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梁家瑜談基督徒與公共議題的距離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在同性婚姻議題爭議的過程中,部分基督徒總是扭捏尷尬,也讓一些年輕基督徒心中疑惑:基督信仰與公共議題似乎有一道鴻溝的距離?為此,台北大專中心、北區大專長青聯合團契(PTL)、神學禮拜日在12月29日邀請《起初,是黑夜》作者梁家瑜分享,318太陽花學運後,他如何看待基督徒在公共議題的參與。

梁家瑜說,在同婚爭議過程中,當他看到華語教會為了反同婚與其他宗教成立「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後,他也發起成立「台灣守護基督教聯盟」,並站在基督徒信仰反省角度寫了《起初,是黑夜》一書。

當天播放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演唱的〈O Holy Night〉,並就最後一段的歌詞找出與公共議題有關的字句。梁家瑜說,台灣基督徒在參與公共議題上的立場與角度,與多數普羅大眾的認知有極大落差,「我真的不知道,基督徒與公共議題之間應該是零距離的,為什麼在台灣,基督徒與公共議題如此有鴻溝?」

(攝影/林宜瑩)

梁家瑜也提及1989年3月17日,長期關懷台灣勞工議題的神父馬赫俊(Neil Magill)遭到國民黨政府以屈辱式的強制驅逐出境後,有一位名為「鄭南榕」的記者寫了以下報導:「台灣的宗教界,上焉者與統治階層形成利益共同體,甘於國民黨的名位籠絡與政治控制;中焉者與現行社會體制妥協,在既有『神寵』中獨善其家,偶以小惠小善澤及別人;下焉者則淪為提供明牌或斂財營私的『宗教掮客』,充滿濃厚的功利色彩……當政治的邪惡勢力張牙舞爪之時,台灣便必然一再重演清教徒殉道的受難儀式,至於那些仰慕慈悲佛法,深受福音啟示的人們,則普遍癡聾癡啞,宛如木石。」該報導產出後,不到一個月、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身亡。

梁家瑜也直指,黨國教育傳揚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思維,實際上框架限縮了公共議題的範圍與定義。而基督徒談公共議題的困難所在,也因「政教分離」「基督教是西方宗教」「政治與信仰的二元對立」被制約、受限,不過他仍認為,基督徒最了解罪性、承認有惡的存在、願活出基督樣式,因此更應該參與公共議題與事務,致力為世上貧苦弱勢者發聲。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