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籲建立國家級性別人權館

(相片提供/婦女救援基金會)

【林婉婷採訪報導】8月14日為「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婦女救援基金會於該日上午舉辦「超越時空的傷痛,不被遺忘的真相」記者會;會中提出3項訴求:1.將慰安婦歷史收錄教材與書籍;2.在學校與社區推廣、討論慰安婦人權與性別暴力議題;3.政府成立國家級的性別人權館。

阿嬤,妳們遭受各種歧視,展現不屈不撓的韌性;即使處在困境中,都能堅強、勇敢,以不同形式為女性人權發聲。

妳們的精神正如壓傷的蘆葦、仍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不會吹滅。

記者會以行動劇與台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阿媽的秘密》訪談影像,阿嬤訴說們當年遭欺騙成為慰安婦的心酸。1998年上映、楊家雲執導的《阿媽的秘密》收錄13位慰安婦阿嬤口述歷史,影片在公視+、LINE TV與friDay影音串流平台上架,今年12月底前皆能免費觀看。

國際慰安婦紀念日起源於1991年8月14日,韓國的金學順女士向世人揭露自己曾經是二戰時期日軍「慰安婦」,為世界首位公開身分的慰安婦;此舉使其他人也挺身而出,於是2012年12月10日的第11屆日軍慰安婦問題亞洲團結會議決議將8月14日定為「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台灣則在1992年展開調查,發現約有1000多位慰安婦,當時有59人聯繫婦援會,並由基金會協助創傷治療。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在記者會上指出,隨著時間過去,世界各國阿嬤們逐漸凋零,除了持續抗議,要求道歉、賠償與公開事實,更重要的是記錄這段歷史,因此今年特別選在新館舉辦紀念記者會。

為將議題帶入校園推廣教育,婦救會附設「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研發教具箱;教具箱外觀繪製蘆葦和蝴蝶,象徵阿嬤們堅強的生命;教具包含慰安婦歷史圖卡、說明手冊和相關繪本等。

(相片提供/婦女救援基金會)

國家人權委員會監察委員紀惠容致詞時表示,很感動能看到教具箱展示,並重申慰安婦議題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很期待教具箱能走入社區、校園,呼籲各界贊助、支持。立法委員范雲則說明國際間如何透過教育記念慰安婦歷史,將之視同猶太屠殺與奴隸制度同等級的集體人權侵害事件,並感謝婦援會推出教具箱,讓教育不只是背誦,而是能夠感同身受並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台灣普世論壇TEF】公義與和平路 女性帶來和解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和律師尤美女皆提到日本政府對於慰安婦議題的迴避態度;尤美女另談到,阿嬤們從羞於見人到勇於發聲,這就是賦權(Empower),也從中找到生命價值、意義與尊嚴,她更強調國家應尊重每位女性,將她們視為完整公民,而不是經濟、生產和軍事的工具及奴隸。

「阿嬤家」新館規劃以阿嬤生命經驗為主軸,分成5個館區,前4區為常設展,透過阿嬤生命故事激發民眾想法跟互動,並與現代議題結合;而特展區則規劃6至8個月輪替1次的展覽,第1期特展主題為「#Me Too」。

廣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