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為記念二二八事件首場大規模軍事鎮壓「3月6日高雄大屠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於3月6日下午1點半舉辦獻花儀式;另有「史博講堂」,邀請台語傳播公司出版、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阿却賞」2017年兒童繪本徵選得獎作品《高雄二二八》的作者吳家銘和繪者李怡志主講,分別從族群語言和歷史發展角度談高雄二二八事件。

延伸閱讀:【二二八事件74週年】總有天光 中樞紀念儀式在高雄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李怡志分享繪本前置工作的預備,雖然對二二八事件發展有大致認識,但當時街景、服飾、交通工具等畫面細節都需要再查證,因此曾從不同機構與單位文獻和著作中找尋參考資料;他提到過程中需要注意作者本身的意識形態是否影響資料呈現,避免資料有過度解讀與個人見解色彩。李怡志說明,《高雄二二八》以國中生為主要閱讀族群,配合故事氛圍,全書色調柔和淡雅,此外在整體構圖、視覺引導、圖像寓意等方面也隱含不少設計巧思,例如戰時軍隊旁常有烏鴉飛過,或後世樹立紀念碑旁有鴿子與百合象徵和平等。

(攝影/林婉婷)

曾在國小擔任本土語言課老師的吳家銘,曾詢問孩子們是否知道二二八事件,雖然他們都聽過,卻有不少人以為是「日本人屠殺台灣人」,這讓吳家銘很驚訝,更決定要讓孩子們能夠認識在地歷史故事。《高雄二二八》特別以台文書寫,是希望能用受難者的語言來表達(台語),而非加害者的語言(華語),否則這是對受難者的汙辱,「僅用殖民者的語言記念二二八事件,就是再一次大屠殺。」吳家銘認為轉型正義最要緊的是語言轉型正義,因為這是每個人可以從自身開始的第一步。後他也現場播放《高雄二二八》有聲書並朗讀自己的詩作〈暗靜ê三月天〉。

延伸閱讀:台語導覽二二八紀念館 帶孩子思想台灣未來

(攝影/林婉婷)

《高雄二二八》從日治末期、美國為主的聯軍決定由中華民國政府暫代接受日本投降談起;台北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衝突越演越烈,消息很快傳到高雄;高雄中學的學生籌組自衛隊,並集結不同學校學生共同保護無辜市民,然而在時任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命令與指揮下,軍隊以手榴彈和機槍等武器襲擊舊市政府(現今的高史博),另外兩處戰區是高雄火車站和高雄中學,其中雄中學生們收到消息、提前撤離,但後來軍隊仍在三塊厝地區抓捕許多學生;由於衝突劇烈、死傷慘重,鮮血染紅愛河,民眾們不敢隨意上街,甚至隔日才敢出門為親人收屍。二二八事件後有全台清鄉,接下來邁入白色恐怖;在繪本中,這段歷史的過場人物是以高雄路竹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醫師的形象為設計。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