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閱讀《人子耶穌》

◎王宗聖 印象中,許多新教的禮拜堂都會懸掛高聳雄偉的十字架。為什麼呢?因為十字架是犧牲的象徵,就像主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完成救恩一樣。主也希望祂的門徒跟祂一樣犧牲自己、不怕苦難,完成救人靈魂的工作,傳揚得救的福音。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主會在馬太福音16章24節說:「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閱讀紀伯倫所著《人子耶穌》第75篇〈古利奈人西門〉,會發現這真是一篇簡潔有力的「獻身文」。因為這位替主背十字架的人說:「現在,那位我為祂背十字架的人已經變成我的十字架了。如果他們再度對我說:『為這人扛起這十字架。』我會高高興興的扛起,直到我的人生路程終止在墳墓前為止。」這不也正是使徒保羅為主盡忠至死的最佳寫照嗎? 記得幾年前,曾聽某傳道師的配偶分享說,上帝是呼召「她的先生」當傳道而不是呼召「她」&hellip&hellip甚至覺得牧會「先做看看」,如果不行的話就「轉換跑道」。筆者當下的心裡實在是感觸良多,但還是不忘為這位「師母」代禱。因為當別人問她平常在做什麼的時候?她還是會回答是和她先生「一起」在牧會。所以筆者心裡會覺得既然她自己也認為和先生是「一體」的,那是不是也要趕緊求上帝給她一個當「傳道」(主要是指恩賜而非職分)的呼召? 筆者在讀到第64篇〈菲力〉時,所受到的衝擊更大!也相信在主耶穌被釘以前,絕對不會有人曾聽過被謀殺的會憐憫那殺害祂的!可見主有多麼「鍾愛」那些迫害祂的仇敵。主以愛的力量向恨挑戰,因為祂就是愛。 在讀到第78篇〈抹大拉的馬利亞〉時,筆者的內心更是得著強而有力的激勵!因為馬利亞說:「我知道你們並不信祂。我也曾經是你們之中的一員;你們的確是眾多的,但是你們的數目會越來越少。」這不正是「信心的宣告」嗎?願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我們! 雖然也是有鴻溝存在於那些愛祂和那些不愛祂的,以及那些信仰祂的和那些不信祂的人之間,不過主是以自己的死亡來征服死亡,隨著日子的消長,那鴻溝會被克服的。 (作者為神召神學院道碩學生)

耶穌基督聽候

◎李景行 新《聖詩》83首〈耶穌基督聽候〉(Jesus Christ is Waiting)原是15世紀法國頌歌(Noel Nouvelet, 有快樂之意)。Noel是法文,即英文的Carol,中文譯為頌歌,簡單的說,就是在特別的日子(如聖誕節、受難日、復活節、耶穌傳道生涯&hellip&hellip)所唱的聖歌。 Carol原意是一種舞蹈,由一部分人負責跳舞,其餘人按音樂節奏擊掌拍和。當人們興高采烈跳著舞時,再由位旁觀者即興作詞。歌詞多數由聖經故事編寫,譬如83首的歌詞是英國John L. Bell &amp Graham Maule於1984年根據耶穌傳道生涯編寫的,因而編在「救贖主基督的恩典」的項目裡,譯詞為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駱維道牧師。 頌歌源於13世紀的德國,15至16世紀開始蓬勃發展,但由於清教教義(Puritanism)主張嚴肅的生活與簡單的宗教儀式,所以對頌歌有諸多限制,18世紀末葉才放鬆。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初,有不少名音樂家參與頌歌的編作及修訂,一時頌歌如雨後春筍,蔚為風潮,使其擺脫「鄉村土產」之名,令人刮目相看。 頌歌歌詞採當地方言,節奏活潑音程簡單,一般人都能朗朗上口。這些頌歌原本不是聖詩,而是信徒把它拿到教會來唱,逐漸傳到各處。 (作者為退休牧師,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 &nbsp

人生大樂透

◎黃以撒 上週開出的大樂透,在連續8期槓龜的累積獎金加上台灣全國同胞鼎力支持下,總彩金爆衝到18億新台幣,當開獎結果出來前,彩券行外圍觀的每個人手中緊緊抓著象徵發財夢的彩券。等到號碼揭曉,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彩券行外散落一地的彩券碎屑,道盡一切的失落。 人生好比一張大樂透,只是上面選的不是號碼,而是神給你的一切,高矮胖瘦,家人朋友,才能恩賜,性情個性&hellip&hellip等,其組合比大樂透49個號碼選6個複雜多了!我們來到世間時,神便為每個人打造一張獨一無二的樂透,要我們好好的享受上面所列給我們的種種。 根據幾次觀察,在大樂透開獎時,許多人的第一句話便是「怎麼會是這些號碼!根本就沒有人會去選這些奇怪的號碼啊!」當我們檢視自己的時候,不也常常如此?有人會說,「怎麼我不是又高又帥?怎麼我不是家財萬貫?」但當一切身上特點集滿後,便如大樂透頭獎的號碼一樣,它們代表一個獨一無二的尊貴。 你現在是否對自己的哪些特點感到不滿意,因而抱怨神呢?重新檢視身上所擁有的一切,將會發現神在其中美妙的安排與帶領,好好兌現自己的人生大樂透吧! (作者為研究所學生)

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

◎山丁 在短短不到1個月的時間,台灣人實在讓中國人騷擾得「歹過年」。有著陳光標來台,除了發紅包,又在宴請弱勢民眾時揚言,集資蓋台灣到中國的海底高鐵,還說中國不會跟台灣要一分錢。另外又有14名台灣人,去年12月因涉及跨國詐騙案遭菲律賓國家調查局逮捕,依菲國法律規定,在結案之前不得遣送或引渡任何外國籍人士,但在中國政府的強力施壓下,要求菲國將包括台灣人在內的24人遣送至中國,菲國政府竟將14名台灣人都送至中國受審。 個人看來,中國無時無刻不是在製造各類的糾紛、出各樣的難題,來試探台灣的政府和一般民眾的反應。陳光標先來塑造出中國人慷慨、對台灣人友善的正面形象,就算批判他高調捐款、偽善,還會有為數不少的人為其辯護,隱藏他代行統戰的詭計。 而透過政治施壓硬是破壞菲律賓的法律,將台灣嫌疑犯帶到中國,更是向國際宣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未沾任何利,先嚐馬總統的傾中之苦。 不僅如此,據香港《太陽報》報導,原任中共解放軍「北京軍區」的副司令員粟戎生中將揚言,解放軍要是一日不解放台灣,就不會改名為「中國國防軍」。 台灣只要一天不徹底解決國權與國家定位的問題,我們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國家安全。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接納外遇兄姊

◎王乾任 日前一則社會新聞報導,有不肖男子進入教會,誘拐已婚的姊妹,等對方落入情網後,偷拍親密照片,以此要脅對方持續提供金錢,最後女方無力支付,竟然傳簡訊給該名姊妹的丈夫,連同私密照一同曝了光。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名姊妹的丈夫可以告對方妨害家庭,還可以告對方恐嚇取財,侵犯個人隱私等等,就社會新聞的角度來看,好像也不過是千篇一律的外遇問題。然而,因為事情發生在教會,發生外遇的一方又是位「姊妹」,縱然弟兄姊妹們不當面責怪她,也接納她;但是,也許還是會有人不能理解,她為什麼會發生「外遇」?我想這位姊妹內心的壓力和痛苦,一定比任何人都深,被罪惡感挾制,需要神的恩典來釋放。 不過,通常一件外遇被人發現後,人們習慣去責怪發生外遇的當事人與第三者,視不知情的元配為被害人。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非常複雜,雖然發生外遇是不對的事情,但是,如果誤以為沒有發生外遇的那個人都沒有責任,卻也是錯誤的觀念。一對夫妻會走到有人發生婚外情,或一對情侶會走到有人劈腿,不可以簡單的用「誰的錯?」來歸因。如果真的要說誰有錯,是3個人都有錯。首先是元配雙方的婚姻關係早已經發生問題,2人卻都裝傻不願意解決,直到有機可趁的第3者出現,不想面對婚姻問題的一方拿第3者當逃避的藉口。若有心解決婚姻中的問題,縱然最後2人感情走不下去,也不致於會搞到在還有夫妻關係之名╱實的時候,同時在外面有婚外情,成熟人的作法,至少會好好地處理眼前的婚姻關係。 &nbsp 基督徒當然都知道,「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開」、「兩人連為一體」、「信與不信之人不能共負一軛」等等許多關於婚姻的教導,不過,人畢竟不是聖人,而是靠恩典稱義的罪人,有時候教會太過高舉無誤真理,卻會讓那些已經落入試探中,深受軟弱綑綁的弟兄姊妹更加不敢讓教會知道自己的軟弱,不敢尋求牧長幫助,於是放任自己沉淪於罪中之樂,直到事情無可挽回。明知該及早收手,卻一直不敢面對問題,逃避問題。 &nbsp 我認為,教會在婚姻╱兩性關係的教導上固然要按照真理,也應該極力幫助每個弟兄姊妹遵循,同時也要告訴弟兄姊妹,有任何問題要馬上尋求幫助,由教會協談或轉介合適的婚姻輔導機構。我認為教會牧長一定會堅定而溫柔的告訴每個弟兄姊妹,教會無條件接納和包容,並給予適當的幫助。因為,主耶穌的恩典對於落入罪中之人的態度,除了以愛接納,還是接納。萬萬不可用嘲諷錯誤、自以為義的責備,或背後說人閒言閒語,那只會讓沉淪的弟兄姊妹更加遠離主。面對軟弱或落入試探的弟兄姊妹,我們除了接納,還是接納。 &nbsp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景美浸信會會友)

別讓性變成了罪

◎李冠呈 電影《美麗境界》當中男主角約翰.奈許在酒吧要追一位火辣的金髮美女時,他說:「我現在要追妳,然後我們會開始約會、交往,但是我的最後的目的卻是跟妳上床,不如我們就直接省略中間的過程直接交換體液吧。」男主角當然被狠狠甩了一巴掌。這段令人莞爾的橋段道出時下男女交往與約會的現狀。2月14日「西洋情人節」,可以想像正在交往熱戀中的男女朋友經過浪漫約會後共進燭光晚餐,並進飯店享受浪漫夜晚度過最浪漫的一天。但是說穿了,每個被包裝得完美浪漫的最後目的就是為了一件事:「上床」。 不管受到生理因素或是西洋文化的影響,以為性是對愛情的肯定或性是用來控制對方、擁有對方的最簡單工具,已經成為大家「公認不公開」的默契。時下年輕人也會選擇在特別節日,如情人節、交往週年、生日作為將自己身體給予對方的時機。乍看之下一切都是這麼的美好與自然;但是且慢!享受最浪漫的「性」時,必須謹慎小心落入了「罪」浪漫的陷阱。 &nbsp 或許社會潮流越來越開放,基督徒的愛卻是謹守上帝教導、有分際的愛,十誡中的第7誡中,不可姦淫包含了「不可以發生婚前性行為」、「婚後外遇」、以及「不可有性幻象對象」的意涵。基督徒的愛,不是「愛我,就給我」,而是「愛我,就等我」,等到步入禮堂正式結婚之後,享受上帝賜與的連合,成為一體,這是上帝唯一許可的「幸福的性關係」。真正的愛情,是上帝所賜的極美禮物,是相遇、相知、相結合的過程,在戀情中互相吸引,然後攜手進到婚姻之中,因此,「愛情不是婚姻的墳墓」,反而「婚姻是把愛情延續進到墳墓(今生終止),直到主再來的日」。 &nbsp 藝人劉?宏,堅持求婚當晚仍然堅守「婚前禁慾」的規定;已退休的網壇好手張德培也是如此,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恪守「婚前不破身」的原則,一直到2008年(36歲)與妻子劉安寶結婚。金馬小生楊祐寧與女友感情穩定,卻堅持「不越雷池一步」。他說,當一件事從永恆角度來看,對錯就不見得是現在看的那樣,他還對摯愛的女友呼籲:「愛我不能比愛上帝多!」 &nbsp 因此,在享受愛情的甜蜜之時,不要讓自己陷入上帝眼中不喜悅或不聖潔的罪惡之中。不要害怕被嘲笑我們是老處男、老處女,落伍保守活在石器時代,屬神的兒女請記住:「我們的身體不是自己的,而是上帝的殿,既是上帝的殿,便要聖潔」,別讓性的享受變成了罪的沉淪。身為父母以及教會長者從小就要教導自己的兒女以及教會主日學、青少年這群教會未來的棟樑、屬神的兒女不落入犯姦淫的罪惡之中。我們有責任教導說:「當愛妳的男孩迫不及待的對妳說:『愛我,就給我』的時候,請女孩對愛妳的男孩說:『愛我,就等我』」、「請對你愛的女孩說:『因為我愛妳,所以我等妳』。」把最好、最完整、最珍貴的「第1次」留給結婚的另一半,別讓性變成了「罪」,活出上帝賜與性在婚姻之中的美好旨意。 &nbsp (作者為高雄中會援中長老教會牧師)

聽!鵝卵石的哭泣

◎詹益宏 或許在世上的時間已非常久遠 太平洋的海浪始終迴盪在耳邊 從來沒想過這一切會有所改變 遠望天邊雨後的彩虹依舊出現 靜靜等候椰子蟹在我附近流連 綠蠵龜總會安穩在我身旁繁衍 西方傳來反對國光石化的詩篇 北邊傳來祈求留片肺葉的想念 我以為這一切將不會有所改變 這些年有些人陸續在身旁出現 呼求政府保存恆春半島生態鏈 伙伴們被堆疊拍成美麗的照片 詩人何時為我寫下控訴的詩篇 何處文人為我沙發跪求的想念 公路的開通斷了椰子蟹的流連 經濟發展絕了綠蠵龜生態繁衍 請求你們都能確實來此走一遍 替我留下卑微呼求與絕望想念 &nbsp 那天有個鏡頭蓋不巧掉落身邊 她看我靜默無言卻已淚流滿面 我懇求她可否找機會為我發言 有誰聽見我的哭泣一遍又一遍 海浪拍打我身的日子尚有幾天 經濟發展掩蓋了多少醜陋罪愆 縮短城鄉差距是多美好的謊言 或許在世上的時間已非常久遠 人們真以為擁有上帝創造之權 &nbsp 參加東榮教會肥瑪團契「尋訪阿塱壹──見證台26的哭泣」,走過阿塱壹,更加反對以經濟發展之名,對大自然所施行的開發與破壞。 &nbsp 嚮導說,過年後台26線即將開工,如果還有時間,邀請您親自走一趟旭海──南田,聽聽鵝卵石的哭泣微言! &nbsp (作者為台中中會東榮教會長老)

從埃及示威到凱道Pangcah戰起來

◎Sing&rsquo Olam 埃及反穆示威主因是穆巴拉克總統鐵腕執政30年,不願推動國家民主化與社會改革。人民焚燒穆巴拉克照片與軍車,局面雖緊張,但軍人與示威者互動溫和,顯示總統連軍人也無法取信。但穆巴拉克解散內閣、官員總辭,自己卻拒絕下台,放不下坐享已久的政權。人民對穆巴拉克誓言推動民主化之諾言,始終疑惑不敢相信。 台灣主人Pangcah(阿美族)1月28日在台北凱道「戰起來」,不顧下雨寒冷,夜宿府前廣場,向無能的馬總統抗議政府侵占阿美族祖先留下的傳統領土,例如:花蓮光復Karowa(糖廠佔用之農場)、台東東海岸Kalilon(荊桐) / Fudafudak之地,已被財團以BOT模式開發違建的美麗灣等地。 &nbsp 馬政府漠視台灣原住民人權,難怪擁有哈佛法學博士的馬英九,在總統競選之際,面對阿美族人說出無知的話:「我把你們當人看待&amphellip&amphellip。」 &nbsp 阿美族嚴正要求馬總統向19萬阿美族道歉、歸還政府不法取得的傳統領域、簽訂台灣原住民大族阿美族自治條件等3項重大訴求。國家元首理應細心維護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不應也不能過度依賴中國發展經濟利益。不然,多請5、6位中國首善陳光標來台,每天散財救濟,統戰中華台北就好了。台灣還要什麼ECFA,馬先生不用當台灣總統,當中國區長即可。 &nbsp 夜宿凱道的耆老Kacaw與幾位勇士kapah說:「我們任務尚未達成,這次溫和控訴土地被侵占的痛苦,如果馬總統不回應,我們會號召更多族人,參與這場土地百年戰役!」Pangcah戰出來,不輸埃及人民在開羅的抗議。他們講出心中的無奈:「在原鄉,Pangcah的土地是國家的;在都市,我們的家園是違法的。中華民國邁向100年,卻讓在這片土地千年之久的Pangcah原地流亡。」隨著土地的流失,語言、文化、傳統家園與族人的尊嚴都將一一消失。唯有馬總統承認政策錯誤,才有真正的正義與和諧,台灣才能邁向多元共榮的公民社會。 &nbsp 拿伯對亞哈王說:「我敬畏耶和華,萬不敢將我先人留下的產業給你。」(列王紀下21章3節) &nbsp (作者為總會助理總幹事,阿美族) &nbsp

行善

◎理 &nbsp 近日報紙刊出一張醒目的照片,照片中出現在桌上堆很多一捆捆的錢,標題寫著某位人士將來台行善,發出5億紅包。 &nbsp 大家都很肯定善舉,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有「行善為樂」觀念。想起我小時候讀鄉下小學,營養午餐後,老師發給每位同學小小方糖,它是歐洲人捐的,目的是補充我們身體健康所需的營養,因為我們這些孩子家窮,吃下那塊小方糖,心裡很高興,它陪著我們成長,走過童年歲月。 &nbsp 有句話說:「在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責任。」我不知道當初是誰捐獻的方糖,然而我心存感激,因為他們知道窮鄉僻壤的孩子在健康上的不足,所做的行為正是聖經所說:「施捨時,右手做的事,不要讓左手知道。」相信他們在捐助上的那份喜樂是無可比擬。 &nbsp 對於貧困家庭,我們都有責任去照顧他們,這是社會安全的一環,被幫助不是件羞慚的事,就如我也曾被幫助一般。然而,在鎂光燈下,那些拿著救濟物資發放的人,心裡又怎麼想呢? &nbsp 我贊成慷慨解囊幫助人的行為,而那在默默地行善的人更應大大的向他們鼓掌,根據馬太福音6章4節,暗中施捨的事,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願神賜福給那真善人。 &nbsp &nbsp(作者為高雄台福基督教會會友)

施捨,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Dennis 我們都知道「為善不欲人知」,行善應是發自內心真誠的表現,感受人溺己溺的精神,中國富商陳光標預備捐款1億人民幣給台灣的低收入戶,基本上我們應該感謝其善行,但是捐贈者卻在台灣吹皺一池春水! 接受他人的濟助,沒什麼好丟臉,但是大張旗鼓訴說其善行,只要還有一點自尊的台灣人,都會感覺不舒服。社會再富裕,多少都有窮人,只要窮得有志氣,為艱苦生活付出辛勞、努力工作,都值得鼓勵的;然而,財富不必炫耀,因為得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那股發自內心的滿足,比「大肆宣揚」更可貴,有能力默默助人,更要有一體貼的心,將心比心,體會受濟者的心情,真正能捨而才能有所獲得。 馬政府上台後,面對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失業率與貧富差距都創下歷史新紀錄,而台灣失業率是亞洲4小龍最高,這3年來小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嗎?雖然2010年國內經濟有些許成長,然而獲利全在大企業,因為企業經營者,以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方式,這並無助於受薪勞工、促進就業! 小老百姓還是得面對勞健保、油價及民生日用品每週上漲的現實情況,造成開銷每月月增,日子越來越緊縮的窘境。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目前台灣有上百萬人月收入不到2萬元,貧窮現況在台灣5都、各鄉鎮、街角、待修的破屋內,企業家、馬政府、官僚、政客們,真能感受到嗎? 世界各國都有貧窮人口,近年中國經濟成長加速,但是,台灣國民所得近2萬美元,需要靠所得3000美元的中國救濟?況且中國需要接濟的貧戶高達1億5000萬人,比台灣貧戶還要高出好幾百倍!為何陳光標善行要「捨近求遠」? 當然,中國窮人多,不表示其富商不能到他國做善事,就如台灣有不少窮人,台灣宗教及善心團體將在台灣募集的善款,長年到中國行善濟貧,更遠及非洲、南美、亞洲等較貧困國家,他們的行善皆是本著傳統中國思想「為善不欲人知」!沒有任何動機,因此又何須讓人知道呢? 馬太福音6章1節:「你們要小心,不可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虔誠,故意讓別人看見。這樣做的話,你們就不能從天父獲得獎賞。」陳光標「義行」造成近來台灣媒體爭相報導,免費替陸商、中國大國「義行」置入行行銷,有這個必要嗎?愛心要有同理心,善舉也要顧及受贈者的自尊。陳光標敲鑼打鼓濟貧,要受贈者公開接受,在媒體前千恩萬謝,無論平面、電子媒體更大量地爭相報導,政論性節目極盡能力打口水戰,台灣的媒體人何妨冷靜思想,從中獲利的是陳光標、發此消息者、台灣貧戶,還是中國暴發戶? 馬政府在兩岸政策、租稅方向,情勢並無改善,反而窘態盡現。中國富商財大氣粗式來台撒錢濟貧,「祖國寶島」掛口邊,宣揚其「祖國」經濟大國「風範」,統戰味不言可喻,更讓馬政府施政醜態現形,台灣的中低收入人口加增,無異讓台灣政府自誇經濟成長不攻自破!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台北復興堂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