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你選了蔡英文當「救世主」嗎?

◎管中祥

2016年總統大選結束,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毫無意外地贏得勝利,雖然票數成長不多,但也狠狠打了國民黨一巴掌。

蔡英文的當選不僅反映民眾對馬英九的不滿,對中國侵台的擔憂,對許多人來說,蔡英文總統也是台灣的新希望。包括一向對國民黨政府批判不遺餘力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也發表「賀辭」表示肯定。

新人可能會有新氣象,也可能會帶來新希望,但別忘了,選舉不是在選偶像明星,更不是在選「救世主」,這是民主社會中公民主體能否展現,是否真能邁向「公民社會」的必要素養。

即使台灣的選舉經歷了幾十年,也有了3次政黨輪替經驗,但候選人的魅力仍是許多人投票選擇的關鍵因素,不論是李登輝、陳水扁或馬英九,在當選之前都算是魅力型領袖,而他們的實際作為,也讓許多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即使如此,這些魅力領袖總會有死忠的「鐵粉」,不問是非,永遠追隨。「鐵粉」們有些共同的特性,對於偶像遭到批評,通常不分藍綠,幾乎都有下面的反應。即使是新偶像柯文哲或蔡英文的「鐵粉」恐怕也不會例外。

當選後上任前,可以祝賀卻不能批評,一旦遇到批判與質疑,鐵粉會說:「人家還沒上任,幹嘛批評」;上任沒多少,出了一點差錯,鐵粉會急著緩頰:「才剛上任,別急著罵人,要給人家一段時間,要相忍為『偶像』」。上任之後仍無太多建樹,鐵粉也會說:「不是領導人不行,而是公務員不願配合,從中作梗,做不好也是沒辦法的事」。最後,如果成就仍然有限,救援部隊:「前朝遺毒」就會登場,因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如果你就是這樣的「鐵粉」,不必生氣,也不用挫折,選擇當個「鐵粉」並沒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民主社會賦予我們的基本自由。只是如果我們認為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我們就是自主公民,那麼,當人民投完票的當下,就應該是監督的開始,就要有罷免的準備,選民也該負起監督的責任。然而,「鐵粉」只是「禁衛軍」、是被動員的「投票部隊」,而未必是覺醒的公民。

民主的目的不只是在「選舉」,更重要的是彼此對話、相互理解,尋求共識、尊重差異。但即使只是為了「選舉」,也必須明白,我們是透過投票,賦予當選人行使公權力提供公共服務,而不是選出一個救世主,希望他能帶領我們走未來的路。

尋找救世主的選舉心態、選後過度期待難以養成獨立思考的自主公民,也很難讓人民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進行公共參與。我們必須要認清,除了宗教信仰,這世界沒有其他的救世主,民主政治要回到人間,抬轎的選民得先成為自主的公民。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