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安老」是多數銀髮世代的心願,台中市和平區達觀部落的伯拉罕共生照顧基地為了走得更遠,串連部落力量,為重症與失能長者實現在宅終老的夢想。
採訪◎周玉文
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這個原鄉共生的基地,打從正式成立至今不過剛滿三年半,卻已在長照產業闖出名聲。關鍵推手除了在政府單位、民間機構歷練過的理事主席林依瑩之外,還有她口中的「大安溪一姊」、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灣原住民教會雙崎教會師母潘嘉玲。
「在部落,教會的影響力很大。」林依瑩坦言,當初找居家照顧服務員時遇到很多狀況,像是有人來試,過一陣子覺得沒興趣就離開,帶來很多困擾。過程中,潘嘉玲幫了很大的忙,不只介紹人力,也介紹個案,「氣切阿公」林伯山就是其中之一。
潘嘉玲原是教士,婚後為養兒育女留職停薪。2017年還擔任台中副市長的林依瑩舉家搬到達觀部落時,她儘管退居二線,關懷部落的行動沒有跟著留停。2018年秋天,潘嘉玲目睹林伯山得到流感,接著過敏、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後被迫氣切,光景每況愈下。她不時帶教會會友去關心他,但往往只能在加護病房外禱告。「我一直在想,難道他的人生就只能這樣嗎?難道我們不能多做一點什麼嗎?」
這番不捨的心情,不單出於疼惜長者身心煎熬,更出於同為教友的情誼。原來林伯山年輕時曾在新北市的烏來部落傳道,後來回到雙崎教會後,還經常和後輩分享經驗。在潘嘉玲眼中,儘管新、舊世代的做法不同,但林伯山始終全力支持並協助當地教會,「是個很棒的長者。」
就在感到愛莫能助的時候,潘嘉玲看到林依瑩認真打造居家照護的基地,得知她想仿效國外的做法,引進創新的「重症共生」照護模式。於是潘嘉玲主動和她聯絡,懇請她將林伯山帶回部落照顧。
「結果她的動作好快,沒多久就回報她和專業的醫護團隊去探訪過了。下一次見面就直接討論配套做法,像是找一批人受訓並考證照。然後再沒多久,就正式申請把他接回部落,大家24小時輪班照顧。」潘嘉玲讚嘆地說。可能是回到家中心安了,又看到熟悉的族人,林伯山從一心求死到重展笑顏、從雙管齊插到自行進食,前後竟然只花差不多七週的時間。從最嚴重的失能程度八級好轉為二級,也只花了六個月時間。
「我覺得整件事應該是神的安排。我們就是媒合,然後有很多人出力,整個部落都串連起來,所有條件到位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潘嘉玲說,「後來阿公也願意為伯拉罕共生照顧基地公開見證,可以說是代言人了。」潘嘉玲引述約翰福音13章34節:「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伯拉罕基地的居服員張秋琴則說,若沒有教會弟兄姊妹的支持跟鼓勵,林伯山和部落長者對外來力量的接受度沒有這麼高。「即使他們失能了,還是保有一點自尊心,不願意被其他人幫忙,有時還會打人、咬人。」居服員其實都能夠體諒,因為整個部落是大家庭,「我們不只愛自己的弟兄姊妹,更愛我們的社區。」
和達觀部落比鄰而居的雙崎部落,和全台灣大部分的部落一樣,老人家和幼童遠多於青壯年,伯拉罕基地進駐達觀部落以前,雙崎部落由承辦文化健康站的雙崎教會服務部落。潘嘉玲表示,教會肩負連結的功能是好事,畢竟凝聚力是教會最大的優勢,讓外部協助的資源進來,也可以給年輕人返鄉就業的機會。
「我們一直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去做,主就會帶領我們前進。」潘嘉玲強調:「祂讓我們知道,只要準備好,就會有其他好心人士一起促成好事發生。」
延伸閱讀:【特別企畫】以愛之名:打造24小時all in one長照服務
相片提供/伯拉罕、周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