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作家講座 談學生台語文運動經歷

(相片提供/台文博覽會線上講座截圖)

【林婉婷採訪報導】致力於台語文復振的打狗台語文促進協會,於2019年創辦「台文博覽會」,至今每月定期舉辦講座、課程、分享會和讀書會,透過多元方式帶領社會大眾認識、學習台語與台文,累積建立台語生活的能量。1月13日下午透過YouTube直播舉辦今年度台文作家系列首場講座,以「故鄉ê聲嗽:陳明仁kap1990年代ê學生台語文運動」為題,邀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蔣為文、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林裕凱、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楊允言主講。

三位學者以自己學生時代投入台語文運動,以及和陳明仁相識、往來的回憶,展現台語文推廣代代傳承的精神,以及台語文運動與解嚴、本土意識抬頭等歷史的關聯性。

1987年台灣解嚴,伴隨學生運動如雨後春筍,正就讀台灣大學資訊系的楊允言也開始關注政治、文化和語言議題。隨著學生們更加關心台語文發展,1992年,清華、交通、成功、台灣、淡江、實踐等大學的本土語言社團組成「學生台灣語文促進會」,楊允言擔任創會會長。而1990年台文輸入法被發展,有助於台文刊物出版,例如隔年發行《台文通訊》,而學生台灣語文促進會亦有發行《台語學生》。

在1988年、農民運動風起雲湧之時,楊允言初次見到陳明仁。1993年,他發起台語文工作者訪談,兩年後出版《台語這條路》,楊允言為主編、陳明仁為發行人。1995年,在台灣大學舉辦的第一場「台灣語言國際研討會」卻禁用台語、僅允許華語和英語發表,楊允言等學生響應陳明仁發起的抗議行動。楊允言結婚時,陳明仁也寫詩表達祝福。

(相片提供/台文博覽會線上講座截圖)

蔣為文回顧,自己於1990年時就讀淡江大學機械系。包含他在內的南部學生們不習慣台北的華語環境,於是自組台語文社團。雖然已經解嚴,但當時風氣仍較為封閉,學校得知他們要創立台語文社團後質疑是提倡台獨,經溝通才獲得校方允許。

創社後陸續舉辦研討會、營隊、講座、讀書會等活動與創辦刊物《台灣囡仔》;也鼓勵社員轉寫台文、投稿文學獎,甚至以台文撰寫系上作業。除了語言本身,他們以「台灣人要出頭天」的核心理念關心台灣前途,聲援政治、歷史與族群文化等社會運動。而針對刺激自己從機械領域轉往語言領域的「台灣語言國際研討會事件」,蔣為文也曾創作台文詩〈十字架頂頭ê老鼠〉表示抗議。

(相片提供/台文博覽會線上講座截圖)

林裕凱在就讀交通大學時加入文苑社、擔任社長,也參與其他藝文社團,並有機會接觸聯合報、中國青年寫作協會;過程中暸解中國文學的書寫,並更加意識到台灣與中國在文學、文化上的不同。

後來爆發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台灣百合花學運,在社會氛圍的推動下,1991年交通大學的學生們籌組成立「台灣研究社」,他在其中學習台灣文化、歷史、社會、政治、語言等議題,並開始參與街頭運動。當時社團邀請陳明仁來演講,林裕凱對「台語能夠書寫」這件事相當感動;陳明仁為了加強社員們的白話字書寫能力,特別牽線讓台研社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成為「筆友」。

(相片提供/台文博覽會線上講座截圖)

林裕凱感嘆,投身台語文運動讓他學習到許多新知,然沒有台語文的表達能力,恐難以與長輩們說明、也無法影響到社會基層,另長輩們也無法以熟悉語言和後代溝通、交流情感。因此他認為母語是「基本人權」,語言能夠傳承文化,文化是屬於「自己」的、不是「別人」所灌輸的。

問答時間,眾人探討台語教育的經驗與觀點,包含如何與學校溝通,以及強調台語要有「聽說讀寫」才能得到社會重視,也有助於發展、傳承。下一場台文作家系列講座將於2月18日登場,由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丁鳳珍主講「陳明仁先生ê台語文時間kap創作」。另1月20日晚間有「台語開講會」,22日晚間有「台文讀冊會」,讀本為《陳明仁台語文學選》;台語羅馬字讀寫基礎班、參與式進階班將在3月開課。更多即時資訊請關注「台文博覽會 TÂI-BÛN EXPO」臉書粉絲專頁。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