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1978年開始商運的第一核能發電廠將屆滿運轉年限40年,代表台灣即將首次面對的核電除役;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與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於5月17日晚間在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辦公室舉辦「漫長的告別——核電廠除役跟你想的不一樣」講座,邀請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謝蓓宜與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主講,談談核電除役知識,以及核一廠曾為地方帶來的環境與人文影響。

(攝影/林婉婷)

2015年台灣電力公司提出除役計畫,交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與環保署進行相關審查,今年5月15日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會議通過台電提出的「核能一廠除役計畫」第二階段報告,預計今年起將展開為期25年的除役工程。謝蓓宜說明,環保團體主要對核電除役計畫提出4點建議:1.參考國外經驗。2.牽涉專業技術多,國內外專家應召開會議與報告。3.除役期間追蹤在地居民健康狀況。4.除役期間作業資訊公開,讓政府、環團與公民等可以有效監督。

環評審查項目種多,包含物理及化學、生態、景觀及旅遊、文化與社會經濟等累變,而環團特別重視除役作業在「地形地質及土壤」「水文及地質」「氣象及空氣品質」「核輻射」和「陸域動物及植物」等面向的影響。另外,環團也特別注意施工過程中輻射排放到環境裡,核電廠附近居民與第一線除役工作人員是否可能直接暴露在輻射中。

(攝影/林婉婷)

核廢料等是否按照法規處理也是環團監督重點。謝蓓宜坦言,除役後的射性廢棄物、核廢料與土石方等仍貯存在廠內,並不能算是達到除役所蘊涵「將乾淨土地還給人民」的精神;而核廢料處置策略通常分「近程、濕式貯存」「中程、乾式貯存」與「長程、最終處置」,但在台灣,最終處置階段仍缺乏規劃、至今沒有找到適當方式。

1963年出生的郭慶霖是金山人,以自己的成長回憶帶領聽眾認識金山歷史、地理、人文、生態變遷,以及核一設廠造成地景改變、河川改道、生態破壞與居民迫遷等過程。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