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屏東報導】隨著文化復振風潮,不少原住民族部落與教會面臨「福音與文化」議題;Payuan(排灣)中會Kaidi(楓林)教會與獅子鄉聯禱網、青年事工部等共同籌辦「獅子鄉青年福音與文化樂壇」,邀請獅子鄉地區跨教派之教會與部落的文化工作者等參與,上午主題講座與論壇、下午音樂發表與分享,盼望能以積極態度化解誤解,透過暢所欲言理解多元想法。

講座請Payuan中會退休牧師Masegseg(童春發)擔任主講人,他介紹祭儀、小米、圖騰等傳統文化觀,並結合基督信仰價值詮釋,說明人類生命、時間、空間與上帝創造之間的神聖關係,也回顧自己曾接觸不同宗教信仰與相關婚喪儀式時的心態與做法,並強調在不同信仰與文化對話的過程中,要以禱告的心來創造友善、和好的關係,使教會能成為地方的祝福。

(攝影/林婉婷)

論壇請部落青年Ku LjingTjauvuuvulj(內文)教會牧師Ljaucu(蕭世光)與基督教循理會楓林教會牧師薛勇生擔任與談人。Ku Ljing提醒,掌握詮釋權、發言權者,在表達時要格外謹慎、謙卑,也請大家從歷史來看議題,不要被外在迷惑,否則就淪為「溫水煮青蛙」,被柔性暴力侵蝕而不自知;應隨時保持警覺,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

Ljaucu則以Tjauvuuvulj教會與自身見證為例,點出Tjauvuuvulj教會以小米、地瓜、樹豆做聖餐與敬拜,傳統雕刻與圖騰意象來裝飾教會;他相信在場會眾們有不少人的家族長輩是靈媒,而他的家族也是,但上帝的恩典、給予人們機會能夠重新認識祂、敬拜祂、服事祂,「這不是人的決定,而是上帝的作為。」Ljaucu舉例,在文化復振中如古謠傳唱、族語保存、部落尋根等,這些都是教會可以參與的,也是不少教會已經在努力投入的;福音與文化應尋找互相接納的交集,讓排灣族的孩子們能記得、認同自己的身份,用愛、尊重、包容,營造生命共同體。

(攝影/林婉婷)

薛勇生相信福音與文化沒有衝突,是「文化」與「文化」衝突,是宣教者帶著自己的文化觀點傳揚福音,因此有碰撞。在他自己的教會裡,他避免用自己的文化觀凌駕福音,反而盡力將福音傳達完整,讓弟兄姊妹們會自己判斷與取捨,「他們會去尋求神的喜悅與心意。」

薛勇生也解說為何排灣族容易接受基督宗教,原因是兩者的相似性:首先福音也是口傳耳聽;其次基督宗教傳播時重視音樂,所以他鼓勵教會對音樂事工要更用心,創造長輩與青年都能享受的敬拜,而不是格格不入;再來是基督教同樣沒有偶像崇拜;最後是基督教重視個人價值,這對早期被社會矮化的原住民族是很大的安慰。薛勇生表示,原住民族文化被剝奪不全是教會責任,也有過往執政者、例如曾經施行「國語政策」,有時福音與文化的爭議,是統治者變向削弱、轉移不當統治的責任,「幾位傳道人的行為,與國家機器的暴力,是不能相比的。」

(攝影/林婉婷)

回應環節,Payuan中會青年幹事Qelen(額冷・璟拉)說,從小在教會成長者,其文化意識與部落認同許多是教會建構與出發,而青年事工部近幾年也帶著青年討論「我是誰」,從中延伸出族群與信仰反思。她感謝教會提供一個安心與自由表達的空間,若說在福音與文化議題上教會要謙卑悔改,那麼「悔」是認知錯誤、「改」是付諸行動,在悔改之前,恰恰需要多元對話。

下午樂壇時間以勇士舞為開場,除了教會青年與樂團,也邀請歌手全世煌、吳美婷等人出席、交流。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