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段30年前的台日情誼

文圖 ◎顏詩麗

去年8月底,我從京都即將返回台灣的那一天,因為行李太多,佔用了車上的通道,熱心的木村昭子太太請我跟她一起坐在博愛座。當她得知我來自台灣,就熱情地告訴我,她已故的父親也有一位顏姓友人,住在嘉義中埔鄉。就這樣,我們互留了通訊方式。而幾個站牌之間的短暫交談,因著台灣,我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異鄉偶遇

回台之後,我還沒來得及寫信給昭子太太,卻先收到她的來信問候。只好請日文老師幫我修改不夠「敬體」的日文,交差似地趕緊把信寄出。3個月後,竟然接到昭子太太的來電。她與先生預計3月下旬來台,前往嘉義中埔探望顏老先生,會在台北停留個2、3天。儘管藉由電話、e-mail確認,我仍深怕安排不周,卻又擔心自己過多的詢問會造成對方的負擔。究竟,要不要先幫他們買好高鐵票?他們夫婦倆要怎麼從高鐵站搭車到嘉義中埔這個小鄉鎮?&nbsp

正在躊躇著要不要打個電話給顏老先生,卻又接到他女兒的來電。原來,顏老先生已是85歲高齡,患有嚴重的耳疾,因此跟昭子太太的溝通上有點困難。而顏老先生的女兒全然不懂日文,甚至以為他們當晚要留宿嘉義,因而跟我聯繫,希望我能陪同他們去中埔一趟。

朋自遠方來

終於,我跟木村夫婦在台北見面了。我們擁抱,因為彼此都很難相信在京都公車上的一面之緣,還能夠在台灣再度相逢。我像個女兒似地帶著他們遊淡水看夕照、吃吃台灣的名物──水果、小籠湯包,聊天說地,雖很開心,但我心中仍惦記著是否能順利見到顏老先生這件事。

去嘉義的車程上,才漸漸了解這一段往事。30多年前,昭子的父親帶著孫子、也就是昭子的兒子,到阿里山遊玩而結識了顏老先生。老先生在日治時代習得的日語派上用場,兩人互通了好一陣子的書信。

昭子的父親在幾年前過世,昭子整理父親的遺物時,才發現有一封來自台灣而尚未回覆的書信,昭子趕忙回信致歉。收到顏老先生的回信已經是今年2月22日了,這一天對昭子別具意義,因為恰巧是她70大壽的日子。但她並不特別欣喜,因為顏老先生顫抖的字跡透露出年邁,這也讓昭子興起來台的念頭,探望父親生前這位台灣朋友。也因著與我在京都的巧遇,她多了個在台灣的朋友,更增添了行動的勇氣。

似是故人來

兩人見面的瞬間,昭子擁抱著顏老先生瘦弱的身軀,淚水潰堤,大家也都哭成一片。顏老先生說:「這是高興、喜悅的眼淚,因為沒料想到,能在為數不多的日子裡,見上一面。」兩人用文雅的日文交談、追憶往事。昭子的父親是京都西陣織職人,長期推展傳統織布工藝,甚至在二次大戰後,走訪東南亞各地,教導當地原住民學習織布等技藝。他認為日本政府虧欠很多國家的人民,而政府能做的有限,他願盡一己之力補償。當初會來台灣,正是為了聽說阿里山原住民有很不錯的織布文化。

昭子請示顏老先生的家人,把他們的爸爸借給她。就這一天,她把顏老先生視為「多桑」,而昭子與顏家人彼此就是兄弟姊妹,如親人一般,來自京都的姊姊探望嘉義中埔的父親和家人。昭子帶來父親生前特別為顏老先生完成的一件西陣織作品──「米壽」。米這個字是由漢字「八十八」組合而成,日本人稱88歲的生日為米壽;慶賀米壽,也有向天稟告能再吃米飯,期盼能長命百歲的意涵。一段30多年的友誼,藉著翻閱昔日的相片,逐漸清晰。顏老先生問起當初那個小學4年級的小男孩,現在已經是一個女兒的父親,成家立業了。

我們備受顏老先生一家人款待,先是在餐廳品嚐道地的「台灣料理」、接著到他府上喝茶聊天,甚至還一起唱日本歌謠。顏老先生的女兒說:「已經好久沒有看到爸爸這麼開心、講這麼多的話!因為能夠聊天的朋友也大多過世了,其實他很寂寞,家人礙於都要工作無法照料,最近才安排他住進安養機構。很感謝你們遠道而來!」

人情羈絆

看到顏老先生,讓我想到「多桑」。日本作家平野久美子的《多桑的櫻花》一書提到:「在日治時代接受日本教育的人,喚做『日本語族』,也叫『多桑』&hellip&hellip日本的價值觀滲透他們的心。戰後國民黨到了台灣,帶來了梅花,帶來了另一種文化,卻也帶來多桑和下一代的代溝,某種程度上,也帶來多桑與社會的格格不入。」但是,遠從京都來的「女兒」,又讓顏老先生再拾笑顏。

相聚時難別亦難,眼眶泛淚的我,已經忘記那時到底怎麼道別了,但是我深信這一段與昭子太太、顏老先生的情誼與心中的羈絆,將會留存在我心中很久、很久。

2011年日本公布的年度漢字,是由代表人與人之間感情連結的「絆」字獲選。我想,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也逐漸與更多陌生人建立情感的網絡。令人感到美好的事物,也許不多,但是有一件值得回憶的,就已足夠。「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章20節)我也從這件事情上,感受到上帝的神奇與大能,願與你分享。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昭子帶來父親生前特別為顏老先生完成的一件西陣織作品──「米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顏老先生(前排左)與「京都女兒」昭子(前排右)開心地回憶往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西陣的魂依然健在」,昭子父親巡迴各地推廣傳統工藝,90歲時獲報紙報導。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