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頻道】鳳林歷史的遺忘與記憶──張七郎展 開幕致詞

1922年1月30日,張七郎(中立者)與地方上的原住民合影。張七郎向來特別善待原住民,為他們看病常不收錢,而原住民也報以真誠的友誼,每逢慶典都會盛情邀約。照片最左邊那位是部落頭目,他把自己的頭飾、衣服借給張七郎穿,表示對張七郎的敬重及深厚的情誼。

文圖◉陳惠操

兩年前的某日,花蓮的鳳林教會牧師禾撒(呂羅家琴)非常驚訝地發現:台灣東部的鳳林小鎮,76年前的1947年4月4日,竟然發生過一件非常可怕的歷史事件,而且被殺害的人,正是鳳林教會創會時期的長老張七郎!然而,更令禾撒牧師訝異的是,小鎮大部分的人竟然沒聽過二二八事件、沒聽過張七郎。禾撒心裡難過,因為連自己的教會也有人不知道張七郎是誰?他和教會有什麼關係?

禾撒牧師非常敬佩張七郎醫師用精湛的醫術,看顧鄉親的身體;為孩子們的教育,創辦鳳林初中。張七郎對教會的發展更是出錢出力,還多次挺身而出解決初代教會與未信者之間的重大衝突。因此,禾撒牧師堅定地認為,張七郎的人格與事蹟,應該被紀念,並且成為後代人學習的榜樣。

▲1926年,張七郎、詹金枝與孩子在鳳林仁壽醫院內合影。左一為張果仁,詹金枝抱著張秀惠,右一是養女。

就這樣,禾撒牧師在缺錢、缺人、缺經驗的窘迫情況下,依然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成功地在鳳林教會展出「張七郎先生生命故事圖像展」。那是2021年,禾撒牧師到鳳林教會任職才兩年,而鳳林教會是她第一間獨立牧養的教會。

兩年後(2023年)的7月19日,台灣教會公報社在「解嚴36週年」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把張七郎父子三人為台灣這塊土地的自由與尊嚴,付出滿腔熱血的故事,從後山帶到南台灣接續展出,讓更多人看見、更多人紀念。

戰慄的回憶,生命終結的那刻

在公報社的這場展出,我作為張七郎醫師的家屬、受難者張果仁妻子張玉蟬的女兒,義不容辭地負責搜尋更多具有故事性的老相片。老相片裡的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年華正盛、意氣風發呀!然而,1947年4月4日風雨嗚咽的午夜,六聲槍響之後,59歲、31歲、25歲的生命隨之戛然而止。父子三人終究被他們錯愛的祖國殺害了,徒留墓碑上兩行無聲的悲憤!「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洒郊原。」

我重讀他們三人的生命故事,想著他們所受的高等教育、所懷抱的崇高理想,在那個年代,的確是大有可為呀。只是政治的無情,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加上小人為了個人的權益,公報私仇。在那樣風聲鶴唳的當口,張七郎即使接到「必殺名單」的通風報信,勸他暫時去山裡躲藏;但張七郎依舊天真地相信,祖國絕對不會未審先殺。那麼,那個風雨嗚咽的黑夜裡,他最後想的是什麼呢?據那天押送三人去公墓的其中一人向家屬說,張七郎一路沉默,只在半路上,轉頭望著山下太古巢的方向,用客家話低低說了一句:「子孫以後可憐了!」

▲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父子1947年遭難埋葬時,只請徐復增牧師做簡單的告別禮拜,未敢通知眾人。圖為隔年1948年4月4日首次公開舉行的追思禮拜。

我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心痛、不捨,憤怒又無可奈何!尤其是兩天後灰濛濛的清晨,三具亡者的身軀被牛車載回山下,放在臨時找來的三塊木板上。由於4日晚間下大雨,所以三個人身上都沾滿汙泥。此時,張七郎的妻子詹金枝面對兩個媳婦說:「不要哭了,自己的丈夫自己洗。」張宗仁顏臉密密麻麻的刀劍傷、右手腕骨折;張果仁腹部被劍刺致腸子外露;此外,三人皆受兩槍由背貫胸。最終張果仁的肚腹傷,是他親愛的母親一針一針縫合的。然後,三口木箱下葬於屋旁三個新挖的坑,父子三人從此長眠鳳林山下太古巢。我又絞心痛哭了。誰人能無淚呀!

(繪圖/梁惠妮)

圖像的力量:保存與傳遞記憶

我反覆挑選老相片,多方詢問相片背後的故事,但只有少數得到明確的回覆。以前我總感覺,故事裡的張七郎離我有點遠又不太遠,因為我媽媽張玉蟬常常講述她記憶裡高大、英勇又溫暖、慈愛的養父張七郎。可是,我媽媽去年年底不在了。

我看著相片裡的張七郎,焦慮著想知道那是哪一年、和什麼人在什麼地方、為了什麼事情,拍了這張相片?然而,我是再也問不到了。前一輩的老人凋零將盡,此後便將完全無從聞問。現在,張七郎真的離我有點遠了,而我媽媽慢慢的也會離我越來越遠;不過至少還有他們留下來的影像,得以停格在我的記憶裡。

感謝公報社,用圖像展示張七郎的生命故事;我相信,只要圖像在,張七郎存在的意義便一直不會被抹去。


|展覽資訊|解嚴36週年紀念──張七郎醫師生命故事圖像展

時間:7月19日至9月19日,禮拜一至六早上11點至晚上8點30分

地點: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一樓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