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做台灣人】從聖經脈絡發展本土神學(下)

羅光喜。(攝影/陳逸凡)

台灣本土神學發展與邁向建國之路

【Dalul專題報導】羅光喜表示,在這個脈絡下,一般都認為台灣本土神學的發展是從牧師黃彰輝開始的,他主張「實況化神學」應與實況有關係,解決實況裡面人的困境,為人帶來福音;福音不能只在天上或屬靈的層面,也要有肉體、社會、環境的集體性層面。後來因著實況化神學漸漸傳播,進而延伸出牧師宋泉盛主張的「故事神學」,說明在實況下必須關注人的故事、立場,從他們的故事,找尋聖經裡上帝給予他們的福音與救恩,這個福音就比較有實際感,重視人民的故事來開始宣揚福音。

羅光喜指出,到牧師王憲治時代,台灣正經歷文學論戰,有中華文學、華夏文學,「那是否有台灣文學?」王憲治的「鄉土神學」就在這樣的論述背景中產生,「上帝的救恩是否與台灣這塊土地有關係?神學跟人的故事有關係,那跟人的土地是否有關係?」他開始有「這塊鄉土是我們的家、故鄉,這塊土地是屬於我們的」的論述,反抗華夏文學與侵略者政權的侵略。鄉土神學的根基從出埃及記開始,進入應許之地,上帝的賞賜也包含土地,各民族在不同的土地上生存,而台灣則是上帝賜予台灣所有民族的土地,是上帝的旨意。

左為黃彰輝、右為王憲治。(相片提供/台灣教會公報社、人光出版社)
宋泉盛。(相片提供/台灣教會公報社資料照片)

羅光喜說,後來鄉土神學進一步演變成「認同神學」、「自決神學」,由牧師陳南州、黃伯和這一代所主張,發現講人民的故事,可以找到上帝的救恩,但也有可能被其他勢力侵略;而鄉土神學牽涉到土地,如果人們決定不看守、珍惜這塊土地,就失去意義。自決的神學回到黃彰輝的〈台灣人民自決運動宣言〉,重新思考他所看見的實況化神學,如何讓台灣人自己做決定,到底要珍惜這塊地方,領受上帝賜福在這裡生活,或讓別人決定,被占領、被分配。自決神學比較期待台灣人民、各民族自己決定自身的未來。

羅光喜坦言,自決另外的意思,也可能是自己把自己了結,這是一體兩面,不自決,就是被別人侵占管理;要自決,就得勇敢面對外來政權的迫害與生命威脅。那上帝是否有給人這種決心,還是就順服極權統治?上帝領以色列人反抗,耶穌也是這樣,審判之時,即使面臨生命威脅,仍展現對自身的認同。那台灣也一樣,如果外人論及台灣人的認同,「你是否有勇氣承認呢?人家說台灣是他們的,不是你的,你會接受嗎?或者是你敢說出台灣是你的嗎?」教會應該要說,台灣是上帝賞給台灣人民的,所以必須去承擔責任,珍惜這塊土地。

陳南州。(相片提供/台灣教會公報社資料照片)
黃伯和。(相片提供/台灣教會公報社資料照片)

自決神學之後,就必須建立國度,自己決定、自己管自己,有自己的政府與政權,勢必脫離不了獨立建國,羅光喜表示,台灣人民要起來建立一個符合上帝旨意的國家,其中大的要服事小的,任何一個民族都能彼此相愛,互相增長,才是合乎上帝心意的國度。他認為整個一脈傳下來,其實比較接近道成肉身的神學,如果肉體、人間物質世界不重要,那為何上帝要成為肉身來到這物質世界?如果拯救只有屬靈的拯救,那上帝只要在天上拯救就好,不必來到世界上,其實這就代表肉體、物質世界也是上帝所造,同樣要在上帝旨意下。所以要注重屬靈,同時不能放棄物質、肉體的一切,既然創造就有其價值;也不能用二元論來判別屬靈比肉體重要,而是應該要問:人如何成為新造的人?國如何成為上帝旨意中的國家?

羅光喜表示,道成肉身其實有很多方式,像醫師馬雅各的醫療傳道事工、牧師巴克禮的聖經翻譯在地化事工,都是道成肉身的方式,黃彰輝更是關心台灣各民族的生命與聲音。這一脈相承下來,有很重要的共同點──立場與目標都是在乎台灣本土、認同台灣的。過往國外宣教師來台灣宣教,不方便也不適合對外來政權說東說西,不過在日本殖民之後,台灣人得思考一個問題,就算不認同外來侵略者,也容許外來侵略者為所欲為嗎?這是不正確的。清國、日本、中華民國,弄得台灣變為亞細亞的孤兒,未來難道又要送給中國嗎?過去台灣在各種勢力中成為附屬,什麼時候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有自身的話語權呢?

羅光喜直言,過去上帝賞賜台灣人這塊土地,台灣的人民什麼時候才要認同台灣?教會什麼時候跟本地的人一同悲哀、喜樂、受苦、奮鬥、迎接上帝要給台灣人民的將來呢?教會不應該不對本地的存亡不聞不問,教會更要認同釘根本土,認同所有的子民,不應該認同外來政權,才是符合上帝道成肉身的教導。

羅光喜指出,從聖經中看,宣教很多時候是集體的命運,牽連人民與上帝的關係,就如同以色列民族一樣,上帝會結合自身的救恩與集體性的國家歷史經驗,所以讀以色列史,就能看見上帝的救恩歷史。而在台灣,可以試想集體性的宣教該如何做,長老教會過去發表宣言、遊行,使台灣的生死存亡與上帝的救恩發生關係,不論是誰談論台灣民主化的歷史,都無法忽略長老教會的地位。台灣各層面因著與上帝的救恩有所連結,進而才能讓社會有更多正面的影響,包含集體的命運、國度的品質。在救恩當中,使台灣遠離黑暗的影響,讓社會充滿溫暖,符合上帝的旨意。

延伸閱讀:

【成做台灣人】從聖經脈絡發展本土神學(上)

【成做台灣人】從聖經脈絡發展本土神學(中)


系列專題報導:【成做台灣人】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