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獎」頒獎典禮上,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全球6000多種語言中,有40%瀕臨滅絕;而在台灣,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的流失都很嚴重。有鑑於母語傳承的重要,本報特邀今年榮獲原民族語發展獎終身貢獻獎的太魯閣族退休牧師Iyuq Ciyang(金清山)和榮獲族語傳承家庭獎的布農族牧師Huhum Nahaisulan(乎乎姆‧哪海抒嵐),分享推動族語的經驗,盼各族的語言文化永續傳承。
◉乎乎姆‧哪海抒嵐〔Cou(鄒)族群區會來吉教會牧師〕
為了在家庭落實族語傳承,各個原住民族人如何在家庭建構具生活化之族語學習環境呢?筆者從個人的經驗來看,身為父母者,必須先對自身族群文化有深入的認識,以延續自身文化為使命,對語言文化有使命感,才會有決心讓下一代使用母語,成就族語文化的學習。
除了在家庭落實母語傳承,我和先生更注重讓孩子在學校也能繼續學母語。孩子上學以後,我就想辦法進入學校教生命教育、當故事媽媽、參與母語教學,把母語帶入孩子的教室。學校若有任何母語比賽,就鼓勵孩子報名,也向學校爭取擔任指導志工。孩子若有機會代表學校參賽,會更樂意學習。
有的父母認為,不可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應讓孩子從小說「國語」,以後成績才會好。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孩子的語言能力是超乎大人想像的好,許多例子顯示,異國婚姻的孩子,可邊跟爸爸說A語言、邊跟媽媽說B語,絲毫不會混淆。我在台灣認識的外國宣教師家庭看到的,就是家庭語言教育的最佳例證。孩子都有語言天分,這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大人不該限制孩子的語言發展。
學校對於母語的發展,通常阻力大於助力。我的孩子初到幼兒園時,回家對我說:「媽媽,學校老師很笨呢!他不會講母語。」因此,家長更要引導孩子講母語。孩子讀國小三、四年級時,我和先生發現其族語文法和發音都需加強。我們就商討,說話時是否速度放慢呢?經過討論,也觀察各國語言發展,發現沒必要放慢速度,只要讓孩子多聽正確語調,他們自然會跟上。我兩個孩子現在都是中學生,哥哥九年級,妹妹八年級,他們在家仍講母語,在學校和社區部落才講華語,成績並不受影響。
我和先生都是牧師,我們很努力在教會推動族語復振,讓教會、社區的公共活動都用母語進行,讓部落的孩子無時無刻都能聽到母語。幾年前,我們從Bunun Ciubu(中布)中會Kalibuan(望鄉)教會,轉換到Cou(鄒)族群區會來吉教會,因為身處在不同族群裡,我們單薄的布農族語更顯珍貴。
在台灣,各原住民族同樣面對族語文化的流失,因此,我們帶著布農族的熱情,在鄒族的教會推動母語復振,讓教會成為守護鄒族語言的最後一道防線。2023年2月,我們在教會舉行「族名命名感恩禮拜」,讓信徒從自稱族名開始。聚會中,祈禱、讀經、報告、詩歌也用族語,並訓練族語翻譯人員。另外,教會也花巧思布置環境,讓各個角落都能看見族語。我們甚願擔起發揚族群文化的使命,期待用我們的熱情繼續推動族語復振的工作。
從家庭推動族語學習的具體做法
◆尚未出生的胎兒,可從胎教開始語言傳承。懷孕的媽媽可以常對著腹中的胎兒講母語。夫妻間對話也以母語為主,也可以播放族語詩歌、傳統族語歌謠等,讓胎兒習慣母語的聲音。
◆一歲前嬰兒,可透過圖卡教導簡單族語,如:爸爸、媽媽、香蕉、太陽、手、眼睛……。專家建議,親子共讀越早越好。父母的聲音對新生兒有強大影響力,透過唸故事書、童謠、兒歌,除了可促進親子的親密感,並促進孩子語言發展,啟發理解力、想像力及創造力。
◆二至三歲幼兒,已可透過圖卡學族語單字。夫妻對話、與族人互動時盡量說母語,讓孩子習慣。另外,帶孩子到教會,可讓孩子熟悉母語詩歌、講道、對話。
◆三至四歲幼兒,會上幼兒園,將挑戰母語傳承。因學校多用華語,父母在家更要讓孩子習慣母語。孩子很單純,會以自己為主體觀察周圍樣貌,學校的環境對母語發展普遍不佳,家長需要引導孩子認識母語的重要。
◆五至六歲幼童,已有學習動機和識字能力,這是轉型階段,可透過羅馬字拼音教母語。我曾以一年時間,在教會辦兒童母語營,在布農族歲時祭儀放假日辦理學習母語活動。寒暑假也辦活動,讓部落孩子來教會快樂學母語。
◆滿六歲兒童,這是孩子變化最大的階段。這階段重點可放在學羅馬字拼音,不只學會聽、說而已,還要學會閱讀。孩子熟習羅馬字拼音後,就可帶領讀母語繪本、故事書、參加母語演講比賽等。另外,教會可特別為兒童設計禮拜,讓孩子用母語司會、讀經、禱告、獻詩。
◆六至十二歲小學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快速成長,但族語環境也很艱困。受社會影響,族人對自己的語言文化漸漸失去主體性,母語如何生存呢?成功關鍵是:大人要堅持、永不放棄。國小學童大致可認識上千個族語單字和詞語,可鼓勵他們參加族語認證,加強對母語的認同和自信。
◆十二至十五歲中學階段,繼續加強讓孩子學習族語文法,也可藉由參加各種母語相關比賽,讓母語說得更流利。比賽成績跟學習態度有關,所以,父母不但要鼓勵孩子參加,也要比老師更認真陪孩子練習,最終目的是讓孩子以母語為榮。孩子唯有認識自己的語言,連結母體的文化,才能活出真正的布農族或各族群的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