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天使心家族發行唱片 愛奇兒父母快樂巡迴

【邱國榮採訪報導】根據去年衛生署衛服部統計,我國平均每100位兒童就有4.8個身心障礙兒(愛奇兒),由台北靈糧堂會友林照程夫婦創辦的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出,由於父母全心照顧愛奇兒,身心靈疲於奔命,因此基金會開始專注於服務愛奇兒父母。 基金會於11月7日下午召開感恩音樂記者會,邀請一向被稱為流行音樂才女的基督徒藝人黃韻玲出席,帶領一群愛奇兒的父母發表迷你專輯,唱出愛奇兒父母心聲。2014年初,天使心協助一群愛唱歌的媽媽組成了「天媽合唱團」,天使心除了提供專業師資及老師伴奏以外,也提供專業舞台給合唱團發聲,即將於12月6日至26日,舉辦「夢想成真」全國巡迴感恩音樂會。 黃韻玲表示,本身也是媽媽,能同理感受「為母則強」的心情;她指導這群媽媽錄製CD,一起實現了不可能的任務。這張CD收錄了由周杰倫譜曲、方文山作詞的〈落雨聲〉〈幸福〉〈小白花〉,也邀請方文山將〈落雨聲〉這首台語歌的意境,翻譯成華語,藉由歌曲傳遞身心障礙兒父母的強韌生命力。 女兒是中度智能障礙遲緩、癲癇的張靜純表示,愛奇兒家庭要「利他」,他在天使心家族裡學到愛自己、愛孩子,以及愛他人。她說,很多家庭和過去的她一樣,擔心外界的眼光,但其實自己的眼光比較重要,勇敢牽著孩子的手,融入人群社會,一起享受生活與人生。

母語漫畫 邀青年來「原」夢

世界原鄉青年漫畫比賽   鼓勵原住民青年投入動漫製作 【黃以勒採訪報導】致力將國外卡通翻譯、配音成原住民語的加拿大青少年反毒反暴力協會開辦「世界原鄉青年漫畫比賽工作坊」,並舉行「Man-ga~原鄉漫畫比賽夢想季」活動,以部落為故事題材,即日起至11月24日截止報名,並於12月6日頒獎;希望可以挖掘更多優秀族人投入動漫製作工作。 協會會長聶大衛牧師(David Nedd)是來自南美洲原住民阿拉瓦族(Arawak)的台灣女婿,生活在台灣35年的他認為一個族群的根就是族語,保存原住民母語非常重要。聶大衛表示,目前動漫製作最需要的是栽培原住民年輕人投入,希望充分運用這個動漫優異平台,開放不分族群年輕人創意貢獻原鄉文化,進而讓原鄉民間與企業領袖進行理念的溝通與國際的經驗分享。 原鄉漫畫比賽邀請電影《賽德克‧巴萊》美術指導、漫畫大師邱若龍擔任主裁判,他認為動漫是小孩子的共同記憶,長期以來台灣只有國外的動漫可以看,對自己的東西沒有機會接觸,自然而然對自己的文化、土地的認識與熱愛就不足;期望能透過比賽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故事,不僅能學習族語,也能對自己的族群更有認同感。 比賽評審之一,飾演電影《賽德克‧巴萊》主角的泰雅爾中會福山教會傳道林慶台期待這個平台成為原住民青少年發揮的舞台,用創意協助原鄉部落文創產業,成立原鄉創藝動漫發展中心。未來可逐步透拓展企業、原住民機構、民間三方商業結盟,強化原住民文化與社會聯結並與國際原住民接軌。 長老教會總會原宣委員會參與本次活動協辦,原宣教育幹事蘇畢娜.那凱蘇蘭牧師表示,該協會關心族群母語,與長老教會推動的方向一致,因此積極鼓勵原住民教會參與,11月15日於排灣中會三地門教會舉辦的排灣、布農、中布三中會族群母語研習會也邀請聶大衛分享,招募動漫翻譯人才。更多資訊請上臉書粉絲團:on.fb.me/1uGZ6qK。  

彰化醫界聯盟&台灣中社等 史明慶生 傳承台獨意志

【林家鴻彰化報導】「歐吉桑,生日快樂!」彰化醫界聯盟、喚醒彰化青年聯盟、台灣中社、彰化縣228關懷協會等,11月9日為獨台會創辦人史明慶祝97歲大壽,228事件「二七部隊」隊長鍾逸人及彰化縣老縣長黃石城等也出席致意,史明歡喜高歌〈台灣民族主義〉數次,與會者盼繼承其台灣民族獨立建國意志。 為台灣奮鬥一生的史明說,他鮮少為自己慶生,感謝這麼多人為了他的「小事」出席。他在演講時仍不斷強調認識台灣歷史的重要,指出台灣人400年來從未真正作主,從第1代漢人移民與原住民聯手抗荷,朱一貴等先祖「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反滿清統治,喊出「出頭天做主人」口號,及後來抗日運動,對抗外來殖民的歷史已形成超越族群的「台灣民族」。 史明強調,中國國民黨至今仍以「假民主」參與選舉,是妨礙台獨的最大勢力,而且國民黨正以中共為後台,聯手高舉「中華民族」主義,主張「台灣人是中國人」。他呼籲,「台灣若要存在,就要反抗!」除去乖順與自私心態,「把祖先留下的志氣提高!」獨立要成功,當前首要是年底選舉擊潰國民黨。 史明也為費邊社文創公司出版的新書《台灣民族建國論──與史明相遇在聖山》,及他的《台灣四百年史》舉行簽書會,後者影響台獨運動甚深,是首部以殖民史觀、站在台灣勞苦大眾立場所寫的台灣史。(攝影/林家鴻)

全國青少年投票日 改變社會 為未來投一票

【邱國榮採訪報導】為讓16至20歲青少年為未來投下第一票,全國青少年投票日將啟動!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和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11月3日在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實體投票點公布記者會,參與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由幹事鄭君平牧師代表出席。 鄭君平說,根據長老教會法規,凡受洗者、包括青少年皆可成為教會會員參與和會,成為陪餐會員滿2年者,即可受選擔任執事。他說,長老教會是代議制度,只要受洗者就成為正式會員,可參與教會公共事務,青少年正是可以參與教會公共事務的重要能量。他呼籲,社會要給青少年機會,讓他們得以參與公共事務,讓這股年輕能量可以投入選舉、改變社會。 鑑於今年九合一大選,青少年還沒有實際的投票權,台少盟與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特別於10至15日發起「全國青少年投票日」活動,已招募40多所全國大專院校、高中、高職、縣市青少年中心等,設置實體投票點,號召全國16至20歲青少年為國家和城市的發展發聲,期待縣市首長候選人在思考縣市發展與資源分配時,重視青少年的意見。實體投票點專區請上「全國青少年投票日」官網查詢:18vote.org.tw。(相片提供/台少盟)

噴漆有理 原地正名拒追殺

【邱國榮台北報導】11月6日早上10點,原住民政策協會等原民團體召開「原地正名有理,拒絕政治追殺」記者會,在警政署前針對日前花蓮縣光復鄉公所前的噴漆正名行動表達聲援。在司法改革基金會與義務律師林三加陪同下,噴漆行動者、長老教會青年、前成功大學零二社社長陳以箴語氣柔和地說:「對不起,我很抱歉,因為,我們居然只能噴漆,卻無法把『光復鄉』的牌子給拆下來!」 10月19日凌晨,陳以箴與在地部落組織「馬太攻守聯盟」,於花蓮縣光復鄉鄉公所前噴上「土地是永恆的國家」「誰的光復、名從主人」及「Tafalong(太巴塱)」「Fata’an(馬太鞍)」兩大部落拼音名稱,訴求「光復鄉」應該正名為部落固有名稱。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代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幹事歐蜜‧偉浪牧師指出,鳳林分局、花蓮地檢署持續以政治追殺手段,調查馬太攻守聯盟的支持者及部落族人,如此惡劣行徑,嚴重傷害了部落族人。他說:「這個光復鄉的名字,從來沒有經過在地原住民一起討論、一起接受。」 曾經倡議原住民族正名運動而入獄的政治受難者、長老教會西美中會牧師馬耀‧谷木對部落的族人喊話:「如果我們不在這個時刻終止污名化的破壞,如果一個阿美族的耆老連這點勇氣都沒有的話,我們會愧對自己作為一個阿美族人。」他指出,原住民族遭到污名化的痛,以及文化受到持續踐踏,使部落迄今無法正名,教會若冷眼靜默,絕對有違信仰,失去公義上帝的精神。 義務律師林三加指出,中華民國政府應本於《原住民族基本法》,回復原住民族的土地、傳統名稱,陳以箴等人噴漆的正名訴求,就是依據《原基法》,反而是國家未依法行政,顯然國家違法,違反了馬政權強調早已國內法化的人權兩公約,也違反總統府曾與原住民族所簽下的「新夥伴關係」契約。 原策會理事長、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會友伍杜‧米將表示,在長久歷史發展至今,原住民族追求自我、追求正名的行動,始終不是單一行動。他說,今年6月原住民族社運團體就已經倡議原住民君主立憲制,8月原運成功阻擋中國廣西團破壞部落祭儀,直到這次噴漆事件,在在呼籲當權者正視原住民族自決權,落實《原基法》,儘早達成轉型正義。   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在警政署前召開記者會,聲援日前發生於花蓮光復鄉公所前的噴漆正名行動,呼籲回復原民土地及傳統名稱。(攝影/邱國榮)

台灣教授協會譴吳育昇 出賣台灣主權

【邱國榮採訪報導】台灣領土等於中國土地嗎?中國國民黨立委吳育昇在10月23日立法院質詢時,針對達賴喇嘛來台訪問,口出「等於也是回到中國土地」,引起輿論譁然。為此,台灣教授協會29日上午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公開譴責吳育昇出賣台灣主權的言論。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表示,連美國職棒金鶯教練休瓦特都知道,「台灣就是台灣,跟中國一點關係也沒有」,國民黨立委吳育昇卻擁抱虛幻的大中國,顯然與中國的說法「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隔海唱和。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代表賴郁棻表示,台灣的代議士儼然成為中國打手,代議士不能維護台灣利益,人民應該用選票制裁。民主鬥陣的青年吳崢則說,吳育昇在這個時間點如此表態,讓人民看出「92共識」的虛假,只有台灣片面使用「一中各表」欺騙自己;雖然,吳育昇想要安排達賴喇嘛與中國政府任命的班禪會面,但是達賴喇嘛所指定的班禪,其實被中國囚禁,生死未卜;吳育昇想安排中國官方指定的班禪與達賴喇嘛見面,儼然是中共的代言人。 北社理事范姜提昂針對吳育昇的發言指出,現行憲法的疆域本就模糊,但為改善選情而對中國喊話,這是嚴重的急統作為,意味解放軍登陸台灣也不過是「回到中國」。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陳儀深教授表示,前總統李登輝時期設立達賴喇嘛基金會,就是台灣對圖博流亡政府的直接對口,台灣早已脫離中國,吳育昇卻要中共指定的班禪與達賴喇嘛見面,意圖就是不歡迎達賴喇嘛來台。

五六論壇 街友之夜 正視結構問題

【邱國榮台北報導】原本為反核而起的五六論壇,後來轉型為公民論壇,每週五晚上六點於自由廣場舉辦,議題包羅萬象,10月31日的第87次論壇以「街友之夜」為主題。主辦單位指出,這是國內首次為街友舉辦的論壇,各方對街友的看法不一,要真實認識街友,需要親自與街友接觸,才能夠了解他們並非一般刻板印象認為是好吃懶做的一群人。   與基督教救世軍有合作關係的當代漂泊協會指出,2008年迄今舉辦4場遊民攝影展,目的是鼓勵遊民拿起相機展現生活實況,為自我發聲,目前在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藉此讓人了解遊民議題是社會結構性問題。當代漂泊也努力進入政策倡議,要求政府正視結構性因素,搭起「居無定所」系統。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有21個城市立法驅趕遊民,當代漂泊憂慮此風氣是否吹向台灣?特別是,台北市萬華分局有曾在聖誕節的寒冬裡向遊民潑水的紀錄,更是令人擔憂。   在論壇中,小江現身說法指出在台中流浪時,有個養雞場老闆在火車站或公園找願意工作的街友到山上養雞,包吃住又有工錢,但街友上山一天都下山了,因為工作24小時工資才300元,「我們只好自己徒步下山,」他批評該老闆不循正常管道找工人,而是找街友,「想也知道他心態不好。」(攝影/邱國榮)

美麗灣判違建 環團籲黃健庭勿上訴

【邱國榮採訪報導】10月28日下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再判台東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環評審查結論有違誤,應撤銷,宣判台東縣政府敗訴;環保團體及環保律師詹順貴翌日發表聲明,呼籲台東縣長黃健庭和美麗灣飯店勿再上訴。 美麗灣案於2012年曾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審查不合法,撤銷台東縣府環評許可;縣政府卻於當年12月補辦第7次環評審查會,火速讓美麗灣就地合法。2013年,林淑玲等14位當地居民再次向法院提起撤銷環評行政訴訟,經審理1年多,法院再度判決台東縣府所為環評審查結論有違誤,應予撤銷,認定渡假村是實質違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理由,指美麗灣旅館興建與營運過程可能造成空氣品質、噪音、水質、廢棄物等環境影響,確有影響當地居民的生命、身體、財產權可能性,從而認可原告適格提起環評撤銷訴訟。判決也指出,環評委員扣除應該迴避的官員後,僅剩5人,不足全體委員半數,環評不得決議;還指出,此案於第1階段環評審查,是以有條件通過為審查結論,然只要開發案對於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繼續進行2階環評審查。 為抗議台東縣政府與美麗灣渡假村,反反反行動聯盟2013年以徒步方式,從杉原沙灘出發,步行至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訴求東海岸價值在於原始自然,政府與民間應節制對自然的剝削與貪婪。 環保團體及詹順貴聲明指出,美麗灣開發案受挫,沒有影響台東飯店旅遊業;台東應思索友善土地、族群多元及生態永續的轉型觀光。目前仍有5個私人飯店開發案通過環評,即將預備開發,守護東海岸的路,仍舊漫長。黃健庭為基督徒,頗受當地教會支持;對縣府的作為,教會更需從信仰角度出發。  

台中中會、民間團體 抗議大安媽祖園區開工

【林家鴻台中報導】即使民間不斷質疑浪費公帑為年底選舉綁樁、違法違憲規避環評,台中市政府耗資12億的「大安港媽祖主題園區」,仍於11月1日動工。開工典禮場外民眾高呼「規避環評,綁架媽祖」,但台中市長胡志強不予理會,典禮繼續進行。台中中會教社部串聯民間團體反媽祖園區,當日中中教社部長王進財牧師與環保律師柯劭臻等人赴現場抗議,旋即遭警力阻隔場外。幾位長老教會青年也手持「昨天拆美麗灣,今天擋媽祖園區」等標語到場聲援。 胡志強向大安民眾細數政績時,23歲的無黨籍市議員參選人李涵芸突然衝向前,嗆他規避環評,遭胡反批「妨礙公務」,並引導群眾以鼓掌掩蓋抗議,待警方將異議人士架走。胡志強說:「一切依法進行,請大家放心。」他向民眾保證,媽祖園區開工順應民意,市府未來能吸引大甲鎮瀾宮信徒到大安,振興觀光。 王進財指出,教社部5月底曾聯合民間團體向胡志強陳情,遞交4000份反媽祖園區市民連署書,市府卻無視民間訴求。他重申媽祖園區案違憲,因憲法保障人民不分宗教一律平等,國家不得對特定宗教獎勵或限制,應將納稅錢用在更符合全民利益的社會福利和基礎建設。 胡志強曾說,他明白民間反對媽祖園區的原因,他會要求觀光局長做好環評。對此,環保律師柯劭臻說,開發用地達5公頃、高度達70公尺以上,依法就須實施環評,但市府仍選擇規避,違法行徑與美麗灣案、慈濟內湖園區及白海豚生態館案如出一轍。若未來落成、環評又被撤銷,必是個「羞辱媽祖、最大型和最昂貴的違建」。 大安的在地青年張佩鳳手持「抗議胡志強,高舉媽祖之名,行綁樁之實」標語表示,胡志強長期漠視大安,如今為爭取連任才撒錢搞建設,吸引老年人選票。「若他真的要做建設,4年前我家就該有自來水管了!」她指出,大安仍有很多居民沒有自來水,停駛多年的公車也是這半年才恢復,連基礎建設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提升觀光收益。 柯劭臻說,她已接受中中教社部委託,將大安媽祖園區及白海豚生態館規避環評案合併提起訴訟,列名團體有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生態協會等,目前已向市府發出公民告知,要求即刻停工,若不予理會,將進入行政訴訟。王進財希望藉由打官司突顯問題,深信「公義興邦」、「上帝必會打破惡人的計謀」。(攝影╱林家鴻)

推正名 在西拉雅聽世界音樂

台南、高雄各教會籌備成立西拉雅聯誼會 聚集力量推廣 【陳怡萱台南報導】西拉雅族持續推動正名,透過多元活動展現文化實力。11月2日下午在台南中會口埤教會舉辦西拉雅部落教會聯合感恩禮拜,聚集台南、高雄等地西拉雅族基督徒,以信仰守望族群生命。傍晚在月光舞台進行第3屆西拉雅文化節「在西拉雅聽世界」音樂饗宴,從本地音樂連結世界音樂,感受每個族群的獨特與存在價值。 禮拜在西拉雅樂聲及孩童點燭後展開,以西拉雅語和台語同步朗讀主禱文。西拉雅族牧師李玉霞講道談「百倍豐收」,指出過去務農的族人最能體認生命必須連結土地,因為播種就有無限可能,「西拉雅的種子必須由我們這代再撒出去,不能只是等待豐收,有行動才有收成。」西拉雅族牧師丁尊貴帶會眾祈禱,盼平埔族群及福音興起。 為促進各地部落的教會推廣西拉雅文化,台南、高雄多間教會組成西拉雅聯誼會籌備會,禮拜奉獻用於籌備會,禮拜後亦邀請牧者、長老召開會議。聯誼會籌備會召集人、高雄中會永興教會牧師李興穀表示,聯誼會目的為聚集四散各地的族親,喚醒族群認同意識,預定透過交換講台等活動在教會內部推廣。 傍晚的音樂會為籌備會、西拉雅文化協會與台南市政府合辦,今年主題「Naunamu」意為西拉雅語的「第一」,提醒民眾記得西拉雅是第一個代表台灣耀上國際的族群,包括台灣第一間學校、第一份國際合約、第一個文字化的語言都始於西拉雅。 音樂會有口碑國小西拉雅語班學童演唱、部落耆老獨唱等演出。曾獲金曲獎入圍的Edgar Macapili父女發表最新創作,與德國朋友聯手獻上世界五大洲的多元音樂組曲,最後則是教會聯合詩班大合唱西拉雅歌謠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