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真
《嘉義中會公報》523期報導生態關懷者協會創會理事長陳慈美老師,以及531期〈新塭好美里沙灘的淨灘與植栽〉,都表現出本宗對環境的關注。正如陳老師當天投影片最後一張呈現的:呼召(Calling)就是你最深情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的需要交會之處。──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
筆者多年來也深受環保的呼召,努力實踐從生活中開始節能減碳。但這些年的觀察發現,教會在這件事上的關注、覺醒與實踐,似乎還有許多努力空間。正如陳老師當天其中一張投影片,上主從雲朵中發出的問話:「亞當、亞當,我交給你保管的地球呢?」下方則是亞當坐在柴火前,把地球像貢丸一樣穿在竹籤中燒烤著。左右則配上兩句話:「如果你多方的傳福音,但絕口不談特別屬於你那時代的問題,那麼,你便完全沒有傳揚福音。」──馬丁路德。「當教會錯過搶救地球的機會時,我們也錯失向21世紀的人傳福音的機會,而這也正是教會在這世代裡顯得無足輕重、軟弱無能的主要原因。」──薛華(Francis Schaeffer)。
強調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應該更關注環保議題!以下分享筆者從實習到傳道師生涯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某教會舉辦節慶大型餐會,平常約半數人在愛餐中會自備環保餐具,但當天卻是全部人使用免洗餐具。後來,我提出至少本會會友可以使用自備的餐具,仍然沒有被接受,因為「不方便」。
平常洗手、洗碗時很多人習慣將水開到最大,洗澡熱水出來前的冷水也都是任流而去。我曾在東石教會看到水桶張貼標語:「鼓勵使用者回收水沖馬桶。」因此我常想是否有一種建築設計,像綠建築一樣能回收雨水,把那些乾淨的水直接回收使用?還記得在某醫院廁所看過「本馬桶用水使用回收水」,真是興奮!因為每每想到沖馬桶的水和我洗臉的水一樣,就覺得浪費,偏偏沖馬桶的水總是大量消耗。
進駐教會後,我發現一箱箱過期未發出去的信仰刊物、奉獻袋、和會手冊等,最後似乎只能回收,我不禁思考,難道這些紙張應該這樣被浪費?奉獻袋可否印製多功能,將每年必用的奉獻主日條列,以勾選方式選擇,而數量則由各教會印製,由總會和中會補助經費,也可以不必每年寄送,以節省郵資和人力。當我主張減量印製和會手冊以在籍會員人數推估時,並未受到肯定,教會似乎只想維持原來的方式,確保人人有手冊。此外,如冷氣或電燈等用電設備,教會也有很多改善的空間,這些都是值得好好思考的議題。
或許真的是因為呼召,我就是會注意這些細節,也甘心樂意為環保而忍耐不方便、不舒適等。我相信本宗會友必須從心裡更有危機意識、更認同環保生活習慣的迫切!各級教會和機構在各種細節上應該更努力實踐環保的精神,並為此努力修改原來的工作流程或運作方式,相信這就是實踐基督「捨己」的信仰實踐、也是作光作鹽的信仰見證。
教會必須警覺,再不積極回應環保課題,真的不會有傳福音的果效。正如馬丁路德和薛華所言,當教會成為比社會落後和守舊的團體,只有被社會遺忘而已。 (作者為嘉義中會傳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