,令我感到震撼的是,講員邵吉兒(Jill Southern)提及陷入網路色情的例證。一位網路色情上癮者從輕度上癮、到重度,甚至後來產生難以控制的變態行為,最終犯下嚴重的罪行。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邵吉兒述說,由於有性捆綁問題而向他們事工求助的人數眾多,他們只能排除一般人,集中力量幫助陷入問題的傳道人。當然,這是幾年前性混亂已久的西方世界景況,然而看看近年來台灣新聞媒體各樣社會新聞的頭條,XX之狼、不倫照片轉寄、家暴亂倫,以及……實在令讀者驚心動魄。現今,黑暗的洪流,儼然在台灣社會裡氾濫成災。 最近,教會牧者(基督之家)也述及探訪一位曾位居外商公司高層,現在卻深陷囹圄裡的囚犯。這位囚犯有著漂亮的太太和美滿的家庭,原本也沒做過什麼不倫的性行為;然而,只為了要獨自抒解工作的壓力,他因而誤上了網路色情的誘餌。 與上述邵吉兒所提的例子雷同,狀況逐漸超乎這位外商主管自己所能控制的範圍,在開會中這位先生竟然產生幻覺,周遭所看到的女同事竟是赤裸的……他後來成為拿著刀,跟蹤女人的XX變態之狼,最終鋃鐺入獄。這位身陷囹圄的優秀人才,只能對起初誤觸網路色情後悔莫及。 當我在讀《逃避試探》這本書時,以上這些實際的案例與教導隨之浮現在腦海裡。讓我不禁想到,若人們事先知道這些誘惑可能產生的後果,而先有警覺的話,就不至於導致後來身不由己、作奸犯科的痛苦與悲劇;即或,有人正陷在性捆綁的掙扎中,若能得著此書以及相關輔導的幫助,轉身歸向上帝的真理,從性捆綁的網羅中逃脫,便能以得著自由、且得著更豐盛的生命。 本書不僅提及了導致人們陷入黑暗捆綁的進程、氾濫和虛謊的性文化、令人儆醒的生動案例、罪行所產生的後果……更提出了解脫之道:從人心靈深處認罪、悔改著手,而非僅施予表面的戒治與輔導,讓聖經的真理釋放人得自由,且帶領受輔者進入實際具體的釋放禱告步驟。 雖然世界臥在惡者的權下,幽暗透過性的混亂與犯罪如黑夜亟欲遮蓋全地,然而上帝要透過祂的子民興起、發光!相信《逃避試探》這本出版已久、劃時代的好書,能裝備上帝的百姓在現代這性混亂的文化潮流裡,成為中流砥柱,在黑暗中發出上帝國度的曙光幫助許多受到性試探或已被捆綁的人們、悔改歸向神,逃離性犯罪的網羅。

【舉目向山】愛是一切的關鍵

歌羅西書3章12~14節 ◎吳富仁(台南中會仁德教會牧師) 那些年──愛情的吊詭 2011年台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激起許多人的青春夢與初戀曖昧情結,從累積票房4.1億元,擠進歷年台灣電影賣座第3名可知其轟動。影片中關鍵的一幕,男主角柯景騰上大學後辦了場自由搏擊比賽,原因很簡單,他說:「我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我而有一點點的改變,而我的世界,不過就是你的心。」表面上,他想藉此得到女主角沈佳宜的心,但骨子裡呢,其實只是對沒自信的自己下一封戰書。 這些甜言蜜語,或許能夠打動女孩情竇初開的心,但愛情的弔詭就在這裡,女孩最終需要的,並不是一個把自己當作全世界的男孩,而是一個在世上能夠有所作為的男人。因此,男生若僅僅把一個女生追到手當作終點,目光中只看見彼此,則他永遠到不了終點;唯有超越愛情,一起看見這個世界,他才能獲得真愛。 因此,當柯景騰被打得七葷八素,卻讓站在台下的她,心裡上上下下;男孩早就得到女孩的心了,他卻不知道,於是在下大雨的宿舍門口,才上演那場經典對話。男孩遠遠跑來,很開心她來看比賽,沈佳宜卻生氣的說:「你怎麼那麼幼稚!」(話外之意卻是充滿疼惜)。 但男孩卻因為無法讀懂女孩語句中的弦外之音,整個人心情大壞,負氣回說:「是啊,我就是幼稚,才會喜歡妳那麼久。」接著跑進大雨中,臉上不知是雨還是淚,而女孩在他背後大喊:「大笨蛋!」就此他倆漸行漸遠。當男主角事後回顧:「成長,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女孩子永遠比同年齡的男孩子成熟。女孩的成熟,沒有一個男孩招架得住。」這正是男主角在沉澱成長後,回顧自己青春夢想愛戀的真正體悟。 愛與勇氣 但世上並無「愛情」這種學問,因愛委實千變萬化,無法以一種理論概括。我們試著找「愛」,卻往往像個登山者,跌跌撞撞奮力向上,最後停步在山腰或山頂,端看我們願在何處妥協。爬得夠高或可飽覽風景,但也似夢似真,一瞥即過,因我們也未能停留許久。愛如何轉化成生命的養分呢?著實需要勇氣才能達成。 保羅如何踏上他的宣教路?年輕時的保羅,是否也激昂熱情的追求夢想呢?我深信是的。神學家認為,保羅年輕時可能曾有婚姻或情感挫敗,經歷大馬色路上與主相遇後,將他的愛與勇氣,轉而向著基督耶穌&ampmdash&ampmdash他的救贖主之路前進,就此成為祂最熱情的傳揚者與見證者,「在基督裡」也成了他生命的基石與奧祕之處。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信裡寫著:「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amphellip&amphellip。」對保羅而言,真愛需經時間、耐心的考驗。真愛的確會改變人心,但因人的有限,卻讓人無法恆久付上愛。 誠如耶穌說:「到我這裡來的人要不是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於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14章26節)主並不是叫我們揚棄世上親密關係,相反的,祂指出人生命的實況,人的愛太有限,也太被自己的眼界、脾氣、個性所轄制,因此我們需要訂出生命的先後次序,要先找到生命唯一的主跟隨,藉著祂也因著祂,我們才能持續且恆久付上愛。 愛,是一切的關鍵 詩人魯米(Rumi)曾寫道:「我們一生都在,互望著對方的臉。今日亦是。我們是怎樣守住這個愛的祕密呢?我們以眉傳話,以眼聆聽。」愛情常以無法言喻的方式,向人心襲撲而來,然而我們常分不清的,這到底是真愛或是慾望作怪呢?這便說出人的有限與無奈,尼采說:「生命有若踩一條繩索,瞻前顧後、躊躇不前是危險的。」生命確是如此,我們若沒有勇氣摘取懸崖上的花,若不踏往前,永遠無法真正遇見愛。 回顧過往流金歲月,我曾問:「我想聽聽我生命裡吶喊的聲音,要往哪去,要站在世界的哪一角落,才能遇見妳,及妳的世界呢?」年歲稍長才知,更重要的是要遇見那給予真愛的上帝。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信中說:「在這一切之上,要加上愛,因為愛是聯繫一切德行的關鍵。」(歌羅西書3章14節)既然上帝已揀選我們,成為祂愛的子民,我們該行出屬祂的樣子,而上帝給予我們的禮物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便是愛,那才是一切的關鍵。 舉目向山祈禱會 序樂 謳咾主恩典:新《聖詩》132首〈耶穌疼我!我知明〉 認罪的祈禱:至大至高的主啊!此時阮欲向?獻上阮的祈禱,阮知?是無所呣知,明白阮生命的主宰,?是創造並且永遠疼阮的上帝,所以阮欲向?認罪及告白,?知阮時常倚靠家己的氣力,想欲在這世間,展示家己的智慧及能力,用驕傲及自大的心,顯明家己夠額的聰明,特別在人的疼面前,阮想欲去疼,總是阮的疼無夠,阮的疼實在有限。主啊,憐憫阮的軟弱,赦免阮自高自大的心,引導阮,互阮用?的疼去疼人,用?的恩典潔淨阮生命中所有的污穢及慾望;幫助阮,互阮在?疼的內底,得著完全及潔淨;幫助阮,互阮去疼?所愛,願阮在猶活的日,在?面前,得著?智慧的光照。祈禱攏是靠主耶穌基督的名來求,阿們。 成作上帝子兒:啟應文64篇:(腓立比書2章) 聖經:歌羅西書3章12~14節 信息:愛,是一切的關鍵 回應的祈禱:親愛的主,?知影阮的疼實在有限,求?幫助阮,互阮贏過內心的驚惶及不安,互阮知影怎樣徛在?賞賜阮的所在,施行?的疼,專心將?疼的祝福延續,無互這世間眾聲音擾吵來阻止阮的心志。主啊,幫助阮代先求?的國及?的義,若按呢,阮知影,?真正的疼也必然實現在阮生命中。阮按呢祈禱,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來求,阿們。 吟唱:新《聖詩》599首〈無論佇甚麼時陣〉 代禱: 一、為家己祈禱: 1.求主幫助,互咱有真實的疼,去疼家己、疼人及疼上帝。 2.求主引導,互咱有特別的智慧及氣力,認清家己的慾望及熱情,並施落恩典,互咱疼的人,及疼咱的人,平平得著祝福。 &nbsp 二、為台灣祈禱: 1.求主賞賜,互台灣這個亂愛的社會,知影次序,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疼。 2.求主施恩,互台灣人的心,不只是互慾望追趕,而是有疼包圍,有恩典滿足。 3.求主引導,互咱真正傾空家己,在祂面前,先求祂的義及國,在台灣咱居起的所在,真正有祂的疼出現。 結束共同的祈禱:主禱文 殿樂

斬首施洗約翰律

◎林瑞隆(台南中會東寧教會牧師) 馬可福音6章14~29節 詩篇24篇1~10節 過去60幾年來,台灣社會連續經歷了228事件、一黨專政、白色恐怖、長期戒嚴等與政治有極密切關係的歷史時刻,許多人因此害怕談政治,政治成為禁忌話題。直到1980年代後期民主開放時期,害怕的情緒稍呈緩解,卻又演變成討厭政治或對政治冷感的態度。所以不管是害怕或是討厭碰觸,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對政治議題總是敬而遠之,導致勢力龐大的政黨可以有很大的空間在這個領域內橫衝直撞,為所欲為,政客也可以在其中上下其手,搜刮利益。也因為人民對政治冷感或是無知,所以政治領域中嚴重的藏污納垢乃勢所必然。然而,最近爆發的前行政院祕書長林益世重大貪瀆弊案,挑戰人民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是否不談政治便能免去政治的紛擾或干擾?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林益世貪瀆弊案告訴我們:越強調自己清廉、別人貪腐的政府和官員越有問題,因為這就像西方人所說的,意圖藉指責別人來掩飾自己不義之行為的舉動(To cover one&rsquos own faults by blaming others),或是像台語所說的「先罵先贏」。這樣的舉動雖然一時可能有效,卻無法持久,總有曝光的一天。此外,清廉絕對不是用嘴巴說了算,真正清廉的人很容易辨識,不必用嘴巴強調,大家就會知道。越是不清廉的人,則越喜歡到處喊清廉,時時張揚自己清廉,實際上這是自欺欺人的行為。這種情形,就像一位健康的人,不會一天到晚向人說自己健康,有病的人,才會為了掩飾或否認自己有病,而到處向人強調自己健康、勇壯一樣。 由於政治常常牽涉到極大利益的誘惑,所以政治學者早就從觀察實際的政治運作和實踐中結論出「絕對權力,絕對腐化」的鐵律和真理。如果想要防堵弊案發生,除了政治倫理、道德及公務員操守的教育和要求之外,也必須有公開、透明的制度加上嚴格的監督,否則很難防堵。過去,政黨的秘書長大言不慚地說:「完全執政,完全負責。」一番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的言論,於今對照之下,便知是一派謊言,完全的空話。 1.驚慌憂懼的希律 馬可福音6章14~29節這段新約經文記載的故事,隱含著政治謀殺的事件,性質上就是君王濫用權力導致無辜者性命遭到殺害的慘劇。故事主角之一是受害的施洗約翰,另一位則是擁有無比權力的希律安提帕,他的統治領域是加利利和庇哩亞。希律和他的父親大希律一樣,本身是一位政治手腕靈活的君王。他和羅馬帝國殖民官員以及猶太高層社會都交好,對施洗約翰也是又敬又怕,不敢隨意加害。 自古迄今,擁有權力的君王或執政者幾乎都有難以移除的憂慮:害怕權位被奪,擔心死後被鞭屍、清算,因此必須時時防範有人權力過大,或是有人出頭,招聚群眾形成一股難以控制的威脅勢力。所以這些君王或權位高者難免多疑、擅猜忌,喜愛暴力控制,同時傾向偏私、聽信佞臣和擅長巴結的屬下,卻愛表現自己有智慧、清高、心胸寬大,仁民愛物。 在施洗約翰受害的故事中,希律王表現得還算很有節制,不像一般濫權的君王。聖經這樣描述:「希律知道約翰是義人,是聖人,所以敬畏他,保護他,聽他講論,就多照著行,並且樂意聽他。」(馬可福音6章20節)但約翰最後還是遭到毒手,因為王被王后希羅底利用而成了加害者。殺了施洗約翰之後的希律,顯然變得更加害怕、疑懼,因此在聽到耶穌的風聲後也感到困擾。其實,這時的耶穌才剛整理好團隊,派出12門徒出來傳道不久,對希律應該還不至於產生什麼威脅。 2.說真話的先知施洗約翰 用最簡單的定義說,先知是替上帝傳話給世人聽的僕人。通常先知多在以色列人離開上帝的道,陷入嚴重錯誤的危機時刻出現。先知受召宣揚上帝的道,警告或指責以色人的錯誤,不畏懼講真話,常常因此得罪當局或有權勢的階級,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社會的良心。換句話說,先知像世光地鹽一樣,照亮黑暗人間,防止社會腐敗,自己卻難免處於生命受威脅的險境。 施洗約翰是在希律王犯錯的時刻出現在王的面前,指出他和希羅底之婚姻的敗壞(希羅底是希律的嫂嫂又是遠房姪女,希律因貪戀她而勸她離婚,自己也趁機離棄元配,在律法上犯了姦淫罪)。希律雖受指責,也不敢殺害約翰,可是王后希羅底懷恨在心,因此利用擅長跳舞的女兒莎樂美,讓希律成了共犯結構的一部分而斬掉約翰的首級。這,正是政治最黑暗的一面,因為政客、官員犯罪幾乎都是結構性的犯罪,也就是一群人彼此利用,合作、共謀而作惡。就像我們平常所看到的,一個貪瀆案件常常牽涉一長串的人,只是這一串的人又受到結構性的包庇和保護,最後承擔責任的通常是極少數的一、兩個人。 歷史也顯示,傳揚真理者常常成為罪惡世界的祭品。耶穌曾經嚴厲指責耶路撒冷的罪狀之一,就是它殺害了歷代的許多先知。他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hellip&hellip。」(路加福音13章34節)當然,耶穌不是指耶路撒冷這個「城」本身殺害先知,而是指那些擁有權勢的權貴如祭司長、議會長老,以及其他宗教領導階層。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信仰真理的是非對錯而殺害先知,最後甚至殺害了真理本身,就是基督耶穌。雖如此,先知的犧牲也非毫無價值,先知之死常常是世界得救的原因,因為正義之士被殺害常會引起群眾的反省與抵抗,所以,邪惡的政權最後還是躲不過上帝的公義審判以及社會群眾的制裁。 3.榮耀的君王耶和華 君王是世上最高權力的擁有者,但世上君王沒有一位是永恆的。他們可能叱吒風雲一時,卻也消逝得快。詩篇24篇的作者告訴我們:唯有上帝才是真正永恆的榮耀君王,世上權力、政權皆是暫時的,他們的榮耀也是暫時的、短暫的。 那麼,誰能接近上帝這一位永恆榮耀的君王呢?詩人說:唯有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才能站立在祂面前(4節)。詩人所說的這一位永恆君王是上帝,也是世間君王的典範。詩人因此間接陳述了上帝的性格:公義、正直、誠信;所以祂只接受手潔心清、不虛假、不心懷詭詐的人。可惜,絕大多數世上君王只相信權力,也大都懷有私心,喜愛聽諂媚之語,自我感覺良好,做錯事則要別人負責,無法撇清則迅速切割,或甚至除滅,免得影響自己。這乃是人君的通病,像上帝這樣的公義君王真是可遇不可求啊! 詩人呼籲耶路撒冷要抬起頭來,認清楚應該迎接誰來做王。這世界的君王不可靠,唯有耶和華上帝才是值得倚賴的。在猶太人心目中,耶路撒冷是一座偉大的城市,但這一座城曾經被攻破、被毀壞,並非人們自認的銅牆鐵壁、固若金湯。如果不是上帝做王,這樣的城亦只不過是普通的一座城而已;若是上帝為王,才是一座可以抬頭挺胸、值得驕傲的榮耀之城。 &nbsp 像許多人所感受到的,政治充滿權謀、騙術,和爾虞我詐的骯髒、黑暗手段,政治運作更可能叫人害怕,讓許多人討厭,但如果人民因此不看它、遠離它、不理會它,它必然變得更邪惡。過去歷史讓我們清楚看見,不關心政治不見得就不受它影響,也不見得就不惹禍上身。政治可能像社會的一個瘤,不處理它,它不會自然消失,卻有可能變得更壞;若能積極面對它、關心它、照顧它、處理它,才有可能變好,讓人民得利。施洗約翰遭到希律斬首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不受約束的政治,真的是國家、社會以及讓人民受害的洪水猛獸。 許多人主張教會不要「管」或「插」(chhap)政治,然而,事實上教會只能發表意見,又如何有能力管或插呢?政教分離的真意是什麼?君王或國家領袖、政府的職責是什麼?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舉目向山】在憐憫中謙卑服事

馬可福音6章30~36、53~56節 ◎鄭浚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師) 新約聖經中,4本福音書記載的耶穌形像各有不同,在馬可福音中的耶穌可用「風塵僕僕」4個字形容,因為行神蹟奇事、醫病趕鬼是耶穌傳福音中的重點事工。第6章是耶穌第一次去傳教的紀錄,途中經歷了有人認識祂。在兩處的經文中,雖然耶穌面對不同對象群眾,可是卻用同樣的心情面對,即是「憐憫」。換句話說,耶穌看見人的需要,以愛去認同人民而行神蹟奇事。從經文中可以發現,因著耶穌的憐憫所帶出來的行動,是主動且具體的,讓上主的愛得以實現在我們的實況中。進一步的,讓信仰不只停留在「認識耶穌」,還知道「為什麼要有耶穌」,且有了耶穌「不怕」任何的欠缺。 因此,憐憫是意謂著上主愛的同在。不論是被耶穌所眷顧沒有牧者的人或者是被醫治釋放的人,他們對耶穌的認識是再更深入的知道基督就是愛,這個愛超越了物質的提供且進入到心靈的餵養。耶穌把愛實踐為行動、將愛轉變為行為,是讓愛存在於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如同上主與我們同在。簡單而言,上主的憐憫顯露在人的需要和欠缺,而我們則是從其中要謙卑去事奉那軟弱、傷痛的人。 活出憐憫的心 實踐謙卑的工 馬可福音記載關於耶穌行神蹟奇事的內容,傳遞憐憫是上主同在,讓當時猶太人在生命當中能謙卑面對生活,並以愛為中心回應上主的同在。這樣的信息又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意義呢? 福音派佈道家慕迪(D. L. Moody)是出色的牧師,有一次到一個城市要佈道前,一位年輕牧師來找他,問他佈道成功之祕訣。慕迪請他往窗外看,問他看見什麼,他說我看見街道以及人群,當慕迪說:「你來,我讓你知道我看見什麼。」當慕迪往窗外看時,他流淚了,他看見一群群靈魂快速向地獄門口奔馳,他有極深的憐憫。這個小故事使我們看見宛如耶穌在馬可福音6章34節的流露一樣:「看見這一大群人,動了惻隱之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群&amphellip&amphellip。」 台灣教會界亦有一位令人懷念的同工,他是布農族的牧師,名叫江阿勇(Pima)。他原本考上台大法律系,有機會成為部落第一個律師或是司法官,但大學畢業後,江阿勇選擇回到原鄉,真正草根性的服務族人。所以他選擇就讀玉山神學院,3年畢業後回到部落事奉。之後受派到布農中會奇美教會,成了部落內老人、兒童的保母,照顧族人生活大小問題。 例如有老人沒有低收入戶補助,江阿勇成了最佳的代辦跑腿員,每次只要有老人家生病,他的骨董吉普車就成了救護專車,就連半夜也不休息。結果身體不是鐵打的,最後因為咳嗽咳出血來,才發現自己已經是肝癌末期,醫治不到3個月就蒙主恩召。從這位前輩同工的一生當中,使我們猶如看見上主的愛行動運行在布農族人的生活,讓江阿勇牧師的所作榮耀上主,使族人得到幫助。 不論是慕迪還是江阿勇,都是用憐憫的心將上主的愛行動出來。當回頭再看耶穌的同時,祂不就是如此款待我們嗎?憐憫不是只有情緒或者是情感上的反應,更重要的是藉由行動將上主的愛實踐出來。這是很重要的意義。在生活中該如何活出基督的樣式,用憐憫的心進而行動,以上主的愛謙卑服事人,都是要去學習的信仰課題與教會生活。因為主耶穌基督即是在憐憫的同理當中,以謙卑的心去服事每個人,使得祂的道成肉身充滿了意義。 透過信望愛回應上主的憐憫 因為我們認識了耶穌,所以知道為什麼要有耶穌,並且知道因著有耶穌而沒有任何欠缺。上主的愛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可以克服人生中的需要與不足。因此我們要在這個信息當中思考,我們該如何回應上主對我們的憐憫,讓我們也可以在實況中用愛的同在謙卑服事人呢?有3點與大家一起勉勵和分享。 1.用信心回應上主對我們的憐憫去謙卑服事 人生中很多時候都忽略了上主的憐憫,使得對於未來的一切焦慮不安而造成別人的困擾。但是,主知道我們的軟弱;失去上主的憐憫始終圍繞著每個人,所以我們不需要焦慮失去信心,反而應該要知道擁有上主的愛更堅定自己的信心,從其中謙卑服事那些有需要、不足的人。 2.用盼望回應上主對我們的憐憫去謙卑服事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很多渴望,覺得自己缺少許多,但其實我們沒有發現,自己是被愛的。在被愛中,我們堅信上主同在,讓對物質的渴望轉化變成對主的盼望。當我們有盼望的人生,即是要謙卑自己去事奉別人。因為這不再是以自己為中心去要求他人,更重要的是因著上主在人生中擁有盼望。 3.用愛心回應上主對我們的憐憫去謙卑服事 上主對我們的憐憫是彰顯其大能,幫助人們脫離一切的兇惡與苦難。藉由上主的憐憫,讓我們能再憐憫、疼愛比我們更需要、比我們更不足的人。當我們以愛心回應上主的同時,我們會看別人比自己重要,用謙卑服事人,讓信仰對你、對我都有了意義。 X  X  X 願上主的聖靈幫助我們,在上主的憐憫當中因著祂與我們的同在可以有信心、盼望與愛心,成為需要者與缺乏者的幫助。因為一旦活出基督樣式,就會謙卑的服事人,並且榮耀上主的聖名。 舉目向山祈禱會 奏樂 宣召:我揀選我的僕人大衛;我膏立他作你們的王。他要對我說:?是我的父親,我的上主;?是我的保護者,我的拯救者。我要持守我對他不變的愛;我和他所立的約永遠有效。然而,我要繼續以慈愛待大衛;我要永遠對他信實。(詩篇89篇20、26、28、33節) 聖詩:新《聖詩》281 首〈上主此時臨在〉 祈禱: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感謝?記念我們的軟弱,不斷地成為我們剛強的來源。在人生中,驕傲使得我們看不見自己的罪,導致讓上主看為是不合宜。但願上主的聖靈親自教導我們謙卑虛己,使我們順服在神的旨意與作為,可以成為主所喜悅的兒女。阿們。 聖經:馬可福音6章30~36、53~56節 信息:在憐憫中謙卑服事 祈禱 1.為自己祈禱 愛我的上主,感謝?賞賜給我的恩典,使我在缺乏的時候能夠富足,因?的慈愛圍繞著我。疼我的上主,感謝?憐憫我、為我犧牲,讓我在苦難中蒙拯救,因為?的慈悲澆灌著我。感謝主,?讓我經歷到被愛的幸福,在主愛的裡面得著人生的力量與意義。阿們。 2.為親人朋友 顧守的神,感謝?愛我,也愛我摯愛的家人及朋友。求主看顧我的家人在天氣酷熱或濕冷時能保持健康。同時保守親友們假期外出平安、升學當兵順利。謝謝主,?的愛帶來溫暖,因為有?同在,每個人都必蒙福。尤其8月有颱風豪雨,求?看顧台灣每個角落的百姓安然無恙。阿們。 3.為教會牧者 主,?是我的好牧人,我認得?聲音。奉?名所設立的教會在社會中要面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挑戰,求聖靈上主遮蓋與保護台灣,讓教會在實況中成為盼望的記號,也是和解的使者。願主此時此刻賜福每位新任差派到教會就任的新傳道師,求神親自帶領他/她們有智慧、勇氣面對任何的服事,進一步的能夠謙卑待人、敬神愛人。阿們。 4.為國家社會 公義聖潔的主,願?親自掌權,讓台灣充滿愛與正義、使社會擁有平安喜樂。近來台灣受中國打壓,導致奧運的場外不能懸掛國旗;國家政治受到貪污破壞侵蝕,影響公務員形像。求主赦免國家社會的群體罪惡,也憐憫個人的行為軟弱,讓我們可以謙卑悔改,重新邁向真理的道路。我們也為蘇拉颱風帶給太魯閣中會和中部落的信徒與人民的災情代禱,願上主親自賞賜平安,順利重建。阿們。 5.為新倍加運動 親愛的主,當?呼召我們到普天下傳福音的時候,我們不以福音為恥,努力在實況中結合許多的社會議題與民族文化,進一步的把福音連結起來,讓上主國在地上如同在天上,讓福音可以遍傳國家台灣。我們的教會在邁向150週年之際推動「一領一‧新倍加」的宣教運動,不僅出版許多的門徒培育教材做為訓練,同時還舉辦研習會分享交流。在10月有德國施密特牧師要來台灣舉辦生命分享會,願主親自感動許多的慕道友接受呼召而決志,讓福音真正釘根在每個人的心田而活出愛神又愛人的生活。阿們。 唱詩:新《聖詩》400 首〈願主仁愛及你同在〉 殿樂:

基督徒靈修:歸心祈禱

&nbsp◎編撰李冠呈(壽山中會重生教會牧師) 禱告 是屬靈的呼吸,亦是除了讀經外的靈命雙翼之一,重要性實不用多做言述。將近2000年的教會歷史,在信仰的長河發展出各種禱告的方式,其中一種基督教靈修方式稱為「歸心祈禱」。天主教熙篤會湯瑪斯˙古丁神父(Thomas Keating)在《歸心祈禱的方法》一書中提到了幾種與基督合一的方式,如最傳統的以讀經與基督合一,或是進一步在受洗、常讀聖經後會開始的默禱,特別是歸心祈禱,可以幫助默禱更快收斂心神、進入內觀。 歸心祈禱的背景 歸心祈禱的靈修乃根源自主耶穌的禱告實踐: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馬可福音1章35節)這事以後,耶穌立刻催祂的門徒上船,先到對岸的伯賽大去,等祂遣散群眾。祂既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馬可福音6章45~46節)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禱告。」(馬可福音14章32節)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路加福音5章15~16節)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祂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12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加福音6章12~13節)說了這話以後約有8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路加福音9章28節) 自初代教會流傳至今的靜默祈禱操練,係屬於對主的渴求而進入祂臨在的祈禱,操練此禱告,可以學習回歸到自己的真我,安靜、等候上主,而將生命根植、連結於真理與主的愛及恩典中,得著豐盛而整全的生命。 已故靈修大師多瑪斯‧牟頓(Thomas Merton)將這種祈禱的方式命名為「Centering Prayer」(譯作「歸心祈禱」或「返回內心的祈禱」),任何人渴想與主聯合、同心合意,體驗祂的愛和臨在都可採用,所以歸心祈禱是以主耶穌為中心的禱告。 今天,我們大多數人被忙碌的生活巨浪吞沒,消逝在茫茫人海之間,久而久之,漸漸與主耶穌失去「交通」,以致於我們害怕「空閒、獨處、沒事做、無存在感、面對深處的自我」。但是屬神的兒女必須要有認知:越忙碌的生活越必須把耶穌擺在第一位、擺在中心。操練「歸心祈禱」對主耶穌敞開心扉,是尋覓祂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方法之一。祂已應許聖靈會與我們同在並臨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行往信仰的核心,只為了尋見唯一的祂,並不是要得著祂的獎賞如:平安、喜樂、醫治、寬恕或智慧等,只要祂充滿愛心的臨在(又稱上帝充滿、愛心充滿、耶穌充滿、聖靈充滿)。在這種過程中,我們放棄一切思慮、雜念、情感、幻想、慾望等與耶穌合而為一的絆腳石,唯一的渴慕就是等待上主,順服耶穌的誡命:應當全心、全性(靈)、全意、全力愛你的上主。 如何操練歸心祈禱 1.在開始時可(反覆)唱一首短詩歌、讀一段聖經,做幾次深呼吸,慢慢閉上眼,先用幾分鐘來放鬆整個身體,然後將感官由外而內收斂走向臨在我內心的上主,告訴天父:「我全然屬?,願?的旨意行在我身上。」 2.挑選一個對你來講是表達對上主完滿之愛的字句,如主、耶穌、阿爸、父、信、望、愛、憐憫、聖潔、和平、平安、溫柔&hellip&hellip,開始反覆默誦這個聖字,進入真我,會晤上主。 3.當你受到各式各樣的思慮(好的、壞的如:罪惡、恐懼、慾望、憤怒)、奇妙的啟示(靈感、突然想起某事)、末了之事(待會的晚餐、與朋友之約)甚至隔壁的雜音、鋼琴聲、外面呼嘯而過的車聲干擾,不能全神貫注時,就輕輕地回到你的聖字,再次呼求主幫助。 4.大約20分鐘之後,默誦主禱文,結束祈禱,閉眼靜養2、3分鐘,同時祈求上主與你同在,將感官由內而外恢復回來,「歸心祈禱」操練完成! 「歸心祈禱」回應了耶穌的另一項邀請:「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29節)正如以賽亞書30章15節提到:「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歸心祈禱是一種用生命操練、將自己交託仰望主的禱告方式。 小心異端的偏差 歸心祈禱與佛教靜坐或禪修看似雷同,實則大不相同;歸心祈禱是以渴慕尋求上主為中心,而靜坐為求明心見性以達頓悟、涅盤境界,因此不用擔心歸心祈禱落入異端或走向偏差之列。剛開始操練歸心祈禱時,有時不受約束的思想,總是「心神不寧」、「胡思亂想」、「有雜音」,有時會因為過度疲勞而昏昏欲睡,使你認為歸心禱告無效、不實際不如放棄,這些乃正常現象,只要慢慢的再默想主的榮美,重新回到主面前即可,不用質疑禱告無效,只要記得羅馬書8章26~27節所說:「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 歸心祈禱不是一種技術;它不是一種鬆弛心靈和肌肉的運動練習;它不是自我催眠;它不是激勵熱情的才能;它不是科學化的心理現象;它並不限於對主臨在的感覺;它也不是推理默想或有感性的祈禱。歸心祈禱是透過中保耶穌基督,讓保惠師聖靈帶我們來到天父上帝面前的禱告。 持續操練與主親近 每天撥出2次(初起床與就寢前)的20分鐘做「歸心祈禱」,讓上主恆久地居住在你生命的核心,如同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後在曠野,「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間雲柱,夜間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出埃及記13章21~22節)此外,生活中亟需上主的恩典或是在禮拜之前的靜默安靜,如能夠操練歸心祈禱,能夠幫助我們專心一致,以虔誠、敬畏的生命態度來到上主的面前,這是一種與主生命的結連,使我們對上主的認識不再單單停留在「認識」,而是真實的與至聖者相遇,是從是把主耶穌當成救命恩主再進一步達到生命主宰,以致於完全的順服於主,如同約伯對上主說:「我從前風聞有?,現在親眼看見?。」(約伯記42章5節)它使聖靈果子特質顯現在你的生命,也讓整個生命將逐漸成為一種祈禱(禱告生活化、生活禱告化)。最後,歸心祈禱不是吃了馬上見效、藥到病除的特效藥或功力增強百倍,還會飛天盾地的大力金剛丸,而是在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以最單純的真我去經歷上主同在的操練。因此,請記得不斷的操練,「持之以恆」,願上主日日更新我們,使我們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以弗所書4章22~24節),時刻與我們同在!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