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923日是「國際手語日」,隨著手語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與學習手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平安基金會所屬身心障礙關懷中心長期推廣手語,今年更開創過去高屏地區缺乏的手語繪本教學;其中亦與高雄市故事媽媽協會合辦「手語繪本班」,自921日起至1123日止、每禮拜一上午開課。

延伸閱讀:障關中心營會 大小朋友從繪本學手語

高雄市故事媽媽協會理事長陳秋香受訪時指出,為了讓故事媽媽們的表達能力更多元、更趣味,除了講故事的訓練,也需要有戲劇等相關培訓,而這是她個人首次接觸手語;障關中心手語老師蘇莞婷則說明,課程不只是討論手語詞彙,也會和學員們分享聾人文化,待故事媽媽們未來進入不同場域說故事時,遇到民眾提問與好奇,就更能夠答覆與回應。

(攝影/林婉婷)

蘇莞婷點出,帶領手語繪本時,若沒有特別提到「手語」,當聽眾專注在聆聽故事時,很可能就忽略了講師的肢體;她個人會在開始前先用時事引入手語觀念,例如近期因為衛福部疾管署針對武漢肺炎疫情召開每日記者會而受到重視的手譯員等;接著在盡量在故事進行中自然、連貫地融入、結合手語。

關於「手語繪本有年齡限制嗎?」和「手語有分適合學習的族群嗎?」這2點迷思,蘇莞婷強調「手語就是一種語言」,就像台語、英語和日語,任何人都可以學習與運用,包含還不會說話的小小孩或是聽力退化的長輩們;而陳秋香解說,繪本是溝通橋樑,當故事反映出生活的話題,就能開啟對話的契機,同樣是大人小孩、男女長幼都適用,例如近期熱門的「熟齡繪本」活動等;蘇莞婷補充,就像聽人會視場合和情緒,說話有大聲與小聲,手語溝通同樣有不同程度的表達,不會產生外向者可以、內向者不可以使用的情形,而陳秋香認為初學者還不熟悉,所以在比手語時可能比較含蓄、害羞,但熟悉之後應該就不會有敢或不敢的困擾了。

(攝影/林婉婷)

障關中心副主任吳秀鶴受訪時表示,11月中旬將推出手語教案手冊,期待屆時能與學校等教學單位合作;更多障關中心即時資訊可關注臉書同名粉絲專頁。

「國際手語日」是聯合國通過的國際性紀念日,目的在於保存手語與保障聾人權利;首屆於2018年,是個年輕的紀念日;「923日」則是世界聾人聯合會的成立日(1951年)。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