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要往哪裡去?

(相片提供/布農中會青年事工部)

Tulbus Isingkaunan

這次布農中會青年事工部舉辦的「Si maq sai kin」(我是誰)的日光少年營,令我受益良多,我認為這次營會中的三個專講,就剛好以基督教的角度來處理,我是誰(自我認識);我從哪裡來(土地與我的關係);要往哪裡去(我要往哪裡去)的問題。

布農中會利稻教會Kavas牧師以「文化」及「生態」這兩個面向來談「土地與我的關係」。Kavas牧師表示,土地是孕育我們原住民及文化的沃土,若我們不了解我們的文化,就無法了解我們是誰,以及是什麼文化形塑出這樣的我。我們布農族的名字裡包含氏族名,氏族名除了可以辨別人「從哪裡來」,也可以知道每個氏族的故事以及性情。原住民在這主流社會中是少數,若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就不會了解我們從哪裡來,也會對自己的原住民身分感到羞恥,就會漸漸地消失在現代社會的洪流裡。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從上帝賜予我的土地而來。

台神神碩生姿譜.察吾旮督告訴學員:「你們知道上帝怎麼看你們嗎?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以此鼓勵青少年應該要從神的眼光看自己,因為在處處比較的社會中,許多人會用別人的眼光看自己。若是了解自己,心情就不會因著人家打的分數而起伏不定。

另外,她也鼓勵學員了解自己的專長及興趣並努力發展,讓自己充滿自信,也認同自己。

我國中時,為了數學努力許久,但始終不見起色,因此感到自卑,但我的母親發現我的文科分數都比較高,叫我數學盡力就好,不要太過在意,應該往文科方向更加發揮,於是數學所帶給我的自卑,因著母親看見我的優點,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是誰?我是上帝眼中看為美好的。

《少年新眼光》編輯Umav Ispalakan提到《少年新眼光》不同於以往追求「美好」的靈修書籍,比較聚焦在「生活」上所發生的不公義,為的是要培養青少年關懷在地的信仰,並且透過聖經經文與社會各個不同的議題做連結。

近來許多教會大力推廣傳福音的課程,盼望有更多非信徒都能受洗。的確,傳福音固然重要,但我認為「關懷社會上的被壓迫者」才是傳福音最為首要的。若我們不思考上帝的福音如何對每個人及受壓迫者說話,而不斷地為傳福音而傳福音,這樣的福音就與「心靈雞湯」及「勵志書籍」一樣,一開始讀起來充滿力量,最後因略為空洞而無法解決問題,也無法真實地認識上帝。

當福音不再只是聚焦在「自己」,而是轉移到「社會」,並且去了解聖經如何教導幫助社會上被壓迫的人以及生活困苦的人。我們的福音,就會像耶穌所傳的那樣,不只同理人的軟弱,也能感動許多的人。
我要往哪裡去?我要往上帝所交付的旨意去幫助弱勢者。 (作者為神學生)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