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海外宣教的呼聲

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行中,在聖靈啟示下聽到馬其頓的呼聲,就進入從未到過之地做宣教。今日,聖靈仍在運行,並呼召願意順服的人到那陌生之地服事。 來自海外宣教的呼聲,你聽見了嗎? 

上帝在泰緬行奇妙的事


文圖◎謝豐隆(駐泰緬宣教師)

1990年暑假,我從就讀的第一個神學院畢業後,參加了一次泰北的短期宣教,為期兩個月。期間,我多次往返清萊與清邁,為了回應泰北清萊美斯樂村的宣教呼召,我參與了其中的服務工作,包括:福音戒毒、阿卡部落關懷和協助美斯樂教會設立中文學校等。在這兩個月的工作期間,我很開心能經歷到神對我生命的命定。

 毒品金三角,成為福音轉運站 

一次,在泰北往返途中,我騎摩托車經過滿是碎石的懸崖路時發生嚴重的車禍,多處受傷流血,瞬間頭昏眼花。幸而上帝伸手保守,讓我避開後面來的大卡車,並讓受傷的我在沒有同伴的情況下,順利騎車回到海拔約1300米的美斯樂村。剛回到村裡,我感到全身虛弱。在那個沒有醫療的環境中,我經歷上帝奇妙的醫治。上帝的恩典沒讓我從宣教師變成殉道者,到如今我還在泰緬邊境山區經歷神奇妙的恩典。

經過了這些年以後,在過去神祕毒品泛濫的泰緬金三角地區,如今神已經轉化成為福音的轉運站!

另外,在緬甸北部有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必須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來到有學校的城市,住進教會的學生住宿中心過團體生活。

每個孩子到了住宿中心後就被分配一些打掃、種菜、養雞等勞動工作,在飲食方面因為人數太多吃的都非常簡單,以吃飽為主要目標,多數是青菜和米飯為主食,有時候感覺到食物可能營養不足,偶爾才會有肉類及雞蛋。

早上一大早起床後整理一下有早禱禮拜,聚會結束後才吃早餐,早上出門到當地的緬文學校上課到4點多後,再前往中文學校讀書,晚上7點多才回到住宿中心,簡單洗個澡後開始寫作業、背聖經,睡前有晚禱,在9點多左右就要上床睡覺。

這些孩子們能夠平安健康的成長,都是因為許多愛主的弟兄姊妹們不間斷的關心與支持,讓他們的生命裡滿滿地被愛所圍繞。

那次短宣後的29年間,我多次前往泰北、緬甸邊境山區服事學習,我學了很多功課,其中包括:

1.學習耶穌的憐憫心腸,看見人的需要,用溫暖、尊重及同理心接觸人群。

2.學習用淺白的話宣講天國的福音,以具體的愛的行動來分享神的恩典,在需要時為身心靈受傷的人禱告。

3.學習耶穌的牧養方式,帶領信徒學像耶穌,過重生得救的新生活。

4.學習耶穌的團隊事奉及牧養模式,在帶領短宣隊時,將信徒培訓成門徒,建立同工,同心合意建造上帝國。

 泰緬傳愛行動計畫 

在泰北山區及緬甸北部等山區部落,有許多少數民族的貧困家庭與孤兒們,他們都是我服事的對象。
今後的服事計畫是:

1.繼續推動支持、關懷這些弱勢群體的發展。

2.開中文師資培訓課程,建設當地的中文師資隊伍,成立學生牧養中心與中文學校,在牧養中心開展生命教導和品格教育,讓這裡的學齡孩子從小學習華文和接受信仰教育,預備給神使用,期待這些孩子有嶄新的人生。

3.鼓勵青年回部落工作,作福音的使者,同時拋磚引玉地促使當地華人教會愛神的心覺醒,建立他們的屬靈生活,提升他們的屬靈生命。

 在泰緬宣教的需要 

透過讓學齡孩子從小學習華文的機會,進一步接受信仰教育。

1.經費:希望能有教會團體捐獻經費,以支持泰緬具體的傳愛行動計畫。

2.師資:我們將持續定期辦理宣教義工的參訪、服事體驗行程,期待有義工師資來泰緬學生中心協助培訓。呼籲各教會每年派出短宣隊前往泰緬地區參與義工服務;呼召有負擔的同工同行,並回自己的教會傳遞泰緬宣教的異象。

3.泰緬宣教代禱小組:我對泰緬少數民族的負擔是在泰緬邊境地區建立全新的教會,非常希望在台灣各地區有固定代禱者組成「泰緬宣教代禱小組」。這裡非常需要有福音志工團隊,為此福音事工關心禱告。

 愛的呼籲 若您願意在禱告中記念我們,也願意為泰緬福音事工代禱,我誠懇邀您成為我們的團隊。若您對此有感動請與我聯絡,願神祝福您和您的家庭與事業。
泰緬宣教師謝豐隆 0938-228838

 

Sun or rain──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


文圖◎廣福(PCT派駐緬甸宣教師)

緬甸主要信奉佛教,需要透過各種宣教方式觸及不同年齡層。

週六幫孩子報名兒童足球課時,教練告訴我:「Every weekend. Sun or rain.」我心裡想,很好啊!本來下雨天也是可以踢足球的嘛!當時,仰光的艷陽高照。10分鐘後,當所有孩子都跑步熱身完畢時,開始下起小雨。分組練習傳球時,雨勢逐漸增強。我的孩子看著我,像似在問我:「還要繼續嗎?還可以繼續淋雨嗎?」及至傾盆大雨時,換我看著我的孩子,像在問他同樣的問題。

正如教練所說的,他絲毫沒有意思要喊停。現場來自世界各地超過30位小朋友都在7到10歲左右,沒有任何一個人停下動作。即使大雨模糊了視線、踏在積水的草皮上,仍然繼續奔跑、追逐,熱情的喊叫聲此起彼落,小小的臉頰紅潤、眼神無比專注。

提摩太後書4章2節:「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導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這是6年前我在中會資格講道的經文。那時候,也是我在緬甸服事剛滿一年,懷著遠大的理想抱負、滿腔傳福音的熱血,所以講起這段經文來,頭頭是道,自以為是。第二年開始,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同工間的衝突與摩擦,環境的無法適應導致家人們的疾病與壓力。接踵而至的困難與挑戰彷彿逐漸增強的雨勢,我憂心忡忡地看著家人,像似在問他們:「還要繼續嗎?還可以繼續淋雨嗎?」及至傾盆大雨時,卻換成年幼的孩子、牽掛的家人像似在問我同樣的問題。

 我雖非教練,但是我有選擇的權利 

第5年,我開始計畫離開緬甸。直到離開前的最後一個月,我照舊為我的孩子讀睡前聖經故事,那天的故事是以利亞在迦密山求上帝降火。我的孩子問我,為什麼以利亞要澆水在牛犢與木柴上?那一夜,回答完孩子的問題後,忽然間,上帝讓我好像明白些什麼。以利亞身處異教文化與寡不敵眾的環境,他並不是唯一面對困難與挑戰的人。當他把水澆在牛犢與木柴上時,他亦是把自己的性命澆奠在祭壇上,以此明志,表達他對上帝的信心。上帝作為以利亞、保羅或我們每個人的教練,雖藉著聖經告訴我們一些在理智上能明白的事。但我們仍然必須上場,用身體去體驗、用情感去感受,即使是生命中或服事中傾盆大雨的那一天。

第6年,許多牧長、同工和我們一起禱告下一階段在緬甸的異象與使命。我們決定離開緬甸華人社群,準備向緬族做跨文化的服事。雖然在緬甸5年多的時間,但這就像似重新開始,再次打包搬家、找語言訓練中心、找孩子的學校、解決商務簽證的問題、孩子就學的適應狀況、面對截然不同以往的緬族文化和世界觀。

 這一次我們不再是孤軍奮戰 

緬甸主要信奉佛教,需要透過各種宣教方式觸及不同年齡層。

在上帝奇妙的帶領之下,我們有機會向海外基督使團的資深宣教師請益,並以簽約的方式成為他們在緬甸工場的一分子,使團提供我們所需的訓練、資源和關顧。使團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宣教師們,就像一家人般的彼此關顧、分享經驗,資深宣教師們協助、輔導新進宣教師適應,為期2~3年的訓練結束後,由工場團隊謹慎的分析與評估,結合每一位宣教師的專業與負擔,從仰光再差派前往緬甸各地服事。

保羅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以佛教為國教的緬甸,到處可見金塔與寺廟。民族內戰頻傳、醫療資源缺乏,可以想見在這裡服事的生活,「得時」的日子不會太多。可是每每聚會時,透過宣教師們彼此分享,都讓我備感激勵。因為這群人的的確確是這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用他們僅有的一生在傳道,再次喚醒了我們不變的志向和未曾減退的熱血。

如同在大雨下未曾減緩的球賽中,讓我們持續學習專注在腳下的球而不是淋在身上的雨,奔向目標位置而不是閃過地上積水。雖然比賽場地在世界各地,但我們已有彼此扶持、激勵和幫補的團隊。而且我確實聽到那呼召我們上場的教練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

四口之家的宣教之路


文圖◎Sean(海外宣教師)

在結束一段外表風光、內心掙扎的牧會,我不禁想:「什麼是我要的事奉之路,什麼是主耶穌要我走的事奉之路?」心中興起了一個禱告:「求主帶領我以新的角度來看神國的服事。」只是沒想到,這樣的禱告竟會把我們一家四口帶到無法想像的宣教之路。

決定要海外宣教,我心中要度過兩個關卡,第一是理念的層面:「台灣都傳不完了,為什麼還要到海外宣教?」第二是家庭的層面:「孩子的教育怎麼辦?孩子真的適應得了宣教嗎?」

當時我不敢說這兩個關卡我都過了,但在全家參與短期宣教培訓,與當地長期同工一起生活的過程裡,上帝逐漸打開我們的心。

 宣教,是為把資源帶到需要的人群中 

我所培訓的中國家庭教會青年,為了受裝備去海外宣教,他們集體住在避免政府監視的隱蔽建築裡,一個月只能出門採買一次。因著通訊的監控,一個月只能使用手機一次,且要運用許多代號避免事工曝光。我們走在馬路上,也要常換路線,注意鄰居的眼光。

記得有一次,同工帶我們到當地著名休閒區,看到許多單車出租,動心想租來騎,結果老闆說要登記證件,我和另一半Joanna相視一會兒,還是放棄這樣的小確幸。

為避免音量引起鄰居注意,學生的敬拜是利用MP4和電腦小音箱,且要緊閉在最隱蔽的小房間。我們用手拍拳頭取代呼喊阿們,我們沒有舞台燈光,沒有訂製團服,沒有樂團,不能拿起麥克風……那卻是我這一生看過最火熱的青年敬拜,因為他們的獻身與犧牲是玩真的。

在台灣教會彈平台鋼琴,指揮聖歌隊的Joanna,到了宣教地改彈小天使電子琴、教導烏克麗麗,從小學琴的好手感,一步步為主放下。在緬甸華校教書,天天跟小孩子大喊拚音量,美聲共鳴早已傷痕累累。
這些看似犧牲的宣教生活,卻回答了我踏上宣教第一個問題:「宣教,是為了把教會資源更有效的運用,帶到需要的人當中。」

以我在中國、緬甸、俄羅斯、尼泊爾等國長短宣的經驗,海外宣教猶如用台灣教會五成的事工精緻度、資源花費,卻能在宣教地得到相同的滿意度,甚至有三倍的社區影響力。這讓我反省台灣教會的事工,常落入在精準與傳統的比較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追求提升。而真正需要福音資源的地區,卻連桌下餅乾屑也是奢求。這樣的矛盾,不也是許多渴望看見福音廣傳之人的遺憾?

我曾粗略估算過,在台灣只要每年150萬元,就有開拓一間分堂的可能。而在緬甸要支持當地傳道人開拓分堂,成為台灣母堂的長期宣教據點,也許一年只需要50萬台幣。反觀台灣教會的事工和花費,常停在維持信徒需求的層次。我相信,若教會願意踏出訪宣或短宣的腳步,上帝必會開啟我們的心眼,看見新的需要與策略連結。

 宣教師的孩子:神以笑臉幫助我們 

Jpeg

孩子是宣教師心中的一塊肉,讓我和Joanna最難下決定長宣的,就是當時小班和大班的孩子。回頭看當時帶他們到中國和緬甸的照片,心中不禁驚訝,那時他們還那麼小啊、我們怎麼那麼敢啊……

但奇妙的是,就是我家弟弟在中國的反應,讓我們看見屬神的產業,必有神的保護與供應。當時3歲弟弟連幼稚園都還沒上過,拿筆只會直線亂塗亂畫的他,竟然在封閉的生活中,畫出一張又一張的大笑臉。哥哥驚訝地找我們說:弟弟會畫笑臉了!而且充滿成就感的弟弟,那天幾乎畫掉了半包A4列印紙,都是一張張長著幾根頭髮的超大笑臉。為著宣教之路遲疑尋求的我們,看著滿客廳的笑臉,也不禁佩服上帝的幽默回應:「主的喜樂是我的力量」「祂以笑臉幫助我們」。

帶著小孩走向海外宣教,是行李箱和長途顛波巴士的路程。看著他們穿著緬甸學校制服,坐在小貨車後斗,被土路震到摔倒,還笑說這是迪士尼樂園的太空山。在中國住處無法外出運動,兩兄弟全身光溜溜在房間跳「爆汗TABATA」;由牧師爸爸親自上戲劇式聖經故事課、媽媽親自教弟弟注音……;在緬甸被蛋雞包圍,用眼睛上「肉豬解剖課」,得到跟豬頭合照的殊榮。更別提野狗發情季的「性別教育」,幫豬接生的「生命教育」,在緬文學校演台灣彩虹聖誕劇七隻小羊的服事……

感謝上帝給了孩子們Switch、手機、安親班以外的人生經歷,更在他們回憶中留下宣教的DNA。帶著孩子去宣教吧!就從短宣開始,全家一起看見世界的需要有多大。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