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由Payuan(排灣)中會青年事工部主辦、為期3日的「第4屆排灣青年大會」,於7月24至26日在Piuma(比悠瑪)教會舉行。本次營會主題「Maita」(合一),透過專題演講、工作坊、關懷部落等方式,帶領學員們思想在這世代的原住民族基督徒青年應有哪些反思與行動。

延伸閱讀:【專題報導】排灣青年大會 思想信徒責任

(攝影/林婉婷)

24日的首場專題演講,請Nansiku(南世)教會牧師Tjukar(許松)以「道成肉身——上帝與排灣族同在」為題談排灣族宣教歷史;他透過圖表來呈現不同階段發展。「談排灣族宣教故事,正是養成在耶穌基督裡合一的心境。」Tjukar娓娓道來,第一波宣教浪潮回溯到日治末期;1945年、日本殖民政府離開台灣,同年11月,Timur(三地門)部落族人向屏東教會牧師許有才請教「我們以後要拜什麼神?」且隔年,許有才領著青年、帶著鹽巴,前往Timur部落拜訪,就此開始接觸與交流。

第二階段,福音向外發展;在南排灣地區,傳統信仰尤其興盛,另漢化嚴重,且曾遭卑南族統治,這讓南排灣的排他性更勝北排灣,也因此福音更難傳播,但福音的大能無人能阻攔,多間教會在南排灣地區設立。緊接著是眷村教會興起,這源自於原住民族婦女嫁給外省家庭;另一現象是在基督徒人數也激增後,有較大型的教會作為母會,開始設立分堂,讓教會數目開始成長。

(攝影/林婉婷)

第三階段自1986年開始,都市原住民教會的需要被注意,教會成為在都市就學、就業族人繁忙身心的安歇之處。下來進入盤整階段,為避免不同教派教會競爭,經彼此溝通,每個部落的教會數量應達某種程度的平衡,也因此有幾間排灣族的長老教會不得不關閉。

2006年至2015年步入轉型時期,不只是單純說服人們來信仰耶穌基督,更要讓教會去察覺、服務社會的弱勢與需要,使人認同教會、進而認同信仰。現正在進行中的階段是「五年宣教計畫」期,中會屬下各部會各有要推廣之事工,Tjukar也肯定Payuan中會青年事工部的努力,也相信上帝會祝福事工部的發展。

較特別的是,本次開會禮拜在晚間進行,要求全程靜默;在族語宣召、鼻笛讚美、祈禱與讀經後播放影片,呈現鄭南榕等社會運動前輩們在街頭抗爭中疾呼訴求、遭遇鎮壓、新聞報導等片段,使學員們思想面對國家認同、族群文化、土地正義等議題,青年要如何實踐信仰中守護公義的教導;影片後學員們也在小卡上寫下心得與禱告,擺在台前以台灣島形狀為輪廓的裝置藝術中,並以〈排青的祈禱〉為回應詩歌。

(攝影/林婉婷)

Payuan中會總幹事Ljegean(樂歌安・督達里茂)也到場請安。她在致詞中表示,早期長輩們的挑戰與現今青年們的挑戰不同,過去要破除傳統信仰的影響,現代要爭取自由與人權;青年們不能只有華麗的禱告和敬拜,而是在年輕時就觀察環境與處境,並學會持守信仰。

25日上午專題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宣幹事Omi Wilang(歐蜜・偉浪)牧師主講「太初有道——上帝與原住民同在」,下午為「信仰vs.性別」「信仰vs.社會參與」「信仰vs.部落青年會」「信仰vs.夢想」等4主題之工作坊,以及協助清掃部落環境和草地音樂晚會;26日上午參與Piuma教會主日禮拜並上台獻詩,證道則請高雄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主任Eleng(賴佳華)傳道師講「道在排青——耶穌的排青的盼望」。完整報導請待3572期4、5版專題報導。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