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寮的時代悲歌 被忽視的居住正義

(相片提供/Freepik)

【邱國榮採訪報導】因為總統大選的選舉操作,副總統賴清德出生的礦工寮被在野政營炒作為應立即拆除的「違建」。此舉引發社會對於礦工寮的歷史與文化的關注與討論。在這些礦工寮中,過去有不少是阿美族人,他們曾經在1984年遭遇了三次慘烈的煤礦災難,造成許多族人傷亡。

為了解阿美族礦工的生活與信仰,本報在12月23日採訪了早期因參與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而成為第一位入獄的阿美族人Mayaw Kumu(馬耀谷木) 牧師。他現在是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捐助成立「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的董事長。他的親人曾經在土城和瑞芳的煤礦場工作,他自己也曾經參與過為礦工災難的公祭活動。對於近日沸沸揚揚的礦工寮議題,他也有自己的看法與主張。

Mayaw Kumu回憶起他的親人在煤礦場的辛苦工作,提到阿美族人的特色是成群結隊,家族會一起工作,不管是跑船還是挖煤礦。他說,他的阿姨與姨丈就有幾個在土城的海山煤礦場和瑞芳的建基煤礦場工作。每次他們下去礦坑裡,他的阿姨就會迫切禱告,希望親人能夠進出平安,因為工作環境非常危險。他也提到,當時礦工的工資並不高,有時候老闆還會拖欠,因此生活非常艱苦。

Mayaw Kumu也描述族人住在礦工宿舍的情況。「那些宿舍非常小,五六個人擠在一起,宿舍群前有廣場,形成部落。他們煮飯就在屋檐下,用火炭球,滿屋子都是黑煙。看到他們出坑,全身黑漆漆的,只有叫名字才認得出來。」他也提到,那些工寮到現在還在,有戶籍門牌號碼,至今仍然有族人在那裡居住。

Mayaw Kumu也提到1984年的三次煤礦災難後,台大的原住民學生就發起了紀念演唱會活動,長老教會與社會人士及很多黨外運動人士參與,目的是要協助礦工們的災後重建。他說,公祭的當時,就有一個老礦工在講故事,講述他們在礦坑裡的工作的惡劣環境。只要一進去礦坑,大家都是互相幫忙,不會有族群的分別,原住民與漢人在礦坑裡一起勤奮工作,彼此幫忙。

Mayaw Kumu還談到一些煤礦工族人們的後續發展。他說,有一批人是因為海山煤礦場的礦災後,來到了三鶯部落,開始做木工,這也是三鶯部落的前身。當年他去三鶯部落探訪族人,看到老礦工們做資源回收與種菜。他說,海山煤礦災難之後,阿美族人都幾乎不再做礦工了。

最後,Mayaw Kumu對於近日沸沸揚揚的礦工寮議題表達看法。他認為,礦工寮議題應該回歸歷史,還原歷史的真相。他說,煤礦工寮的定位應該根據歷史事件來做出適當的調整,而不是讓非關係人不斷批判,這樣對於一直保留礦工文化的礦工人家庭是非常不公平的,也很對不起他們的付出和努力。

Mayaw Kumu說,政府應該輔導和支持歷史事件上的遺留建築,無論是住宅或其他建築,讓居住在礦工寮的民眾免於恐懼,享有居住正義。他說,政府不能只獨厚一部分的人,像新店的中央新村的黃金地段住了許多老榮民們,卻忽視原住民或其他弱勢漢人的需求。他主張歷史所遺留下的現象,應該有特殊的法條來規劃規範和輔導,這樣才能保護周邊的環境,也能尊重歷史留下來的痕跡,社會會更和諧。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