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講英語比會講母語厲害?

&nbsp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學英文,因為英文是世界通用的語言,也因為英文是引導通往更多職業選擇之路;不過,這是否代表英文也像名牌一樣,好像人們可以穿戴這項語言名牌上身,成為地位的象徵?

我又和英國友人麥姬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說,為了讓台灣提升國際競爭能力,台灣人多希望孩子們越早開始學英文越好,像新加坡、香港這些國家的華人,多半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文,真是令人羨慕!不過麥姬對於學英文對母語造成的排擠效應,卻是十分謹慎,尤其是非洲國家的英語教育,由於他們渴望藉由語言教育提升國民水平,可是麥姬卻對那些想以英語取代母語的非洲國家感到憂心,「妳不覺得失去越來越多種語言的表達,會使得世界上的文化失去色彩嗎?」「而且依照統計,那些從小就開始學英文的,他們的外語成績並沒有比高中以後學習英文的來得顯著提升,那麼為什麼要這麼壓縮他們學母語的時間呢?」
我聽著這位立志當國際教育學者的分析,也陷入了沈思;她也順便提醒了亞洲國家,千萬不要低估母語的重要性。我並不是個語言教育學者,不過也的確發現東亞地區包含台灣對說英語的高度重視,有時候甚至對會說英語的人「特別尊敬」,這也值得反思,如果說語言只是一樣工具,會多說一樣語言的人,就如同多會一項謀生的技能一般,就像會修水電的師父也同時會焊接,如果我們不至於在水電師父的多項技能面前自拙,那是否也不應該在會說英語的人面前自拙呢?
初到美國之時,我與外子也在克服這樣的「心理障礙」,在美國人面前,我們經常對於自己的英語不夠流利感到不好意思;直到有位好心的美國人提醒我們:「不需要不好意思啊!因為那並不是你們的母語!不好意思的應該是我們美國人,大部分的人只會說英語,不願意學別人的語言,卻要全世界都學我們的語言。」當然,自從這層心理障礙慢慢地被打開以後,有時候我也就不再一味說一口快速的英語,以顯得自己比較厲害,而是有時候反而慢慢地說,並留意對方是否聽懂了,語言主要的目的就是溝通啊!
倒是有一次我在美國用電話訂飯店房間的時候,因為聽不太清楚,希望對方多說幾次,而遭到輕蔑的回應,記得當時我提高聲調地,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地用英語說,「因為英語不是我的母語,我當然需要聽更多次,請你不要對英語不佳的國際人士歧視!」在我強烈表達抗議之後,對方終於願意退讓,並表示道歉。這些例子顯示,當我們無可避免地必須要學英文的同時,並不需要小看自己可選擇只說母語的權利。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