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你哭泣走過消失中的阿塱壹古道

◎天空&nbsp

有一條路,由泥土、小碎石、礫石、沙子、脆石片、海浪泡沬、漂流木組成,路的左邊是海水,右邊是山坡&hellip&hellip。這條令人驚奇連連的路,就是連接台東達仁鄉南田村到屏東牡丹鄉旭海村的「阿塱壹古道」。

阿塱壹古道是原住民往來台東到恆春半島的通道,原始古道超過200公里,現在只剩下南田到旭海總長12公里的天然路徑。2011年1月,我們全家包括9歲的小毛和5歲的小公雞兩個孩子,參加台中東榮教會肥瑪戶外團契的活動,終於有機會親身遠征阿塱壹古道。

&nbsp我感謝 ,上主創造奇妙

我們搭乘中型巴士抵達馬路盡頭,開始步上古道旅程。在強烈的東北季風吹襲下,每個人都全副武裝,只剩眼睛沒用衣物遮掩。環顧四周,一邊是有著濃密植被給人壓迫感的山坡,另一邊則是無邊際的大海。向北看是數不盡的重重山脈,向南看沿著礫石灘延伸到視線盡頭,就是等著我們挑戰高繞的觀音鼻。
盤踞整片天空的烏雲,讓海水的顏色顯得暗沉,但不同層次的藍,仍然清晰可辨。靠近岸邊,海水因為夾帶大量砂土而顯現土黃色,之後是綠藍色,接著是淺藍色,往海中央是灰藍,視野的盡頭,是穩重的深藍色。那片深藍,就是小學課本所教、帶來溫暖海水和豐富漁獲的黑潮。我對黑潮向來有莫名好感,但近年來我意識到那份好感是因為我只想到自己的需求,其實是「萬物我為首」這種自私驕傲的心態作祟。
東北季風加上漲潮,海水用力撞擊佈滿鵝卵石的礫灘,然後迅速地爬上岸。每一次撞擊,整片水面上就會產生泡沫,泡沫隨風在礫石間跳躍,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白色的新蛙種呢!指給孩子們看時,小公雞說:「我覺得很像煮火鍋的梅花肉。」孩子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認識或比喻自然現象,使大自然和他的距離,不再遙遠。
約莫1個鐘頭後,我們走到觀音鼻的山腳下。這是高繞路段,全程走來最艱辛的部分。陡峭的山坡,加上動輒鬆動的土石,使得我必須戰戰兢兢地踏下每一步,然後以手用力拉住繩索,以求自己站穩不會跟著土石下滑。第1段陡坡最長,爬起來格外辛苦,周邊多為枯草。第2段進入樹林,地面上全是尖銳的碎石,直覺這應該是非常貧瘠的土地,但沿路斷崖上卻長出茂密的樹林,這些樹不論是樹幹或樹根,都以千奇百怪的彎曲、扭轉,緊緊貼近、抓住土壤,這就是生命的韌性。站上高繞的頂點,望著廣納百川的大海、層疊卻有序的山巒,頂著天,立著地,感覺自己與天地融合,心中默默感恩,謝謝上主創造我,謝謝上主創造這片天地,我毋需站在世界高峰,毋需站在人群頂端,單單存在於天地之間,就已心滿意足。
下坡的路,並不因此而輕鬆。尤其是末段,既陡且長,土石更鬆,我連抓著繩索都會滑倒,小毛乾脆把那段路當成天然溜滑梯,半走半滑地下山。對他來說,那段高繞至下坡的路,是整條古道的精華,他甚至在晚禱時感謝神,讓他體驗驚險刺激的阿塱壹古道。

&nbsp我聆聽 ,大自然訴說故事

海岸邊有無數的漂流木,我猜想,每根漂流木,應該都有她的故事吧!從哪裡來?經過哪些地方?這裡會是終點站,或僅只是轉運站?如果漂流木有人生,她們的故事,一定不比我們遜色。
礫石的故事又是什麼呢?岸上大大小小的礫石,色澤紋路大不相同。根據石頭的特徵,可以給它們取名字,更添路途中的樂趣。譬如有顆石頭裂成兩半,叫「表裡不一」,誰叫它的外表和內在紋路完全不同呢!其他還有同心圓、心碎、牛肉、雲、火山&hellip&hellip。
當海浪沖上岸,再從礫石灘退去時,浪潮捲著礫石滾動所發出的聲音,給人震撼、卻又安定的感覺。每顆石頭,在不同的時間滾動,不一樣的形狀發出不一樣的聲響,無數個不一致,卻產生出和諧的樂章。我坐在漂流木上,閉起眼睛,打開自己的感官,去接收自然的原音,聆聽海浪與礫石沈穩的二重奏。配合海陸的節奏,調整自己呼吸的頻率,感受心的寧靜。大自然對人類具有心靈療癒的力量,這股力量,讓人和她難分難捨。

&nbsp我祈求 ,她不會變成過去式

離開海岸前,小毛發現一個甲殼類的尾巴殘骸,而岸邊,正好有片椰林。「椰子蟹!」小毛興奮地大叫。「椰子蟹是一種寄居蟹,這種尾巴呈扇狀比較像蝦子。」我說,「而且,椰子蟹太稀有了,我們大概沒這種運氣&hellip&hellip」說到這裡,我突然說不出話來。現在因為稀有,要能看到,靠的是運氣。但如果台26線開通,整片熱帶椰林,乃至阿塱壹古道因此而消失,孩子們在台灣本島想看到椰子蟹,就是天方夜譚。我心想,為什麼人的需求,永遠擺在最前頭?
台灣只差阿塱壹古道這一段,就完成環島公路。但,擁有完整的環島公路很重要嗎?甚至勝過這數百年的人文歷史、勝過存在此地的稀有保育動物、勝過人與自然互動的感動嗎?相信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因為有公路方便行車於台東與墾丁之間,而時常遠途跋涉經過這裡。但以公路取代阿朗壹古道,卻顯見我們對這塊土地的疏離與短視。一個環海的國家,何以如此難以親近海岸?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後代以為防波堤和消波塊是海岸線的自然景觀?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只能靠教科書來教導孩子「何謂自然」?
2002年,我規劃家族環島之旅,由東岸南下,西岸北上。還記得當時察看地圖路線時,發現車子開到台東達仁鄉,就得轉西向到屏東楓港,然後再南下才能抵達墾丁,無法直接從東岸一路通到台灣最南點,台9與台26兩線沒有接通。為了這樣的不便,當時我曾經深感不滿。想不到9年之後,這段旅程終究是補上了。不是用車子,而是用我的感官、我的手腳、我的身軀、我的心靈,親身經歷並愛上這段路。我祈求,「阿塱壹古道」,永遠不會成為過去式。
&nbsp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