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史博與人權館合作 展現海內外政治犯救援歷史

(相片提供/高史博粉專)

【林婉婷採訪報導】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將5月在台北結束的「援力無國界:1960~1992釋放台灣政治犯海內外人權救援展」移至高史博舉行,讓南台灣民眾也能認識這段推動台灣民主化腳步的政治犯救援歷史。開展記者會於7月29日舉行。

高史博館長王御風致詞時表示,高史博館址為1947年3月6日「高雄大屠殺」地點之一,是高雄地區重要人權館舍,也長期重視人權議題;這也算是首度與國家人權館合作。他說明,這次展覽包含大量史料與史物,深具教育意義,另外特別強化高雄在地元素,例如展出高史博典藏的美麗島事件時鎮暴警察裝備,與美麗島事件後《美麗島》雜誌社外懸掛的布條等;配合展覽有系列講座,目前因防疫暫時無法舉行,期待隨著疫情緩和陸續展開。

延伸閱讀:槍口餘生 三月六日高雄大屠殺

專業為歷史研究的創作型歌手林品中開場演出。(相片提供/高史博線上記者會截圖)

人權館館長陳俊宏透過預錄影片致詞,談到這次展覽移至高雄,特別增加美麗島事件歷史比重,希望與在地有更多連結;除了以特展介紹1960至1992年期間海內外救援案件、人物和組織,人權館更邀請艾琳達女士編寫《台灣人權國際救援者實錄》,書籍電子稿公布在人權館官網,歡迎各界協助提供補充資料與增修建議。

(相片提供/高史博線上記者會截圖)

策展人陳銘城簡述這段人權救援歷史,首先點出1950年代為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高峰,但那段時間很難執行救援;直到1960年,海外留學生們成立台灣青年社,隔年發生「蘇東啟台獨案」,經過海外人士奔走、救援,蘇東啟、張茂鐘和陳庚辛等人由死刑改判無期徒刑。

(相片提供/高史博粉專)

1964年,彭明敏、謝聰敏和魏廷朝等人發表《台灣自救運動宣言》後遭到逮捕,而彭明敏的學生們在海外展開救援,使世界開始注意到台灣政治犯問題。1970年左右,有多批政治犯名單寄出並刊登在國際媒體上,戳破國民黨所謂「台灣沒有政治犯」的謊言;這也是政治犯的「自力救濟」行動。

而台灣政治犯救援與人權運動的分水嶺,正是「美麗島事件」。美麗島事件後的公開審判,以及例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者因藏匿施明德被判刑等,這些事件引發社會關心,讓台灣不再只是倚靠海外人士與國際救援,而是累積國內能量,使得李登輝執政後,台灣更邁向民主。

延伸閱讀:高俊明辭世 以誠實敬拜告別

展覽即日起展至2022年2月20日,歡迎民眾前往觀展;疫情期間入館需提前預約

廣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