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專再辦青年培力營 為孤島青年提出搭橋計畫

(攝影/張原境)

【張原境台南報導】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在台疫情趨緩,雖無法接納非台灣籍者參與,第2屆亞洲學生基督徒運動青年培力營(ASCM)仍順利於7月9日至14日舉辦,吸引近30名青年聚集於台南大專中心,學習「青年草根培力課程」,週末則前往台南中會北門教會參與台南大專主日,並前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參訪。

延伸閱讀:亞洲學生基督徒運動青年培力營 實踐信仰

參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攝影/張原境)

ASCM由台南大專中心主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協辦,以學生基督徒運動(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的實踐為主軸,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面臨考驗,營會總召、台南大專助理李明翰以潘霍華的《團契生活》為例指出,今年主題訂為「孤島青年,搭橋計畫」,期盼幫助處在內心孤島與國際孤立處境的台灣青年展開雙臂,重整內在之後長出力氣,重建包含信仰等面向的關係,李明翰認為面對生命最深處,需單獨與上帝交帳,不能逃到群體中,也唯有這樣的信念,才能理解自己不是獨自的活著或死去,而是在上帝的大家庭中,雖然是一座孤島、但不再孤單,「唯有面對自己,才能面對他人;也唯有面對他人,才能面對自己,群體與個人不是二分的東西。」

(攝影/張原境)

談到草根培力課程,台南大專傳道師高柏恩表示,「價值」像是回應事物背後的想法,原本即存在,只是有時無法指出,「理解彼此的價值無法一致,才會願意努力靠近。」而「觀看」如同生命系統裡的感受能力與雷達,當它被打開時,會意識到自己是被困住的,開始思索超越的可能性,因此「行動」即是拒絕被困境包圍,並且往展望的方向靠近,「沒有上帝的愛,我們看不到盼望與擁有信心。」而「模型」則為多次刻意行動後堆疊而成的形式。

學員於工作坊分享自身創作。(相片提供/台南大專)

為進一步幫助學員將理論與生活實踐結合,今年營會設計加入情感、習慣、閱讀與健康等4個主題式工作坊,主持習慣工作坊的高柏恩表示,「習慣」源於多次選擇後進入無意識狀態的累積,也是內在渴望的回應,「本能先於思考,因此我們需要意識檢視生活當中許多直覺式的判斷、釐清生活的現況,從痛苦中學習,進而較容易接受新的刺激。」

(相片提供/台南大專)

初次參與營會的屏東中會潮南教會牧師陳佳佳認為,課程設計很客製化,在工作坊中可以仔細地重整生命內在議題,「唯有自己先被培力,才有力量面對上帝在生命當中要我面對的議題。」東海長青畢契、現就讀於中山大學社會所的林書弘認為,自身過往即接觸過部分理論與觀點,但缺乏系統化的組織,透過此次營會了解如何圖像或組織性地思考,理解原來理論與實務可以如此並行。

台南大專牧師吳明漢期盼明年若疫情控制得宜,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的夥伴均能參與,「透過各國經驗的分享,將可使課程內容更為豐富。」

(攝影/張原境)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