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當衝突發生,您在哪裡?

當衝突發生,您在哪裡? 不論,是在教會或是在其他團體生活之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除了能夠累積穩固的關係、情感,遂能激發出令人感動的革命性情感。但是,常伴隨在人與人之間的另外一層面紗,卻是不為常人所道,因為那是人 都非常不擅於處理的部份-衝突。 若一不留心,就可能陷入令人無法自拔的旋渦,讓一些原本”working together”的關係,成為”fighting together”的關係。 所以,我想要談談當我們或他人面對衝突的時候,我們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幫助彼此從中學習: 1.闡明衝突的真相: 首先,不論我們聽到、看到或是想到什麼,第一步就是先澄清衝突的發生是怎麼一回事? 先查清楚所謂的”突衝點”到底是什麼?而不是看到「黑影就開搶」,隨己意到處「補風捉影」或者是探聽流言。 2.平等的發言: 在衝突發生時,我們應該給予彼此平等的發言權力,而不是一昧地濫用公權或偏頗。如果發現有一方明顯被挨著罵不發聲,我們應當幫助雙方都有平等的發言權,以正視衝突本身,而不是人身攻擊,如此一來,雙方才可以有平等的平台作溝通與對話。 3.有了對等的平台,就能幫助雙方建立信任,比較容易能溝通,接受彼此所說的話。反之,如果沒有對等的溝通平台,衝突者彼此的信任與接受度就會相較低靡,這樣只會節外生枝,產生更多的誤解。 4.調解者的挑戰: 當要調解一個衝突的發生,除了要明白自身的立場,同時也要清楚告訴自己要排除心裡的恐懼與私心,盡量要避免任何預設立場,目的就是為了要協助調解衝突。 5. 調解的過程: 調解者本身除了要營造雙方在一個對等的平台以外,同時也要在闡明衝突本身的過程中,鼓勵雙方勇敢表評。但是,調解者要問的問題應該是「What」 而不是「Why」因為why本身就隱含質問、指控的意味,可能會影響調解者本身的中立,降低調解者在衝突事件中的公正性。 6.因此,作為調解者,我們在走進那衝突旋渦之前,應該要清楚自己的目的與動機,謹言慎行。 7. 接著,在一個平等的發言平台,當溝通進行到一個段落,事端已能撥雲見日,調解者應該要適時指出衝突點的原因以及誤解的所在後,隨即讓大家在彼此互信、尊重 及對等的平台,讓衝突成為過去,讓雙方從”fighting together”的關係,轉向”working together”的關係,一同繼續走下。 願 上帝賜福

公職基督徒的倫理

◎王乾任 最近台灣的政府公部門,從《服貿協議》、拆大埔到洪仲丘事件,無一不是鬧得沸沸揚揚,政府部門與抗議人士的對立氣氛高漲。於是我想到一群人,想必很為難,那就是在公職系統裡服務的基督徒。 基於基督徒的良知,當自己的部門竟然也參與了傷害人民百姓利益的作為時,該如何自處?假裝沒看見?相信上級長官說的理由(那些是擾亂國家秩序的暴民)?信奉專業倫理(把自己工作本分做好就是好基督徒)?接受執政掌權者都是神所允許的,因此聽命行事? 說真的,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根據情境倫理,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法則,每個人只能根據個案狀況下判斷。到底要盡忠職守,還是遵循基督徒的良知?到底該依法行政,還是不做不違法但卻違背信仰良知之事?當年美國種族隔離制度仍然存在時,白人基督徒執法者也認真執法,逮捕抗議的暴徒。德國納粹當中其實有不少基督徒,相信自己只是盡忠職守的執行長官交辦的任務,即便工作內容是執行大屠殺。 在這樣特別艱難的時代,眾教會要替身在公職場域的弟兄姊妹禱告,除了令其避免落入試探,透過其手做了傷害無辜人的事情之外,並且求神憐憫,當非得做出可能傷害無辜人的決斷時,神的大能大力能逆轉這樣的傷害為祝福。無論如何,我們應當更謙卑、更警醒,求神幫助,不要輕言指責那些身在公職場域中的弟兄姊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許多時候,身處複雜的社會分工系統中的我們,其實只能求神憐憫,把我們在世界上所造成的傷害化為祝福。 (作者為景美浸信會會友、文字工作者)  

請問你的牧師都在忙什麼?

◎郭士賢 你知道你的牧師與師母每天都在忙什麼嗎?大多數人都是在教會聚會時才看到牧師,多半只看到牧師負責講道、分享與勉勵信徒,好像只要時間到了站上講台出一張嘴說話就好,其他時間都應該很閒。如果你是這樣想,牧師應該是被你想像成119消防隊,隨叫隨到:打電話到教會,一定要可以找到牧師或師母,有事情要到教會,牧師一定要在那邊,若發生緊急事故,牧師應該立即到場。至於牧師他平常都在忙什麼?一般人都不清楚。 牧師一到教會就任後,每位弟兄姊妹的狀況要掌握、要處理許多人際關係紛擾、有事工推動的壓力、為教會財務狀況傷腦筋等等,每個團契、每一件大小事都要牧師與師母費心。當然,還有牧師們最在意的講道要預備。因為面對自己教會的信徒,講道內容不能重覆。你真的應該問問你的牧師:準備一篇講道需要幾天的時間? 就我親身參與教會服事的觀察,牧師與師母的角色真的是高壓力工作,他們的壓力是來自於信徒的期待與良心的催逼。讓牧師們耗費龐大心理能量的經常是情緒管控,因為牧師不能生氣、不能吵架、不能展露悲傷、做得好也不能捧自己很厲害、事工有缺失更應該帶頭認罪悔改。你若去打聽一下,牧師們常見的重大疾病是什麼?答案是消化系統問題及心血管疾病,還要加上癌症。這些病症都是長期高壓力累積出來的毛病!就像一個119勤務中心如果只有2個人,接電話、開救護車、消防車、抓流浪貓狗、摘蜂巢、抓蛇全部都是這2個人要做。你想這樣勤務該怎麼安排? 關懷探訪的工作應該是一個團隊來做,光靠有愛心、也願意做的牧師,人力很單薄,勢必會有很多疏漏之處。很多牧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觸:探訪自己教會的信徒可能都跑不完了,能有多少時間去探訪其他素昧平生的人?更何況如果牧師自己的身體狀況若不好,他才需要人家探訪呢,要怎麼期待他隨傳隨到? 請你關心一下你的牧師及師母的工作狀況。如果我們的牧師被人說不探訪、踢皮球,該檢討的是事工推動的方式及人力配置。因著愈多人站出來幫助教會的事工,牧師就會比較有心力去探訪,也比較不會被人誤解是在踢皮球。 (作者為文化大學心輔系助理教授)

土地,是屬於誰的?

◎吳信達 近年來,台灣土地浮濫徵收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除了媒體較常報導的苗栗大埔之外,還有淡海二期開發案、土城彈藥庫開發案、桃園機場捷運A7站、竹東二重埔特定區、竹北璞玉知識經濟園區、竹南崎頂產業園區、苗栗後龍灣寶里、台中文山工業區、烏日溪南產業特定區等;然而這其中,還有不太受媒體矚目的,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 徐世榮教授曾經分享過德國巴伐利亞邦土地徵收的一個案子,雖然他們有土地徵收的法令,卻很少使用,這是因為如果需要使用土地,他們都會使用土地交換或協議價購的方式來取得土地。巴伐利亞邦政府原本計畫在當地開闢一條公路,會經過許多私有土地,在溝通協議之後,絕大多數私有土地所有權人都願意出售土地給政府,唯最後仍有一戶相當堅持。即便政府提出在他現有土地的附近,用現有土地面積5倍大的公有土地來交換。然而,土地所有權人在經過一段時間考慮之後,仍回絕了政府所提的5倍方案,他的理由是:「這塊地是祖先留下來的,我對它有深厚感情!」最後,政府不但沒有動用徵收手段,反而放棄了這個公路開闢的計畫。兩相對照之下,台灣政府的做法則粗暴許多。 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至今已滿一年,這些台南鐵路東移的拆遷戶,沒有一個反對地下化,甚至他們願意把土地借給政府使用,而他們也知道他們的屋子逃不了會被拆掉的命運;唯一的條件是,希望政府用完之後能歸還,讓他們能原地重蓋並保有原本家園記憶。啊!這一群台南人是多麼的善良可愛!然而市政府卻因為種種不便的理由,拒絕這個提議而決議要徵收。 這樣的決定,要讓台南人情何以堪啊?在十誡的第十條:「不可貪圖別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愛別人的妻子、奴婢、牛驢,或其他東西。」(出埃及記20章17節)土地究竟是屬於誰的?為何政府無法保護人民的私有財產?反而還要奪取市民的葡萄園? 神學家尼布爾曾禱告說:「神阿,求祢賜我寧靜的心,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並賜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能夠改變的,什麼是不能改變的。」願眾教會能與受苦受難者站在一起,並期盼神應許的禧年來到。 (作者為長榮大學神學生)

讓信仰無死角

◎李冠呈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先生因為敗血性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於8月5日去世,死因是因為找不到細菌,研判是病毒感染,而也因為找不到感染源,救治很困難。這位有名的毒物科主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每當有「毒」家新聞時,總是可以看見記者媒體採訪他的身影。 有一個名詞稱為「死角」,我們的信仰也有被稱為「信仰的死角」之處,它的出現往往是在我們最料想不到人事物或是時空當中。箴言有18處提到「敬畏耶和華」,提醒我們的生命不要驕傲、要敬畏耶和華,也就是要我們警醒「信仰的死角」,免得我們陷入疑惑、落入試探、身陷險境因而離開了全備的福音,這讓筆者想到我們對於上帝的信,是否是真正的信,是「信自己對上帝的了解」?還是信「真正對上帝的仰望交託」?是真正信「聖經上所記載的上帝」,或是信「自己聽來、想像的上帝」? 猶記得在神學院上課時,一位牧師分享其牧會經驗,用8個字形容:「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以這樣的態度去看待牧會生活,或許很劬勞,卻是真正做到信仰無死角、牧會無死角,這8個字也成為筆者牧會時刻警醒的座右銘。願我們的生命能夠時時警醒「信仰的死角」,拒絕一切「以為自己很行、有我就搞定、絕對沒問題」的信仰態度,能夠警醒自己、敬畏耶和華,時時來到主面前省察、光照、虛己,讓信仰無死角,也無跌倒的致命傷。 (作者為壽山中會重生教會牧師)  

婦女與金錢

◎洪欣萍 對於女性而言,和從前相比,現在已經是非常進步,而且可以展現自我的年代。但在不景氣的大環境裡,有些婦女還是處於經濟的劣勢,在貧困的泥沼中掙扎,只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如何能夠幫助這些婦女,相信是政府與社福機構,還有教會要一起面對的課題。 最近教會剛好不約而同地,有3位女性和金錢有關的例子。第1位是懷孕的媽媽,因為老公的工作,影響他們的關係,以至於不斷地吵架甚至要離婚。雖然有弟兄姊妹愛心的捐獻,但是杯水車薪,沒有辦法彌補家中經濟的大洞。第2位則是兒子出車禍,媽媽希望能申請補助,但是這個兒子常常打媽媽,而且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吃藥後騎摩托車才會發生嚴重的車禍住院。第3位則是精神有狀況的姊妹,因她說住的地方伙食不好,讓她時常拉肚子,所以她要花錢買食物。雖然教會已經撥款捐助,但她還是會和弟兄姊妹開口要錢。 這些婦女的遭遇確實令人同情,教會的弟兄姊妹更是發揮愛心,不論是金錢或是物資,都慷慨地幫助她們。但是「救急不救窮」,而且靠人沒有辦法長久;只有經濟和生活能獨立自主,才能在社會上生存。如何能幫助這些姊妹,可以在逆境中站立起來,並且能勇敢地面對挑戰,才是最實際的做法。我們所能做的,除了有人在金錢上的捐獻,和物質上的捐助。另外就是陪伴在她們身旁,一起走過困苦的時刻。並且一起禱告,尋求神的幫助。   (作者為南港浸信會幹事)

教會司琴50餘載有感

◎郭惠二 我今年79歲,虛歲80歲。從我14歲起開始擔任教會的司琴,中間斷斷續續服事,至少總共做過50年以上了。 起初我認為教會司琴只是唱聖詩的伴奏和禮拜的奏樂,也不過是一個形式。但在我念高中時期(那時代會彈琴的人很少),每個主日需要跑4到5場的禮拜司琴,其中一場在美軍顧問團的小禮拜堂(安立甘教會),從那時與外國人開始接觸之後,才感受到教會司琴的職務是非常嚴肅的工作。教會司琴本身是一個對神的敬拜,而奏樂不只是形式上的步驟而已,是用奏樂來幫助信徒準備心來做禮拜。司琴練習得再多或是彈得再好也很難使會眾達到預備心做禮拜的氣氛,只有聖靈的幫助才能夠達到這個氛圍,且也不宜以太短的時間來達到這個目的。 後來我到加拿大留學,看到加拿大教會的司琴在禮拜前的熱心祈禱和彈琴中嚴肅的神情,更讓我再一次了解到教會司琴這項工作的神聖與嚴肅。回到台灣之後,一直想把我的感動與人分享,但苦無機會。始終無法與人陳述司琴這項工作的神聖。 在台灣教會,很多小姐喜歡當司琴,有很多都是為了出鋒頭,根本沒有所謂教會司琴應該有的神聖態度,當然也不會去祈求神的幫助。出發點錯了,更無法使來做禮拜的人得到充分的準備。 近年來,起源於非洲本土教會產生的敬拜讚美方式傳到歐美後,又傳到台灣。很多人把傳統的禮拜跟敬拜讚美的禮拜分開,用互相不干擾的方式進行禮拜。但是可能由於老人凋零,年輕人的人數成長之故,一向傳統式的禮拜也漸漸受到敬拜讚美的影響。於是不得不去尋找沒有敬拜讚美干擾的禮拜,但是敬拜讚美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因此有不少老教會的司琴離開了長老會。 我服事的教會曾經限制我的奏樂時間不許超過幾分鐘,決定這件事情的長老中有一位是神學院的聖樂老師。在台灣教會禮拜中的唱詩習慣於唱得既大聲又快速,我相信教會裡頭的詩班或是最重要的講道,應該都有相同的態度和問題吧。就我個人的感覺與了解,唱詩越大聲、越快速,唱完詩馬上忘掉。越小聲並唱的時候能思想歌詞內容的不會忘得很快,且有幫助增進信仰或信心的作用。不曉得讀者的經驗是如何呢? (作者為退休副教授)

台灣教會當警醒

◎余杰   日前,由蒲公英基金會組織的所謂「台灣基督教教牧參訪團」第3次訪問中國,受到中共統戰部、國台辦、國家宗教局等部門的高官接見。   參訪團總幹事魏悌香表示:「透過逐年交流,兩岸的關係越發邁入『四季如春』的階段!」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表示,統戰部的工作並不神祕也不可怕,「兩岸基督教當團結起來,為兩岸的和諧、合一做出努力與貢獻。」國台辦主任助理龍明彪說,兩岸基督教交流不只要做好,更要做大。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說,大陸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雙方約定,8月底將在台灣舉辦第1屆兩岸基督教論壇。   中共毫不心疼地耗費納稅人的錢財,將某些貪戀榮華富貴的台灣教會人士邀請到中國胡吃海喝、紙醉金迷;而且開始對外滲透,像章魚一樣將吸盤伸向台灣的心臟。就在該參訪團展開其豪華行程的同時,中國的宗教自由狀況與人權狀況一樣正陷入1989年天安門屠殺之後的最低谷。   僅舉一例便可說明情況惡化到何種程度:北京守望教會的牧長同工,因為爭取公開敬拜的自由,已被軟禁在家中超過兩年。既然參訪團以「和平之子」為標榜,為何不遵循聖經之教導,「與哀哭者同哀哭,與捆綁者同捆綁」,去探訪守望教會的肢體?就在他們到統戰部與中共高官談笑風生、合影留念之同時,主內肢體正在受苦受難,為何不聞不問?用一句西方諺語來說,中國的宗教迫害於他們而言,猶如「房間裡的大象」,他們假裝沒有看見。   蒲公英基金會之類的機構,長期偷盜十多家基督教新聞出版機構的智慧產權,當受到詰問時,居然理直氣壯地説,傳福音不該計較版權。耶穌難道鼓勵用盜賊的方式傳福音嗎?不過,也只有這樣的「稗子」,才會與奉共產黨為元首的彼岸「三自會」把酒言歡、狼狽為奸。   (作者為中國公共知識分子,旅居美國)

兩岸基督教論壇勿淪為歷史污點

◎于迦勒 8月27起連續3天,將有約100位來自中國三自愛國教會組織代表,以及約150位台灣教會、機構牧者領袖,在台北市某奢華國際飯店舉行「第1屆兩岸基督教論壇」,討論重點將在城市教會的牧養、職場見證與社區服務。之後,大部分的中方代表將配合統戰策略南下訪問數日,並刻意安排住進教會領袖與信徒之接待家庭中,深入交流。 中國《憲法》雖然明訂維護人民宗教信仰自由,但卻以黨中央指示與行政法規,多方的限制教會活動、扼殺信仰自由,包括:曲解聖經、長期打壓家庭教會,以及圍堵2000年以後興起的數百間城市新興教會、甚至強迫解散(上海萬邦教會、北京守望教會等事件)。中國宗教局始終拒絕承認廣大家庭教會之存在,拒絕承認基督教來華兩百年來正統教會之傳承,僅以中共奪取政權之後所設立之統戰外圍愛國組織「三自教會」為中國大陸代表(福建省派出人數最多)。三自教會乃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組織 (王作安,宗教界座談學習貫徹17屆六中全會精神,2011年11月13日)。在中國,黨、政、宗教乃是不可分割的。 台灣方面,四眼望去只看到長老會總會對此論壇之屬靈真實意義加以公開質疑,其餘眾教會有的大聲唱和、有的沉默無感。這是一場統戰目的極明顯、沒有十字架真理的集會,在基督身體內進行割裂基督肢體、出賣主內弟兄,是缺乏正義與代表性、洛桑會議所未予認可的兩岸基督教論壇。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提摩太後書3章1~5節) 我們期盼以家庭教會為主流的兩岸教會論壇;但眼前這等論壇我們需要躲開! (作者為中國福音會牧師)  

客家潘智豪牧師按牧典禮有感

◎賴德卿 8月3日參加美濃教會潘智豪牧師就任典禮,當天客家牧者雲集,總會客宣主委彭志鴻牧師、前輩邱善雄牧師都來了,客家教會齊歡慶,心中很感動,向大家分享之。 美濃教會是目前客家宣教中會唯一高雄地區的教會,是在主日禮拜以客語敬拜的教會。4年前,潘智豪牧師從南神畢業,以一個河洛人的背景,受派到客家教會服事,由一個完全不會聽、說客語的新任傳道師,來到客家庄的世界。 我們看到,美濃教會對一個不會說客語傳道師的接納,剛開始,使用客家話的長執會,為了他,使用華語開會,容許他用華語證道,告訴他:「慢慢來,沒關係。」他們支持他,同心在教會努力,他們愛他,冰箱總是滿滿的食物。所以,潘牧師就任詞說:「因為大家的愛,我胖了30公斤。」這愛真豐盛啊!而潘傳道也在2年後,因為他自己的努力、認同、教會兄姊的牽教,他可以用客語在講台上證道了,教會各方面也有很大的成長。一個河洛人的子弟,成為客家教會優秀的牧者,上帝的禮物,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今天,我們談到客家宣教事工,因為現實環境的限制,不能有許多「客家血統純正的傳道人」到客家教會牧養,而同時,也有許多非客家背景的傳教師到客家教會服事,我們相信,萬事互相效力,為了讓愛神的人得到利益。族群融合,互相學習,這也是上帝美好心意的一部分。 我想說,我們歡迎所有客家子弟「回家」,回到客家來同心服事,因為熟悉客家語言文化的你們,適應環境的擔子是輕又省的,服事的果效是大的,另一方面,我們也歡迎所有喜愛客家、有使命感、認同客家的傳道人,在客家福音的禾場一同努力。從潘智豪牧師身上,我們看到,只要有心,語言不是問題;我們也由衷感佩,美濃教會的小會議長曾昌發牧師及長執信徒,以無比的愛與熱情,為上帝國造就了一位年輕的客家牧者,打開了客家宣教另一扇窗,帶來新的亮光。 (作者為長老教會總會客宣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