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中布中會婚姻節 見證信仰從家開始

【林家鴻採訪報導】中布中會各教會推薦多對婚齡20年以上的模範夫妻,在第2屆「愛在我家──婚姻節」接受表揚,並贈送溫暖的被子作為禮物,勉勵與會兄姊見證基督,從家庭開始。 婚姻節活動由中布中會婦女部、弟兄部及性別公義部主辦,11月22日上午首先邀請南投基督教醫院院牧依布‧依斯巴立達夫專講,以輔導家庭失和或失親的實例結合聖經教導,暢談夫妻及親子相處之道,並引導家長自我省察在教養上,是放任、權威或權威加民主型,強調子女教育輕忽不得,影響深遠。 性別公義部部長曼蔻蔻‧烏莎斯牧師則帶大家認識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公約(簡稱CEDAW)及國際女權議題。回應時,不少姊妹反應曾在職場遭受不公對待,例如同樣的工作,起薪卻比男性低。從講員的分享也認識到,原來長老教會在女權議題上是與國際接軌的,而潛在的性別歧視仍普遍存在於職場。 婦女部部長金鳳美指出,現代親子關係愈來愈疏遠,吃飯時常以電視等資訊產品為中心,忘了應該對話的是家人。她鼓勵在場夫婦每日半小時陪孩子吃飯,分享彼此生活及想法,從小培養「餐桌文化」,若子女從小就耳濡目染,長大自然懂得營造。

原yung少年空中發聲 原民學生學作廣播人

【林宜瑩新北報導】為了培養原住民能在廣播專業上一展長才,淡江中學原住民藝能班原住民舞蹈巴宴爾老師與原住民文化口語傳播阿冰老師一起合作,經提案到文化部獲得廣播節目補助款後,於台灣廣播公司台北二台開設名為「原yung少年」的節目,由巴宴爾擔任主持、阿冰擔任節目製作,邀請淡中原民藝能班學生參與節目規劃、製作、演出,培養學生未來成為廣播界的專才。 「原yung少年」主要是把台灣原住民語言文化以現代生活的方式呈現,並著眼國際,介紹世界各國原住民特色。而淡中原民藝能班同學則是參與「原樣show time」、「世界原樣」及「族語好樣」三個小單元的製作與演出。 阿冰表示,一開始與巴宴爾在閒聊中提到,原住民孩子其實多才多藝,但沒有表演機會,於是開始構思如何透過廣播節目,藉由節目製作,透過短劇演出、編寫劇本、錄音等過程,讓原民學生參與其中,進而培養廣播專業技能。巴宴爾表示,她相信孩子們不只是文化上的學習,就連說話口條、文字撰寫能力都大大提升,是個很棒的經驗。 淡江中學原住民藝能班Haking同學表示,能參與廣播節目製作感到很興奮,聽到自己的聲音從收音機裡傳出,覺得很有成就感,希望能藉此機會逐步達到成為廣播人才的夢想。 「原yung少年」每週日下午3點至4點在台灣廣播公司台北二台(AM 1188)播出,歡迎收聽。

要自治 利稻部落收回國土

強調正名、自治、自然主權   原民團體記者會宣示主權 【邱國榮台北報導】「在這邊要向中華民國告知,12月23日開始,我們即將行動收回國土!」布農中會利稻教會牧師卡法司,在一場強調原住民正名、自治、自然主權的記者會上正色直言說,中華民國不要期待要收回國土的利稻部落會遞送任何文件,因過去彼此沒有協商、協議要將土地給中華民國,「既然土地是屬於我們的,我們要要回來!」 11月19日上午10點,利稻教會、馬蘭自治推動委員會、達魯瑪克自治推動委員會與南島社區大學,共同在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召開記者會,振臂疾呼:「要自然主權、要正名、要自治。」卡法司表示,國民黨政府是美國帶來的,美國應該要站出來解決中國人殖民台灣的問題,而且,參與九合一選舉的所有原住民候選人應該停止選舉,「我們只是被利用,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原住民參政是沒有任何作為的,除非我們有使用的權力,我們才有作為。」 邦查阿美族攻守聯盟代表Falong指出,憲法第10條12項是民族意願的展現,而這次記者會就展現是民族意願,可是中央行政機關推託民族意願沒有法律去協力這項憲法,這樣的推託是立法怠惰。 開南大學法學教授張正修則表示,地方自治與原住民族自治差異很大,中央政府卻以地方自治精神寫了原住民族基本法,本質是錯誤,於是遇到利益時,原基法退位。他建議參考蘇格蘭獨立運動模式,各地先成立議會,使議會有自己的權限,進一步變成蘇格蘭權限,設定有別於英國的法律及教育制度。因此族人跳過地方政府原民會擬定議會,當內政部會提出反對時,地方制度法勢必會進行部分修改。 馬蘭自治委員會主委羅福慶則指出,馬蘭部落已有自己的國旗與國歌,在豐年祭時會進行國慶儀式,更在今年11月24日啟航消失百年的竹帆船,帆船定名「馬蘭自治號」,宣示土地及海上自治主權,目標是建立與中央對等政府,而不是不公不義地附屬平地鄉的轄下。 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呼籲,原住民候選人要回到部落實際了解族人的心意以及生活困境,而長老教會也會在原民還我土地運動上繼續給予支持。

搶救沿山公路 安全回家的路

排灣中會教社部響應「搶救185縣道自救會」 動員各教會爭取族人用路安全 【黃以勒屏東報導】排灣中會響應「搶救185縣道自救會」聯盟,11月22日藉由教社部舉辦研習會時發起連署,再次表達關心並配合參與搶救185縣道(沿山公路)的活動,期盼族人能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被稱作「死亡公路」的185縣道萬隆段,沿線有超過10家砂石場,砂石車出入頻繁,路面坑坑疤疤;因開挖大潮州人工湖、河川疏浚等工程,目前每天有4000車次砂石車進出,由於路面顛簸、照明不足等,造成多起事故及用路不便,嚴重威脅用路人及社區安全。 排灣中會副書記竹嫵‧法之山指出,排灣中會加入「搶救185縣道自救會」聯盟,要求屏東縣政府立即改善。聯盟訴求分為短期、中期、長期三方面五大訴求,要求全路段裝設路燈、村莊路口設立限速標誌、裝設減速坡道、加強取締砂石車超重、超速與逆向等違規。 長期改善措施則希望能另闢砂石車專用道,在此之前也希望能由8米道路拓寬至12米,劃設機車專用道,避免機車與砂石車爭道,險象環生。聯盟強調不是政治性團體,希望能凝聚民意一起向政府爭取安全回家的路,藉由選前給予縣長、議員候選人壓力,要求參選人將改善工程納入參選政見,並簽署承諾書。 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同意185縣道需要拓寬,但也表示,關於砂石車限重問題縣府沒有權責,主管單位是交通部。然而根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5條,政府應寬列預算並督促公用事業機構,積極改善原住民族地區之交通運輸、水利、觀光及其他公共工程,且地方政府有自治法可限制砂石車重量,希望縣府能夠積極管理。 185縣道全長69公里,依中央山脈山麓開闢,因此有「沿山公路」美名,雖然沿途有許多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卻也有超過10座砂石場,砂石車頻繁出入造成路面坑洞、逢雨積水,加上車速過快,意外傷亡事故頻傳,嚴重威脅沿線部落居民用路安全。聯盟期待能有一條安全、綠化、人性的縣道,排灣中會也動員各教會積極投入,發動連署與參與相關會議及抗爭。 排灣中會教社部於11月22日在長治百合園區的長原教會舉辦「防災、淨化選舉與食品安全研習」,社福專員陳聖華傳道指出,防災研習是中會教社部重要的事工,每年會固定舉辦,這次正好碰上九合一選舉與食安危機,因此加入淨化選舉與食品安全等議題。 排灣中會於2013年成立「救援大隊」,由於屏東縣原住民居住環境特殊,為了充實山區救災知識並招募志工,本次研習邀請泰武教會執事郭茂源指導運用繩結法及現成材料自保、協助救援工作。淨化選舉講習則邀請現任屏東縣議員、屏東中會公館教會長老李清聖以「乾淨選舉、幸福部落」為主題宣導反賄選;食安議題則邀請屏東中會里港教會牧師陶月梅分享如何吃得安心。

規避環評  教會各界控告胡市長

【林家鴻台中報導】今年積極與民間團體監督市政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教會與社會部、台中公義行動教會,11月17日與台灣生態學會、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中社、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等團體,共同在律師陪同下,赴台中地檢署按鈴控告台中市長胡志強及4位局處首長,為了在選前搶建「東勢豐原快速道路」、「白海豚生態館」及「大安媽祖園區」等開發案,不僅違法規避環境影響評估,還涉嫌刑法偽造文書的公務人員登載不實罪,以及圖利罪。 教會及民團代表表示,斥資近100億元興建的10公里豐勢快速道路,因工程經過石岡區的921斷層帶,被列為地質敏感區不得開發。當地自救會召集人張鴻斌表示,市府違法通過環評,強行通過開挖石岡2.2公里的隧道工程,將導致嚴重地滑和土石流,且影響大台中地區200萬人的飲用水安全,已有上千人集體提出環境訴訟案控訴市府罔顧百姓生死,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環境訴訟案。 針對大安媽祖園區,中中教社部部長王進財牧師、公義行動教會林世杰牧師強調,市府編列12億預算興建東南亞最高的媽祖像等設施,圖利特定宗教是違憲的,數月來許多不同宗教、公民團體皆抗議浪費公帑。環保律師柯劭臻表示,此案與清水的白海豚生態館一樣,都是以切割土地來規避環評。 台灣中社社長劉曜華教授則表示,市府花20億打造號稱台灣第一的BRT交通建設,卻也創造工程界及規畫界多項特有名詞,如「試運轉、預約搭乘、試通車、試營運」,既然尚未正式驗收完工,為何急著拖市民進入危險工地,成為執政者的活動看板?公共工程完工啟用不應淪為政治人物好大喜功的玩物,盼請司法單位處分錯誤決策者。 對於市府官員回應「一切依法辦理毫無問題」,王進財表示,市府的回應千篇一律,態度專橫,無視民意。教會與社會部的職責,在於發揮長老教會在社會公義上扮演先知與守門員的角色。他指出,面對不當施政,長老教會基於信仰立場,絕不悶不吭聲;即使未來民進黨入主市府,仍會與民間團體一同要求檢討市府政策,監督市政是為了土地與人民的長治久安。   民間團體在律師陪同下,赴台中地檢署按鈴控告台中市長胡志強選前搶建「大安媽祖園區」等開發案違法圖利。(相片提供/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鍾愛一生 婚姻幸福一世

【邱國榮台北報導】由台灣國際幸福家庭協會、奇美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台灣省新北市基督教汐止讚美浸信會主辦的第14屆婚姻節大會,11月22日上午在七星中會和平教會舉行,強調「鍾愛一生、幸福一世」。 大會由合唱〈幸福家庭〉揭開序幕,接著並由協會理事邱永松帶領全場夫妻誓約:「願同心、同行、相陪伴、互信、互愛、相扶持;願彼此提醒,共同抗拒任何破壞家、破壞我倆婚姻關係之外力;更願我兩關係的堅定,鞏固家庭關係,以我倆關係之堅定,教導下一代,以我倆關係之兼堅固,成為周鄰的幫助。」 長老教會馬偕護專與天主教會輔仁大學約50位學生,也上台齊聲宣讀學生SMILE生命成長宣言,「Sex:我願保守身心靈純潔,成為婚姻佳美獻禮;Morale:我願遠離毒品與色情網站等上癮行為;Interpersonal:我願以談『情』說『愛』方式祝福家人;Leadership:我願積極形塑祝福新生命,扶助受傷人價值;Emotion:我願以喜樂為情緒的記號。」 婚姻節日期訂在11月22日,主要記念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連瑪玉夫婦在11月22日結婚,學習他們在「切膚之愛」故事中彼此扶持、犧牲奉獻精神。有鑑於今日離婚率居高不下,協會強調,夫妻要營造溫馨的家庭,重要前提是要彼此忠誠、彼此相愛。

公民教材 了解黨產毒瘤

【邱國榮採訪報導】台灣教授協會11月1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國民黨黨產沒歸零,沒有還財於國、還財於民,嚴重干擾台灣民主發展。 台灣教授協會指出,現行高中公民教科書各版本雖不乏民主政治解析,但針對干擾台灣正常民主發展的「民主之瘤」──國民黨黨產成因與處理,卻秉持「教科書不寫、老師不教、學校不考」三不政策,剝奪學子了解黨產課題機會。會長呂忠津教授說,台灣要落實轉型正義,須正視政黨公平競爭,了解國民黨的黨產歸零、還財於國、還財於民的重要意義。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陳耀祥說,黨產是轉型正義中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台灣90年代後進入民主化,但這個民主化是表層民主,對深層結構沒有進行有效改革,這就涉及轉型正義問題。他指出,黨產是台灣民主改革的重要議題,全世界的民主國家並沒有像國民黨這樣有錢的政黨,國民黨累積黨產是長期威權統治結果,黨產是「民主之瘤」,黨產沒解決,台灣民主的體制不可能正常與健康,所謂黨產歸零是交還給國家、人民,而不是國民黨自己賣掉,卻說這就是黨產歸零。 為使社會各界能持續正視此攸關政黨公平競爭的關鍵課題,並了解黨產歸零對民主政治發展的意義,台灣教授協會與黨產歸零聯盟特別製作「黨產的故事」系列影片,希望作為高中生正確理解台灣民主問題的公民補充教材。這次記者會上發表第一集影片,民眾亦可上網觀看,搜尋關鍵字「民主政治 vs. 黨產毒瘤」。

公民自主 公投創建台灣

【邱國榮台北報導】11月23日,台灣國辦公室主辦「決戰2016台灣公民自主公投行動創建台灣共和國行動」座談會,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教授受邀演講預測,中國會在2016年強迫馬英九政權簽下一中框架下的和平協議或軍事交換協議,「命運把台灣逼進死角,台灣人要說出祖國母親的名字『台灣共和國』。」 袁紅冰指出,世界趨勢有利於台灣人創建共和國,原因是中國極權主義擴張,國際正形成陣線對抗其極權;又中國境內維權抗暴事件不斷,及目前香港佔中運動,正說明中亞畫出反抗中國戰線,是台灣創建共和國最好時機。 他指台灣國是「正名」革命,但九合一選舉竟以吹捧蔣經國為要務,欲將台北市府前道路改成「經國路」,郝柏村為拉抬國民黨選情,更說出「台灣前途不能台灣人決定」。「這是台灣要走的方向沒有分清,沒有轉型正義,而正名台灣國,就是轉型正義的落實。」袁紅冰指出,中華民國憲法領土竟及於整個東亞大陸,這是謊言憲法,台灣命運不允許其他人來決定,台灣人有權利走出假憲法牢籠。 台灣國辦公室創辦人、義光教會會友王獻極說,他向總統馬英九丟鞋子雖一夕爆紅,但仍無法有效反制馬政權,「要終結中華民國體制,選票才有用。」辦公室已舉辦10幾場全國巡迴演講,王獻極說是要推動公民為社會政治主體,確認政治應以民意為主流,不是少數人把持,「台灣前途要由台灣人決定,不分族群,我們是生命共同體。」(攝影/邱國榮)

黃昭堂逝世三週年 眾人緬懷建國貢獻

【林宜瑩台北報導】2011年11月17日上午,七星中會義光教會會友、前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前往和信醫院進行鼻腔手術,手術後於恢復室休息時,突發主動脈剝離,緊急送往台大醫院葉克膜搶救無效後死亡。為記念這位台灣獨立建國的舵手,台獨聯盟與現代文化基金會16日於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建國舵手黃昭堂逝世三週年追思紀念會」。 前義光教會牧師、總會助理總幹事鄭英兒以「公義、疼痛、盼望」為題證道時,回憶黃昭堂聚會時認真的模樣,唱詩歌時甚至因感動而偷偷擦眼淚。鄭英兒說,他看到的黃昭堂,一定不同於在台獨聯盟或媒體前的黃昭堂,他相信在2004年12月5日受洗後的黃昭堂,追求基督信仰的過程中,一定在學習如何行公義、心存憐憫、謙卑與神同行的人生功課。 台北水噹噹合唱團演唱〈發光的靈魂〉〈您是台灣的寶貝〉〈天佑台灣〉,該團成員、義光教會會友「田媽媽」田孟淑,想到過往與黃昭堂相處的情景,數度無法吟唱下去,不禁悲從中來頻頻拭淚。黃昭堂長子、長年旅居日本的黃正澄,則代表家屬感謝台灣各界對父親黃昭堂的支持與緬懷。 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高俊明祝禱時先後用台語與日語,感謝上帝在1932年9月21日讓黃昭堂出生在台灣台南,用他一生的歲月及多數的家產在台灣獨立建國的事工上,求主記念黃昭堂為台灣所擺上犧牲的一切,也盼望上帝讓更多台灣人跟隨黃昭堂的腳步,用來自神的愛更加疼惜台灣,為著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來一起努力。 最後,現場包括前總統夫人曾文惠、前駐日代表許世楷、羅福全、前監察院長姚嘉文等五百多位參與者一起高聲同唱〈台灣翠青〉,在歌聲中為這場「建國舵手黃昭堂逝世三週年追思紀念會」劃下完美句點。  

追尋黃人靈歌 台灣聖詩迎向挑戰

【陳怡萱整理報導】今年兩廳院的「我是這樣看世界」講座音樂會,以「落樂生歌」為主題,3場呈現3種與北美音樂密切相關的展演傳統,「靈歌」(spirituals)為其中之一。11月16日第3場為「追尋『黃人靈歌』──台灣聖詩創作」,邀請牧師駱維道擔任說故事的人,與6位音樂家共同詮釋台灣原住民傳統音樂、台灣風鋼琴小品、富有台灣或亞洲情調的教會聖詩等。 「靈歌」指的是非裔美國人基督徒的詩歌,亦稱「黑人靈歌」。1960年時駱維道的老師德明利(Isabel Taylor)姑娘要他翻譯一齣以黑人靈歌為主題的受難劇,讓他開始思考「什麼樣的靈歌能夠打動台灣人的心?」後來他借用台灣傳統「哭調仔」發展成第一首「黃人靈歌」創作〈耶穌行過悽凊山谷〉,自此走上研究黃人靈歌的聖詩創作之路。 除了駱維道,與會音樂家還有排灣族鼻笛演奏家少妮瑤、長笛演奏家邱利秦、太魯閣族音樂家哈尤尤道、合唱指揮家商桂香、菲律賓裔音樂家萬益嘉、管風琴演奏家劉信宏。音樂會分成四個部分:「台灣原味加新意」以原住民樂器為主體,包括口簧琴、雙管鼻笛、平埔西拉雅的竹筒等;「鍵盤演奏台灣曲」則分別演奏陳泗治老師的鋼琴小品及駱維道的鍵盤樂作品;「黃人靈歌台灣風」呈現受台灣傳統音樂啟發的聖詩創作,包括〈道成肉體來出世〉〈上帝賜福台灣各境〉〈報好消息〉等。 最後「黃人靈歌泛亞風」是一系列反映亞洲傳統音樂特色或時代議題的黃人靈歌,例如仿印尼甘美蘭風、仿日本曲風、仿漢人風格或地方民謠的詩歌;倒數3首〈刺葩互火燒〉〈在莓內有一蕊美花〉〈我知我的救贖者活著〉為駱維道創作的合唱曲。他認為聖詩、靈歌既是藝術的一種,藝術心靈應可突破特定文化限制,在不喪失自我身分認同的情況下,迎向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