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見證】工作六日、安息一日,像上帝一樣快樂工作

◎陳鳳翔

快樂工作的上帝

工作,是一種祝福。創世記1章,上帝被描述為一個快樂的工作者!祂工作六日、休息一日,從這個時間六比一的比例,可以看出祂喜歡工作,否則應該是工作一日、休息六日。上帝也欣賞自己的工作成果,因「事就這樣成了」(7、9、11、15、24、30節)、「神看著是好的」(10、12、18、21、25節)、「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31節)這些句子重複出現多次。上帝每完成一個項目,祂就觀看工作成果,讚嘆自己所做的這麼好!這麼讚!

創世記1章後段,提及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賜福給人,又對祂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28節)上帝創造了有自己形像的人類,委派人類參與闢世之工的後半場,要人類與祂一同治理這地。上帝是一切的主人,是一個快樂的工作者,人類成為祂的同工,也應該是快樂的工作者,一起與上帝享受工作的快樂。按此脈絡延伸,我們可以期待接著會出現這樣的關鍵句「事就這樣成了」「人看著是好的」「神和人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中世紀法國拉比拉希(Rashi)認為創世記描述上帝那貫通一切的獨一,轉化趨向超過獨一(more-than-one)。以色列學者阿維娃‧戈特利布‧佐恩伯格(Avivah Gottlieb Zornberg)順著拉希的思路,注意到創世六日持續進行著各種權力下放或分散(decentralization)的過程,如光暗分開、諸水分上下、諸水和旱地分開……,上帝將自己單一和整體的能力,分到不同的中心。美國神學家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總結這兩位學者的看法,認為上帝寧願放下自己的獨一性,祂樂意分享自己的管治權,甚至到一個地步,就是賦予人類責任。亞當、夏娃不滿足當個凡人,希望成為上帝,擁有全然控制一切的能力。諷刺的是,這正是上帝剛放棄的,正在分散出去的!(註)

工作非勞碌

亞當、夏娃很快就墮落犯罪,預期出現的句子「神和人同工,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世記3章17節)。於是,後世一些基督徒因著上帝對亞當的審判,誤以為工作是對人類的懲罰,並認為上帝給的恩典應該是財務自由、不用工作,這也是世俗文化價值觀終極的追求。

然而,工作並非墮落之後的結果。在亞當犯罪之前,就已被分派工作,「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世記2章15節)上帝是一個快樂的工作者,快樂到創造人類一起享受快樂工作!即使到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西奈山建立盟約,刻在石版上的「十句話」(傳統譯作「十誡」或「十條誡命」)關於工作的那段,仍然維持工作六日、休息一日這個比例原則。「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出埃及記20章8~9節)

這裡的譯文出現了「勞碌」,是受到世俗文化價值觀認為不工作才是福氣的影響,因而貶抑工作。事實上,「勞碌」的希伯來原文是 一個中性字,就是工作、服事的意思。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修訂了譯文:「要謹守安息日為聖日。你有六天可以工作。」去除了「勞碌」一詞的負面含義。我認為這句譯文白話的說法是:「第七天你要守安息日,視為聖日,而你有六日可以盡情享受工作,好好工作。」

聖經價值觀與其他異教的價值觀截然不同。後者大都是人要脫離現有的紅塵俗世,得道成仙、成佛進入某個超脫的樂土。但創世記呈現的畫面,卻是傳遞上帝要與人在他所創造的大地上一同享受工作、一同享受安息的價值觀。罪入了世界,聖子上帝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界,其拯救之工,也是要每個信耶穌的人在這地上與聖靈上帝同工,拯救尚未聽信福音的人。

工作是彼此服事

不工作,真的是福氣嗎?事實上,不想工作的人要的是自己不工作,其他人卻得工作來服侍他。因為,工作就是彼此需要、彼此服事,甚至是彼此相愛的實際行動。就像社區某間好吃的肉燥飯小吃店結束營業,我們就會嘆息為何老闆不做了?某些好診所張貼遷移啟示,我們就會難過要跑很遠才能給那位好醫師看病。無論賣肉燥飯的老闆,還是診所的醫護人員,祂們工作的意義,不只是為了賺錢維生,也是服事社區的人們。

世俗文化追求財務自由、不用工作,絕不符合上帝創造世界的理念。相反地,那顯露出人的私心,想要當皇帝,享受眾人服事。我們的上帝不想當皇帝,聖子耶穌祂來,是為了服事人。路加福音記載門徒爭論誰較大,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祂們,那掌權管祂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22章25~26節,和合版)最後耶穌總結說:「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27節)也就是說,創造的背後邏輯是上帝和人類透過工作來彼此服事、彼此相愛。

世俗文化教導人們在工作中尋找身分價值或某種人生終極的意義,絕大多數人也的確用工作來定義一個人的價值,所以從世界的角度來看,醫師的社會地位高於肉燥飯老闆。但聖經告訴我們,身分價值不是透過工作尋找,而是透過認識上帝尋找。人從事什麼工作,並非自己一個人決定。成為醫師、成為肉燥飯老闆,是由背後群體動力下各樣的因素成就。

我個人的職業生涯也是順應群體的需要,而非單單照著一己之意決定。我在神學院攻讀道學碩士將畢業時,一位新約教授要給我機會出國研究聖經抄本,期待我日後成為這方面的學者做出貢獻。但當時正逢網路時代來臨,丈夫和我蒙受呼召要委身於信望愛聖經網站的建置。在這樣的群體動力下,我不能回應那個難得的機會。道碩畢業後,我本應該獻身當女傳道,但我們生了兩個孩子,都很難照顧,連我公婆與爸媽都要輪流幫忙帶小孩。他們說,我的孩子若請保母帶,一定被退貨,或者是被下「乖乖藥」。在這樣的群體動力下,我必須成為全職家庭主婦。十多年的時間裡,我帶孩子、維護信望愛網站、從事網路文字事工,並與爸媽有很多愛的互動。而後孩子大了,爸媽也過世了,我去讀新約神學碩士,進入神學教育領域,現在我一邊教書,一邊讀舊約神學博士。

我注意到,關於上帝工作的動詞「創造」(בָּרָא),聖經使用時,主詞都是上帝。但並非限定於「從無到有」(ex nihilo)的創造,也有「整頓或建立秩序」(to order)、「指派位置或角色」(to assign a place or role)的意涵。由此理解,可知職涯並非如世俗文化價值觀所認為的由自己一人決定,而是在某個時間、某塊土地,上帝order、上帝assign,祂把每個人放在祂的大計畫中,而我們在「我想要的工作」和「別人需要我做什麼工作」兩個向度下尋求自己能擺上的。所以聖經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哥林多前書4章7節)

工作是愛的實踐

有些工作,我一點也不喜歡做。譬如主日學的財務,一做就做了14年。信望愛聖經網站每換一個財務,中間的交接期我也得代理。我之前有時會抱怨,我的呼召是網路福音事工、是文字事工、是神學教育,不是財務,但耶穌的工作理念是「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加福音22章27節),該做的,就盡力去做。而令我欣喜的是,每一個工作,無論是自己想要或不想要的,簡單或複雜的,容易或困難的,我都能在過程中感受到上帝在一旁,祂時時賜下各樣的智慧與恩典。

以馬內利,上帝與人同在。祂是一個快樂的工作者!快樂到創造了人類一起享受工作!工作六日,我參與創造之工與救贖之工;安息一日,我在安息日稱頌祂是創造主、祂是救贖主。透過工作,我們彼此相愛,互相服事,工作是愛的實際行動。

註:《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How to Read the Bible),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著,黃杰輝、阮雅瑜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7年,44、50至51頁。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