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翻譯不只信達雅(上)

◎張宗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翻譯審議小組召集人)

自從《新舊約全書和合本》(簡稱《和合本》)和《新舊約的聖經(全書)[廈門音羅馬字]》(簡稱《巴克禮譯本》)分別在1919、1933年出版以來,台灣語言的變化不知凡幾,聖經學的進步也難以估計,包括考古典籍文物的新發現、對聖經時代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更多的了解、對聖經及其文字新的理解等。這些都使教會有非重新翻譯聖經不可的壓力和迫切感。

感謝上帝!《聖經─現代台語譯本(漢羅版)》(Today’s Taiwanese Version,簡稱《現代台語譯本》)如今已呈現在台灣教會、人民以及全世界說台語和關心台語存續的人前,而且能立刻傳送到每一位的手中。

《現代台語譯本》到底是怎樣的聖經台語譯本?百多年前翻譯家嚴復提出翻譯的標準:信、達、雅。我們就從這角度來認識《現代台語譯本》。這譯本不只以這三項為目標,還進而追求「順」與「傳神」。

第一個目標:信

《現代台語譯本》首先要追求的目標是忠實於原文。羅馬書8章22節記載,全世界都還沒得到拯救;接著《和合本》翻譯:「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勞苦、嘆息」是什麼樣的「勞苦、嘆息」?原文用中文講,就是「陣痛的痛苦」。可是「陣痛」的台語要怎麼講?就是「催陣」!這經文《現代台語譯本》譯為:「所有被造物到現在猶做夥啲痛苦哀叫,做夥經驗催陣的苦痛。」(另見馬太福音24章8節)

哥林多前書12章31節a,《和合本》譯為「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造成眾多教會、信徒長久以來誤解和排斥靈恩。其實,「那更大的恩賜」的「那」原文是複數;更大的恩賜,不是一個而是多個。《現代台語譯本》譯為:「恁著熱切欣慕許個閣較重要的恩賜。」接著保羅說:「今我給恁指示一條上好的路。」(31節b)亦即,保羅將各種屬靈恩賜成為更大、更重要的恩賜的祕訣告訴我們。然後進入哥林多前書13章──仁愛章,所有的屬靈恩賜有了仁愛,就都是更大、更重要的恩賜了;如果沒有愛,靈恩就像「鑼啲彈,鈸啲響……無路用,……無利益」了。

馬太福音28章19~20節,《和合本》的譯文是:「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樣的翻譯把耶穌的意思扭曲了。難道我們去讓萬民作門徒了,主耶穌才要──「就」與我們同在嗎?主耶穌的意思乃是,祂一直與我們同在,所以我們可以、也才能去使萬民作門徒。《現代台語譯本》譯為:「恁著去招萬民來做門徒,給𪜶洗禮,互𪜶歸佇父、子、聖神的名,教示𪜶遵守我所互恁一切的命令。著會記得,我逐日及恁同在,直到今世的結束。」連標點符號也做了正確的標示,使意思更正確、完整。

對於譯文忠實於原文,《現代台語譯本》還會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就是加註腳。創世記中,雅各娶了一對姊妹為妻。姊姊麗亞(利亞)「眼睛沒有神氣」(創世記29章17節,《和合本》)。「沒有神氣」的原文,近幾年學者認為正面的意思多過負面的。所以,《現代台語譯本》譯為「(麗亞)目睭媠」,並附註腳:「嘛通譯做『目睭無神』。」

相似地,創世記37章3節,雅各「給約瑟做一領『長手袂的』外袍」,又加註腳:「『長手袂的』:有一寡古譯本譯做『彩色的』。」《和合本》譯為「彩衣」,可是沒有註腳。

詩篇11篇1、6節,19篇4節,20篇9節;西番雅書3章17節等,都註明:「『……』是照一寡古譯本翻譯;原文是『……』」。哈巴谷書2章16節則加註腳:「『飲甲東倒西歪』是照死海古卷及古譯本(按:即《七十士譯本》)翻譯;原文是『表明你無受割禮』。」

羅馬書8章11節,《和合本》的譯文是:「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譯文在字面上忠實於原文,可是讀來意思不很清楚又拗口。《現代台語譯本》也忠實於原文,而用台語的語法翻譯,譯為:「上帝的神有互耶穌對死人中閣活;此個神若亻店佇恁內面,此位互基督對死人中閣活的上帝,會通過亻店佇恁內面的聖神,互恁會死的身軀得著活命。」不只如此,還有註腳:「『基督』:有的抄本是『基督耶穌』,有的是『耶穌基督』。」

《現代台語譯本》的翻譯不僅盡力追求忠實於原文這目標,還將原文的多元和複雜性呈現出來。

第二個目標:達

第二個目標是將原文的內在意思表達出來──達。提到「達」,會牽涉怎樣才是忠實於原文(信)的問題。翻譯聖經,不能對原文的字詞一以貫之地使用固定的譯詞,因為每個字詞不會只有一個意思,還會在該書卷的不同文句中做不同的運用。翻譯聖經也不能只照原文的語法、字詞和文句的順序,否則讀者會讀不懂,對譯文覺得可笑。翻譯聖經,要讓與聖經的背景不同文化處境和生活經驗的閱聽者清楚明白。

在度量衡的單位,《現代台語譯本》用公尺、公斤、公升,不再使用肘、他連得、俄梅珥。「因信稱義」多譯為「對信基督,及上帝有合宜的關係」,不但容易了解,原文的意思也確是如此。「道成肉身/肉體」譯作「道成做人」,因為「肉身/肉體」主要在指人,指會死、軟弱、有限的人,不是與靈魂對立、可二元分開的存有。

以賽亞書52章14節描述「上帝的苦僕」的形像,《和合本》翻譯「祂的面貌比別人憔悴;祂的形容比世人枯槁」。為什麼「憔悴」、「枯槁」?因為生病、長期失眠、營養不良?上帝的受苦僕人因為受欺壓、被傷害而不像人樣,沒了人形。《現代台語譯本》譯出字詞的內涵:「伊的面貌受損傷,伊的外表無親像人的款式。」

創世記27章記載,孿生兄弟以掃和雅各向父母爭寵。父親以撒年老眼睛昏花,希望死前能給長子以掃祝福。可是次子雅各以詭計捷足先登,奪走了父親要給以掃的長子福分。以掃回來要領受父親的祝福時,父親告訴他,長子的福分已經給了雅各,再也沒有第二種福分給他了。但是照《和合本》和《巴克禮譯本》的譯文,以撒竟然還是給以掃祝福,令人感到突兀。

照字面看,《和合本》和《巴克禮譯本》在某個意思上沒有譯錯。但是,就創世記27章和「雅各─以掃」整個記事的脈絡,那樣的翻譯,文意上是矛盾的。由於對原文關鍵字有新的理解,《現代台語譯本》將以撒對以掃「祝福」的話譯為:「你無肥 媠的土地通徛起,嘛無天頂的甘露通潤澤。你欲倚靠刀劍度活,閣欲服事你的小弟;到你強盛的日,欲對你的頷頸幌掉伊的軛。」如此,文意才合理,且合乎原意。

第三個目標:雅

第三個要追求的目標是詞文要文雅。經文若非有特殊的情境,《現代台語譯本》不再用睛盲、臭耳、跛腳、瘸腿、百姓等歧視性的用詞,而用「失明/盲人」、「耳孔𣍐當聽」、「腳跛」、「人民」等描述性的語詞,以此對人的尊重顯示這新的譯本真正的「雅」。

新約聖經中有幾處經文巴克禮照原文直譯:「著用聖的相唚來相請安。」(羅馬書16章16節;哥林多前書16章20節;哥林多後書13章12節;彼得前書5章14節)《和合本》的翻譯團隊可能擔心,這樣的翻譯在當時保守的中國社會,會造成民眾對教會的誤會和擾動,所以改譯為「你們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可是這樣反而偏離了原文。我們都知道,西亞和歐洲的「相唚」不是指夫妻或情人的接吻,而是親人或好友見面時親密的問安,互相貼吻臉頰。《現代台語譯本》譯為「著親切相請安」,既「達」且「雅」,至少不會使人以為教會的人在做「不雅」的動作。

說到聖經的譯文要「雅」,我們有必要了解新舊約聖經文詞的運用。

舊約時代,偤太人想盡辦法要讓全體人民得到智識,聽懂經典的教導。這是上帝的命令。律法書、智慧文學著作和先知所記錄上帝的啟示,都要公開誦讀,以便人民明白上帝的旨意而遵行。它們字詞的表達,和當今某些人所想的「文雅」是有距離的。

新約聖經用的希臘文,是當代人交談、會話的通俗希臘語(the koine Greek)。使徒的書信、有關耶穌的記事和教訓、舊約經典,都要在教會誦讀、解釋。不過,新約時代的教會成員幾乎都屬貧困、文盲、奴隸、被壓制的低下階層。因此,聖經的翻譯不能如一些人的期待,要譯得文雅、深奧,甚至好像文言文那般。懷著這樣的心志,《現代台語譯本》的翻譯盡力,讓一般民眾都覺得好親近、聽得懂、能理解。 (待續)

【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翻譯不只信達雅(下)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