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台灣約有70萬名外籍移工,他們為了家庭與個人夢想,離開家鄉、親人與孩子,來到台灣勞動,同時適應與過往不同的氣候、語言、飲食與社會文化;一待,可能就是3至9年;關心移工權益的非營利組織「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簡稱One-Forty)與台灣福興企業合作,於10月1日至11月1日期間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B6倉庫舉辦「轉機:台灣」年度攝影展,透過影像、文字、裝置藝術、群眾互動等方式呈現移工生命故事,也拉近台灣民眾與外籍移工距離,看見「勞動力」背後的「人」。

延伸閱讀:

勞關承辦移民署業務 助人口販運受害人與失聯移工

高雄區漁會慶漁民節 表揚外籍漁工與SFSC

SFSC關心異鄉人 外籍漁工防疫宣導與分享物資

展覽命名為「轉機」,有3種意義:一是字面上的意義,許多移工人生第一次搭飛機出國,就是來台灣就業;二是對移工而言,來台灣工作的經歷對他們生命有何影響;三是對台灣人來說,對待移工的態度及他們的處境,也構成移工們對台灣這個國家的印象。

展覽規劃5大展區:「原鄉生活」記錄移工們的母國環境,包含離別場景、家人需要及接受技術訓練過程。「異鄉日常」從工廠、家庭、飲食、節日、宗教等不同面向切入,帶領民眾認識移工在台灣的日子,另以紙箱佈置裝置藝術區,擺放移工們想寄回家的禮物,例如女兒想要的滑板車、母親喜愛的沐浴乳等;現場播放移工介紹禮物影片,有人拿著麥克風哼起女兒最愛唱的歌曲時瞬間哽咽。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移工之聲」從200多件「第2屆移工攝影徵件」投稿中精選15張作品展出,以圖像搭配短文訴說生命故事,如喜愛台灣的自然美景、在台灣與同鄉親友相聚、懷念曾經照顧的過世長輩、險遭性侵後更換新雇主、雇主小孩天真可愛地說出「阿姨,我愛妳」等。

「移工之外」則呈現充滿愛心與才華的移工們,他們在台灣的社會參與及自我實現,其中有印尼人Maya籌組的「Universal Volunteer」(環球志工印尼移工淨灘團),他們利用假日時間、2年來舉行超過80場淨灘和淨山活動,累積清除超過2400公斤垃圾;展覽中還佈置音樂牆,可以聆聽成立滿10年的印尼移工樂團「UNI Band」和2017年成立的印尼移工樂團「The Mandalas」創作,並欣賞多場演出照片;另有多位具文字巧思的移工,榮獲「移民工文學獎」、出版著作。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最後的展區介紹台灣福興企業和One-Forty,兩者的合作始於2019年的菲籍移工陪力課程。成立5年的One-Forty秉持「透過教育,讓每位移工在台的旅程都是值得和鼓舞人心的」核心精神,舉辦華語、商業相關線上及實體課程,期望移工們在台灣期間也能持續學習新技能,回到家鄉後更有能力實踐夢想。

台灣福興企業旗下有約300位菲律賓籍移工,去年邀請One-Forty執行每月1次的華文及理財課;當時課程中有「夢想拼貼」活動,邀請移工們分享自己的夢想,後衍生出「移工圓夢計畫」;台灣福興與One-Forty合作實現其中3位移工的夢想:有人想要當畫家、開畫展,有人想聽母親的聲音,有人想見見分別27年的父親;現在圓夢計畫已是長期、固定活動,開放給菲籍移工們申請。展覽現場播放圓夢計畫紀錄影片,也展出移工創作油畫。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One-Forty的組織成員平均年齡約25歲,盼能成為台灣人與移工之間彼此認識的橋樑,也以創新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為此設計了3大計畫:提供線上與實體課程的「移工人生學校」,計已辦理超過200場實體課堂、發表超過280部線上課影片,更定期回到移工家鄉田調以暸解學生近況;促進台灣人與移工交流的「東南亞星期天」,固定每月挑一個禮拜天舉辦文化體驗,例如廚房派對、故事月台、街道探索等,至今已累積80場實體活動;包含專訪文章、倡議影片和公開展覽等新媒體經營的「移工故事頻道」,過往內容可以搜尋One-Forty官方網站。

10月7日晚間,One-Forty舉辦團隊見面會,與民眾們對話,聊聊組織服務與展望。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在介紹末提到組織成立5年來的感想,表示自己不敢說One-Forty幫助了移工多少,反而是夥伴們從移工們身上不斷學習。在互動環節,民眾們分享自己與移工接觸經驗,也討論移工在台灣可能遭遇的困難與需要,例如親情割捨、種族歧視、資訊不對等、語言不通、宗教信仰不同、飲食習慣差異、交通意外等。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