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信仰與恩典足跡 新店教會史學術研討會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新北報導】台北中會新店教會於8月20日舉辦「磐石的信仰,恩典的足跡」新店教會史學術研討會,其中根據《台灣教會公報》《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記事》《馬偕日記》等史料,透過鑽研基督教教會史、歷史學、女性牧傳、空間設計、教會歷史、台灣史等學者以不同面向做研究報告。台大兼任教授鄭仰恩表示,從不同學術領域專家來探討一間地方教會的歷史,其內容深厚扎實也非常特別並深具意義,值得各教會來效法、複製這樣的模式,讓教會歷史更加整全、立體化。

(攝影/林宜瑩)

這場研討會分成「探討教會成立、早期處境與地理空間」、「教會成長、開拓與宣教」、「綜合討論」三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由東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王政文,就新店教會的成立及初代信徒進行報告;王政文考察新店教會初代為何受洗改宗的緣由,說明馬偕眼中看重的新店教會,如何扮演重構北台灣教會群體歷程,透過新店初代信徒婚姻及家族發展實例,說明基督信仰如何透過家族成員及人際網絡擴散,而信仰者也透過聯姻來延續家族信仰。

(攝影/林宜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陳東昇,以「十九世紀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處境與選擇」為題,分析長老教會在乙未之役前後其處境影響抉擇,盼能藉由剖析當時社會情勢,以理解如何在受迫情境中做出對教會最有利的選擇。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曾尹君則分析清法戰爭後,因新店教會毀壞最為嚴重,相較於艋舺、板隙、錫口尖塔式教堂,新店花費的建築費用最高;她也提及馬偕在1883年3月底完工的新店禮拜堂基礎上,也拓展新店溪流域(舊名屈尺)泰雅爾族部落的宣教足跡,成為馬偕在北台灣最重視的宣教據點。

(攝影/林宜瑩)

第二部分由總會歷史幹事盧啟明牧師以「老手接生:新店與坪林教會的互動史」為題,透過新店教會如何承先啟後在支持坪林地區的宣教事工,縱使中間曾有中斷仍努力不懈,他也介紹從新店移居坪林的助產士蔡巧,透過新店產出坪林、蔡巧在坪林接生近千嬰兒,來顯現「老手接生」的教會傳承。

(攝影/林宜瑩)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專案研究人員黃子寧以〈「耶穌來了」–戰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野外主日學〉一文,透過她檢視新店教會1950年代《任職會會議錄》、《教會日誌》、青年團契會刊《碧潭》,及與淡水教會退任長老蘇文魁的訪談及老照片,確認野外主日學對象為當時從未踏進教會、從未聽過福音的「教外人的孩子」為對象。

台灣神學院老師陳美玲則專講「新店教會的女牧者:陳慧如牧師」,說明陳慧如在1959年至1960年間,曾在新店教會擔任7個月的傳道師,後來這段經歷讓陳慧如在1963年與蘇慶輝牧師結婚後,以牧師娘角色在教會服務時獲得很大的助益。

(攝影/林宜瑩)

第一部分有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鄭睦群、第二階段有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李毓嵐,分別就三位發表者的論文加以分析、提點其優缺點。最後在鄭仰恩主持的綜合討論時,有新店退任長老鄭宏志點出,上述論文較未提及近50年的宣教近代史,他表示,新店除了在坪林、木柵、景美、安坑分設教會,其實與位在新北新店民權、七張教會也有淵源,盼望能更完整呈現新店教會的歷史觀。

新店教會退任長老鄭宏志。(攝影/林宜瑩)

新店教會牧師黃璨徵特別感謝新店教會執事、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鄭麗榕,也因她四處張羅、邀請,才能讓這場新店教會史學術研討會順利進行,並表示相關論文將納入新店教會明年150週年的紀念特刊。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