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地球:奇蹟的一天》 萬物映照神的榮耀

《地球:奇蹟的一天》劇照。

◎李柏生

身為喜愛自然與動物的人,看到2017年上映的紀錄片《地球:奇蹟的一天》(Earth: One Amazing Day),簡直是欣喜若狂!BBC地球影業(BBC Earth)遍遊22國,歷時3年記錄了38種動物,才製成這支約90分鐘的影片,由理查德‧戴爾、彼得‧韋柏及范立欣共同執導。

影片從日出到日落,視角從深山移至草原,從荒島轉往極地,從雨林望向怒海,輔以幽默風趣的旁白及精心配置的背景音樂,讓觀眾為山川壯麗、萬物奧妙嘖嘖稱奇、悠然神往。

旭日東昇

影片開場是鋪張在無垠宇宙的星河,地球懸掛在虛空之中,一束日光映照其上,為這顆水藍色星球拉開一天的帷幕。接著丹頂鶴起舞,南極企鵝引吭高歌,晨曦所至之處,皆是生意盎然。

生性夜行的藪貓,趁著日頭尚未照耀大地,嘗試著做最後一次捕獵;山林之中,快速成長的竹子,成為大貓熊果腹的來源;在遙遠的島嶼之上,成群的海鬣蜥靜靜地吸收著陽光,身為冷血動物,需要日頭溫暖牠們的血液,作為一天動力的來源。

日照逐漸升溫,使得卵中小海鬣蜥逐漸成熟,破卵、冒出沙灘,開始牠一生的冒險。成年的海鬣蜥雖然天敵不多,但是剛出生的小海鬣蜥在錦蛇眼中是垂涎欲滴的佳餚。小海鬣蜥甫見陽光,便危機四伏,和錦蛇之間的弱肉強食,生死一瞬的驚悚張力,讓人為之屏息。

迎著太陽東昇的尚有非洲草原的斑馬,牠們為著水草長途跋涉,與湍急的河川抗衡,避過水中鱷魚與河馬的伏擊,與獵豹、獅群競逐存亡。斑馬刻劃著為生存搏鬥的人生,失敗了,將從生命的舞台上謝幕。

烈陽當空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不僅帶來光明,也帶來了炎熱。溫度的升高融化了冰山,產生的裂縫形成一條條壯觀的海道,蟄伏於北極冰層下的獨角鯨群,循著海道昂首前行,航向海洋。優游大海的還有抹香鯨,成群的巨鯨發出仿如電報的聲響進行溝通,並以有如垂直石柱的獨特方式午睡,叫人忍不住為之發噱。

像是要轉換心境,鏡頭帶著觀眾前往非洲草原,旁觀一場權力鬥爭,那是兩隻雄長頸鹿的對峙,勝負將決定下個階段誰主江山。於是,我們看到兩隻巨獸肢體激烈衝突,甩著強壯的脖子攻擊對方,此時響起西部片音樂,更增添決鬥劍拔弩張的氣勢。

畫面切換,緊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下來,進入觀眾眼簾的是雨林中的樹獺(或稱樹懶),緩慢的行動,使人感染午後的慵懶。不過即使悠哉如樹獺,當聽聞遠方傳來異性的叫聲,手腳還是頗利索地下了樹,跳進河中,朝著聲音來源探究尋芳。

《地球:奇蹟的一天》之所以精采,除了恰到好處的配樂之外,影片節奏一張一弛的拿捏更是一絕。舒緩的熱帶雨林後,緊接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洶湧巨浪,兇狠地襲向海岸,而數以萬計的南極企鵝,前仆後繼、無畏無懼地投奔怒海。牠們自距離海岸兩、三公里的聚落而來,要前往數十公里之遙的外海覓食,如此來回奔波,以便供應牠們羽翼未豐的孩子。其流露的舐犢之愛與強悍生命,令人觀之凜然嘆服。

接著影片介紹同樣為生存而積極奮鬥的蜂鳥。作為世界上最小的鳥類,蜂鳥不僅飛行技術高超,代謝速度在動物界也是無出其右,為因應體力快速的消耗,對食物有大量的需求。只是資源畢竟有限,難免出現競爭,鏡頭捕捉到蜂鳥與蜜蜂爭奪花粉,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蜂鳥甚至必須躲避蜂螫,因為蜂鳥體型僅較蜜蜂稍大,中了蜂螫必死無疑。不料,日照帶來了雲雨的生成,大雨滂然而下,雨滴擊落了蜜蜂,蜂鳥得以倖存。

薄暮西山

轉眼之間,天地鋪上了一層薄暮,日頭逐漸平西。除有棕熊在林蔭間,倚著樹幹磨蹭熱舞之外,蜉蝣也迎著夕陽漫天飛舞。

朝生暮死的蜉蝣,一生極其短暫,成蟲僅有數小時到數日不等的壽命,時間太寶貴,連進食都顯得奢侈,牠們一生只進行兩件事:交配及產卵,延續生命之後即死亡。旁白說:「浮生一日,蜉蝣一世。」令人默然。一如蜉蝣較之人世,如此短促,世人較之永恆,不也如若雲煙?

不知不覺間,日光已然黯淡,地球的一天也將謝幕。白頭葉猴等動物急忙奔回巢穴,躲避黑暗吞噬光明所帶來的不安。之前躲避太陽的另一族群,卻急切等候著夜色,預備開始牠們的一天,倉鴞無聲搧動著翅膀,在林間穿梭;鯊魚乘著暗流,在礁石間覓食;螢火蟲則企盼為幽暗帶來一點明光。夜間的地球,縱然是披著暗幕,仍是精采非凡。

即使太陽有照拂不及之處,仍然為地球帶來影響,太陽風的迸發,讓極地一帶的夜空,有無比動人的極光不住地舞動;與之輝映的,則是地上燈火通明的不夜城,人類科技的進步,似乎已將部分黑暗驅離。地球的一天自日昇到日落,充滿了奇蹟,教人目不暇給。

暗昧光明

《地球:奇蹟的一天》是紀錄片,畫面自然是真實紀錄,如假包換。只是經過了巧妙的剪輯,再搭配背景音樂及穿插旁白,鏡頭語言的敘事也仍有情節及立場。「我們的家」是這部紀錄片開宗明義的主題,藉由旁白提醒人類並非自外於生物圈,而是與地球息息相關。不似《看見台灣》在呈現美麗風景同時,不諱言土地的哀愁嘆息,《地球:奇蹟的一天》呈現的是賞心悅目的一面,少有突顯醜陋,因此多少感到不夠寫實。此立場在記錄動物時最為明顯,影片有意識地避免血腥的畫面,避免造成觀眾的反感。

此外,影片對太陽極為推崇,認為是推動地球生機蓬勃的關鍵,這也使基督徒感到惋惜。我們看到,在令人屈膝的奧祕之前,人雖不得不折服,仍不願意將榮耀、敬拜歸給創造主;拒絕尊榮一位有位格的創造主,寧可謳歌沒有意識的恢弘現象;止步於讚嘆造物的壯麗,卻不願一探那明明可知、無可推諉的永能和神性。

對太陽的崇敬,不只讓人想起各種奉太陽為神祇的宗教,也想起了使徒對人的指責,「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在他們裡面原是明顯的,因為神已經向他們顯明了。其實自從創世以來,神那看不見的事,就如祂永恆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見的,就是從祂所造的萬物中可以領悟,叫人沒有辦法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尊祂為神,也不感謝祂,反而心思變為虛妄,愚頑的心就迷糊了。他們自以為是聰明的,卻成了愚蠢的。他們用必朽壞的人、飛禽、走獸和昆蟲的形象,取代了永不朽壞的神的榮耀。」(羅馬書1章19~23節)

《地球:奇蹟的一天》雖然無比精采而讓人大呼過癮,但太陽不是催生一切的源頭,源頭是那位起初創造天地、說要有光就有光的神。聖經啟示光是神的屬性之一,而幽暗乃是與之相斥(約翰福音1章5節、約翰一書1章5節)。這位天地的主,不僅顯明自己是光,亦以白日與幽夜比喻行為,要求屬祂的人,如在光中行事,如光照耀世界(馬太福音5章14節)。而保羅教訓我們,此刻正是黑夜至深之時,白晝已不遠(羅馬書13章11~14節)。神藉著宇宙萬物啟示祂自己,但宇宙萬物不是神本身,只是鏡中影子。我們需謹記使徒教訓,莫以受造強奪了神的榮耀!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