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任何羊的教會學校

喜見國內教育單位引進日本小學「30人31腳」團隊運動,這項源於日本朝日電視台的節目比賽,必須由並排的30位同班同學以「2人3腳」方式完全通過50公尺;比賽除特殊情況外,需由同班同學參加,意謂著團隊合作、默契培養與「1個都不可以少」的態度,更勝於精英組合;因此,2006年在日本也有過失聰的小朋友在全班同學與老師、家長鼓勵下成功參加。

「30人31腳」必須透過長時間練習以及面對不斷失敗才能成功,這項運動培養下一代提升挫折容忍商數(Adversity Quotient)與抗壓性。日本電視台在製作這個節目時,會更重視被淘汰隊伍在賽後的彼此鼓舞。透過畫面,老師安慰小學生:「現在會哭,代表你們練習的過程是辛苦的;現在會輸,代表贏的人比我們更認真、付出更多汗水;但是你們要抬頭挺胸走出去,因為我們認真、盡了全力才能走到現在。」總是讓人眼淚奪眶、無法自己。

教育是每個民族得以改變現狀的根本大計,不同的教育方式與內容深深影響民族的性格與文化。從信仰來看,透過教育,希望讓台灣改變「牛稠內鬥牛母」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性格,讓台灣迎向「互助共榮」與「沒有失喪任何人」的新未來。

過去常有笑話,訴說頂著國立大學光環留學國外的高材生,在外求學課業頂呱呱,但是最擔心遇到社交活動或是文化之夜,因為他們不得已要表演時,只能唱出:「三民主義&hellip&hellip」幸好,在台灣最早成立的幾間長老教會學校,從中學到專科、大學、研究所學生功課雖非最頂尖,但對音樂的薰陶、體魄的鍛鍊,一股全人氣質為人羨煞。

每年4月第1個主日是教會學校紀念主日,除了記念教會學校,帶著民智未開的台灣(不僅是基督徒)走進世界舞台,也開啟燙手山芋般的特教先河;這些歷史值得緬懷,更提醒我輩扎心反省。

當日本人教育下一代經過努力的失敗是可貴、無法取代的經驗,當德國施密特牧師帶來寧可缺手但無缺憾的迴響,讓我們知道德國的特殊教育很平常、平常的教育顯特殊。驀然回首,屏東1間不到150名學生的餉潭國小陳校長,也正努力拒絕某宗教團體的思想進入學校,更盡力將學生帶到大都會參觀美術館、搭乘捷運,一切都為學生夢想將來。

教會全體應該和在台灣橫跨3個世紀的教會學校,勇敢而有自信的扭轉現今體制內教育不懂得人際相處、看不見為人犧牲的「食人教育」。

今日的教會學校要贏在什麼地方?要贏在營造團契觀、贏在不放棄任何一隻羊,繼續走在前頭,看見台灣人的需要,看見未來。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