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翻譯】接軌台灣母語與文化(下)2-2

(攝影/邱國榮)

|總編踏話頭|

每種文字都有局限性,更會隨著時間消逝或變遷。橫跨不同時空、語言與文化的翻譯,更是無比艱難。聖經翻譯就面臨了這樣的處境:如何使用有限的文字為工具,來轉述無限的上帝。若有不慎,可能誤解經文的要義;反之,則能讓人認識這位未識之神。聖經現代台語譯本論壇,認真看待聖經翻譯的重要性,歡迎展讀。

總編輯|陳逸凡


溯本追源翻譯歷史 看見深刻宗教意義

【邱國榮專題報導】在9月9日的「聖經現代台語譯本與台語文」論壇中,中央大學退休教授張德麟牧師回顧了台語聖經翻譯的漫長歷史,以及現代台語譯本的翻譯小組的努力,將聖經呈現給台灣人民。

張德麟指出,台語聖經翻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2年,當時倫敦宣道會、美國歸正教會、英國長老教會等教會開始使用廈門白話字做翻譯工作。在1873年,新約《咱的救主耶穌基督的新約》完成,並在1884年完成舊約的翻譯。這是台語的第一本聖經,被普遍認為具有通順的文字,但與原文存在些許差異。

然而,為了進一步改進翻譯品質,1885年起,英國長老教會、美國歸正教會、倫敦宣道會以及加拿大長老教會組成了一個聖經翻譯的改譯委員會,計畫修改新約的翻譯。張德麟說明,這項工作曾刊印了一系列暫行修訂版,但在1893年結束時未能完成。

張德麟說,當時改譯委員會選出馬雅各為秘書,不過不久改由巴克禮接任。此委員會曾刊有暫行修訂版單冊,如帖撒羅尼迦書(1885年)、哥林多前書(1886年)、加拉太(1886年)、使徒行傳(1887年)、腓立比書(1887年)、哥林多後書、歌羅西書、雅各書、彼得書、猶大書(以上均1888年)、馬太福音書(1889年)等。從事修訂者有汲禮蘭(Leonard Willianm Kip)、麥嘉湖(John Macgowan)、涂為霖(William Thow)、打馬字(John Van Nest Talmage)、倪為霖(William Macgregor)、甘為霖等。但是這個改譯的工作最後沒有完成,於1893年解散。

隨後,於1913年,英國聖經公會邀請了住在台灣的巴克禮前往廈門,繼續聖經翻譯的工作。根據台灣文學館史料,巴克禮與在廈門的牧師林恩仁、牧師黃馬輝,再加上傳道盧錄爹來共同襄助,在1916年完成了新約的翻譯,並在1933年完成了舊約的翻譯。張德麟指出,由巴克禮翻譯的台語聖經,對台灣教會產生了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此外,在1960年,台灣天主教會為了宣教的需要,邀請了兩位留學日本主修英文的學者高積煥和陳邦鎮翻譯《新約》。這本《新約》於1972年8月31日出版,由台中馬利諾會出版。因這本《新約》的封面是紅色的,一般人都將其稱為「紅皮本」聖經。張德麟補充說明,《新約》在1975年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沒收,因此只有少數人實際閱讀過。

直到1997年,博士駱維仁組織了《現代台語譯本》翻譯小組,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和台灣聖經公會合作。他們於2007年完成了新約的翻譯,並在2021年11月完成了舊約的翻譯。這個耗時24年的工作動員了數十名翻譯人員,然而到完成的時候,只有這幾人,包括擔任組長的牧師張宗隆,組員有牧師楊啟壽、吳明雄、陳南州、羅順定、梁重光、康進順、張德麟,以及台語文老師梁淑慧和張明珠。

張德麟總結時表示,台語聖經翻譯的歷史是一個充滿奮鬥和奉獻的故事,反映了台灣教會為將聖經呈現給台灣人民而不懈努力的過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翻譯工作都具有深刻的宗教和文化意義。


現代化的經文用字 更貼近年輕人需求

【邱國榮專題報導】推廣聖經現代台語譯本,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讓年輕一輩的人能夠看得懂台語譯本,並且感受到台語文化的魅力和歸屬感。為了探討這個問題,9月9日的「聖經現代台語譯本與台語文」論壇邀請高雄中會三一教會牧師王子豪分享他的見解和經驗。他分享了現代台語譯本在教會實況中的應用和評價,也提出了一些改進和發展的建議。他希望現代台語譯本能夠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和語言,讓他們能夠更容易地理解聖經的信息和教導。

在論壇的第二場座談「從教會實況看聖經現代台語譯本」中,王子豪分享三一教會查經班使用現代台語譯本的經驗。他認為這樣做有助於建立更深刻的語言歸屬感,並強調,台語作為母語,自然包含各種不同的腔調和口音。以「月」這個字為例,有goe̍h和ge̍h的讀音,即使有所差別,眾人還是能夠理解。

不過王子豪另外提到一個問題,就是目前現代台語譯本仍受到廈門音的影響,這對越來越少使用廈門音的台灣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障礙。他認為,聖經翻譯應遵循「我手寫我口」的原則,就像現代中文譯本致力於讓國中生能輕易理解一樣,現代台語譯本也應該讓年輕人能夠輕鬆閱讀和理解。

王子豪討論了台語漢字的問題,指出教育部推薦的台語漢字和聖經台語版都包含新創字。他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漢字,是不是應該用白話字來書寫?」他認為,這個問題實際上關乎如何讓聖經的台語文字版本對年輕人更易理解。

王子豪進一步舉例解釋,指出三一教會雖然沒有華語禮拜,但教會的年輕人都能夠理解禮拜中的台語。他表示,使用現代台語譯本的能讓主日信息更明確、更一目了然。相對地,過去使用的巴克禮譯本,往往需要配合華語漢字才容易讀懂。他相信年輕人聽到現代台語譯本的經文內容後,應該能夠輕易掌握其意義。

王子豪也分享他在三一教會推行使用現代台語譯本的感受和心得。舉以斯帖記為例,他說,在1章12節,現代台語譯本寫「王非常受氣,心內親像火啲𤏸」,中文翻譯是「怒火中燒」,但如果能夠更白話地用「歸腹火」或「心火𤏸」來表示,反而更口語、更通俗。

王子豪又舉例說明,指出以斯帖記2章3節,和合本2010版寫「給她們香膏塗抹」;巴克禮譯本寫「也著供給𪜶清氣身軀的品料」;現代台語譯本寫「閣供給𪜶化妝品」。他認為「化妝品」是非常符合我們現代的語詞。他還讚賞了第7節,現代台語譯本寫「叔伯小妹」,他覺得這是很到位的翻譯,這樣的說法真的很有台灣人的感覺。但他也提出一些建議,例如在第18節出現的「宴席」這是比較文言的說法,但是否有更白話的台語可以替代?例如翻譯成「辦桌慶祝」。

|延伸閱讀|

【聖經翻譯】接軌台灣母語與文化(上)2-1

【聖經翻譯】接軌台灣母語與文化(上)2-2

【聖經翻譯】接軌台灣母語與文化(下)2-1


專題攝影|邱國榮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