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瑩台北報導】美國眾議院於7月25日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這對台灣有何實質影響?曾多次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宣言的退休牧師陳南州認為,這顯示國際社會逐漸體認台海和平的重要性,「台灣有事,世界有事」逐漸形成國際共識;美國該法案的通過,是台灣邁向新國家的一個契機,以台灣之名參與國際社會的可能性大增,更是台灣正名是否落實的關鍵。
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舉辦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與台灣正名」國家前途座談會,8月29日在七星中會義光教會舉行;邀請陳南州主講「從人權神學再思『正名台灣』──兼論教會對台灣前途之關懷」,並由嘉義中會莿桐教會傳道師黃琬珺以「從國際政治角度看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發表看法。
陳南州直言,長老教會在台灣社會實況中倡議「正名台灣」的主張,面臨過去黨國教育思想的遺毒、台灣社會普遍傾向宿命論與「認同中華」思想的民間信仰,以及在國際社會中日益壯大的的中國勢力等三大困境。如今美國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強調《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與台灣無關,斥責聯合國與中國以此拒絕台灣申請加入聯合國,是在剝奪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人權與台灣人民自決權,這是台灣邁向新國家的契機。
陳南州認為,在美國明確以立法表態後,讓台灣以台灣之名參與國際社會的可能性大增,這也是長老教會持續落實人權教育、推動「正名台灣」的原因之一,他強調「正名台灣」不僅關乎人權與社會公義,更是長老教會在今日台灣社會實況中的宣教使命。但他也坦言,鑒於目前的國際和國內政治情勢,實現「正名台灣」並非易事,卻是長老教會關懷台灣前途、維護台灣人民人權必須堅持、勇敢前進的路程。
黃琬珺在座談會上闡述了《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的背景和過程,直言這是美國把主導權交還給台灣,關鍵在於台灣如何處理這個機會,讓台灣成為世界認可、接納的「新而獨立的國家」。她呼籲眾人思考台灣的國家定位,並在這關鍵時刻考慮是否應該擺脫「中華民國」的名號,穿上更具代表性的「台灣」之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