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義國難題:國安和經濟取捨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黃琬珺(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博士,台南神學院道碩生)

近來,義大利對於是否繼續延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BRI)協議,國家陷入政治的角力戰。據協議內容,中義雙方可選擇簽署五年後終止協議,不然協議就自動再延長五年。因此,義大利必須在2023年底之前通知是否要終止。義大利目前處於聯合政府狀態。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的義大利兄弟黨希望停止一帶一路倡議,但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領導的極右派聯盟黨(League)和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的義大利前進黨(Forza Italia)則希望繼續延長。由於聯合內閣意見不同,各國都在關注義大利的決定。

2019年3月,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和中國簽署BRI,義大利成為七大工業國集團第一個參與BRI的國家。中義兩國共簽署了29項協議,包括能源、金融和農產品等一系列協議。更重要的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獲准進入里雅斯特的港口,這是中歐與東歐連通的樞紐。此外,中國還參與熱那亞港的發展項目。中國以金錢取得進入義大利的港口和交通建設,許多國家對義大利的國家安全感到憂慮。但義大利不理會美國與歐洲盟國的警告。從里雅斯特到羅馬的政商界人物,無不追捧中國承諾的歐元200億元基礎建設投資,時任義大利副總理迪馬尤(Luigi Di Maio)在簽署倡議時還興奮地說:「義大利贏了。」

中國駐義大利大使賈桂德曾說,義大利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成果與一帶一路的簽署密不可分。根據統計,在2019至2000年間,義大利因為中國投資的獲益高達約新台幣4957億元。中國確實讓義大利賺進大把鈔票,雖然疫情過後,中義兩國的經濟緊密度已降低,但曾經的企業連結仍然存在不少。梅洛尼若選擇停止BRI,不僅將影響部分經濟產業,亦可能招致中國的報復。但若不停止,不僅義大利的國家安全可能陷入危險狀態,義大利在歐洲的地緣戰略地位也會受影響。

事實上,歐盟各國也同樣面臨兩難,由於中國是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歐洲國家一方面想在貿易與投資事務上與中國建立市場,另一方面又擔心中國政治力介入歐洲過深。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曾直言,不希望與中國脫鉤,但需要平衡彼此的關係。因此,義大利如何做出取捨,確實考驗著執政黨的智慧。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