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用「心適力」度過憂鬱的生命低潮

Image by Freepik.

◎黃宗玄

憂鬱,其實是一種長期的生理狀態。在這個時代,憂鬱症等相關的精神疾病已經不再是少數。可以說,隨著人類越遠離自然,我們面對的心理壓力也越大。

然而,對於處於憂鬱狀態的人來說,他們就像是在滑水道裡的人,似乎失去了定位和方向,處於混亂和失序的情況之中。這種失去定位的感覺,來自於人們的外在刺激和內在反應之間無法調和的壓迫感。因此,人們對於外在的刺激,可能會有「過激」或是遲鈍的反應。

從生理結構來看,這是由於人們的自律神經──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調控失常,使得正常的情緒無法精準地踩油門前進,或是踩煞車停止。因此,當神經控制失當的時候,如果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可能就會出現躁鬱的現象;相反地,如果副交感神經不斷反應,則可能會完全提不起勁,彷彿沉入大海裡頭一樣。

事實上,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在刺激與反應之下做出適合內心的真正行動,我們可能就會被外在環境深深影響,進而失去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因此,建立一顆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的心,是極其重要的!

這種在刺激與反應間的空間,就叫做「心適力」。當我們透過微小的活動,如走路、閱讀、書寫,來不斷鍛鍊心適力時,我們就能將外在的刺激內化成自我前進的動力!如此,在能力與反應都提升之下,我們就不再容易被憂鬱所捆綁了!(作者為新樓醫院物理治療師)

您對教會或社會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也歡迎回應本報的文章與新聞。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