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公義 譜寫性別平等未來(上)

(攝影/林宜瑩)

|總編踏話頭|

本期聚焦兩場性別公義研討:4版為婦女權益發展基金會等單位舉辦的「婦女與性別議題政策研討論壇」;5版為台北中會性別公義部主辦的「性別公義種子教師研習會」。通過政策制定、女性參政、性別分工、暴力防治等公私領域探討,呈現性別議題的諸多面向,期許在對話與理解中,打造兼顧愛與公義的社會。

總編輯|陳逸凡


婦女與性別議題政策研討論壇

【林宜瑩專題報導】「婦女與性別議題政策研討論壇」是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民間團體、學術界交流婦女與性別議題的場域,為擴展議題能見度與影響力,2023年首度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就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11月8日探討當前性別重要議題、開拓女性參與公共對話契機,也關注「性影像四法」(《刑法》、《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及《跟蹤騷擾防制法》在數位暴力防治上的觀察。

《跟騷法》施行狀況微體檢

現代婦女基金會研究員王秋嵐指出,截至2023年9月底,警方共處理4073宗跟騷案件,一般跟騷案約占59%,家暴跟騷案約占41%。自《跟蹤騷擾防制法》實施以來,已有234件保護令聲請,223件完成審理,核發保護令比例為68%,但審理平均耗時34天。違反保護令的案件有60宗,其中約47.8%獲准羈押。

王秋嵐表示,《跟騷法》雖然在法治教育上發揮作用,書面告誡效果顯著,對受害人保障更全面,但法律定義和制度層面仍需檢討與修正。她建議,實施書面告誡與保護令的雙軌制,強化執法人員在《跟騷法》及性別平等法規上的培訓,並加強跨專業合作,提升對數位跟騷案件的蒐證與偵辦能力,促進不同領域間的經驗交流。

數位暴力 障礙者的隱形戰役

邊邊女力協會辦公室主任謝莉君指出,對於聽障、精障及心智障礙女性,社工員多專注於生活自立與就業服務,較少涉及數位性暴力的個案管理。因此,該協會自2018年起加強數位安全宣傳。

謝莉君強調,不同障礙類型的女性在數位空間中面臨不同挑戰。聽障女性社群較封閉,對外援助或社工信任感薄弱;精障女性若遇網路跟騷,如手機被植入遠端遙控軟體,求助時常被誤認為病發,顯示社會對精神障礙的汙名與刻板印象;輕度智能障礙少女在網路交友時,可能遭遇勒索和性脅迫。她建議,個案管理師應提升對數位性暴力的敏感度,在處遇計畫中融入數位安全,幫助受害者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網路陰影下的求助之聲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自2012年起,私密影像外流事件在媒體報導中日益增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此,婦援會於2015年2月成立專線,協助受害者,並自2017年3月起推動立法。經過社會各界的努力與政府重視,2022年7月,修法工作全面啟動,並於2023年8月,性影像聯防四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杜瑛秋提醒,儘管修法已完成,實際落實仍需時間,從中央到地方均應努力。

她進一步說明,數位性暴力源於結構性的性別歧視。雖然性影像聯防四法修訂後受到關注,但執法面臨諸多挑戰,如警方人員、經費和器材不足,使得偵辦此類案件困難且耗時。她強調,除了法律與執法的改進,亦應從幼兒及家庭教育著手,提升公眾對數位身體界線和性隱私的認知,從而改善社會環境。

女性參政 改變從村里開始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彭渰雯表示,自2018年起,該會致力於舉辦婦女村里長選舉培訓會,旨在提升女性在基層政治的參與度。透過這些努力,女性村里長的比例從2018年的13.9%提升至2020年的16%。在更高層次的選舉,如立法委員和縣市議員,女性候選人的比例已超過30%。

然而,彭渰雯指出,女性儘管積極參與社區志工,但在高層如會員代表或理監事職位的比例依然較低。她認為這反映出系統性的不平等,因此特別舉辦了培訓和特訓營,鼓勵女性從基層做起。這些培訓在2018年吸引了160位女性參與,其中40位投入參選,最終有13位當選為村里長,1位當選為縣議員。此外,她還倡導取消參選村里長的5萬元保證金制度,以促進更廣泛的公民參政。

選舉中的性別歧視不容忽視

彩虹平權大平台政治倡議暨培力主任翁鈺清表示,在選舉期間,一些政黨候選人的競選宣傳中常出現對女性及多元性別的歧視字眼,尤其是在攻擊支持同性婚姻的對手。儘管自2019年5月22日同性婚姻在台灣合法化以來,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對多元性別的歧視與敵意有所減少,2020年選舉期間仍出現了涉嫌歧視的政見旗幟。翁鈺清強調,彩虹平權大平台今年與其他相關團體合作出版了《台灣同志政策白皮書》,並與支持多元性別友善的中央及地方民代保持密切聯繫,共同探討性別議題。他們鼓勵多元性別人士積極參與選舉,因為台灣擔任民代的多元性別人士比例僅有0.03%,遠低於其他國家的7%。為此,他們積極投入培訓多元性別人士參政的工作,並與國際上的同志議員進行交流。

戰時無雌雄 民防女力時代

黑熊學院董事長曾心慧指出,自學院開辦以來,已有逾萬名學員參加基礎營訓練。在這些學員中,女性占比高達65.56%,男性則為34.06%。從年齡分布來看,28至35歲的女性占38.2%,36至45歲則占38%。她進一步指出,有23%的女性學員在完成基礎營訓練後,選擇自主參與其他民防訓練,但無人選擇加入如義警消等官方民防組織。

對此,曾心慧表示,目前官方民防人員的男女性別比例為六比四。她認為政府應該鼓勵更多女性參與,並提供更加友善、彈性的參與方式,如增加訓練時段與機會。她強調,在戰爭等緊急情況下,全民應動員、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個人專長。

低生育率 性別角色分工待突破

在討論如何改善育兒假及擴大托育支援女性就業的場次中,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指出,2021年台灣有58萬育齡女性因家務和育兒未就業,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報告,台韓低生育率部分原因是性別角色分工不均,女性在勞動市場仍主要負責家務和育兒。台灣婦女展業秘書長林香如,補充說明離職場的台灣女性經濟依賴配偶,離婚後面臨貧窮化風險。因此,婦展建議政府應全面評估和修法,保障離婚女性經濟安全。

|延伸閱讀|

愛與公義 譜寫性別平等未來(下)


專題攝影|林宜瑩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