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威談愛與關係 好溝通助人自我肯定

(攝影 / 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仁愛教會在4月18日舉辦演講,邀請諮商心理師、星中台北東門教會長老黃柏威分享「從電影談愛與關係」。

「你們當中有誰,兒子要麵包,卻給他石頭?」黃柏威根據馬太福音第7章9節經文指出,父母跟子女的談話,或是人與人溝通,要使對方能夠「自我肯定」。他進一步解釋,不少父母跟子女談話時會不經意給出「石頭」,如經常帶刺、數落、嘲諷,子女在這種父母環境下長大,對自我的認識會被養成「自我貶抑」。但父母若肯定子女,給的就是「麵包」,子女會被培養出「自我肯定」的特質。

他點出,當孩子心裡總覺得自己很糟糕時,因為預期再怎麼跟父母傾訴自身狀況都不會得到肯定,因而親子關係是敬而遠之,子女減少與父母溝通的時間與機會。黃柏威引用幾部電影劇情,也藉由馬太福音第7章9節經文,讓眾弟兄姊妹們認識到良好關係建立的方式,「耶穌有說,天父也是如此,祂將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女。」

他表示,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經常數落子女的成績,縱使旁人客觀來看孩子成績已經不錯,但父母主觀認知卻還是不夠好,容易養出自我貶抑的子女。他以「美國總統山」的4位美國總統故事說明,「成功不是賺多少錢、不是事業多好,而是這一生影響多少人的生命。」

這樣的觀念也要應用到企業;他表示,若是身為資方代表或企業老闆要捫心自問,員工來到企業機構任職後人生是否有更好了?且資方還要自省與員工相處時,員工又是如何看待自己?是自我肯定還是自我貶抑?這會直接反映人際關係的差異。

常遭霸凌的人、包括言語霸凌,容易懷疑自己,人格會往自我貶抑的方向發展;他認為跟每個人的對話都可能導致自我肯定或自我貶抑,因此溝通過程當要重視對方的需要與需求,不要將對方的情緒拿來當作開玩笑的笑柄,若是經常給予肯定,能夠幫助對方建築自我肯定,否則彼此關係不會往好的方向扎根。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