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評論

觀點評論

神學院的省思

&nbsp20世紀重要的哲學家,及後現代哲學的創建者懷德海(A. N. Whitehead),在他的《教育的目的》一書開頭論到:有人對某一個人後半生的成功表示驚奇,因為這人少年時表現平平。他引用了威廉湯普大主教(Archbishop W. Temple)的格言:「問題不在於他們18歲時作些什麼,而在他們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It is not what they are at eighteen, it is what they become afterwards that matters.)來指出自我發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自我發展」不會憑空產生,對一位神職人員來說,前段需要家庭、教會的培育,後段則由神學院負責,共同負起培育上帝國人才的重任。 現今的神學教育都面臨:少子化,招生不易;立案時程長,耗時費力;經費難自主,常寅吃卯糧,難有長期發展計畫&hellip&hellip等困境。困境中都有機會,也隱藏著危機;關鍵在如何面對。以下有幾點省思: 1.上帝的呼召──上帝的呼召是成為神學院老師和學生的前提,問題是:呼召是很主觀的信仰經驗,判準在哪?有客觀評斷的要素嗎?如人格成熟、情緒穩定、謙卑服事、人際關係良好、反應敏銳、熱誠愛人&hellip&hellip等,這是教會推薦時要關心的。 2.身教與言教──神學院老師的身教重於言教,謙卑受教者才可能成為有智慧的教育者。學生也當以此自我要求,接受充足的裝備,好成為服事教會信徒的典範。因此,真理學術探討、團隊服事技巧、認同委身精神、互助團契生活&hellip&hellip等的均衡成長是不能偏廢的。 3.專業或學術訓練──專業看重的是實用與技巧,學術專注的是學理與思維的深度,2者似乎欠缺交集。其實,實踐神學是聖經、系統、歷史神學的整合;後3者若沒有足夠的深厚基礎,談整合,若非不能,就是膚淺。而且,多年的觀察發現:有神學深度的學生大部分都有長期有效的服事,反而太看重技巧的學生,很容易「黔驢技窮」。不幸的是,教會重視那看得見的實用技巧,卻忽視那看不見的神學深度,特別是實況化的神學思維。 4.人才斷層與待遇偏低──神學院教授的養成時間長,通常需要10年;投入的人少,每年讀博士班的學生平均不到2人;這現象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斷層。這是神學院普遍的困境,加上教授薪資低於教會牧師,更是雪上加霜。這是教會要共同正視的問題,除非教會認為:「低薪是教職尊嚴的象徵」,否則就要改弦更張。長老教會絕對有能力處理這問題,端在看重與否,看重就會提出解決之道。 神學教育的核心是人,特別是受主呼召的人,而教育的目的是激發自我發展的潛力,為神所用。 &nbsp

教會應有的顏色

◎羅榮光 目前台灣國內的政治團體與主張,有所謂綠色與藍色之分,究竟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屬於哪種顏色呢? 記得在擔任總會總幹事期間,曾有1位媒體記者問我:「羅牧師,究竟您是綠色或是藍色呢?」我回答說:「我不是綠色,也不是藍色。」「那您是什麼顏色呢?」我說:「我是台灣本色!」她接著又再問:「那為什麼看來你們長老教會比較支持綠色呢?!」我說:「因為目前綠色比較接近台灣本色,所以我們支持綠色,如果有一天藍色比綠色更接近台灣本色,我們就支持藍色,但我看目前藍色已逐漸轉變為紅色了!」這位記者就立即回應說:「啊!羅牧師,您的看法真是太好啦!」 敗亡來台統治的中國國民黨黨國體制,總是要給我們台灣國人貼上政治標籤,加以分化,以利其統治,多年來我們還是難於擺脫,予以揚棄。記得於10多年前看見《基督教論壇報》指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偏綠」,我就打電話給總編輯,請其改正過來:「為什麼妳們論壇報要說我們長老教會『偏綠』,為什麼不說華語教會偏藍呢?總是要給長老教會貼標籤,這樣公平嗎?」後來論壇報就不再指我們教會「偏」綠了。 當然長老教會的牧師、長執及會友,在政治取向上有綠也有藍。然而,依據基督信仰與對台灣前途的關懷,基於台灣本色,應當會選擇支持台灣本土的綠色政黨,因為綠色的政治主張與作為比較有台灣主體意識,比較會顧台灣,且不像藍色外來政黨,擁有龐大的不義黨產,硬是不還給台灣國家與人民,可以繼續用來綁樁、賄選、收買媒體&hellip&hellip腐化人心。咱的教會基於「釘根本地」也追求公平正義,目前應該支持本土綠色政黨才對! 台灣本色是什麼內涵呢?簡單說就是:「立足台灣、參與世界」。我們居住在這塊上帝所賜予美麗的台灣土地上,應當善盡上帝所託付的管家責任,我們既然擁有上帝所託付的主權──所有權與自決權,就要好好治理這地,管理萬物(創世記1章28節)並且積極參與國際社會,與世界各國人民互相學習與合作,共同促進全人類的自由、安全與發展。 因為我們是台灣國民,也是世界公民,在這地球村裡,參與世界是我們應享的權利與應盡的責任。如此,我們全體台灣國人的心靈才會真正健康起來,我們的視野與心胸也才會更加寬廣,而不是被向中國傾斜的藍色政黨關在中國裡,只有中國觀,缺乏真正的國際觀。 有人說長老教會是彩色的,有綠也有藍,可綠也可藍,然而,在現代民主政治的政黨政治上,我們在投票時,兩者必須擇一,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政黨,正如沒有完美的教會一樣,只要選擇比較好,比較沒有那麼惡質(less evil)的本土綠色政黨執政並且繼續加以督促,我們的國家才可以邁向更光明的未來,有利於全體國民與世代子孫。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前總幹事) &nbsp

不是打著「做公益」就可以

◎王乾任 這年頭,似是而非的事情越來越多,其中一件,就是以為打著做公益的名義,做什麼都可以!有做好事的心固然很好,但光是目標正確還不夠,手段也應該符合一般社會的規範。 最近有些女性打著「做公益」,拍了清涼照片製作月曆,要將所得捐給公益團體,雖說是做公益,但說穿了還是透過販賣自己年輕的肉體,企圖引起人們的注意。藏在清涼照背後的是藝術嗎?恐怕是挑起欲望的情色! 之前黑人陳建州的公益潮T事件之所以鬧得沸沸揚揚,就是因為從事公益的過程中,手法上有瑕疵,因而引發社會輿論的撻伐。&nbsp 某連鎖超商推出3本舊書換網路書店25元折扣券,該連鎖超商打著資源回收、捐書到偏遠地區學校的公益名號,但仔細檢視此公益活動,不過是該集團旗下2個子公司之間的互相拉抬,摻雜了太多商業利益的計算在其中。&nbsp 台灣的公益行銷常常就是這樣,利用民眾的愛心,美其名是作公益,但卻搞了一堆複雜的活動辦法,或者活動中所募得的捐款,採購來捐贈的產品竟是自家公司生產的產品。過去幾年,某出版社推出的民眾認捐購買套書,出版社就捐書到偏遠地區,所認購的圖書都是活動發起單位的自家產品,內行人一看就知道,認捐購買套書的價格太高,其中摻雜著盈利目的。 最常見的是,你買1件我公司的產品,我就捐1塊錢給某公益單位;或者打著公益的名號自我拉抬,好比說拍清涼照片義賣賺取名氣,說穿了都是利用公益行銷來成就自己。&nbsp 孫越自從宣布息影投入公益活動之後,就公開表態其投身公益的標準「只見公益,不見孫越」,基督徒都知道,這句話是歸榮耀給上帝的意思。因此當有教會找上孫越,希望以他的名義號召大型的公益活動時,孫越拒絕了,因為孫越叔叔做公益是為了服事神,不是為了成就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聖經說「右手做的不要叫左手知道」,願我們無論自己舉辦或參與他人舉辦的公益活動之前,都應該仔細分辨清楚,究竟哪些是值得參與的公益活動;哪些不過是打著公益的名號自我標榜,甚至從中牟利?後者恐怕就不是那麼值得參加了!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景美浸信會會友) &nbsp

「善終」不是天賦人權

◎張嘉芳(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蘭雅教會會友) 2011年1月10日立法院3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部份條文修正案」,並於1月26日公告實行。這個早在2000年就立法通過,且讓台灣在亞太地區揚名立萬的法案,對國人來說,卻是十分陌生。 簡單地說,此法只明訂一件事「經醫師判定,罹患之疾病無法治癒,且病程近期內進展至死亡已屬不可避免之末期病人,在臨終時得以選擇不接受心肺復甦術(CPR)。」這個選擇,即所謂的臨終不急救(Do not Resuscitation, DNR)。 此法生效的先決條件是病程進入「末期」,沒有疾病別的限制。而所謂「末期病人」的定義是指「疾病無法治癒,且近期內病程進展至死亡已屬不可避免」,且需由2位專科醫師判定。因此,以植物人為例,其生命未達「末期」階段故不適用。 此點也可回答許多民眾的疑慮:「如果我簽了意願書,會不會發生不管有沒有救,他們就都不救了?」當適用性的先決條件不成立時,此法是不能生效的。因此,即便簽了意願書,只要病程尚未到達末期階段,仍會盡力搶救。 選擇DNR的文件有2種,1是病人本人親簽的「意願書」;再者是由家屬簽立的「同意書」。在順序上,當病人意識清楚時,必須由病人決定;若病人意識不清或陷入昏迷時,才得由家屬決定。 因此,無論是否罹病、病程是否嚴重,只要本人意識清楚時皆能簽署「意願書」。這也是為什麼要鼓勵大家在健康時,或是罹病的初期,即作好思考與選擇,並與家人溝通。因為一旦疾病變化,會有更多複雜的因素與壓力干擾,不易冷靜思考;若簽署後,想要撤銷,也必須以書面表達,並註明日期。 大家所熟知的DNR,多半是「不予」心肺復甦術。但臨床上,決定急救的當下病程常未進展至末期,或未發現病人或家屬已簽妥DNR,而施予CPR,並放置了氣管內管與呼吸器;而當病程進展至末期,或是家屬出示了合法的簽署文件,此時所謂的DNR,亦包含「撤除」CPR裝置。 2000年此法通過時,明訂病人本人簽署的「意願書」與家屬簽署的「同意書」,皆有「不予」的效力,但是不能「撤除」。而在2002年首次修法時,保障了「意願書」可以「撤除」,但「同意書」仍不行。今年的修法,主要即通過家屬簽署的「同意書」在十分嚴格的條件下(經配偶、成年子女、孫子女與父母一致共同同意,並經醫療倫理委員會通過),得予「撤除」CPR的設施。 姑且不論醫界對於「撤除」為什麼有不同於「不予」的標準;也不管家屬簽署的「同意書」要達到「撤除」的門檻條件有多高、家人們究竟有沒有足夠的共識達到「一致共同同意」的條件。我們可以現在就靠自己做到的是,開始去思考自己未來的意願是什麼,與家人溝通清楚,並簽妥有效的「意願書」,甚至加註在健保卡中。因為這樣做,是幫助你的家人在未來不必陷入幫你決定「救」與「不救」的兩難,甚至壓力與紛爭,並且能夠依照本人的意願給你希望的結果。 就像台中榮總黃曉峰醫師說的,善終不是天賦人權,而是革命民權,想要有這樣的結果,不付出努力,是很難得到的。如需進一步資料,可洽安寧照顧基金會。

「茉莉花」開──謙卑悔改,認罪反省

&nbsp北非、中東近來陸續發生革命,這一連串革命從去年12月突尼西亞開始。1位26歲失業青年為謀生擺攤賣水果被取締,他憤而自焚的畫面在網路快速傳開,大批群眾從「網路」走到「馬路」,抗議貧富不均、高失業率、政治腐敗,要求總統下台;今年1月14日班阿里下台,結束23年獨裁統治,因突尼西亞國花是茉莉花,而稱「茉莉花革命」。 「茉莉花革命」蔓延到埃及,2月11日在位30年的前總統穆巴拉克下台,燃起巴林、利比亞等國家的人權之火,儘管政府鎮壓,也無法澆熄人民的呼喊。中共為防堵革命延燒而封鎖消息,但2月20日北京、上海等城市仍出現「茉莉花」快閃集會,中共逮捕基督徒維權律師江天勇等人;2月27日中國23個地區「茉莉花」集體散步活動,中共出動武警禁止行人進出北京王府井等地點,並逮捕記者。 中國的茉莉花革命早有跡象,2008年劉曉波等人發表〈零八憲章〉;2009年維權律師馮正虎滯留東京成田機場,抗議中共迫害人權;2010年初Google抗議網路監控而退出中國;夏天有抗議高房價和惡意拆遷的「麻雀行動」;10月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各國政府、宗教界紛紛祝賀,普世教協就表示「劉曉波獲獎鼓舞全球追求自由和尊嚴的人們」。 去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台上為了缺席的劉曉波準備的空椅子,令人印象深刻。無獨有偶的,典禮上小提琴家演奏的曲子正好是「茉莉花」,沒人注意到茉莉花恰好是突尼西亞國花,茉莉花革命從此展開。 本週進入教會曆為記念耶穌受難而預備的40天「大齋節期」,今年大齋節期從3月9日「撒灰星期三」到4月23日,這段時間是基督徒認罪、悔改和祈禱靈修,效法耶穌關懷弱勢和邊緣人的重要時刻。大齋節期使基督徒定睛於十字架上的基督,跟隨耶穌獻出愛與生命來改變世界,如同最近的茉莉花革命,人民力量戰勝獨裁。北非、中東、中國有茉莉花,而台灣呢?最近學生宿舍、夜店發生大火,無辜人們喪命,官員推諉卸責,小心,茉莉花例子不遠,不知反省的政權終將燒成灰燼! 諾貝爾和平獎的茉莉花樂聲悠揚,北非、中東、中國茉莉花革命綻放,以茉莉花為象徵追求人權自由,跨越國界、族群、宗教、文化,這是偶然嗎?無論如何,掌管歷史與世界的上主確實參與其中,提醒人類必須謙卑反省,尤其是基督徒要為公義和平祈禱,付出行動。

長老教會的民主

◎葉維加 《台灣教會公報》3078期11版中,有1篇〈長執制度是否該變更〉,筆者對此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整個長老教會制度都應該要更改,而且更應該法制化。 長老教會長期以來以擁有民主制度為台灣典範,實在功不可滅,但從小在長老教會長大,從地方教會、中會到總會,參與過無數不同的事工,更感到長老教會法規的亂七八糟。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中會及總會法規所規範的內容,根本不足使用。 舉長執選舉來說,有的教會是以全部具有資格的陪餐會員列入候選名單,有些卻是用長執會提名,這種1國好幾制的作法,會是民主嗎?令人感到不解!筆者更曾看過連牧師自己的名字都出現在長執候選名單中的怪現象,而長執會提名更是容易遭到有心人利用,提名出有錢有勢、離婚或幾乎沒來禮拜的人選,這不是很奇怪的現象嗎? 牧師任期更是奇怪,有牧師任期3年,也有沒任期的,搞到牧師變成終身職,身為牧者當然會對自己的牧會工作得到保障感到安心,但強調愛之外,更要有完善的制度,不然上帝有滿滿的愛,怎麼還要人類先死一次呢?那就是上帝的愛及他的律法。 各中會也有不同的制度,當然各中會因應地方需求,選擇不同的制度及方式,難以苛責。但筆者曾經參加過幾次中會,選舉方式竟然都不同,有部長竟然會爆出新任部長未選出,由舊任部長繼續連任的怪邏輯。 至於總會,所有的總會議長、副議長似乎沒有出現過長老擔任,原因不外乎擔任議長,幾乎都是從副書記開始擔任,而想擔任副書記則必須提前運作,否則開會才剛見面,怎能知道要選給誰擔任副書記?而地方教會長老常常是輪派制的,所以根本沒有運作擔任議長的機會。換句話說,牧師輪都來不及了,還有長老的空間嗎?總會議長常常只擔任1年就下台,1年能夠做些什麼?誠心建議總會,應該邀請專家學者及牧長,好好的編修教會法規,讓其更具實用性,也讓長老教會這個百年大團體,更加進步! (作者為財法所研究生)

神的路最美善

◎許嘉恩 閱讀3077期《台灣教會公報》10版王進財牧師一文,心中有感動,神總帶領忠心的僕人走祂的路,雖不明白,但相信神的路最美善。 蒙特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88年由7戶愛主的台灣移民家庭發起,當時移民環境艱苦,大家每個月省吃儉用,籌募所需經費,父親經過禱告與家庭會議後,決定接下這個開拓教會的工作,來到蒙特婁這個城市。 當時7個家庭相互允諾,以每月400元加幣開始(時約台幣1萬2000元),支付牧者所需,弟兄姊妹當時與父親患難與共,努力傳播福音種子,只要有台灣移民來,大家總會探訪、安頓住宿、看醫生、子女讀書、搬家、托兒甚至做擔保人,為的是神的福音得到廣傳。 1996年,教會卻經歷一次非常大的試煉,最後父親選擇不為自己爭權,將主權交託給主,安靜地離開他所愛、所開拓的教會,回到台灣。當時的我,為父親所遭遇之事憤憤不平,怎知神所帶領的路為最美,神的計畫為最美善,回到台灣,一如以往的依靠神,盡忠於神所託付的自由教會,於2005年盡程退休後回到蒙特婁市,也回到他所開拓的教會禮拜,現與兒孫3代同住,享受天倫之樂。 (作者為前蒙特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許志三的兒子)

慎防金牛犢文化

◎宋政軒 猶太經學教師認為,出埃及記中的「金牛犢事件」,是以色列人集體冒犯上帝最嚴重的一次。以色列人長期在埃及做奴,忘卻先祖的上帝,在信仰上受到埃及文化的影響,埃及的牛神阿必斯傳說具有預言能力,能使疾病痊癒,會給周遭人帶來生生不息的精力,於是在他們打造了理想中的神的樣式──金牛犢。在摩西上山領受10誡時,百姓害怕因此失去上帝代言人的指引,強逼亞倫按他們的理想,塑造「引領我們出埃及」的神,好讓神具有形體,成為膜拜的對象。 或許現今社會中沒有金牛犢,但卻有被眾人拱上台的「信心英雄」。只因為肉眼看不見上帝,所以我們就塑造一個有能力的信心英雄,讓他們作為眾人的表率與楷模,然後登台高呼「信心的宣告」,如此使上帝的作為表象化在我們中間,以證明上帝真的與我們同在。這與金牛犢的罪不同嗎?用「信心見證」作信徒的表率本身不是錯誤,錯誤的是對所謂「信心英雄」的崇拜,與對上帝的信仰等量齊觀。 當亞倫在出埃及記32章5~6節提醒眾人該守節時,百姓卻在不倫不類的祭典後,開始吃喝玩耍。現今雖沒有吃喝玩耍的祭壇,卻有唱唱跳跳、慶典式般的「敬拜讚美」。在神與我們的關係中,有許多不同面向的角色,在個人的信仰生活中,我們可以用自己所喜愛的方式與祂交通。但主日必須分別為聖,我們必須充滿敬畏的心朝見生命的主。 沒有一位臣子會在覲見君王的時候放浪形骸,就算是王子也會正衣戴冠、畢恭畢敬迎接他的父王,我們需要迫切尋求合乎上帝心意的崇拜。「敬拜讚美」本身不是錯誤,錯誤的是「敬拜讚美」舉行的時間不得宜且被過分強調;「敬拜讚美」只是與神交通的方式之一。 現代教會大量鼓吹信徒勇敢去夢,為自己理想營造一個禱告方向的藍圖,更教導信徒,禱告可以「撼動」祂的手,這是個恐怖的邪說。這些牧者常拿亞伯拉罕、約瑟、摩西以及大衛來當作「勇敢追夢」的例子,仔細查考聖經,亞伯拉罕不敢夢想成為多國的父,心中竊笑:「100歲的老人還能夠有孩子嗎?莎拉已經90歲了,還能生孩子嗎?」約瑟不斷在顛沛流離當中承受命運的乖誕,怎想到自己最終成為埃及宰相呢?摩西不敢夢,並回上帝:「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大衛在掃羅的追殺中,又怎想得到自己會成為以色列王呢? 重點在於上帝的預定,我們在這些「勇敢追夢」的人身上所看見的,並不是什麼「夢想藍圖」,而是神親自成就祂所預定的結果。禱告會成就,是因為神本身預定這事情會成,而信徒透過禱告追尋神的心意,在成與不成的過程當中,使信徒得以受造就,在上帝所預定的作為中有份。我們該強調的是「合神心意」,而不是「勇敢追夢」。「勇敢追夢」本身沒有錯,錯誤的是拿「勇敢追夢」作為禱告的動機,唯一符合聖經教導的「追夢」,就是追尋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命定。 現代教會充斥著以人的理想藍圖為核心價值的教導,無論是宣教、造就、慈善,乃至於信徒的人生規劃,都以理想為藍圖。基督的藍圖是什麼呢?基督來到世上的藍圖,不是要我們像這世界,不是要我們像任何信心英雄,而是要我們學習更像耶穌基督。 (作者為台北中會新店教會會友)

別再挖掘不能蓄水的水池

◎唐秉輝 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場》一書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動物農場管理人逃跑後,最終接管的是豬(喻指當時的蘇聯史達林),豬對待其他動物的態度,甚至不如原來人對待其他動物一樣。書中的名句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這雙重標準是由豬在接管動物農場後所宣布的聲明。 1994年美國聯邦政府彙編了300億美元預算的犯罪條例草案,有些專家提出了午夜籃球(Midnight Basketball)的構想,希望透過在午夜舉辦的籃球賽,吸引好動的青年從事運動,進而達到減少深夜遊蕩、犯罪的目的,但在立法時卻有所爭執。表面上爭執在於預算的浪費,強化了午夜犯罪的恐怖形象,事實上卻牽涉到更深層的種族問題,因為這些籃球賽對於非裔人口有特別的方案。號稱民主和平等的美國,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2010年朝鮮半島的天安艦事件,美國希望能藉機讓朝鮮半島早日導入戰火,好謀取軍火利益,反正美國的戰略風格與國民黨歷史軌跡如出一轍,套句我們台灣俗語:「用別人的拳頭母,掙石獅;別人的桌頂,挾肉飼逐家;別人的錢,開袂疼;開公錢,解私願;過桌,捏柑!」 用美國雙重標準的政策作為他山之石,來反省台灣的狀況,1972年的美國與中國聯合發表的上海公報提到,台海雙方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因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這份公報所提的,不包括絕大多數在台灣島上的台灣人!多數台灣人認為自己應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被他人簽署的公報所壓制。 「因為我的子民犯了雙重的罪:他們離棄我──活水的泉源;他們挖掘不能蓄水的水池。」(耶利米書2章13節)美國的雙重標準,清楚犯了雙重的罪。世間真正的執政者是耶穌基督,而非台灣、美國的執政者,現時的台灣政府也和美國一樣,說一套做一套,都是在挖掘不能蓄水的水池,我們一定要「用有智慧有遠見的人,派他管理國政。」(創世記41章33節) (作者為美國台僑,旅美學人)

審慎設置區域諮議會

◎謝振發 《台灣教會公報》3073期11版,刊載建請本宗設置虛級化體制組織,針對是項立意構案,或許是為補強現行體制運作,使其臻於完美境況。本宗現行3級化體制諮議會架構體系,設立總會、地區中會、各教會小會建制,是宗教事務層級的創舉,專美於其他教派及異教團體,回溯早期台灣長老教會史料記載, 1951年本宗組織體系,設有各地教會小會、地區中會,並成立南、北大會,形同區域諮議會的架構組織。由於先輩的遠見,提案廢除台灣教會南、北大會的虛級化建構,將其整合歸併成立現行總會建制,難道又要踏回不歸路迷途境況嗎?咱應該鑑古推今,避免重蹈覆轍,豈要恢復虛級化組織復辟命運? 個人提出理由如下:首先現行總會轄屬約27地區中會(含原、漢民、少數族群區會),單位規範數量非常符合軍事基本連級編制、指揮、調配、動員、機動原則;其次,台灣教會實情與美國教界幅員遼闊,其客觀地理環境有相當之差異,因而設定標準的需求未盡適同;第3,符合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原則,達到運行簡單化、彈性化,節省人力成本,減少開會頻率,讓各教會牧長專心牧會工作,同時提高宣教事工,促使本宗教勢倍增成長,讓台灣教會贏得上主的旨意,人人敬拜祂,人人因基督耶穌的名,獲得拯救,擁有永恆的生命,台灣教會咱大家成為忠心的管家美譽,願一切的服事歸榮耀於上主的名。 (作者為壽山中會重生教會退任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