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障福放映怪咖紀錄片 還孩子不一樣的生命經驗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屏東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合作的「怪咖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第二場次於10月14日下午在屏東縣立圖書館進行。本場主題為「做自己」,選片為《關於,半夜夢見林默娘乘著海湧把垃圾全丟進我的未來這件塑,好像是真的》和《還孩子做自己》,座談分享人為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與執行長王德蕙,以及《還孩子做自己》的拍攝對象、「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李佳燕醫師。

延伸閱讀:屏東障福放映怪咖紀錄片 接納特別的自己與他人

「怪咖紀錄片」是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支持、導演楊力州監製的系列紀錄片,不僅走入校園,近來也走進企業、與更多民眾分享被忽視的多元議題。王德蕙在致詞時感嘆,台灣教育不論是家庭或學校,常常要孩子不要太顯眼、太特別,但事實上與眾不同的人是帶著社會前進的力量。怪咖就是「獨一無二、有影響力與啟發性的人物」;她盼望透過這些紀錄片,走進不同地方交流不一樣的故事,推動社會思考、撐起對話空間。

(攝影/林婉婷)

《關於,半夜夢見林默娘乘著海湧把垃圾全丟進我的未來這件塑,好像是真的》的導演是朱詩鈺,該片記錄「海湧工作室Hiin Studio」創辦人陳人平、郭芙以及夥伴們為守護海洋所做的努力,包含在小琉球發起減塑與循環經濟「咕咕幣」、以環保漁具實驗希望改善廢棄漁具保麗龍氾濫等,也反省當人類無法處理大量垃圾、是否還有大量製造的權利,以及現代的行動決定留給後代怎樣的未來等。

映後座談中,王德蕙談到過去與基隆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淨灘,半小時就撿拾超過260公斤的海灘垃圾。她也點出紀錄片中的重點:很多海洋垃圾其實是垃圾掩埋場的溢出物;可以想見不少海洋垃圾,其實就是那些日常生活中丟進垃圾桶裡的垃圾,而不僅僅是旅客隨手丟棄的垃圾。

現場眾人也討論有效的減塑建議,例如自備餐具、做好資源回收等;王德蕙特別提醒,塑膠袋雖然便宜、但相當耐用,其實重複使用「一個」塑膠袋也能減少「其他」塑膠袋使用,推薦可參閱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專案「SOGA STOP」網站資源用以環境教育。現場也有民眾表示相當認同這部紀錄片的觀點,希望能進入更多國小校園、鼓勵親子共同關心環境保護。

(攝影/林婉婷)

《還孩子做自己》導演為林皓申,該片呈現李佳燕致力於提升社會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的認識,更深入、也更根本理解孩子的狀態與需要,不只是因為孩子對環境適應不良、學業表現不佳就被認為是過動兒。該片也透過李佳燕的話語,思念曾與她一起爭取兒童人權的已故兒童文學家幸佳慧。

李佳燕表示,自己是家庭醫師,責任是關心整個家庭的身、心與關係的健康。當初會決定把整個上午時間用以看診、整個下午時間用以陪伴家長與孩子,只是單純想要好好幫助、陪伴每位有需要的人。

李佳燕說明,兒童發展量表在四歲時就列入「行為評估」,來判斷一個孩子「正常」與否;由於是家長、老師撰寫評估,李佳燕認為其評估結果是否客觀值得省思;例如師長可能標準過於嚴格、孩子可能因對師長的喜好而有不同表現,這些都可能造成評估結果與實際表現的落差。王德蕙則補充,老師的表述能力比孩子要合乎邏輯與完整,因此不少家長會選擇相信老師的說法;李佳燕強調,這考驗家長和孩子的信任,她常常在診所裡教導孩子們如何好好表達想法。

(攝影/林婉婷)

「我們能不能看見孩子的多元能力?」李佳燕直言,台灣號稱多元,但其實對孩子的教育仍然講求「成績至上」,認為成績優異與美好人生劃上等號;事實卻未必如此。她又舉例,小時候師長不喜歡愛說話的孩子,但長大後能言善道的人在職場較吃香;其實孩子們會專注在他們「感興趣」的人事物,卻因為那些興趣與「課業」無關而被師長認為過動。

問答時間,有民眾分享自己真實的教養經驗,提到孩子因為聽覺敏感坐不住,被診斷為過動兒,被迫服藥、相當痛苦,學業與人際關係也碰壁;該民眾呼籲家長要有共識,看見孩子的專長、讓他們能多元發展。最後李佳燕分享自己的著作《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一天》,再次鼓勵師長要正視孩子的天賦,不要只是用大人的觀點看待、標籤他們。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