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不容遺忘的戰爭記憶:為誰生死,記念無數的火光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紀念館外觀。

10月25日是終戰紀念日,除了提醒人們和平的可貴,也象徵著戰爭對人性尊嚴損害的中止。除了從大歷史的角度,我們也必須回到每一個人,作為擁有上帝形像的創造,「當上帝造人的日子,祂照著自己的樣式造人,並且造男造女。在他們被造的日子,上帝賜福給他們,稱他們為『人』。」(創世記5章1~2節)看見生命的獨特和珍貴,擁有所謂的人權。因此,為慰安婦與台籍老兵設立紀念空間,不斷述說他們的故事,就是不容記憶淹沒在滾滾的洪流之中。


文圖◎阿龍(文字工作者)

黃昏的火 燒出一座紀念主題館

2008年5月20日,為期一個禮拜的「台灣老兵說故事活動」落幕,台籍老兵許昭榮先生向所有參與活動的人員致謝後,於當日晚間6點47分來到位於旗津、緊鄰台灣海峽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在曾積極奔走方得設立的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前以汽油引火自焚。這把火光,催生出目前仍是全台唯一記念台灣兵、反省戰爭歷史的場館──「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由高雄市政府委託「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經營管理。

出生於1928年的許昭榮,經歷日本殖民統治、國民黨威權統治,並分別在兩個政權時期從軍。在白色恐怖時期,因涉入首件海軍台灣獨立案而遭到關押11年之久,後來甚至在美國聲援政治犯而被列為黑名單。在2008年、台灣迎來第二次政黨輪替的時刻,他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抗議政府對台灣兵議題的漠視。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常務理事、軍人遺族協會理事長、許昭榮義子吳祝榮受訪時娓娓道來,經過許昭榮等不斷爭取,1998年,時任高雄市市長的吳敦義才將旗津海岸公園預定地、約一公頃的公有土地核撥為「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之用。不過僅有土地,興建經費需自行籌措,許昭榮遂將自己的政治補償金投入於整地等工程。

吳祝榮指出,許昭榮自焚不僅是抗議不同政黨的執政者皆長期漠視台灣兵議題,也是抗議有政黨與團體意圖將這座專為台灣兵設立的公園,改為「八二三戰役紀念公園」,此舉恐再次模糊台灣兵權益與歷史。在許昭榮自焚後,公園主題館得到公部門經費挹注,於隔年5月20日落成、啟用。

被列為黑名單的許昭榮,在1986年取得加拿大庇護、移居多倫多;擁有政治難民身分的他曾感嘆,自己像台灣棄子、加拿大養子。當時他輾轉與滯留中國的台灣兵取得聯繫,隔年回台灣、積極展開台灣兵權益與歷史定位運動。

曾經敵對、戰勝戰敗、政權更迭……究竟是何等複雜的歷史因素,讓台灣兵始終得不到政權重視?

館內有呈現台灣籍日本兵及戰時赴日學習,戰後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少年工展覽。

殖民的手 指揮著台灣人的命運

根據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編著的《台灣兵:重尋一段被歷史遺忘的血淚青春》,從1937年的盧溝橋事件爆發,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八年間有20萬7183名台灣人曾在日本軍隊中。台灣人初期多為軍夫、軍屬(後來軍夫地位同視為軍屬),前者負責挖戰壕、建營舍、運物資等任務,不是軍人身分;後者則是翻譯、醫護、製造、行政等職務,但二戰末期也有「現地徵役」,直接轉為戰鬥人員的情況。綜觀台灣兵的組成,軍人約占四成、軍屬約占六成。

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主要參與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各地戰役,包含盧溝橋事件、中日戰爭;在東南亞包含越南、菲律賓等戰事,以及沖繩戰爭等。終戰後,台灣人隨著政權轉移,因著徵兵、自願服役、集中營召募、拐騙或強拉等形式,角色從「日本兵」轉為「國軍」,緊接著投身國共內戰。許昭榮曾估算這類台灣兵至少有1萬5000人。

不可諱言的是,在戰爭洪流中,個人的命運多是隨戰爭局勢而流動、起伏。例如終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本軍艦,但因為缺乏相關操作技術,因此派曾在日本軍隊服役的台灣兵前往中國青島受訓,許昭榮也是其中一員。但在國共內戰中,不少台灣兵因著被俘虜而又成為中共解放軍,例如陳永華、彭添福等。部分台灣兵被編入解放軍後,不僅參與國共內戰、甚至韓戰,這種轉折也是許多台灣兵滯留中國、無法回家的處境成因。

在國民政府接收日本船艦後,因為不會操作,將許昭榮等人送往中國青島受訓。

在戰時,台灣兵不僅在戰區直面戰爭風險,在戰後,更可能要面臨戰犯審判。台灣人多屬於BC級戰犯,指一般戰爭犯罪及違反人道行為犯罪;二戰後,有173位台灣人淪為戰犯,21位被執行死刑,而曾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則有148位戰犯、23人被執行死刑。

「台灣人戰爭歷史」的轉型正義有許多片拼圖,除了前線的士兵,後勤的軍夫、軍屬,還有慰安婦等。礙於篇幅,無法盡述更多故事,在此引用許昭榮製作之台籍老兵資料調查表,其中訪問出身宜蘭羅東、當年受軍醫誘騙前往中國擔任護士、後滯留於雲南省,並曾經歷文化大革命等動盪的黃月華女士,其託人帶書信透露出台灣人在那個時代多舛的命運:「我朝思暮想能回家鄉,死也實閉眼了。多年以來的願望,不知能否為我盡力。實為感恩不盡。」

訴說的口 盼有日不再遺忘歷史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持續透過展覽、專講、研討會、立紀念碑、紀念活動等形式,向社會訴說台灣歷史。例如2023年為台灣高座少年工赴日80週年,特別於8月5日推出「造飛機的日子」系列活動,包含「台灣高座少年工顯彰碑」揭碑典禮、紀念大會和微型展覽,邀請社會大眾認識這段台灣少年赴日學習技術、回到台灣後,間接帶動工業產業發展與台日經濟交流的歷史。

今年為台灣少年工赴日80週年,於紀念公園內設立「台灣高座少年工顯彰碑」。

吳祝榮受訪時直言,台灣是沒有歷史的國度,過去威權時期下,黨國教育裡沒有台灣歷史,如今在民主時代,台灣戰爭歷史與人權轉型正義仍未獲得廣泛重視,這個問題值得深思。他以許昭榮的生命故事強調,堅強的人格可以形塑堅強的國格,「那不是砲火可以摧毀的。」他盼望有朝一日,台灣人不再遺忘自己的故事。

延伸閱讀

【特別企畫】不容遺忘的戰爭記憶:戰場上的微細聲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