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愛滋 共同面對信仰課題

【林宜瑩台北報導】1996年第43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年會通過,將每年12月第1主日訂為「關懷愛滋主日」,對至今台灣愛滋病患仍受普遍歧視,在醫療、宗教、社會、家庭無法獲得公平對待,發病後除要面對死亡威脅外,還要面對外界異樣與扭曲的眼光,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特別發函至各中區會,呼籲牧長信徒要共同關心愛滋病所帶來的信仰課題,也特別感謝「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多年與總會教社合作,一起投入關懷愛滋的工作。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最新的愛滋病統計資料顯示,至今年10月底止,全台灣感染愛滋確診者累積有2萬7027人(含本國與外國籍),已發病者為1萬1077人,發病者年齡以25至49歲的比例最高(8471人,77.25%),而感染的危險因子,因異性間性行為感染的累計有5095人(19.49%),同性性行為而感染者為1萬1589人(44.32%,皆為男性),雙性性行為感染的有2241人(8.57%),注射藥癮感染的有6745人(25.8%)。值得注意的是,藥癮感染比例逐年下降,這與政府推動「減害計畫」成效顯著有關。不過,感染愛滋病的年齡層卻有下降趨勢,主因是沒有安全的性行為所致。

最近因同性婚姻合法化爭議,反對同性婚姻者拿同性性行為感染愛滋比例最高來當說帖。對此,愛慈基金會董事長張麗淑指出,經由性行為感染愛滋病並非同性性行為的專利,以上數據也顯示,異性及雙性性行為仍有感染愛滋病風險,「關鍵在於有沒有安全性行為,任何不安全的性行為都有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讓同性戀者有婚姻權,才能使男男或女女懂得忠實於伴侶的重要性。」張麗淑直言,同性戀因沒有婚姻權,才會造成性關係的混亂,「沒有婚姻的束縛,同性戀者就會覺得無所謂,當然會亂。」她說,有了婚姻關係,無論男男、女女或男女,才會比較對另一半守貞、負責任,「讓同性有結婚權,才能解決同性家庭財產權及子女繼承權等問題。」不過張麗淑坦言,現在台灣社會還是不習慣看到同性戀,反同婚的人根本就聽不進去,也不想理性用邏輯思考看待同性應有婚姻權。

愛慈基金會執行長李妙儀表示,由愛慈經手的56位疑似愛滋寶寶,從出生開始,經過6週不間斷的預防性投藥,至今沒有一人感染到愛滋病,在排除感染後,有11位被國外領養,僅有1位被國內家庭領養,19位回到原生家庭,其他經台北市社會局介入暫時安置在寄養家庭;而愛慈也經手過2位愛滋確診的孩子,目前都被國外家庭領養。由於疑似愛滋寶寶逐漸減少,現在愛慈也收留一般弱勢家庭的嬰兒,還是很需要週末寄養家庭的協助,對有證照的保育員及褓母人員也有急迫需求,在經費上當然也需要大家來關心、代禱與奉獻。

唯一領養疑似愛滋寶寶的台灣家庭、也是基督徒的高宜伶說,當她聽到反對同婚的任秀妍律師說:「親生的孩子才有血緣去愛他(她),收養的孩子你能這樣的愛他(她)嗎?」這句話時,整個人的心都碎了,「我當然愛我領養的孩子啊!」還好她所領養的孩子,知道耶穌也是被養父約瑟領養的,與她的處境相似時,孩子反而感到被認同而欣慰。高宜伶說,無論同性婚姻爭議如何,若用不理性話語來對話,絕對是反宣教的作為,對基督徒要傳福音而言,無疑是一種傷害。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