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道】浪子回頭

畫中浪子謙卑的屈膝、父親慈愛的彎腰懷抱,正是每個罪人回歸主懷時最寫實的圖畫……

◎蕭文

「浪子回頭」是聖經中(路加福音15章11~32節)相當感人且含意深遠的一則比喻。

浪子回頭的故事由兩部分組成,出走與回歸。出走可以代表希望與追求,也可以代表迷惘與失去;回歸可能為了衣錦榮歸,也可能為了窮途末路,這則故事屬於後者。

迷失與回歸

故事中的小兒子向父親要求他那一份家產。這說明人性的貪婪,即便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對於財富仍有著強烈的慾望,希望能擁有財富的所有權,使財富成為自己的財富,完全為自己掌控。

小兒子拿到財產後,就遠走高飛到外面追求想要的生活。可是他無法約束自己,過著任意放蕩的生活,結果是散盡家財而窮困潦倒,甚至想拿豬食充饑。 

在三餐不繼的情況下,小兒子終於醒悟,想到富有的父親,於是決定回家,向父親認錯,說自己得罪了天,又得罪了父親,不再配稱為父親的兒子,寧可當父親的雇工。

一般人都想迴避認錯可能帶來的懲罰,所以認錯需要相當大的智慧與勇氣。小兒子知道自己犯了大錯,預期承受的後果是不再做兒子,只求做父親的工人,以勞力換得一口飯,他謙卑的態度說明他的悔改出於真心,正如那遠遠站在聖殿外的稅吏,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但耶穌說,這樣的人比那自認嚴守律法的法利賽人還算為有義,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加福音18章13~14節)

豈知父親不計前嫌,熱烈歡迎小兒子回家,吩咐僕人拿上好的袍子給他穿,又把戒指戴在他指上、把鞋穿在他腳上,並且宰殺肥牛犢要吃喝慶祝,父親說:「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

父親的反應說明,兒子認錯的表現已獲得父親的嘉許,他也原諒兒子的過錯。當大兒子表達不滿,父親又再一次強調「死而復活,失而復得」這句話,更說明父親心中的愛,看重兒子悔改更甚於他以前犯的錯。

同樣地,在上帝的眼中,我們也是祂創造的孩子,祂不願意我們任何一個迷失,祂以最大的包容及忍耐,等待我們認錯、悔改,當罪人願意悔改,上帝會高興且接納,就如故事中的父親一樣。 

兒子與奴僕

此時大兒子看著犯錯的弟弟受到父親那麼好的款待,心裡不平衡了,對父親也有怨言,認為自己服事父親多年,從來沒有違背父親的命令,父親卻沒有給他一隻山羊羔,也沒有叫他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是父親的話提醒他:「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大兒子感到心理不平衡可說是人之常情,說明了人心不足,往往羨慕別人杯中所有的,卻對自己的福分視而不見。大兒子只看到父親為弟弟宰殺的肥牛犢,卻忘了其他活著的肥牛犢乃至眾多產業都屬於身為長子的他,在他抱怨那一刻,他其實沒有把自己看做是父親的兒子,反而是父親的奴僕了。 

《浪子回頭》,1663~1665年,畫家為林布蘭,取自Google藝術計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有什麼錯是慈愛的天父無法原諒的,若做錯事,就要憑智慧與勇氣認錯悔改,只要真心認錯後悔,就會得到上帝的赦免。

相反地,我們看伊甸園裡亞當與夏娃違背上帝的命令時,亞當把責任推給夏娃,夏娃把責任推給蛇,他們不但不認錯,還彼此推卸責任,於是上帝嚴厲地懲罰他們。

知名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年)所繪的這幅《浪子回頭》(The Return of a Prodigal),現存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迷塔吉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畫中浪子謙卑的屈膝、父親慈愛的彎腰懷抱,正是每個罪人回歸主懷時最寫實的圖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