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

魯凱中會谷川教會 母會重建獻堂安定部落心

【林家鴻採訪報導】霧台鄉谷川部落曾被列為屏東最窮的部落,魯凱族人經歷88風災磨難後,為安定彼此的心,好藉著信仰力量面對重建的路,再辛苦也要把村內唯一的教會重建起來!11月30日魯凱中會谷川教會舉行「聖殿重建獻堂感恩禮拜」,榮耀歸主。  屹立部落30年的谷川教會,因長期受風雨侵襲,牆壁嚴重龜裂、屋頂漏水,多次想重建卻無力負擔。不過,88災後總會編列的200萬教堂重建補助款卻大大鼓舞了族人,去年萌生信心啟動重建。 谷川教會傳道尤復生(Sagiw)表示,信徒曾對籌措450萬建設款項猶豫不決,但總覺得有一股力量在推動,讓眾人能憑著「在上帝凡事都能」的信心,努力編織手工藝品、耕種、作資源回收一步步存錢。重建期間也有排灣中會武潭、達瓦達旺教會、屏東中華路基督教會及魯凱中會霧台教會為教會捐獻,旗後教會、屏山教會、萬丹教會等13個單位也奉獻金錢、桌椅相挺。 Sagiw說,母會的竣工見證上主的憐憫,安定留鄉族人的心。不過,88風災時,因谷川部落受災嚴重,迫使一半族人遷居長治鄉百合部落永久屋,目前位於百合部落教堂已完成9成硬體建築,但原先累積經費已全都挹注在母會的重建,500萬元的後續軟體款項仍是大挑戰,盼各教會關心代禱。

馬偕紀念醫院 醫療奉獻得主感恩回娘家

【陳怡萱台北報導】台北馬偕醫院11月28日上午舉辦「馬偕人回娘家」,特別邀請歷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參與這場感恩禮拜。台北總院院長楊育正一一獻花感謝這5位馬偕醫療前輩,勉勵每位馬偕人再次決志跟隨上帝、榮耀上帝,承襲馬偕精神,致力醫療傳道。 醫療奉獻獎至今23年,馬偕醫院歷屆得主包括:對台東分院草創時期貢獻良多的第2屆得主鄭福信副院長、終結台灣癩病苦痛的第5屆得主趙榮發醫師、發現全台首例本土霍亂病例的第8屆得主陳天惠醫師、守護後山長達25年的第22屆得主張冠宇院長,以及行醫一甲子至今仍熱衷看診的第23屆得主吳再成榮譽院長。 禮拜中楊育正率領祝賀詩班唱出〈那雙看不見的手〉與〈感恩的日子〉。他說,如何延續馬偕精神、感受他當年行醫服事的熱情,是馬偕醫院至今持續努力的方向,藉由分享歷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的榮耀,更學習他們以專業醫療服事台灣人民、分享上帝恩典。 吳再成感謝表示,能與歷屆得主及馬偕人相聚,是非常喜樂的事;他的得獎是醫療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功勞在於大家。他也提到,馬偕醫院總是往醫療資源少的地方去服務,這便是仿效當年馬偕博士放棄在自己國家的優沃生活而來到偏遠的台灣,未來馬偕醫院仍然要更努力投入醫療與傳道,分享上帝的愛給全台灣人。

迎原宣60年 歷任幹事研討

圓桌會議分享交流   期盼切合時代潮流   讓各樣事工更上層樓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了迎接2014年原住民宣教60週年的到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11月28、29日特別召聚總會歷任原宣幹事,舉行「原宣歷任幹事圓桌會議」。會中針對原住民都市宣教、與平地教會的夥伴關係、原住民母語及教育、正名運動、土地正義、產業發展等事工進行經驗的分享與交流,並就總會一領一.新倍加運動提出個人的期望,藉此讓總會原宣事工能切合時代潮流的變化,讓原住民基督信仰的堅固與延續有更清楚的策略與方向。 圓桌會議一開始,總會原宣主委伊斯巴拉淦.黟弼表示,召聚歷任總會原宣幹事前來,就是期望借重大家在原宣事工的豐富經驗,盼望能在明年的原宣60週年時,讓原宣策略能更上層樓;他也特別推崇第一位原宣「山地幹事」卓信得,而卓信得也致贈自己的著作《回顧、查經、講道集──紀念原宣50週年特輯》給總會原宣作紀念。 與會的歷任總會原宣幹事,也一一分享當時原宣事工曾遇到的種種問題,包括原住民母語流失、傳統領域的土地遭政府及財團掠奪、原鄉人口外流到都市、原住民都市教會的設立與增長、與平地教會如何成為夥伴教會、怎樣協助原住民進行產業開發與銷售、如何開展原住民海外日本北海道愛努族宣教、原住民族族群聖經翻譯、怎樣與當權者爭取原住民族應有的權益等等面向,充分的進行經驗交流。 總會助理總幹事高天惠期望,在現任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的帶領下,能讓總會原宣各樣事工,能朝著追求「福音釘根鄉里、教會活出原住民盼望的記號」的宣教目標來努力。她表示,之前曾參與每週都在野外進行主日禮拜的公義行動教會,期望原住民教會也能一起來學習,多多在大自然中與主親近的信仰操練。 總會原宣幹事歐蜜‧偉浪則憂心,原住民族面臨傳統領域遭到政府與財團BOT觀光的掠奪,加上原鄉部落遭到山林破壞、核廢料污染、興建水庫、水泥廠危害部落生存、區域計畫使原鄉消失、剝奪原鄉自治權益等問題,會讓未來原宣事工遭到更多更大的難題,因此也期望能針對各種原宣議題舉辦座談會、積極參與草根組織的運作、對國會的遊說、開辦培力課程、培育原宣人才、拓展原宣普世關係、原宣產發的推廣等面向繼續努力。 原宣教育幹事蘇畢娜‧那凱蘇蘭說,原住民語言文化的多樣化,讓原宣教育在教材編寫上,會因地域、族群、城鄉差距等不同,導致教材無法完全相容於各原住民族的文化與實況,而且相關師資及人力的培育仍待加強,再加上原住民中區會散布台灣全區,如何幫助中區會去執行一領一.新倍加相關事工的推動,成為大家共同的異象與負擔,這是身為總會各事工幹事團隊還要努力的地方。  

壽山中會家庭協談中心》博愛助人 新移民心感恩

【林家鴻高雄報導】「家協對我來講,就是我的娘家。」多年前,柬埔寨李姊妹在故鄉與先生相遇,為愛不辭千里來台生活,怎料日後浪漫婚姻夢碎,先生翻臉變得不負責任,對辛苦工作和懷孕的她苛刻對待,動輒伸手要錢。她說,向警局報案後幸好有基督教家庭協談中心介入關懷,並協助打官司,才走出黑暗。 壽山中會家協中心12月1日於大八飯店舉行感恩餐會,安排多名受助者分享,感人的生命故事見證主愛深廣。旗津區區長等官員及社福機構、呷百二等公司代表亦蒞臨支持。 家協主任葉恆序牧師說,家協是壽中1974年成立的第一個社服機構。本著基督的博愛精神及協談專業,長期於旗津及前金等地提供個案輔導等服務,也關懷獨居老人。2001年開始服務新移民,協助新移民解決家庭問題、提供技能課程,幫助其安居樂業。「上帝愛所有的家庭,祂給我們的使命就是讓家庭繼續和諧下去。」她邀請大家加入志工團隊,實現助人理想,榮神益人。(攝影/林家鴻)

壽山中會新興教會》熱愛生命 延續Dora祝福

【林家鴻採訪報導】15歲少女Dora樂觀抗癌的故事不斷在人間述說,Dora媽媽蘇惠娟11月30日應壽山中會新興教會之邀,分享女兒的生命見證以及心路歷程。當天約300多人出席,新興教會牧師蔡伯倫說,這是場佈道會,會友藉此操練一領一,邀請社區朋友到教會,陪談人員的培養等環節都不馬虎。 已故的抗癌小鬥士Dora,其清秀臉龐,頭上包著頭巾的鮮明形象深烙人心,她10歲檢查發現罹患骨肉癌,從此開啟不同的醫院人生。經歷11次手術、33次化療的磨難,Dora隨著身體日漸衰弱,醫生宣判醫治無效,仍與台北榮總93癌症病房裡的孩子相扶持,對生命不輕言放棄。她繼續和媽媽一起練大提琴,還到各地分享抗癌故事、拍公益廣告,鼓勵人熱愛生命,替她好好活著,宣揚永不放棄的理念。 Dora前年病逝後,蘇惠娟延續Dora給人的祝福,常受邀各地演講,許多人因而更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開始追求夢想、願意為愛付出。她整理女兒生前點滴寫成《93奇蹟:Dora給我們的生命禮物》,與會者也購買力挺,同工也於會後擁抱蘇惠娟,表達滿滿謝意並為她加油打氣。(相片提供/新興教會)

光鹽基金會美麗行善小舖》熄燈特賣 歡迎美麗行善

【黃以勒採訪報導】光鹽基金會最早為了協助單親婦女擁有工作技能,自立更生,2007年起設立「美麗行善小舖」,並以社會企業的概念,將盈餘用來協助弱勢兒童。然而因為場租高,業績又下滑,光鹽基金會中區主任葉宓章認為,沒有盈餘就失去成立的意義,幾經考量決定結束營業。 美麗行善小舖起初因為經驗不足,2007年設立後,經營半年旋即關門;2011年又捲土重來,改變商品內容,並開設台南店,由葉宓章與另一工作人員親自赴韓國批貨,生意逐漸好轉,但奔波勞累卻也讓2人身心俱疲,只好在今年7月再次轉型,改以代理設計師品牌服飾為主,但因定價高,業績因而下滑。 葉宓章說,除了健康因素,景氣不好,中國購物網站來台搶市,更是對小型服飾店造成很大衝擊,在多了成本與營業時間限制的壓力下,價格不容易與線上購物競爭。台南店去年因為場地關係而歇業;台中店也因為不堪虧損,將於12月27日拉下鐵門,店內千件商品即日起舉辦熄燈特賣,過季女裝3折、當季冬裝7折,零碼女鞋100元起,歡迎前往參觀選購。 面對景氣不好而收攤,葉宓章倒是看得很開,她笑說:「開店有時,關門有時。」小舖不是要跟業界搶生意,只是正好有機會能藉此幫助弱勢,若階段性目標已完成,那也可以收起來,不管營業或關門,其中都有神的恩典。小舖位於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362巷18號,營業時間為週二至週五12:00~20:00,詳洽:04-24618712。(相片提供/光鹽基金會)  

台南中會大傳部》媒體宣教 微電影經驗談

【陳怡萱採訪報導】看見微電影這股趨勢,台南中會大傳部11月30日邀請專業導演林頌讚來分享微電影拍攝製作方法與心得。大傳部員、富強教會牧師吳偉愿說,不少教會影音團隊及年輕人對多媒體宣教有興趣,大傳部希望新時代的傳福音方式能結合這類型短片媒體技術,預計明年還會舉辦多場相關推廣活動。 這次大傳部邀請的是曾拍過不少短片、廣告片的導演林頌讚,他是基督徒,自嘲是「窮導演」。他從電影與微電影與廣告短片的不同談起,指出微電影只是長度比較短,但仍然要有電影應具備的各項元素,例如拍攝規則、人員角色的安排、運鏡手法等……。會中他分享實務拍攝經驗,引起聽眾對微電影的興趣。 吳偉愿說,一般教會簡介常使用靜態的PPT投影片,但影片能傳遞的訊息更豐富而且可吸引人收看,符合現今社會需要,這次大傳部舉辦微電影研討會,透過林頌讚分享基本概念,期待日後能繼續推廣微電影結合傳福音,有助於宣教使用上。 南中大傳部預計在明年初再舉辦微電影推廣活動,若各教會對微電影有興趣想邀請林頌讚弟兄前去分享,可聯絡大傳部長、新豐教會牧師王燦昇:06-5952492。

彰化基督教醫院》歡度117 成為愛的醫院

【黃以勒整理報導】彰化基督教醫院迎接117週年慶,除了11月23日有每年固定舉辦的彰基人回娘家外,24日也在彰化縣立體育場舉辦運動會及園遊會,上午8點由彰基院長郭守仁醫師率各級主管繞運動場展開活動,盼藉此讓體系員工們個個身體健康,並且建立團隊精神。 各項運動比賽及趣味競賽各隊在副院長、分院與合作醫院院長的帶領下,卯足全力爭取最好的成績,活動熱鬧非凡。彰基董事長蔡崇偉牧師表示,所有同工如一家人,期望透過院慶再次感受到彰基團隊在和諧、同心協力中得到滿足,深信上帝會照顧、賜恩典給大家。 除了彰基各分院、合作醫院,建國科技大學董事長吳聯星及校長團隊也一同參與。郭守仁說,很高興彰化縣立體育場、建國科技大學、彰基醫院、福懋教學研究大樓等,藉這次活動串連;建國科大與彰基合作的健康科技園區,將是118週年可期待的藍圖。稍晚展開的園遊會,吃喝玩樂樣樣俱全,吸引大量人潮聚集。 彰基11月初剛成立「遠距健康諮詢中心」,希望透過健康照護與資訊科技的結合,讓社區民眾及慢性病個案,在熟悉的社區與居家環境中,獲得健康照護與預防保健服務。郭守仁說,遠距健康諮詢中心是未來趨勢,期望能為所有人做最優質服務。副院長孫茂勝醫師表示,有了網路,世界各國都是鄰人,都是我們要去喜愛的人,希望讓彰基成為愛的醫院、沒有圍籬的醫院。(相片提供/彰基)  

文化長青團契&台師長青團契》為主聚集 走過40、30年

【林宜瑩台北報導】同屬台北大專學生中心的文化及台師長青團契,11月30日下午分別在大稻埕、古亭教會,舉行成立40週年與30週年的感恩禮拜。文化長青邀請畢契林仁謙牧師,以「基督是教會基石、長青來承傳」為題證道;台師長青則邀請陪伴該團契超過15年的許承道牧師,以「連結」為題證道。2場感恩禮拜都有上百人參加。 文化長青團契創立於1973年,最大特色是每年暑假由畢契與團契學生組成合唱團,到也是文化大學畢業的牧師、長老的教會「南巡」,40年來共有42次「南巡」,讓文化歷屆畢契彼此連結,使文化長青團契的傳承沒有斷層。 台師長青團契則約在1983年成立,由台大與師大的學生所組成。許承道與太太從1983年創立之初,就一直陪伴這群台師大學生成長,直到1999年去地方教會牧會,仍持續不斷給予關懷,讓台師大學生感受到滿滿的關愛。 林仁謙期勉文化人要用生命改變生命,幫助人在信仰上有所成長,他也提及當年在文化長青聚會時,學校教官還規勸他們不要參加校外的「非法團體」,甚至以團契是宣揚台獨理念來恫嚇他們,但他還是不為所動。 許承道則強調,台師大學生除了彼此友誼的連結外,最重要的是自己生命跟主耶穌基督的連結,也唯有為主的緣故聚集、散去,讓更多人得著福音的好處,這才是各長青團契存在最大的意義。(攝影/林宜瑩)  

台北中會艋舺教會&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最後住家 詩歌音樂探討

【林宜瑩台北報導】馬偕博士所寫的〈最後的住家〉,已有9位作曲家為此譜曲,並有台文(漢羅、教羅)、日文、英文、華文等版本的翻譯歌詞。這些版本對照,是長年研究台灣醫療史的小兒血液專科醫師朱真一,多年蒐集資料的發現。他在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艋舺教會合辦的「馬偕『最後的住家』詩、歌與音樂的探討」講座上,一一詳細向在場的來賓講解。 朱真一指出,在台語文數位典藏資料庫網站中,有一篇〈馬偕博士ê遺言書Má-kai Phok-sū Ê Ûi-giân-su〉,是用全羅及漢羅對照寫成,該資料指出為文時間1900年;事實上,馬偕於1901年逝世。朱真一在對照資料中,發現在1895年出版的馬偕自傳,已有此詩的散文體,而馬偕的兒子在1932年受訪時也說,「最後的住家」是父親過世前好幾年前就寫好的,因此說是馬偕在1900年寫的,似乎值得商榷。 他指出,台神林鴻信教授翻譯的台語版,則於1990年代中期開始流傳,該版本是用台語漢字呈現,可是在馬偕所處19世紀末的年代,不可能有近代化及華語化的寫法。事實上,除林鴻信1995年版本,還有歌手陳雷、林心智、林炳宏等人的台語版,而華文版也有東方白的改寫版。朱真一也從英文版與日文版對照,一一解說其中微小差異點在哪,讓在場聽眾更深一層了解〈最後的住家〉歌詞,因經過多人翻譯後曾產生的落差。(攝影/林宜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