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當客家人最流利的話不是客語──反思當年被打壓的語言歧視

(相片提供/Pixabay)

◎李瑞娟

在長者關懷據點的教室裡,我發現到一個他們長久以來被社會政權壓抑的現象,就是不敢說話。尤其以母語被壓抑的狀況更為嚴重。

因為和長者們相處久了,他們本來有些不識字的、重聽的、低視力的、巴金森的、阿茲海默的,都不害怕來到社區教室,反而相處了近一年的時間,他們漸漸將禮拜四早上兩小時空下來,變成一個他們固定的行程。我感到這好像變成他們「一週一會」的儀式,在我心裡,其實好像我們變成是團契般的會面,心中真是歡喜,他們也因看到我而歡喜。

上週四課程中,我加入了全新的課程內容,針對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另一班是全部失智長者),我用盡當年新手媽媽研究小孩的精神來研究失智長者,於是我試試日本學者和瑞典學者提出的非藥物性的學習輔療。

我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利用電腦簡報軟體設計閃卡(Flash Cards)和繞口令,讓他們練習記憶和舌口的運動,搭配一些好玩的遊戲,並錄音起來做成Podcast社區電台。有消失的問題發問:「老師,我記不起來!」我說:「那您就記得一張就好!」於是每一位長輩都開心自己達成「一項艱鉅的任務」而非常有成就感。

另外我使用一張圖,那張圖是一扇緊閉的窗,我用它來提醒長輩們要多多跟鄰居互動,若可以的話,也帶鄰居一起來參加課程,鼓勵他們走出來,並且我放一首江蕙的老歌〈阮若打開心內門窗〉,請大家用自己的語言講出這首歌名。

長輩裡有閩南人、印尼人、客家人,當我請客家長輩用客家話說「阮若打開心內門窗」時,三位平均80歲的她們居然講得「不輪轉」。我告訴長者們,以前因為政府打壓,實行國語政策,壓抑閩南、客家語言,但現在大家要勇於恢復自己的語言,讓語言流傳下去。因為我也是客家人,深深明白客語曾普遍遭受到的歧視。

後來,上完當天的主題課程「您小時候的夢想」後,我請長輩們出來分享他們自己小時候的夢想。一位客家長輩依舊是閩南語比較流利。我再度感到自己應該要為母語做一些什麼事,畢竟把自己的母語流傳給下一代,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傳記的一種,而且是每位長者們毫不費力、最珍貴的資產。 (作者為七星中會雙連教會英語牧區委員)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