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行人路權遊行在即 公民團體呼籲政府重視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高雄報導】「行人要路權,交通要安全!」7月22日,由高中生組成的「下一代學生行人路權聯盟」即將在高雄市舉辦行人路權大遊行,呼籲政府重視改善交通問題的3E(教育、工程、執法)以保護用路人安全,並特於20日上午在中央公園中山路側舉辦行前記者會,串聯高雄學生民主聯盟、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台灣人權促進會、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台灣城鄉公民培力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公民團體,一方面說明城市的多元用路需求,一方面再次提醒「所有人」都是行人,駕駛人離開運具後也是行人。

行人是交通族群中最大宗、卻也是最弱勢的一群;台灣2022年因交通事件死亡人數是3085人,其中17歲以下未成年人有75人,65歲以上高齡者超過1200人,行人則有394人;受傷人數更是驚人。下一代學生行人路權聯盟總招王晉謙和游立維在發言時指出,日前有路人走在行穿線遭未停讓車輛撞擊、傷重不治的憾事。而「學生」沒有選票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但交通選擇又多是步行、自行車和大眾運輸工具,在道路設計不良的實況下造成險象環生的日常。

高雄學生民主聯盟發言人洪羽臻進一步指出,2021年開始聯盟就透過學生論壇探討社會議題,當中不少學生聚焦、關心交通議題,相關建議往往遭到忽視;然事實是學生交通多靠步行和大眾運輸工具,又一個事實是台灣交通設計不夠友善、無法確保學生安全上學與回家。王晉謙和游立維直言,政府目前思維多是取締、執法,沒有想過交通政策與建設的根本問題,呼籲高雄人應透過行動支持「人本交通」、捍衛路權。

(攝影/林婉婷)

不僅是學生、教育工作者也站出來呼籲政府正視問題。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李雅文指出,「導護制度」就是源自學校周圍交通風險、老師們挺身保護學生,然而走過30幾年、至今仍由師長以人力保護學生,表示政府的交通治理完全沒有進步。她點出,學校沒有權利去改變道路設計與用路習慣,而交通安全不應該是「誰來站在路口」保護學生,而是政府應負的責任;她也強調交通教育需要家庭與社會合作、以身作則。

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執行秘書陳菀嫻談到,幼教現場經常有接送與戶外活動需要,但嚴重的交通問題與風險往往讓孩子覺得「馬路如虎口」。她認為安全道路有助於孩子探索環境、建立自信,也能安心學習識別交通號誌、學習尊重不同的用路人,呼籲勿把交通成本轉嫁給最沒有承擔風險能力的小孩子們。

在多元用路需求方面,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執行長張金玉指出,社大服務對象有不少為高齡者,要特別會城市的高齡者道路權益發聲。高齡者多在傍晚和清晨出門運動,這個時間點天色昏暗,哪怕高齡者穿著明亮色系的衣物、本身多留意往來車輛,仍然暴露在交通風險中;她強調高齡者的道路需求,是確保住宅區通往重要大眾交通轉接點的路線規劃和維護。

(攝影/林婉婷)

而長期陪伴視障者的社工林小胖表示,身心障礙者想要實踐自立生活,且部分視障者確實可以透過輔具幫助自行外出,然騎樓被店家佔用、人行道有機車違停,還有違規右轉車輛等,這些問題都限制障礙者出門的意願;他呼籲社會要共建道路安全環境來回應障礙者們出門的勇氣。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特聘專員林苗玄指出,目前台灣的家庭照顧者仍以「女性」為主,對象包含幼兒、長輩,而疏於維護、遭到佔用或不夠完善人行道不易嬰兒車、輪椅前進;更遑論日常在接送、陪同、採購等途中的風險。

交通問題不只是造成人身安全威脅,「移動式汙染」也影響城市空氣品質;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呼籲政府與社會關注下一代學生行人路權聯盟發起的連署宣言;其中第一點、也是最基本的,就是「2040年要建立完整且連貫的人行道路網」,並在建設上落實「以人為本」的道路設計;另針對高雄人經常使用自行車租賃以漫遊城市,實際上卻是與車爭道和吸入空汙,第四點也強調用路弱勢族群的權益應受到保障。

(攝影/林婉婷)

7月22日進行行人路權大遊行集合地點在高雄市文化中心牌樓廣場五福路側、下午四點集合,短講後出發,最後會回到文化中心有樂團演出與短講。更多即時資訊請關注「下一代學生行人路權聯盟」臉書粉絲專頁。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